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史演義
第二十九回 蕭昭業喜承祖統 魏孝文計徙都城

    卻說齊主賾永明十一年,太子長懋有疾,日加沉重,齊主賾親往東宮,臨視數次,未幾
謝世,享年三十六歲,殮用袞冕,予謚文惠。長懋久在儲宮,得參政事,內外百司,都道是
齊主已老,繼體在即。忽聞兇耗,無不驚惋。齊主賾抱痛喪明,更不消說。後經齊主履行東
宮,見太子服玩逾度,室宇過華,不禁轉悲為恨,飭有司隨時毀除。
    太子家令沈約正奉詔編纂宋書,至欲為袁粲立傳,未免躊躇,請旨定奪。齊主道:「袁
粲自是宋室忠臣,何必多疑!」說得甚是。約又多載宋世祖孝武帝駿。太宗明帝彧。諸鄙瑣
事,為齊主所見,面諭約道:「孝武事跡,未必盡然,朕曾經服事明帝,卿可為朕諱惡,幸
勿盡言!」約又多半刪除,不致蕪穢。
    齊主因太子已逝,乃立長孫南郡王昭業為皇太孫,所有東宮舊吏,悉起為太孫官屬。既
而夏去秋來,接得魏主入寇消息。正擬調將遣兵,捍守邊境,不意龍體未適,寒熱交侵,乃
徙居延昌殿,就靜養痾。乘輿方登殿階,驀聞殿屋有衰颯聲,不由的毛骨森豎,暗地驚惶。
死兆已呈。但一時不便說出,只好勉入寢門,臥床靜養。偏北寇警報,日盛一日,雍州刺史
王奐,正因事伏誅,乃亟遣江州刺史陳顯達,改鎮雍州及樊城。又詔發徐陽兵丁,扼守邊
要。竟陵王子良,恐兵力不足,復在東府募兵,權命中書郎王融為寧朔將軍,使掌召募事
宜。會有敕書傳出,令子良甲仗入侍。子良應召馳入,日夕侍疾。太孫昭業,間日參承,齊
主恐中外憂惶,尚力疾召樂部奏技,藉示從容。怎奈病實難支,遽致大漸,突然間暈厥過
去,驚得宮廷內外,倉猝變服。獨王融年少不羈,竟欲推立子良,建定策功,便自草偽詔,
意圖頒發。適太孫聞變馳至,融即戎服絳袍,出自中書省閤口,攔阻東宮衛仗,不准入內。
太孫昭業,正進退兩難,忽由內侍馳出,報稱皇上復甦,即宣太孫入侍,融至此始不敢阻
撓,只好讓他進去。其實子良卻並無妄想,與齊主談及後事,願與西昌侯蕭鸞,分掌國政。
當有詔書發表道:
    始終大期,賢聖不免,吾行年六十,亦復何恨;但皇業艱難,萬幾事重,不能無遺慮
耳。太孫進德日茂,社稷有寄,子良善相毗輔,思弘治道,內外眾事,無論內外,可悉與鸞
參決。尚書中是職務根本,悉委王晏、徐孝嗣,軍旅捍邊之略,委王敬則、陳顯達、王廣
之、王玄邈、沈文季、張□、薛淵等,百辟庶僚,各奉爾職。謹事太孫,勿復懈怠,知復何
言!
