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敏類
說明
機敏的言行並不一定令人發笑。但是,在我國古代笑話中,許多優秀的作品確
實是以主人公的機敏引人發笑的。
在本部分所選的《狗國》一篇中,楚國人因為齊使晏嬰身材矮小,便開小門迎
客,楚王又有「齊國無人」的發問。本來,晏嬰是奉了齊王之命出使楚國的,對楚
國來說他是國賓,理應大開正門迎接,這不僅是對晏嬰個人,也是對齊國的尊重。
但楚國人卻沒有這樣做。
面對楚國人的挑釁,晏嬰既沒有逆來順受,任人擺佈;也沒有火冒三丈,拂袖
而去。他以十分機智巧妙的話語,在這樣嚴重的場合,似乎輕而易舉地挫敗了楚國
人的預謀,成功地維護了國家的尊嚴。讀到這裡,我們不僅欲為晏嬰的妙語拍案叫
絕,而且,一個身材矮小反應機敏、談吐風趣的古代外交家的形象也便躍然紙上了。
這部分作品中,還有一些是古人對句的軼事。
對聯是我國古代文化中的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是中國古典文學中的一枝雅俗
共賞的奇葩。對聯運用的是對仗的修辭手法,利用漢語在構詞、音節上的特點,運
用得好,常常妙趣橫生。
由於對聯要求上下句的語義、聲調相對,句法結構相同,對起來很不容易。所
以,那些思路敏捷、能出口成對的人本來就已令人歎服。如果構思又很精妙,或立
意用語又引人發笑的話,那麼一副對聯產生的過程常常就是一篇很好的笑話了。
總之,機敏的言行、風趣的談吐,表現出的是人們的聰明睿智。記載這類事情
的笑話,不僅引人發笑,而且常能讓人對故事中的某些人物產生一種敬佩心情,並
從故事中受到某種啟示。
魚的快樂
莊周和惠施在濠水的橋上游玩。莊周看到橋下水中的魚,說道:「魚自由自在
地游來游去,這是魚兒的樂趣。」惠施問:「你不是魚,怎麼能知道魚的樂趣?」
莊周反問:「你不是我,你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樂趣?」
——先秦﹒莊周《莊子》
巧譏和尚
隋朝人盧嘉言到寺廟拜佛,順便到僧房中看望。有個和尚善於論議,盧嘉言便
與他談話,互相戲弄,這個和尚難不倒嘉言。在座的另有兩個和尚,見狀也幫這個
和尚,雙方論辯交鋒,往復幾個回合,三個和尚都敗下陣來。嘉言笑道:「三位師
父均不懂樗(ch□)蒲賭博的游戲,為何要與弟子辯論?」
和尚問道:「我們相互辯難,為何還要懂樗蒲?」
盧嘉言即言道:「你們難道沒聽樗蒲的人常說『三個禿不敵一個盧』,師父們
與我辯爭,怎能取勝?」
在場的人聞此言哄堂大笑,三個和尚也無話可應。
——舊題隋﹒侯白《啟顏錄》
老師不可嘲
東漢人邊韶,字孝先,教授幾百人讀儒家經書。有一次他在白天坐著打瞌睡,
弟子們便私下嘲笑他說:「邊孝先,腹便便;懶讀書,但欲眠。」
邊韶暗地裡探知了這些話,想起《論語》中曾記載孔子感歎自己很久沒夢見周
公,就立刻作嘲語反駁道:「邊為姓,孝為字;腹便便,五經笥;但欲眠,思經事
;寐與周公通夢,靜與孔子同意;師而可嘲,出何典記?」
嘲笑的的弟子們聽了這話,十分慚愧。
——舊題隋﹒侯白《啟顏錄》
編草苫與織繡錦
《詩經﹒豳風﹒七月》中有「春日遲遲,採蘩祁祁」的句子。隋朝盧思道曾與
壽陽人庾知禮一起作詩。庾知禮的詩已經作完,而盧思道還未作成。庾知禮便利用
《七月》詩的句子作了個藏詞語說:「盧詩何太春日?」這是嘲笑盧思道的詩遲遲
不成。思道馬上反唇相譏:「自許編苫快,嫌他織錦遲!」
——舊題隋﹒侯白《啟顏錄》
誦詩相譏
唐朝有僧人名法軌,身材矮校他曾在寺中講經,有個叫李榮的也來與他辯論經
義。法軌在高座上誦詩嘲弄李榮:「姓李應須李,名榮又不榮。」
