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國演義 第九十回 傅良佐棄城避敵 段祺瑞卸職出都 卻說劉建藩據住零陵,與北軍相持多日,寡不敵眾,多敗少勝,不得不向兩粵乞援。段 總理也恐兩粵援劉,暗著人運動粵吏,使他反抗省政府,作為牽制。適值粵屬惠州清鄉總辦 張天驥,為省政府所黜,改任劉志陸為總辦,天驥心懷怨望,遂對省政府宣告獨立。已而劉 志陸帶兵進攻,惠州幫辦洪兆麟、統領羅兆昌、幫統劉達慶等,聯合陸軍,共攻天驥。天驥 獨力難支,只好竄去。偏潮州鎮守使莫擎宇,又復向省政府脫離關係,自言軍政當直隸中 央,民政仍商承李省長辦理。好一個騎牆法子。旋又聯結欽廉道馮相榮,及鎮守使隆世儲, 氣勢頗盛。張天驥亦奔投潮州,與莫相依。莫擎宇遂電達中央,自述情狀。段總理樂得請 令,褫奪廣東督軍陳炳焜職銜,特任省長李耀漢兼署督軍,即命莫擎宇會辦軍務。看官試 想!民國紀元以來,各省雖號稱軍民分治,實際上全是軍閥專權。自黎政府成立以來,雖改 換名目,治軍稱督軍,治民稱省長,畢竟省長勢力,敵不過督軍,督軍挾兵自重,對著一省 範圍,差不多是萬能主義。段總理將陳炳焜褫職,即用李耀漢兼職,也是一條反間計。但陳 炳焜怎肯依令?仍任督軍如故,李耀漢勢難代任,依然照前辦事。陳炳焜且與廣西聯兵援 湘,與劉建藩等並力作戰,所向無前,奪回寶慶、衡山,復拔衡陽、湘潭,累得傅良佐日夕 不安,又向段總理請援。段總理未免一驚,因恐遠水難救近火,只好責成王汝賢、范國璋兩 人,令他效力圖功,特派汝賢為湘南總司令,國璋為副司令,滿望他感激思奮,掃平湘南自 主軍隊。不意兩人逗留不進,反通電中外及自主諸省,商請雙方停戰。略雲: 天禍中國,同室操戈,政府利用軍人,各執己見,互走極端,不惜以百萬生靈,為孤注 一擲,挑南北之惡感,競權利之私圖,借口為民,何有於民?侈言為國,適以誤國。果系愛 國有心,為民造福,則犧牲個人主張,俯順輿論,尚不背共和本旨。汝賢等一介軍人,鮮識 政治,天良尚在,煮豆同心。自零陵發生事變,力主和平解決,為息事寧人計,此次湘南自 主,以護法為名,否認內閣,但現內閣雖非依法成立,實為事實上臨時不得已之辦法,即有 不合,亦未始無磋商之余地。在西南舉事諸公,既稱愛國,何忍甘為戎首,塗炭生靈?自應 雙方停戰。懇請大總統下令,徵求南北各省意見,持平協議,組織立法機關,議決根本大 法,以垂永久而免紛爭,是所至盼! 特此電聞。 自王、范兩人宣佈此電,當然置身事外,引兵退歸。 那零陵自主軍隊,及兩粵各軍,未肯遽罷,仍舊揚旗擊鼓,進逼長沙。湖南督軍傅良 佐,麾下親兵,寥寥無幾,專靠王、范兩師,出去御敵,偏他兩人宣告停戰,且有倒戈消 息,急得傅督軍不知所為,只好與代理省長周肇祥,想出一條逃命的上策,夤夜同走,潛登 兵艦出省,奔往岳州。這也好算得迅雷飛電的計策麼?長沙失去主帥,亟由省城各團體,自 組湖南軍民兩政辦公處,暫時維持,適值王汝賢領兵回省,乃公推汝賢為主任,擔任維持秩 序。 傅良佐等退至岳州,不得不電達中央。