殷桂英化鬼死纏負心郎
        唐宣宗大中年間,江南重鎮徐州發生了一件怪事:新科進士王魁被賜官為徐州
      歛判,少年得志,意氣風發,但不到三年,竟然引刀自刺身亡。對此事,眾人議論
      紛紛,不解其中原故;而知情者都說:這是負心人應有的下場!
        要知事情的來龍去脈,還需從王魁中進士前說起。王魁是萊州人,出身貧寒,
      卻稟賦獨厚,不但人長得相貌堂堂,而且極富才情。為了擺脫窘困的生活境況,他
      讀書十分用功,只盼望有朝一日金榜題名,跳過了龍門,飛黃騰達。也算工夫不負
      有心人,二十歲時,他就順利地通過了州縣的鄉貢考試,成了舉人。到大中十年冬
      天,京城舉行進士會試時,他籌備了盤纏,進京參加考試。且滿有把握,躊躊滿志
      。
        唐代朝廷舉行的科舉考試項目繁多,而最讓讀書人感興趣的是「明經」和「進
      士」兩科,唐高宗以後更形成進士科獨盛的局面,士大夫們都以進士出身為榮耀。
      唐宣宗時期,參加「明經」科考試的大多是貴族世家子弟,因此考試不甚嚴謹;而
      應考「進士」科的大多是平民階層的讀書人,都想通過這一途徑徹底改變自己的社
      會地位,光耀門庭,因考取進士之後即可賜官,所以朝廷對進士的選拔十分嚴格,
      非博學多才、遠見卓識的人難以通過。王魁雖長於詩文,但仍經——即闡明政見之
      文稍差,因此也象大多數應試者一樣名落孫山。
        心氣頗高的王魁原本是抱著極大的希望來應試的,一旦落第,無疑受到了沉重
      的打擊,頓感前途暗淡,渺渺茫茫。發榜後,便憂心郁郁地回到家鄉,整日枯坐書
      齋,長吁短歎,不知如何是好。同窗的友人安慰他道:「人說『三十老明經,五十
      少進士』,你如今只不過二十四歲,雖然暫時受挫,仍可東山再起啊!」為了轉移
      他的情緒,友人又慫恿他到煙花柳巷中尋些開心,等心情平復後,好再做拚搏。
        在友人的挾持下,王魁心不在焉的來到萊州城中的花柳之地,穿過彎曲窄狹的
      巷道,走進一處幽僻精巧的小宅。只見院內柳絲成蔭、花木扶疏,一座小樓畫梁雕
      棟。也許是聽到了推門的聲音,他們剛跨入院中,樓裡就走出一位姑娘,她雲髻半
      編,淡妝淺抹,一身杏紅羅裙裹在發育初成的苗條身段上,隨風輕蕩,似一團舞動
      的火苗。看年紀不過十六七歲,然美目流盼,已藏著萬種風情。從未涉足風月場合
      的王魁,一剎間被姑娘的美艷弄得不知所措。姑娘殷勤地把他們引入樓中客廳坐下
      ,又親自奉上香茗,擺上瓜果,熱情大方。王魁只看著她忙來忙去,就象一只蝴蝶
      在屋中翩翩起舞,不由眼睛怔怔發癡。
        友人又把姑娘介紹給他,此乃當今紅極一時歌星殷桂英,尤其善於彈弄琵琶。
      姑娘嫣然一笑後,也不推辭,取出一面琵琶低頭舒指就彈奏起來,纖纖玉手上下撫
      弄,如水如泉的音樂便從琵琶中流出,輕輕迴盪在客廳中,王魁頓感搖蕩在雲霧之
      中。一段情彈之後,殷桂英輕啟歌喉,唱了一首小調,歌聲幽怨婉轉,就象一只夜
      鶯在傾訴心聲。只聽得王魁如醉如癡,彈唱完後,三人品茗清淡,竟又是十分投緣
      ,雖然身份迥異,心意卻融融相通。不知不覺已到撐燈時分,桂英又備好酒菜深情
