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國演義 第七回 請瓜代再開選舉會 迓專使特辟正陽門 卻說清內閣總理袁世凱,已奉隆裕太后懿旨,令他組織臨時政府。上加清內閣總理五 字,義微而顯。後由南京臨時總統孫文,交伍代表電達老袁,老袁心滿意足,即日復電雲: 南京孫大總統黎副總統各部總長參議院同鑒:共和為最良國體,世界所公認,今由帝政 一躍而躋及之,實諸公累年之心血,亦民國無窮之幸福。大清皇帝既明詔辭位,業經世凱署 名,則宣佈之日,為帝政之終局,即民國之始基,從此努力進行,務令達到圓滿地位,永不 使君主政體,再行於中國。大眾聽著。現在統一組織,至重且繁,世凱極願南行,暢聆大 教,共謀進行之法。只因北方秩序,不易維持,軍旅如林,須加部署,而東北人心,未盡一 致,稍有動搖,牽涉全國。諸君皆洞鑒時局,必能諒此苦衷。至共和建設重要問題,諸君研 究有素,成竹在胸,應如何協商統一組織之法,尚希迅速見教! 臨時總統孫文,既接此電,當向參議院提出辭職書,其文雲: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 咨:前後和議情形,前已咨交貴院在案,昨日伍代表得北京電雲雲,又接北京電雲雲。兩電 見前,均從略。本總統以為我國民之志,在建設共和,傾覆專制,義師大起,全國景從。清 帝鑒於大勢,知保全君位,必然無效,遂有退位之議。今既宣佈退位,贊成共和,承認中華 民國,從此帝制永不留存於中國之內,民國目的,亦已達到。當締造民國之始,本總統被選 為公僕,宣佈誓書,以傾覆專制鞏固民國圖謀幸福為任。誓至專制政府既倒,國內無變亂, 國民卓立於世界,為列邦公認,本總統即行辭職。現在清帝退位,專制已除,南北一心,更 無變亂,民國為各國承認,旦夕可期。本總統當踐誓言,辭職引退,為此咨告貴院,應代表 國民之公意,速舉賢能,來南京接事,以便解職。附辦法條件如下。 臨時政府地點,設於南京,為各省代表所議定,不能更改。辭職後,俟參議院舉定新總 統,親到南京受任之時,大總統及國務各員,乃行解職。臨時政府約法,為參議院所制定, 新總統必須遵守頒布之一切法律章程。 此咨。 又有薦賢自代咨文,詞雲: 今日本總統提出辭表,要求改選賢能。選舉之事,原國民公權,本總統原無容喙之地。 惟前使伍代表電北京,有約以清帝實行退位,袁世凱君宣佈政見,贊成共和,即當提議推 讓。想貴院亦表同情。此次清帝遜位,南北統一,袁君之力實多,其發表政見,更為絕對贊 同共和。舉為總統,必能盡忠民國。且袁君富於經驗,民國統一,賴有建設之才。故敢以私 見貢薦於貴院,請為民國前途熟計,無失當選之人,大局幸甚!此咨。 這兩篇咨文,到了參議院,各議員一律可決,定於二月十五日,開臨時大總統選舉會。 屆期這一日,孫總統率各部總長,及各將校,共謁孝陵。孝陵即明太祖墓,在南京朝陽門 外,當鍾山南麓,由孫總統主祭,宣告漢族光復,民國統一。司祝官讀罷祭文,兩旁奏起軍 樂。悠揚中節,遐邇傳聲,軍士數萬,無不騰歡,各國領事,攜手臨觀,亦嘖嘖稱賞。祭禮 已畢,再返臨時總統府,行慶賀南北統一共和成立禮,先由軍士開炮,鳴了一十七響,乃由 孫大總統就位,依次奏樂唱歌,各部總次長,隨班就列,向孫總統鞠躬表敬,孫總統亦答禮 如儀,隨即向大眾演說道:「清帝退位,南北統一,這皆由無數志士,無數義師,用無數熱 腸鐵血,掉換出來。但北京一方面,全賴袁公慰庭,慘澹經營,方得成功,是袁公實我民國 至友,民國成立以後,不應將他忘懷。今日參議院選舉總統,若果袁公當選,想必能鞏固民 國。況前日得他復電,曾有永不使君主政體再現中國之語,他是當代英雄,日後宜不食言。 不要相信他,恐怕有些靠不住。惟臨時政府地點,仍須設立南京。南京是民國開基,長此建 都,好作永久紀念,不似北京地方,受歷代君主的壓力,害得毫無生氣,此後革故鼎新,當 有一番佳境。