    又有一道詔書,謂喪祭須從儉約,切勿浮靡,凡諸游費,均應停止。自今遠近薦讞,務
尚樸素,不得出界營求,相炫奢麗。金粟繒纊,弊民已多,珠玉玩好,傷工尤重,應嚴加禁
絕,不得有違。後嗣不從,奈何!是夕齊主升遐,年五十四,在位十一年。中書郎王融,還
想擁立子良,分遣子良兵仗,扼守宮禁,蕭鸞馳至雲龍門,為甲士所阻,即厲聲叱道:「有
敕召我,汝等怎得無禮?」甲士被他一叱,站立兩旁。鸞乘機沖入,至延昌殿,見太孫尚未
嗣位,諸王多交頭接耳,不知何語。時長沙王晃已經病歿,高祖諸子,要算武陵王鞍為最
長,此次也在殿中。鸞趨問道:「嗣君何在?」即朗聲道:「今若立長,應該屬我,立嫡當
屬太孫。」鸞應聲道:「既立太孫,應即登殿。」鞍引鸞至御寢前,正值太孫視殮,便掖令
出殿,奉升御座,指麾王公,部署儀衛,片刻即定。殿中無不從命,一律拜謁,山呼萬歲。
子良出居中書省,即有虎賁中郎將潘敞,奉著嗣皇面諭,率禁軍二百人,屯居太極殿西階,
防備子良。子良妃袁氏,前曾撫養昭業,頗加慈愛,昭業亦樂與親近。及聞王融謀變,因與
子良有隙。成服後諸王皆出,子良乞留居殿省,俟奉葬山陵,然後退歸私第,奉敕不許。王
融恨所謀不遂,釋服還省,謁見子良,尚有恨聲道:「公誤我!公誤我!」子良愛融才學,
嘗大度包容,所以融有唐突,子良皆置諸不理,一笑而罷。越宿傳出遺詔,授武陵王為衛將
軍,與征南大將軍陳顯達,並開府儀同三司,西昌侯鸞為尚書令,太孫詹事沈文季為護軍,
竟陵王子良為太傅。又越數日,尊謚先帝賾為武皇帝,廟號世祖。追尊文惠皇太子長懋為世
宗文皇帝,文惠皇太子妃王氏為皇太后。立皇後何氏。何氏為撫軍將軍何戢女,永明二年,
納為南郡王妃,此時從西州迎入,正位中宮。先是昭業為南郡王時,曾從子良居西州,文惠
太子常令人監製起居,禁止浪費。昭業佯作謙恭,陰實佻達,嘗夜開西州後閤,帶領僮僕,
至諸營署中,召妓飲酒,備極淫樂。每至無錢可使,輒向富人乞貸,無償還期。富人不敢不
與。師史仁祖,侍書胡天翼,年已衰老,由文惠太子撥令監督。兩人苦諫不從,私相語道:
「今若將皇孫劣跡,上達二宮,恐不免觸怒皇孫。且足致二宮傷懷。若任他蕩佚,無以對二
宮;倘有不測,不但罪及一身,並將盡室及禍。年各七十,還貪甚麼余生呢!」遂皆仰藥自
殺。二人亦可謂愚忠。昭業反喜出望外,越加縱逸,所愛左右,嘗預加官爵,書黃紙中,令
他貯囊佩身,俟得登九五,依約施行。女巫楊氏,素善厭禱,昭業私下密囑,使兄詛二宮,
替求天位。已而太子有疾,召令入侍,他見著太子時,似乎愁容滿面,不勝憂慮;一經出
外,便與群小為歡。及太子病逝,臨棺哭父,擗踴號咷,彷彿一個孝子,哭罷還內,又是縱
酒酣飲,歡笑如恆。世祖賾欲立太孫,嘗獨呼入內,親加撫問,每語及文惠太子,昭業不勝
嗚咽,裝出一種哀慕情形。世祖還道他至性過人,呼為法身,再三勸慰,因此決計立孫,預
備繼統。至世祖有疾,又令楊氏祈他速死,且因何妃尚在西州,特暗致一書,書中不及別
事,但中央寫一大喜字,外環三十六個小喜字,表明大慶的意思。有時入殿問安,見世祖病