      地舉起酒杯對王魁說道:「酒乃天之精華,妾為地之美物,王君擁美物而飲精華,
      一定是來年登第的吉兆。」這話可真說到王魁的心坎裡去了,他聽了大喜,張開雙
      臂把桂英擁人懷裡,接過她手中的酒杯一飲而盡。晚餐後,友人識趣地走了,只留
      下情意相投的王魁與桂英。夜深人靜,滿院的花香透窗而來,兩人春心激盪,只覺
      相見恨晚,暢敘之後、又相擁著走向繡床。
        金雞報曉,晨光朦朧,桂英嬌怯地靠在王魁胸前,細語道:「郎只管專心攻讀
      ,準備來年應試,一切所需,均由妾來張羅。」王魁感激不已,當即指天發誓:「
      今生若有顯達,決不辜負佳人一片真心。若有相負,蒼天可懲!」兩人起身洗漱完
      畢,桂英捧來一方羅巾請王魁題詩,王魁揮筆寫下;謝氏筵中聞雅唱,何人戛玉在
      簾幃;一聲透過秋空碧,幾片行雲不敢飛。
        受到王魁盛讚的殷桂英到底是何等人物呢?細究起來,她還本是出身於官宦人
      家的一位小姐,後來因父親牽涉到一樁政治案件中,使得家破人亡。年方十歲的桂
      英被一家著名妓院的鴇母看中收在門下,鴇母見這小姑娘天資獨厚,於是下了大工
      夫培養,一心想栽培一棵誘人的搖錢樹。殷桂英果然沒讓人失望,不但人長得越來
      越秀麗,詩書歌舞也造詣頗深,十三歲開始接客,很快就艷名鵲起,紅透了萊州城
      。十六歲遇一富商,兩情相悅,鴛鴦難分,於是富商以重金為她贖身,並置下這所
      樓院,金屋藏嬌。誰知天有不測風雲,富商一次外出經營身遭暗算,從此桂英又失
      去了依靠,為了生計,她不得不重操舊業,但多以歌樂待客,很少以身相酬。
        這次遇到了王魁,也許是緣份所定,慣見紅男綠女的她,卻被大志未酬、滿懷
      落寞的他引動了芳心;見王魁也對自已有意,使她心意篤定,不但以身相許,還不
      惜拿出自己的血汗積蓄,一心幫助這位布衣書生成就大志。從此,王魁在桂英的院
      中住下,紅袖添香,專心攻讀,兩人形同思愛夫妻。
        善解人意的桂英為王魁把生活安排得妥妥貼貼,王魁則心無旁騖,日夜攻讀。
      秋去冬來,轉眼又到了禮部會試之期,桂英精心為王魁準備好行裝和盤纏,送他進
      京。臨行前夕,兩人徹夜不眠,難捨難分,整夜交頸互訴衷愛、互訴別情;最後,
      兩人一同對天盟誓:「若有異義,當遭鬼神之責!」
        王魁去後,殷桂英洗盡鉛華,閉門謝客,靜心地等待情郎的佳音。夜來北風怒
      吼、大雪翻飛,殷桂英深情切切地牽掛著情郎的起居,長夜不眠,虔誠地祈求上蒼
      :「蒼天憐我苦心,保王郎此去平安。小女子願折損陽壽,換取王郎的金榜題名。
      」
        也算誠心感天,王魁這次居然在會試中獨占魁首,名列第一。春花爛漫的時候
      ,王魁奪魁的消息傳到萊州,桂英聽了高興得徹夜不眠,連夜書就賀詩一首:人來
      報喜敲門急,賤妾初聞喜可知;天馬果然告馳躍,神龍不肯後蛇螭。
        海中空卻金鰲窟,月裡都無丹桂枝;漢殿獨呈司馬賦,晉庭惟許宏君詩。
        身登龍首雲雷疾,名落人間霹靂馳;一榜神仙隨馭出,九衢卿相盡行遲。
        煙霞路穩休回首,舜禹朝清正得時;夫貴婦榮千古事,與郎才貌各相宜。