我雖解任,總是國民一份子,仍願竭盡綿薄,為新政府效力,耿耿此心,還祈 公鑒!」演說畢,但聽得一片拍掌聲,震動耳鼓。復奏軍樂數通,益覺洋洋渢渢,響徹雲 霄。禮成,全體三呼民國萬歲,方才散去。 下午參議院開會,選舉總統,共得十七省議員,各投一票,計十七票,投票結果,統是 「袁世凱」三字,全場一致,當選袁世凱為民國第二任臨時大總統,隨即電達北京,請袁來 寧就職。孫總統亦以個人名義,電達北京,略謂:「臨時政府,已報告參議院,提出辭職 書,並推薦袁為總統,惟袁公必須先至共和政府任職,不能由清帝委任組織。若慮北方騷 擾,無人維持現狀,盡可先舉人材,電告臨時政府,即當使為鎮撫北方的委員」雲雲。看 官!你想老袁的勢力,全在北方,若要他南來就職,明明是翦他羽翼,他本機變如神,豈肯 孤身南下,來做臨時政府的傀儡麼?語語見血。當下來一復電,由孫總統譯閱雲: 清帝辭位,自應速謀統一,以定危局,此時間不容髮,實為唯一要圖,民國存亡,胥賴 於是。頃接孫大總統電開提出辭表,推薦鄙人,屬速來寧,並舉人電知臨時政府,畀以鎮安 北方全權各等因。世凱德薄能鮮,何敢肩此重任?太屬客氣。南行之願,前電業已聲明,然 暫時羈絆在此,實為北方危機隱伏,全國半數之生命財產,萬難恝置,並非因清帝委任也。 孫大總統來電所論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組織,極為正當,現在北方各省軍隊,暨全蒙 代表,皆以函電推舉為臨時大總統,清帝委任一層,無足再論。此語隱隱自命。然總未遽組 織者,特慮南北意見,因此而生,統一愈難,實非國家之福。若專為個人責任計,捨北而 南,則實有無窮窒礙。北方軍民意見,尚多紛歧,隱患實繁。皇族受外人愚弄,根株潛長, 北京外交團,向以凱離此為慮,屢經言及。又舉外人,抵抗南京。奉、江兩省,時有動搖, 外蒙各盟,迭來警告,內訌外患,遞引互牽。若因凱一去,變端立見,殊非愛國救世之素 志。若舉人自代,實無措置各方面合宜之人。明明謂捨我其誰。然長此不能統一,外人無可 承認,險象環集,大局益危,反覆思維,與其孫大總統辭職,不如世凱退居。蓋就民設之政 府,民舉之總統,而謀統一,其事較便。今日之計,惟有南京政府,將北方各省及各軍隊妥 籌接收以後,世凱立即退歸田裡,為共和之國民。當未接收以前,仍當竭智盡能,以維秩 序。總之共和既定之後,當以愛國為前提,決不欲以大總統問題,釀成南北分歧之局,致資 漁人分裂之禍,恐怕言不顧行,奈何。已請唐君紹儀,代達此意,赴寧協商。紹儀即紹怡。 前避宣統帝溥儀名,因改儀為怡,此次清帝退位,仍復原名。特以區區之懷,電達聰聽,惟 亮察之為幸! 孫總統接電後,再赴參議院核定可否,全院委員長李肇甫,及直隸議員谷鍾秀等,以 「臨時政府地點,不如改設北京,意謂臨時政府,為全國視聽所關,必須所在地勢,可以統 馭全國,方能使全國完固,且足維繫四萬萬人心,我民國五大民族,從此聯合,作為一個大 中華民國。前由各省代表,指定臨時政府地點,設在南京,系因當時大江以北,尚屬清軍范 圍,不能不將就辦理;目今情異勢殊,自應相時制宜,移都北方為要。」言亦有理。有幾個 議員與他反對,仍然主張南京,當用投票表決法,解此問題。投票後,主張北京的有二十 票,主張南京的只有八票,乃從多數取決,復咨孫總統。無如孫總統的意見,總以南京為 是,援臨時政府組織條例,再交參議院復議。原來臨時政府大綱中,曾有臨時大總統,對於 參議院議決事件,如未以為然,得於具報後十日內,聲明理由,交會復議。組織臨時政府大 綱,前因暫行制,故特從略,此次為交議事件,因特別提出。參議院接收後,再開會議,除 李肇甫、谷鍾秀數人外,忽自翻前議,贊成南京,不贊成北京,彼此爭論起來,很是激烈。 旋經中立黨調和兩造,再行投票解決,結果是七票主張北京,十九票主張南京,似此重大問 題,只隔一宿,偏已換了花樣,朝三暮四,令人莫測。中國人心之不可恃,一至於此。