日加劇,心中非常暢快,而上卻很是憂愁。世祖與談後事,有所應諾,輒帶淒聲,世祖始終
被欺,臨危尚囑咐道:「我看汝含有德性,將來必能負荷大業;但我有要囑,汝宜切記!五
年以內,諸事悉委宰相,五年以後,勿復委人,若自作無成,可不至怨恨了!」哪知他不能
逾期。昭業流涕聽命。至世祖彌留時候,握昭業手,且喘且語道:「汝…汝若憶翁,汝…汝
當好作!」說到作字,氣逆痰沖,翻目而逝。昭業送終視殮,已不似從前失怙時,擗踴哀
號。到了登殿受賀,卻是滿面喜容。禮畢返宮,竟把喪事撇置腦後,所有後宮諸妓,悉數召
至,侑酒作樂,聲達戶外。此時原不必瞞人了。
    過了十余日,便密飭禁軍,收捕王融,拘系獄中。融既下獄,乃囑使中丞孔稚珪,上書
劾融,說他險躁輕狡,招納不逞,誹謗朝政,應置重刑,於是下詔賜死。融母系臨川太守謝
惠宣女,夙擅文藝,嘗教融書學,因得成才。可惜融恃才傲物,常懷非望,每自歎道:
「車
前無八騶,何得稱丈夫!」至是欲推戴子良,致遭主忌,因即罹禍。融上疏自訟,不得解
免,更向子良求救,子良已自涉嫌疑,陰懷恐懼,哪裡還敢援手,坐令二十七歲的卓犖青
年,從此畢命!少年恃才者,可援以為戒。融臨死自歎道:
「我若不為百歲老母,還當極
言!」原來融欲指斥昭業隱惡,因恐罪及老母,所以含忍而終。
    齊嗣主昭業既斬融以洩恨,遂封弟昭文為新安王,昭秀為臨海王,昭粲為永嘉王。尊女
巫楊氏為楊婆,格外優待。民間為作《楊婆兒》歌。奉祖柩出葬景安陵,未出端門,即托疾
卻還,趨入後宮,傳集胡伎二部,夾閤奏樂,這真所謂縱欲敗度,癡心病狂了。
    小子前敘世祖遇疾時,曾有北寇警報,至昭業嗣位,反得淫荒自盜,不聞外侮,究竟魏
主曾否南侵,待小子補筆敘明。魏主宏雅懷古道,慨慕華風,興禮樂,正風俗,把從前辮發
遺制,毅然更張,也束髮為髻,被服袞冕。且分遣牧守,祀堯舜,祭禹周公,謚孔子為文聖
尼父,告諸孔廟,另在中書省懸設孔像,親行拜祭,改中書學為國子學,尊司徒尉元為三
老,尚書游明根為五更,又養國老庶老,力仿三代成制。
    他尚日夕籌思,竟欲遷都洛陽,宅中居正,方足開拓宏規,因恐群臣不從,特議大舉伐
齊,乘便徙都。先在明堂右個,齋戒三日,乃命太常卿王諶筮易。可巧得了一個革卦,魏主
宏喜道:「湯武革命,順天應人,這是最吉的爻筮了!」尚書任城王拓跋澄趨進道:「陛下
奕葉重光,帝有中土,今欲出師南伐,反得革命爻象,恐未可謂全吉哩。」魏主宏變色道:
「繇雲大人虎變,何為不吉?」任城王澄道:「陛下龍興已久,如何今才虎變?」魏主宏厲
聲道:「社稷是我的社稷,任城乃欲沮眾麼?」澄又道:「社稷原是陛下所有,臣乃是社稷
臣,怎得知危不言!」魏主宏聽了此言,卻亦覺得有理,乃徐徐申說道:「各言己志,亦屬
無傷。」
    說畢,啟駕還宮,復召澄入議,屏人與語道:「卿以為朕真要伐齊麼?朕思國家肇興北
土,徙都平城,地勢雖固,但只便用武,不便修文,如欲移風易俗,必須遷宅中原。朕將借
南征名目,就勢移居,況筮易得一革卦,正應著改革氣象,卿意以為何如?」澄乃欣然道:
「陛下欲卜宅中土,經略四海,這是周漢興隆的規制,臣亦極願贊成!」魏主宏反皺眉道:
「北人習常戀故,必將驚擾,如何是好?」澄又道:「非常事業,原非常人所能曉,陛下果
斷自聖衷,想彼亦無能為了。」魏主笑道:「任城原不愧子房哩。」漢高定都關中,想是魏
主記錯。遂命作河橋,指日濟師。一面傳檄遠近,調兵南征。部署至兩月有余,乃出發平
城,渡河南行,直達洛陽。
    適天氣秋涼,霖雨不止,魏主宏飭諸軍前進,自著戎服上馬,執鞭指麾。尚書李沖等叩
馬諫阻道:「今日南下,全國臣民,統皆不願,獨陛下毅然欲行,臣不知陛下獨往,如何成
事!故敢冒死進諫。」沖果拚死,何不從馮太后於地下!魏主宏發怒道:「我方經營天下,
有志混一,卿等儒生,不知大計,國家定有明刑,休得多瀆!」說著,復揚鞭欲進。安定王
拓跋休等,又叩首馬前,殷勤泣諫,魏主宏說道:「此次大舉南來,震動遠近,若一無成
功,如何示後?今不南伐,亦當遷都此地,庶不至師出無名。卿等如贊成遷都,可立左首,
否則立右。」定安王休等均趨右側,獨南安王拓跋楨進言道:「天下事欲成大功,不能專徇
眾議,陛下誠撤回南伐,遷都雒邑,這也是臣等所深願,人民的幸福呢!」說畢,即顧語群
臣,與其南伐,寧可遷都,群臣始勉強應諾,齊呼萬歲。於是遷都議定,入城休兵。
    李沖復入白道:「陛下將定鼎雒邑,宗廟宮室,非可馬上遷移,請陛下暫還平城,俟群
臣經營畢功,然後備齊法駕,蒞臨新都,方不至侷促哩。」魏主宏怫然道:「朕將巡行州
郡,至鄴小停,明春方可北歸,今且緩議。」沖不敢再言。魏主即遣任城王澄馳還平城,曉
諭留司百官,示明遷都利害,且餞行囑別道:「今日乃真所謂革呢。王其善為慰諭,毋負朕
命!」澄叩辭北去,魏主宏尚慮群臣異議,更召衛尉卿征南將軍於烈入問道:「卿意何
如?」烈答道:「陛下聖略淵遠,非淺見所可測度,不過平心處議,一半樂遷,一半尚戀舊
呢。」魏主宏溫顏道:「卿既不倡異議,便是贊同,朕且深感卿意。今使卿還鎮平城,一切
留守庶政,可與太尉丕等悉心處置,幸勿擾民!」於烈亦拜命即行。原來魏太尉東陽王丕,
與廣陵王羽,曾留守平城,未嘗隨行,故魏主復有是命。
    魏主宏乃出巡東墉城,征司空穆亮,與尚書李沖,將作大匠董爵,經營洛都。自從東墉
趨河南城,順道詣滑台,設壇告廟,頒詔大赦,再啟駕赴鄴。湊巧齊雍州刺史王奐次子王
肅,奔避家難,王奐伏誅,見上文。馳至鄴城,進謁魏主,泣陳伐齊數策。魏主已經解嚴,
不願南伐,惟見他語言悲惋,計議詳明,不由的契合入微,與談移晷。嗣是留侍左右,器遇
日隆,或且屏人與語,到了夜半,尚娓娓不倦,幾乎相見恨晚,旋即擢肅為輔國將軍。
    適任城王澄,自平城至鄴,報稱「留司百官,初聞遷都計畫,相率驚駭,經臣援引古
今,譬諭百端,已得眾心悅服,可以無虞。」魏主宏大喜道:「今非任城,朕幾不能成事
了。」隨即召入王肅,諭以朕方遷都,未遑南伐,俟都城一定,當為卿復仇。卿為江左名
士,應素習中朝掌故,所有我朝改革事宜,一以委卿,願卿勿辭!」肅唯唯遵諭,便替魏主
草定禮儀,一切衣冠文物,逐條裁定,次第呈入,魏主無不嘉納,留待施行。當下在鄴西築