段祺瑞接到此電,忍不住慚憤交並,慌忙馳入總 統府,報明馮國璋,痛責王、范兩人叛命的罪狀。馮總統卻默然不答。段始窺透隱情,料知 王、范兩人的行為,是由老馮暗中授意,遂作色與語道:「總統主和,祺瑞主戰,兩不相 謀,應有此變,祺瑞情願免職,請總統另任他人。」馮總統才淡淡的答道:「傅良佐所任何 職,乃棄省潛逃,不為無罪。」祺瑞道:「王、范兩師,無故倒戈,良佐勢成孤立,自然只 好出走了。」馮總統又道:「我何嘗絕對主和,如果能戡定南方,就是我也自願赴敵,請總 理不必誤會!」祺瑞起座道:「祺瑞已不敢再幹了。或戰或和,請總統自主便了。」言畢即 去,未幾,即遞入辭職呈文,又未幾,復遞入國務員辭職呈文。馮總統不便遽允,派人一一 挽留,復通電各省雲: 國事瀕危,人心浮動,一隅生隙,全國動搖。茲將數日經歷情形,暨失機可惜之點,通 告於左:自復辟打消,共和再造,軍人實為功首,此後軍人團體,即為全國之中心點,生死 存亡,有莫大之關係,此不但本國人所共知,亦外交團所共認。此次政府成立,所行政策, 以改良民國根本大法為宗旨,故不急召集新國會,而為先設參議院之舉,在法律上雖微有不 同,而用心實無私意存於其內。西南二三省,起而反對,無理要求,中央屢為遷就,愈就愈 遠,不得已而用兵,只為達到宗旨而已,初非有武力壓迫之野心也。兵事既起,勝負雖未大 分,而川事則中央頗為得手,滇、黔在川之兵,不日可期退出川界。廣東方面,陸、陳、譚 雖有援湘之兵,因龍、李、莫傾向中央,暗中牽制,以是不能大舉。是時也,湘南戰事,我 北軍將士,稍為振奮,保持固有之勢力,中央即可達完善之結果。不意我北軍九死一生,最 有名譽之健兒,誤聽人言,壯志消沮,雖系一部分之自棄,而掣動新勝,暨相持未敗之眾, 於是合謀罷戰,要求長官,通電乞和,不顧羞恥,雖曰其中有不得已之苦衷,而中央完全將 成之計劃,盡行打消矣。諸君聞之,能不惜哉!能不痛哉!特是通電求和,主持人道,欲達 宗旨,亦必能戰而後能和。假如佔住勢力,戰勝一步,宣佈調停,再進一程,徵求同意,為 中央留余地,保政府之威嚴,吾輩軍人之名譽大張,國家人民之幸福是賴,樂何如之?乃不 出此而為搖尾乞求,縱能達到和平目的,我軍人面皮喪盡矣。國璋亦軍人之一份子也,如此 行為,萬無下場余地,不為羞死,亦將氣死。諸君皆愛國丈夫,有何高見,如何挽救,能否 賈勇救國,振奮部下士卒精神,籌兵籌餉,以謀勝利,則大錯雖已鑄成,尚可同心補救。國 璋代行權位,惶愧奚如!國將不存,身將焉附?如有同心,國璋願自督一旅之師,親身督 戰,先我士卒,以雪此羞。宣佈事實,渴望答覆! 這篇通電,辭旨隱閃,又主和,又主戰,看似斥責王、范兩人,卻未曾提出姓名,不過 含糊影響,但為段總理顧全面子,所以有此電文。湘軍第二師師長陳復初,方改編為陸軍第 十七師,駐紮常德,他聞王汝賢入主長沙,居然代行督軍職務,心下很是不服,竟在常德宣 布獨立,要來攻奪長沙,就是兩粵援湘各軍,也不肯聽命汝賢,紛紛入擾,長沙很是危急。 到了十月十七日夜間,城中忽然火起,煙霧漫天,秩序大亂。