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是紅顏戀白髮
        明崇禎十三年冬天,原朝廷禮部侍郎錢謙益削籍歸鄉已經兩年,這年的冬夭奇
      冷,他所居住的「半野堂」門前也特別冷清,已好久不曾有友人來訪了。
        一個冬日淡淡的午後,錢謙益坐在書房中打噸,忽聽得家人傳報:「有客人來
      訪!」
        不一會兒,拜貼就送到了書桌上,錢謙益來了精神,拿過拜帖一看,上面寫著
      :「晚生柳儒士叩拜錢學士。」「柳儒士?」他心裡起了疑問,這名字似乎未曾聽
      說過,是誰呢?
        也許是慕名前來造訪的無名晚輩吧,這種人錢謙益接待得不少,如今反正閒居
      無事,有個人聊聊也好,於是他讓家人有請來客。
        待錢謙益慢條斯禮地踱進客廳,來客已站在屋裡翹首欣賞牆上的字畫了,聽到
      腳步聲,來客連忙轉過身來,朝錢謙益深深一輯,恭恭敬敬地稱禮道:「晚生見過
      錢老先生,冒昧造訪還望見諒!」
        錢謙益打量著來客,見他一身蘭緞儒衫,青巾束髮,一副典型的富家書生打扮
      ,舉止雖有板有眼,身材卻異常的嬌小,似乎缺少一種男子的陽剛之氣。再瞧面貌
      ,明眸生輝,鼻挺嘴秀,皮膚白嫩,清秀有余而剛健不足。看著看著,錢謙益猛覺
      得有幾分面熟,可搜索枯腸,始終想不起是在哪裡見過。
        來客看著錢謙益若有所思的神態,不禁露出一絲狡黠的笑意,似乎猜中了主人
      在想什麼,他也不去打斷,只是輕悠悠地吟出一首詩:草衣家住斷橋東,好句清如
      湖上風;近日西冷誇柳隱,桃花得氣美人中。
        「真沒想到啊!柳姑娘光臨寒舍,有失遠迎,得罪!得罪!」錢謙益熱情地請
      所謂的「柳姑娘」落了座,又忙著命侍婢上茶奉酒,說是要為柳姑娘驅寒消疲。
        這個女扮男裝的柳姑娘是誰呢,竟如此驚動名重一方的錢謙益?柳姑娘原來就
      是蘇州一代名妓柳如是,說起柳如是與錢謙益的交情,那還是兩年前的事。那是崇
      幀十一年初冬,供職京師的江左才士錢謙益,本已高居禮部侍郎之職,眼看又要提
      升,卻因賄賂上司之事被揭露,不但受了廷杖之責,而且免去了官職,被迫返回原
      籍常熟。那時他已五十七歲高齡,猝遭巨變,心境黯淡悲涼,一路透迤南歸。途經
      杭州時,順便前往西湖上盪舟閒游,排遣愁懷,疲倦時便落腳在杭州名妓草衣道人
      家中。當時恰逢柳如是也客居杭州,是草衣道人門上的常客,那天正巧將一首游湖
      時即興作的小詩擱在了草衣道人的客廳裡。錢謙益無意中發現了那幀詩箋,拿過來
      輕聲誦讀:垂楊小宛繡簾東,鶯花殘枝蝶趁風;最是西冷寒食路,桃花得氣美人中
      。
        好清麗別緻的詩句,詩詞大家錢謙益不由得擊節稱讚,善解人意的草衣道人看
      在眼中,心領神會,湊過來道:「明日何不請來柳姑娘一同游湖?」錢謙益自然求
      之不得。
        第二天,一只畫舫果然載著三個人悠悠蕩蕩於西子湖上。一見到柳如是,錢謙
      益立即生出一份憐愛之情,這姑娘長得嬌小玲戲,一雙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嵌在俊秀
      的臉蛋上,顯得分外動人。這般小巧的可人兒,腹內竟藏著錦繡詩情,著實令人感
      歎。柳如是是個性格開朗的姑娘,雖是與鼎鼎有名的錢謙益初次相見,卻毫無拘束
      之態,談詩論景,隨心所欲。那活潑可愛的神情,使錢謙益暫時忘卻了心中的悒鬱
      ,感覺自己也變得年輕起來,一時興起,竟一口氣吟了十六首絕句,以表示對伊人
      的傾慕之情。柳如是吟來喚起他記憶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西湖一別,錢謙益萬萬沒想到這姑娘還會跑到常熟來看他,女扮男裝而至,又
      給了他一分額外的驚喜。一番寒喧問候之後,錢謙益留柳如是在「半野堂」住上一
      段時間,柳如是欣然應允,似乎她就是抱著這個打算來的。
        於是,寂靜的「半野堂」中蕩漾起一老一少一對忘年之交的笑聲,他們一同踏
      雪賞梅、寒舟垂釣,相處得竟是那麼和諧。為了感謝柳如是的相慰之情,錢謙益命