        詩中,她把王魁比作是天馬行空、神龍飛騰、金鱉出水,一舉折下了月中丹桂
      ;又盛讚情郎的才華蓋世無雙,又逢上象堯舜一樣的清明時代,青雲直上,自屬意
      料中事。
        在資詩裡,她不但飽蘸深情地贊美了王魁,還特意在末尾兩句中,意蘊深長地
      提出自己與王郎是「男方女貌」相得益彰,「夫貴妻榮」是千古慣例,提醒王魁不
      可忘了天天期待著他的情人。賀詩托人送出後,殷桂英整天整天地沉浸在喜悅的期
      盼之中。
        然而,春風得意的王魁卻已產生了另一重考慮:自已是頭名進士,很快就將封
      官進爵,實在是榮耀顯赫之事;而與自己有白頭之約的桂英卻是娼妓出身,若將來
      娶為進士夫人,豈不玷污了自己的清名,怡人笑柄嗎?這樣想來,往日的山盟海誓
      成了他心頭莫大的負擔,桂英對自己不但情深意切,而且是有恩於己,自已今天的
      榮耀少不了桂英的一份心力。他左思右想,最終還是選擇了以自己的臉面為重,橫
      下一條心來,決計斷絕與桂英的來往,把往日的戀情拋向九霄雲外。
        殷桂英此時依然是一往情深,她考慮到新科進士必然有一連串的慶祝活動;先
      是金殿謝恩、打馬游街、瓊林賜宴、謁拜座師,繼而是同年酬應、同鄉拜會、游覽
      京師名勝,最後還要等候朝廷賜官派職,這一切必然使王郎忙碌不休;因此,在遲
      遲得不到王魁音信時,她還設身處地為他想了很多解釋的理由。想到王郎的諸般應
      酬必定花費不小,她取出自己所有的積蓄,差人去京城送與王魁遣用,隨銀她又悄
      去一首詩:上國笙歌錦繡鄉,仙郎得意正疏狂;誰知憔悴幽閨質,日覺春衣絲帶長
      。
        桂英這裡,因思念情郎而玉體憔悴、衣帶漸寬;那廂王魁的情意卻已降到了冰
      點,恨不得在他的生命裡,從來就不曾有過殷桂英這樣一個人,恨不得去年春天到
      冬天,就是一個漫長的虛夢。這等變故,殷桂英連做夢都未曾想到啊!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一個默默無聞的窮書生,一旦金榜題
      名,整個人與心都似乎脫貽換骨了。為了追求虛名,不惜拋棄過去、拋棄情愛、拋
      棄恩義,甘心做一個負心人,這種功名悲劇,在王魁身上又重演了。儘管王魁已經
      決心疏遠殷桂英,但是桂英卻毫不知情,火樣的熱情、刻骨的相思依然包圍著她,
      一而再、再而三地借詩句傳情到長安:上都梳洗逐時宜,料得良人見即恩;及早歸
      來幽閨裡,須都張敞畫新眉。
        漢代膠州相張敞為妻畫眉,被傳為夫妻相愛的千古美談。癡心的桂英獨守空房
      ,卻癡癡幻想來日能與王郎夫妻恩愛,共享畫眉之樂。
        大中十一年秋天,王魁奉朝庭之命往徐州任簽判。赴任途中,順路回到故鄉萊
      州探視父母。進士返家,真正是衣錦返鄉,門庭生輝,王魁父母自是喜不勝收。為
      了喜上加喜,父母已為王魁訂下了婚約,小姐乃是當地豪門之女崔氏。在家中操辦
      完隆重的婚事,王魁很快就攜帶父母及新婚妻子前往徐州就任去了。
        王魁成婚的消息很快傳到了殷桂英耳中,她吃驚得幾乎暈倒在地,失望和悲恨
      充塞心胸。情緒稍稍穩定之後,知情達禮的她又轉念替王魁想到:「自己出身煙花