汝賢也只好棄城出走,潛赴岳 州。是時傅良佐、周肇祥兩人,已由京中召入,傳令免官候懲,令雲: 湖南督軍傅良佐,代理省長周肇祥,擅離職守,著先行免職,聽候查辦!此令。 同時又有一令雲: 據王汝賢等電稱:傅督軍於十四日夜,攜印乘輪,不知去向,省長亦去,省城震動,人 心惶恐。汝賢等為保護地方安全起見,會同在城文武,極力維持,現在秩序,幸保安寧等 語。並據自請處分前來。傅良佐、周肇祥擅離職守,本日另有明令免職查辦,長沙地方重 要,不可主持無人,即派王汝賢以總司令代行督軍職務,所有長沙地方治安,均由王汝賢督 同范國璋完全負責。查王汝賢等,身任司令重寄,統馭無方,以致前敵敗退,並擅發通電, 妄言議和,本屬咎有應得,姑念悔悟尚早,自請處分,心跡不無可原。此次維持長沙省城, 尚能顧全大局,暫免置議。王汝賢等當深體中央棄瑕錄用之意,嚴申約束,激勵將士,將在 湘逆軍,迅予驅除,以贖前愆。 倘再退縮畏葸,貽誤戎機,軍法俱在,懍之慎之!此令。 這令頒發,乃是十月十八日,與王汝賢棄城出走的時候,只隔一宵。京、湘相隔太遠, 汝賢又倉皇出奔,無暇拍電至京。所以京中尚未聞知,還令汝賢及范國璋,擔任長沙治安職 務。那段祺瑞自有意辭職後,雖非極端決裂,但對著湖南問題,不再入商,馮總統因得自由 下令,輕輕將王、范二人罪狀,豁免了事。惟段祺瑞覽此令文,愈加不悅,自思老馮前電, 已是態度不明,此次又僅罪及傅、周,不及王、范,明明是阿私所好,黨同伐異的行為,因 復決計辭去,不願與馮共事。正擬二次遞呈,復接得直、鄂、蘇、贛四省通電,並請撤兵停 戰,這又是馮派聯絡,推倒段內閣的先鋒。電文署名,一是直隸督軍曹錕,一是湖北督軍王 占元,一是江蘇督軍李純,一是江西督軍陳光遠,文中說是: 慨自政變發生,共和復活,當百政待理之際,忽起操戈同室之爭,溯厥原因,固由各方 政見參差,情形隔閡,以致初生齟齬,繼積猜嫌,亦由二三私利之徒,意在竊社憑城,遂乃 乘機構釁,而黨派爭樹,因得以利用之術,為挑撥之謀,逞攘奪之野心,洩報復之私忿。名 為政見,實為意見,名為救國,實為禍國,於是鬩牆煮豆,一發難收。錕等數月以來,中夜 徬徨,焦思達旦,竊慮覆亡無日,破卵同悲,熱血填膺,憂痛並集。蓋我國外交地位,無可 諱言,歐戰將終,我禍方始,及今補救,尚恐後時。至財政困難,尤達極點,鴆酒止渴,漏 脯療饑,比於自戕,奚堪終日?東北災祲,西南兵爭,人民流離,商業停滯,凡諸險狀,更 僕難志。大廈將傾,而內哄不已,亡在眉睫,而罔肯犧牲,每一思維,不寒而慄,中心憤 激,無淚可揮。夫兵猶火也,不戢自焚矣,如項城覆轍可鑒,矧同種相殘,寧足為勇?鷸蚌 相持,庸足為智?即使累戰克捷,已足騰笑鄰邦,若復兩敗俱傷,勢且同歸於盡。今者北倚 湘而湘不可倚,南圖蜀而蜀未可圖,仁人君子,忍復驅父老兄弟於冰天雪地槍林彈雨之中? 且戰局延長一日,即多傷一日元氣,展伸一處,即多貽一處痛苦。公等誠心衛國,偉略匡 時,其於利害禍福所關,固已洞若觀火。況爭點起於政治,知悲憫本有同情。