      人在附近的紅豆山莊中為柳如是特築一樓,他親臨現場督工,僅以十天時間,一座
      精美典雅的小樓就建成了。錢謙益根據《金剛經》中「如是我聞」之句,將小樓命
      名為「我聞室」,以暗合柳如是的名字。小樓落成之日,他還特寫詩抒懷:清樽細
      雨不知愁,鶴引遙空鳳下樓;紅燭恍如花月夜,綠窗還似木蘭舟。
        曲中楊柳齊舒眼,詩裡芙蓉亦並頭;今夕梅魂共誰語?任他疏影蘸寒流。
        錢謙益的一片深情,讓柳如是感動不已,她是一個歷盡坎坷的女子,成名後雖
      然也有干人萬人捧著,可無非都是逢場作戲,又有幾人能付出真情呢?錢謙益雖是
      花甲老人,可那份濃濃情意比一般的少年公子要純真的多,也許是同樣嘗過生命的
      苦澀,才有這種深切的相知相感吧!感念之余,柳如是回贈了一首「春日我聞室作
      呈牧翁」的詩:裁紅暈碧淚漫漫,南國春來正薄寒;此去柳花如夢裡,向來煙月是
      愁端。
        畫堂消息何人曉,翠帳容顏獨自看;珍貴君家蘭桂室,東風取次一憑欄。
        幾場春雪過後,春風又綠江南岸。桃紅柳綠中,錢謙益帶著柳如是徜徉於山水
      間,湖上泛舟,月下賞山,詩酒作伴,日子過得象神仙一般。這其間,柳如是幾次
      露出以身相許的心意,而錢謙益每次都在一陣激動之後,悄悄避開這個話題。錢謙
      益頗有他的一些顧慮:一是兩人年齡懸殊太大,柳如是今年二十四歲,整整比自己
      小了三十六歲;二是自己身為罪臣,前途無望,豈不耽擱了人家姑娘的前程!如此
      想來,他遲遲不肯接納她,心中卻又一刻也捨不下她。
        柳如是則有她的想法:她十五歲淪落風塵,閱人可謂豐富。多才多情的公子為
      數不少,可有幾個能情有獨鐘?幾個能真正關心體貼女人?十六歲時她曾委身於松
      江舉人陳子龍,陳公子也算才情橫溢,熱心教她詩詞音律,使她獲益不小,可偏偏
      又性情不合,終於鬧得各奔東西,好讓她心傷欲碎。如今遇到的錢謙益,才華自不
      用說,二十八歲就考成了探花郎,詩詞享譽一方,雖說年紀大些,可有情有趣,對
      她又是這般關照,與他在一起,她覺得生活是那麼安穩恬靜、有滋有味,年紀相懸
      又算得了什麼呢?
        既然兩人情投意合,其它還有什麼可顧忌的?面對柳如是的一片癡情,錢謙益
      無法再猶豫退縮,終於在這年夏天,正式將柳如是娶進了家門。
        他倆的婚禮辦得別出心裁,租了一只寬大華麗的芙蓉舫,在舫中擺下豐盛的酒
      宴,請來十幾個好友,一同盪舟於松江波濤之中。舫上還有樂伎班子,在熱鬧悠揚
      的蕭鼓聲中,高冠博帶的錢謙益與鳳冠霞帔的柳如是拜了天地,又在朋友們的喝采
      聲中,回到酒席邊,喝下了交杯酒。
        婚後,他們老夫少妻相攜出游名山秀水,杭州、蘇州、揚州、南京、黃山,處
      處留下他們相偎相依的身影。柳如是問丈夫愛她什麼,錢謙益說道:「我愛你白的
      面、黑的發啊!」言外之意是無一處不愛她;接著,錢謙益又反問嬌妻,柳如是偏
      著頭想了想,嬌嗔地說:「我愛你白的發、黑的面啊!」說完,兩人嘻笑成一團,
      儼然是一對打情罵俏的小情人。
        一番游歷之後,他們都特別鐘情於杭州西湖的明麗風光,於是在西湖畔修築了
      一座五楹二層的「絳雲樓」,畫梁雕棟,極其富麗堂皇。夫妻倆安居其中,日日欣
      賞西湖上的朝霞夕雨。春花秋月,時光如詩一般地靜靜流過。
        甲申之變,崇禎帝自縊於煤山,江南舊臣謀劃著擁立新君。馬士英推崇福王朱
      由崧,錢謙益則擁護潞王朱常范,最後福王得勢做了弘光皇帝。錢謙益害怕新朝廷
      與自己過不去,就趕忙巴結當權的馬士英,竟也獲了個禮部尚書之職,雖是空銜,
      卻讓他覺得安穩而風光。
        可是不久清軍攻破了南都,弘光朝廷為時一年的生命宣告結束,中國頓時成了
      滿清的天下。錢謙益作為舊朝遺臣,又是一方名士,必定會引起新政權的注意,不
      奉新朝便忠舊主,他面臨著命運的選擇。柳如是目睹了清兵破城、掃蕩江南的種種
      慘象,內心悲憤不已,如今既然已是清朝的天下,她勸錢謙益以死全節,表示忠貞
      之心。錢謙益思索再三,終於點頭同意了柳如是的建議,兩人說好同投西湖自盡。