孫總 統既接到復議決文,自然再電北京,請袁世凱即日南來,並言當特派專使,北上歡迎。袁乃 復電雲: 昨電計達。嗣奉尊電,慚悚萬狀。現在國體初定,隱患方多,凡在國民,均應共效綿 薄。惟揣才力,實難勝此重大之責任。茲乃辱荷參議院正式選舉,竊思公以偉略創始於前, 而凱乃以輇材承乏於後,實深愧汗。凱之私願,始終以國利民福為歸,當茲危急存亡之際, 國民既以公義相責難,凱敢不勉盡公僕義務?惟前陳為難各節,均系實在情形,素承厚愛, 謹披瀝詳陳,務希涵亮! 俟專使到京,再行函商一切。專使何人?並何日啟程?乞先電示為盼。肅復。 又致參議院電文雲: 昨因孫大總統電知辭職,同時推薦世凱,當經復電力辭,並切盼貴院另舉賢能,又將北 方危險情形,暨南去為難各節,詳細電達,想蒙鑒及。茲奉惠電,惶悚萬分,現大局初定, 頭緒紛繁,如凱衰庸,豈能肩此巨任? 乃承貴院全體一致,正式選舉,凱之私願,始終以國利民福為歸。當此危急存亡之際, 國民既以公義相責難,凱何敢以一己之意見,辜全國之厚期?惟為難各節,均系實在情形, 知諸公推誠相與,不敢不披瀝詳陳,務希涵亮!統候南京專使到京,商議辦法,再行電聞。 略去電而詳復電,為下文伏筆。 當袁世凱電辭總統,又電受總統的時候,臨時副總統黎元洪,也有辭職電文,拍致南京 參議院。二月二十日,參議院又開臨時副總統選舉會,投票公決,仍舉黎當選,全院一致。 黎以大眾決議,不便力辭,也即承認。袁、黎心術之分,可見一斑。於是南京臨時政府,遂 派遣教育總長蔡元培為專使,副以汪兆銘、宋教仁等。適唐紹儀來寧,知已無可協商,亦願 同專使北行。啟程時,先電告北京,遙與接洽。自二月二十一日,使節出發,至二十七日, 到了北京。但見正陽門外,已高搭彩棚,用了經冬不凋的翠柏,扎出兩個斗方的大字,做為 匾額。這兩大字不必細猜,一眼望去,便見左首是「歡」字,右首是「迎」字。歡迎兩字 旁,豎著兩面大旗,分著紅黃藍白黑五色,隱寓五族共和的意思。彩棚前面,左右站著軍 隊,立槍致敬,又有老袁特派的專員,出城迎迓,城門大啟,軍樂齊喧,一面鳴炮十余下, 作歡迎南使的先聲。極力摹寫,都為下文作勢。蔡專使帶同汪、宋各員,與唐紹儀下輿徑 入,即由迎賓使向他行禮。兩下裡免冠鞠躬,至相偕入城,早有賓館預備,也舖排得精潔雅 致,幾淨窗明,館中物件,色色俱備,伺役亦個個周到。外面更環衛禁軍,特別保護。蔡專 使等既入客館,與迎賓使坐談數語,迎賓使交代清楚,當即告別,唐紹儀也自去覆命了。 是晚即由京中人士,多來謁候。寒暄已過,便說及老袁南下的利害,一方面為迎袁而 來,所說大略,無非是南方人民,渴望袁公,袁能早一日南下,即早一日慰望等語。一方面 是有所承受,特來探試,統說北京人心,定要袁公留住,組織臨時政府,若袁公一去,北方 無所依托,未免生變。且元、明、清三朝,均以北京為國都,一朝遷移,無論事實上多感不 便,就是遼東三省,與內外蒙古,亦未便駕馭,鞭長莫及,在在可憂,理應思患預防,變通 辦理為是。雙方俱借口人心,其實人民全不與聞,統是孫、袁兩人意見。彼此談了一會,未 得解決,不覺夜色已闌,主賓俱有倦容,當即告別。蔡專使均入室安寢。翌晨起床,大家振 刷精神,要去見那當選的袁大總統了。正是: 專使徒憑三寸舌,乃公寧易一生心。 畢竟袁世凱允否南行,且至下回再表。 ---------- 孫中山遵誓辭職,不貪權利之心,可以概見,而必請老袁南下,來寧就職者,其意非 他,蓋恐袁之挾勢自尊,始雖承認共和,日後未免變計耳。然袁豈甘為人下者?下喬入谷, 愚者亦知其非,況機變如老袁者乎?蔡專使等之北上,已墮入老袁計中,老袁陽表歡迎,陰 懷譎計,觀其迭發數電,固已情見乎詞,而南方諸人,始終未悟,尚欲迎之南來,吾料老袁 此時,方為竊笑不置也。袁氏固一世之雄哉! ------------------ 黃金書屋 整理校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