錕等不才,抱 寧人息事之心,存排難解紛之志,奔走啼泣,慘切叫號,而誠信未孚,終鮮寸效,俯仰愧 怍,無地自容,惟希望之殷,始終未懈。故自政爭以來,默察真正之民意,仰體元首不忍人 之心,委曲求全,千回百折,必求達於和平目的,以拯國家之危難,而固統一之宏基。區區 愚忱,當邀共諒。現在時勢危迫,萬難再緩,不得不重申前說,為四百兆人民,請命於公等 之前。 伏願念亡國之慘哀,生靈之痛苦,即日先行停戰,各守區域,毋再沖突,俾得熟商大 計,迅釋糾紛。魯仲連之職,錕等願擔任之。更祈開誠布公,披示一切,既屬家人骨肉,但 以國家為前提,無事不可相商,無事不能解決。若彼此之隱,未克盡宣,則和平之局,詎復 可冀?公等位望,中外具瞻,輿論一時,信史萬世,是非功過,自有專歸,而旋乾轉坤,亦 唯公等是賴,反手之間,利害立判,舉足之際,輕重攸分,救國救民,千鈞一髮。臨電迫 切,不知所雲。 停戰停戰,這種聲浪,與段總理的心理,絕對是不能兩容。偏長江三督軍,一氣貫穿, 又推那直隸督軍曹三爺為首,曹錕排行第三,時人號為曹三爺。同來反對段總理,叫老段如 何不煩?如何不惱?當下遞入二次辭呈,不但辭去總理,且把陸軍總長的兼職,一並辭去。 馮總統還陽為挽留,但准他辭去兼職,仍為總理如初。看官!你想這位段合肥,還肯留著 麼?段為國務總理,又兼陸軍總長,所以有權有勢,莫與比倫,若軍權一卸,還要這國務總 理頭銜,有何用處?自然一概不受,出都下野去了。恐未必真肯下野。馮總統樂得准他免 職,另任王士珍為陸軍總長,所有國務總理一缺,且命外交總長汪大燮暫代。汪大燮是段內 閣中人物,本有連帶辭職的故例,怎好代任總理?因此決意不為,一再告辭。馮乃商諸王士 珍,邀他組閣。士珍系直系正定人,資格最老,出段氏上,情性素來和平,沒有甚麼黨派, 不過時人因他籍屬直隸,共推為直派領袖,前時袁、黎兩總統時,亦嘗邀他為過渡總理,見 前文。旋進旋退,無刺無非,老年人血氣已衰,不堪再任煩劇,獨馮意以為籍貫從同,派系 無別,正好引為己助,抵制皖系,調和南方。王士珍固辭不獲,乃承認暫署,於是段內閣遂 倒,要改組王內閣了。小子有詩歎道: 攜手登台誼似深,同袍何故忽離心? 堪嗟宦海漂搖甚,得失升沉兩不禁。 王士珍既代署總理,舊有國務員,一並辭職,另換他人入閣。欲知所易何人,待至下回 發表。 觀於馮、段之傾軋,表面上似為和戰之齟齬,實際上即為直、皖兩派之紛爭。傅良佐之 督湘,馮意固未嘗贊同,不過為李、陳兩督軍之交換條件而已。王汝賢、范國璋,與良佐相 反對,其陰承馮意可知,拒良佐,即所以拒段氏也。良佐自命不凡,而實無干略,楚歌四 逼,倉猝夜逃,名為黨段,實則負段,段猶欲袒護之,得毋亦自信過深,而未知其用人之失 當歟?迨直、鄂、蘇、贛四督軍,通電停戰,而段氏之平南政策,復遭一大打擊,勢不能不 辭職出都,此馮、段傾軋之第一幕也。而直、皖兩派之惡,遂自是日深矣。 ------------------ 黃金書屋 整理校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