      這是一個初夏的夜晚,錢謙益與柳如是兩人自己駕了一葉小舟,飄進了西湖。朦朧
      的月光冷冷地照著他們,柳如是一臉悲切而聖潔的表情,而錢謙益卻露出幾分不安
      。船上擺著幾樣菜餚和一壺酒,柳如是斟好酒,端一杯給丈夫,自己舉起一杯,緩
      緩說道:「妾身得以與錢君相識相知,此生已足矣,今夜又得與君同死,死而無憾
      !」錢謙益受她的感染,也升出一股豪壯的氣概,舉杯道:「不求同生,但求同死
      ,柳卿真是老夫的紅顏知已啊!」兩人幽幽地飲完一壺酒,月兒也已偏西,柳如是
      率先站起身來,拉著錢謙益的手,平靜地說:「我們去吧!」錢謙益從酒意中猛地
      驚醒過來,忙伸手到船外攪了攪水,抬頭對柳如是說:「今夜水太涼,我們不如改
      日再來吧?」「水冷有何妨!」「老夫體弱,不堪寒涼/柳如是知道他是難捨此生
      ,心有悔意,此時她也滿懷悲涼,無心勸他什麼,只有緊緊偎在他懷中,一直坐到
      天亮。錢謙益推說水涼不肯再去投湖自盡,柳如是只好退讓二步,說:「隱居世外
      ,不事清廷,也算對得起故朝了。」錢謙益唯唯表示贊同。
        幾天後。錢謙益從外面回來,柳如是發現他竟剃掉了額發,把腦後的頭髮梳成
      了辮子,這不是降清之舉嗎?柳如是氣憤得說不出話來,錢謙益卻抽著光光的腦門
      ,解嘲道:「這不也很舒服嗎?」柳如是氣得沖回了臥室。
        其實,錢謙益不但是剃了發,甚至還已經答應了清廷召他入京為官的意圖。他
      已經想通了,管他何朝哪代,我目的自為官,實實在在還沒有過足官癮呢!
        柳如是百般勸說無濟於事,錢謙益仍然躊躇滿志地收拾行裝,一心入京圖謀前
      程,臨行前夕,正逢中秋佳節,柳如是與錢謙益泛舟西湖之上,一個是悲傷纏綿,
      一個是滿懷喜悅,這一夜,兩人與往常不一樣。都悶悶地飲酒,很少說話。柳如是
      看著眼前熟悉的湖光月色,吟了一首詩給錢謙益:素瑟清樽迥不愁,柂樓雲霧似妝
      樓;夫君本志期安槳,賤妾寧辭學歸舟。
        燭下鳥籠看拂枕,鳳前鸚鵝喚梳頭;可憐明月三五夜,度曲吹蕭向碧流。
        她想用柔情和寧靜甜蜜的生活圖景挽留住丈夫,可錢謙益已動功名之心,一下
      子哪裡收得回來。
        錢謙益到京城後混得並不理想,他一心想著宰相的高位,最終還只是得了個禮
      部侍郎的閒職,不免有些心灰意冷。而遠在西湖畔獨居的柳如是接二連三地寫來書
      信,一面傾訴相思之苦,一面勸他急流勇退,回去與她同享縱情山水之間的隱居生
      活。慢慢地,錢謙益動了心,想到:「功名富貴,貴在知足,年逾花甲,夫復何求
      !」終於下定了決心,於是向朝廷托病辭官,很快便獲得了應允,脫下官袍,再度
      回鄉。
        西湖邊,錢謙益與柳如是又開始了那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順治五年,柳如是
      生下了一個女兒,老年得千金,錢謙益喜不勝收,更加醉心於平淡而歡樂的小家庭
      生活。樹欲靜而風不止,就在這一年,一件飛來的橫禍又落在了錢謙益的頭上。他
      的門生黃毓琪因寫詩諷刺清廷而受責,事情竟連蔓帶枝地牽連到錢謙益身上,他被
      總督衙門捕入了大牢。丈夫的性命危在旦夕,產後臥病在床的柳如是掙扎著起來,
      冒死上書總督府,要求代夫受刑。總督府感其誠心苦意,又查證錢謙益確無亂上之
      舉,便將他放了出來。經歷了四十天牢獄之苦的錢謙益無驚無險地度過了劫難,更
      加看破了塵世,對柳如是也更加敬重了。ˍ寧靜的生活又過了十余年,錢謙益八十
      三歲那年病歿於杭州。丈夫死後。四十七歲的柳如是受到錢氏家族的排斥,為了家
      產之事,那些人與她糾纏不休。丈夫去了,她失去了依靠,也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就在當年,她用三尺白綾,結束了自己風風雨雨的一生,追隨錢謙益於九泉之下。
      ------------------
      
                   黃金書屋 掃描校對
      

      回目錄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