宮,作為行在。又命安定王休,率領官屬,往平城迎接家屬,自在行宮過了殘冬。
    越年為魏太和十八年,即齊主昭業隆昌元年,魏中書侍郎韓顯宗,上書陳事,共計四
條:一是請魏主速還北都,節省游幸諸費,移建洛京,二是請魏主營繕洛陽,應從儉約,但
宜端廣衢路,通利溝渠;三是請魏主遷居洛城,應施警蹕,不宜徒率輕騎,涉履山河;四是
請魏主節勞去煩,嗇神養性,惟期垂拱司契,坐保太平。魏主宏頗以為然,乃於仲春啟行,
北還平城。
    留守百官迎駕入都,魏主宏登殿受朝,面諭遷都事宜。燕州刺史穆羆出奏道:「今四方
未定,不應遷都,且中原無馬,如欲征伐,多形不便。」魏主宏駁道:「廄牧在代,何患無
馬,不過代郡在恆山以北,九州以外,非帝王所宜都,故朕決計南遷。」尚書於栗又接入
道:「臣非謂代地形勝,得過伊洛。但自先帝以來,久居此地,吏民相安,一旦南遷,未免
有怫眾情。」魏主聽了,面有慍色,正要開口詰責,東陽王丕復進議道:「遷都大事,當詢
諸卜筮。」魏主宏道:「昔周召聖賢,乃能卜宅。今無賢聖,問卜何益!且卜以決疑,不疑
何卜!自古帝王以四海為家,或南或北,隨地可居。朕遠祖世居北荒,平文皇帝即拓跋郁
律。始居東木根山,昭成皇帝即什翼犍。更營盛樂,道武皇帝即拓跋珪。遷都平城。朕幸叨
祖蔭,國運清夷,如何獨不得遷都呢!」群臣始不敢再言。魏主宏又復西巡,幸陰山,登閱
武台,遍歷懷朔、武川、撫冥、柔玄四鎮。及還至平城,已值秋季。到了初冬,聞洛陽宮
闕,營繕粗竣,便即親告太廟,使高陽王拓跋雍,及鎮南將軍於烈,奉神主至洛陽,自率六
宮後妃,及文武百官,由平城啟行,和鸞鏘鏘,旗旐央央,馳向洛都來了。小子有詩詠道:

    霸圖造就慕皇風,走馬南來抵洛中;
    用夏變夷懷遠略,北朝嗣主亦英雄。
    魏主遷洛的時候,正值齊廷廢立的期間,欲知廢立原因,且看下回演敘。
    -------------------------------
    家子先亡,嫡孫承重,此系古今通例,毫不足怪。蕭昭業為文惠太子之胤,太子歿而昭
業繼,祖孫相承,不背古道。議者謂昭業淫慝,難免覆亡,不若王融之推立子良,尚得保全
齊高之一脈,其說是矣。然天道遠,人道邇,立孫承祖,人道也。孫無道而覆祖業,天道
也。帝乙立紂,不立微子,後世不能歸咎於太史,以是相推,則於蕭鸞乎何尤!王融妄圖富
貴,叛道營私,何足道哉!魏主宏南遷洛陽,本諸獨斷,後世又有譏其輕棄根本,侈襲周、
漢故跡,以至再傳而微。夫國家興替,關係政治,與遷都無與,政治修明,不遷都可也;即
遷都亦無不可也。否則株守故土,亦寧能不危且亡者!必謂魏主宏之遷都失策,亦屬皮相之
談。本回於蕭鸞之擁立太孫,魏主宏之遷都洛邑,各無貶詞,良有以也。
    ------------------
  黃金書屋Youth校對||http://goldbook.yeah.net/
    轉載請保留,謝謝!
前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