      柳巷,王郎身為朝庭命官自然不便明媒正娶。好在徐州離此不遠,待他一切安排妥
      當之後,必然會念及舊情,派人前來迎接我,即使做妾也無所怨尤。」這個癡心女
      子竟然還癡癡地堅信著王魁的情義。
        挨過漫漫寒冬,又到了春回花開的時候,卻仍不見王魁的半點動靜。殷桂英心
      急如焚,於是派一忠誠老僕,持書信專程前往徐州一探究竟。老僕人好不容易買通
      王府的守門人,見到了王魁,王魁對他卻佯裝不識。老僕人苦苦相求,反而遭到一
      陣叱責,被趕出門外。老僕人仍不甘心,第二天又去公堂求見、呈送書信,王魁端
      坐堂上,竟以擾亂公堂之名命衙役責打了老僕五十大板,可憐這個忠心耿耿的老僕
      ,當初王魁在殷桂英家中苦讀時曾對他殷勤服侍,這時王魁不但不念舊情,反而把
      他打得皮開肉綻,躺在客棧中養了一個多月的傷,才病病歪歪地回到了萊州。見到
      殷桂英,老僕人老淚縱橫地說:「姑爺一旦為官,與以往判若兩人,以前種種,全
      不承認,姑娘還是死了這條心吧!」
        可憐的桂英,原本把今生的希望全部寄托於王魁身上,如今他竟是這樣無情無
      義,怎不叫桂英傷心欲絕、萬念俱灰,她嘶喊道:「王郎忘恩負義,天理難容。我
      死當為勵鬼勾其魂魄!」這時,桂英已了無生趣,當天夜裡,便用利剪刺人自己胸
      膛,頓時血濺床幃。
        兩年後,王魁到臨南為官,一天深夜秉燭閱讀公文,壁間忽有一長髮披散的白
      衣少女冉冉而出,柳眉倒豎,怒眼噴火,直逼他的桌前。仔細一看,原來是已經死
      去的殷桂英。王魁嚇得魂不附體,驚問道:「聞說你已死,難道不是真的?」殷桂
      英厲聲叱道:[君忘恩負義,盟誓不履,使我死不瞑目!」王魁已嚇得語不成聲,哀
      求道:[我有罪!
        我該死!還望念在往日的情份上,不加怪罪,我一定為你誦經超度,多焚紙錢
      。饒了我吧!」殷桂英不再被他巧言所感,正色道:「我只取你性命,別的無所顧
      及!」說完,又飄然而去。
        從此以後,王魁終日魂不守舍,精神恍惚,還時常自擊頭部或用尖銳之物自刺
      身體,他母親看在眼裡,痛在心中,不解地問他:「我兒為何如此狂為?」王魁神
      經兮兮地回答:「有冤魂附在我身上,我要趕走她。」
        王母請來當地有名的道士馬守素為兒子施法驅鬼,馬道士設下法壇,燒香祭拜
      ,朦朧中看見王魁與殷桂英髮絲相系,並立壇下,耳畔響起細語:「他們命該結為
      結髮夫妻,王魁違背天意,命當該絕,你不必為他作法。」馬道士驚駭不巳,當即
      停下法事,稱說:[小道不才,力不能及。」匆匆辭去。數天之後,神志不清的王魁
      終於引刀自刺而死。
        俗話說:「為人不作虧心事,夜半不怕鬼敲門。」王魁不顧山盟海誓,背信棄
      義,做了負心郎,老天有眼,惡有惡報。
      
                   ------------------
      
                   黃金書屋 掃描校對
      

      回目錄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