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洛的網 附錄三 懷特簡介 E.B.懷特(1899-1985),美國當代著名散文家、評論家,以散文名世,"其文 風冷峻清麗,辛辣幽默,自成一格。"他的散文中,最為世人稱道的一篇是(Once more to the lake)(林湖重遊)。 Elwyn•Brooks•White,1899年生於紐約。1918年,從美軍退役,入康奈爾大學就 讀,1921年畢業。這期間他曾擔任過《西雅圖時報》等多家出版機構的記者。1924年, 他回到紐約,當了一位廣告撰稿人。1926或1927年,他來到《紐約客》雜誌社作編輯工 作。在《紐約客》工作的這11年來,他為這本雜誌寫下了大量的散文和詩歌,還有些別 的體裁的文章。1929年他和凱瑟琳(Katherine)結婚。(1941,他們一起撰寫了《美 國幽默文庫》一書。)不久,懷特開始為《新紐約週刊》工作。但是,直到他和他的同 事兼朋友James Thurber合寫的《性是必需的嗎?》一書在同年出版後,懷特才真正引 起了文壇的注意。 從1938∼1943年,他作為《哈珀斯》雜誌的專欄作家,為該雜誌的"個人觀點"專欄 撰寫了大量的散文。這些"懷特式"的散文在1942年被結集出版後,被評論家認為是懷特 最優秀的一本散文集。 1939年,他搬到緬因州的北Brooklin 的一個農場,作為一名自由作家繼續從事寫 作。1959年,懷特出版了一本文體學專著《文體的要素》,這本書後來被廣泛地用作美 國中學與大學的教材。 除了大量的散文、雜文等,懷特還寫了三部童話,分別是《小老鼠斯圖爾特》 (1945),《夏洛的網》(1952),《天鵝的喇叭》(1970)。其中最受歡迎的就是 《夏洛的網》,至今已經發行500萬冊以上,擁有20多種文字的譯本。在美國1976年 《出版週刊》搞的一次讀者調查中,這本童話位居"美國十佳兒童文學名著"中的首位, 可見它受歡迎的程度。曾有一個小讀者寫信問他,你的童話故事是真的嗎?懷特去信回 答:"不,他們是想像出來的故事--但是真的生活也不過是生活的一種罷了--想像裡的 生活也算一種生活。" 1985年10月1日,懷特因Alzheimer(一種神經系統的疾病,多發於60歲以上的老人, 發作時使人喪失記憶力,行動能力等)病在緬因州的北Brooklin去世,由他的兒子和三 個孫子埋葬。 由於懷特在散文創作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績,他在生前曾獲得多項殊榮:1971年, 他獲得美國"國家文學獎章";1973年,他被選為美國文學藝術學院50名永久院士之一; 1978年,他獲得普利策特別文藝獎;他還獲得了美國七家大學及學院的名譽學位。 他的主要作品有:《女士是冷酷的》(1928),《性是必需的嗎?》(1929), 《美國幽默文庫》(1941),《個人觀點》(1942),《小老鼠斯圖爾特》(1945), 《野菖蒲》(1946),《這裡是紐約》(1949),《夏洛的網》(1952),《角落裡的 第二棵樹》(1954),《文體的要素》(1959),《我羅盤的方位》(1962),《天鵝 的喇叭》(1970),《懷特散文》(1977),《詩與小品》(1981),《紐約客文選 1925-1976》(1990)。 (2000.1.7夜10:08分肖毛編譯) ------------------   「童心世界」(http://childhood.yeah.net)編輯整理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