李榮應聲續道:「身材三尺半,頭毛猶未生。」
——舊題隋﹒侯白《啟顏錄》
妙語得官
後魏人孫紹,官職為太府少卿,年紀很大了,也沒能提升為正卿。有一次,高
帝召見他,問道:「陳年紀怎麼這樣老?」
孫紹答道:「臣年紀雖老,而臣『卿』還『少』。」
於是高帝提升他為太府正卿。
——舊題隋﹒侯白《啟顏錄》
驢和馬
晉人諸葛恢與丞相王導爭論姓氏的先後。王導說:「為什麼人們習慣說『王葛
』而不說『葛王』?」諸葛恢答道:「譬如人們習慣說『驢馬』,驢難道能比得上
馬嗎?」
——舊題隋﹒侯白《啟顏錄》
截鼻補眼
隋朝有僧人三藏法師,其父本是胡地商人,他本人生在中原,但面貌儀容,仍
是胡人的樣子,深眼窩,高鼻樑。此人對佛經很有研究,而且口才很好。有一年四
月初八佛生日時,三藏法師設齋演說,當時朝廷官員、道俗聽眾達千餘人。有個大
德法師和幾位官員向三藏提問辯難,三藏均隨問即對,義理不窮。最後,有一個小
兒,姓趙,年方十三,從眾人中走出。眾人看三藏法師口辯敏捷,無人能勝,而且
剛才參與辯難的都是德高年長的高僧、官員,忽然見這小兒欲上前辯論,個個都不
覺失笑。只見小兒神情自若,上前就座,大聲向三藏提問。三藏見是個小孩,便即
說道:「此郎君子,聲高而身小,何不以聲補身?」
小兒應聲反駁道:「法師因弟子聲高身小,即問何不以聲補身;而法師眼深而
鼻長,何不截鼻而補眼?」
眾人聽了都很驚異,紛紛起立大笑。當時已是初夏,法師左手持如意,右手搖
團扇,因為眾人笑聲未定,法師自己又在思量答語,即用手中的團扇遮住臉,低頭
思索。小兒又大聲說道:「圓扇團團,形如滿月,藏不住兔,掩不住狐。」
眾人又大笑。法師只好拿開扇子,用如意比比劃劃,開始論辯。話未說完,如
意頭卻被揮落。小兒即起身對法師說:「如意既折,辯鋒亦摧。」說完行禮而去。
三藏惱怒又慚愧,越發無話可應。眾人見狀無不歡笑。
——舊題隋﹒侯白《啟顏錄》
幼兒機辯
《論語》上記載孔子評論周代禮儀說:「郁郁乎文哉!」是說周代禮儀豐富多
采。又記載孔子說:「草上之風必偃。」是說統治者的作風像風,百姓的作風像草,
風往哪邊吹,草往哪邊倒。晉代王絢,是王彧(y □)的兒子。他六歲時,外祖父
何尚之很賞識他,教他讀《論語》。古人有避長者名諱的規矩,讀書遇到與長輩名
字相同的字,要改讀成別的字。當讀到「郁郁乎文哉」時,因為「郁」和「彧」同
音,而且吳地人稱呼父親為「爺」,所以何尚之與外孫開玩笑說:「這一句可改為
『耶耶乎文哉』。」
王絢立即拱手回答道:「尊者之名,怎能拿來開玩笑?如果這樣,『草上之風
必偃』是不是也能改為『草翁之風必舅』?」王絢說的「翁」即指何尚之,因「尚」
與「上」同音:「舅」指何尚之的兒子何偃。
——舊題隋﹒侯白《啟顏錄》
聰明者不長壽
南朝齊主客郎李恕,身材矮小,卻穿一件長長的袍子,盧詢祖的腰很粗,卻捆
一條短衣帶。李恕開盧詢祖的玩笑說:「盧郎腰粗帶難匝。」
詢祖馬上反唇相譏:「丈人身短袍易長。」
「丈人」是對老人的尊稱,因李恕年紀大,所以盧詢祖稱的「丈人」。李恕見
沒難住盧詢祖,便又加一句:「盧郎聰明,必不長壽。」
盧詢祖立即答道:「我看到老大人白髮蒼蒼,也就知道自己不算太愚蠢。」
——唐﹒朱揆《諧噱錄》
一只鳳
《論語》上記載有個楚國狂人路遇孔子時唱歌道:「鳳兮鳳兮,何德之衰。」
晉初人鄧艾口吃,與人說話時常自稱「艾……艾」。晉文帝司馬昭與他開玩笑說:
「你說『艾艾』,共有幾個『艾』?」鄧艾立即對答道:「楚狂人唱的『鳳兮鳳兮
』,指的是一只鳳。」
——唐﹒朱揆《諧噱錄》
鱉踢腳
蘇東坡與司馬光議論事情。司馬光的說法,與東坡不合,東坡說:「您這番議
論,像鱉互相踢腳。」
司馬光不解其意,問道:「鱉怎能踢腳?」
東坡說:「所以我才說您是鱉踢腳。」
——宋﹒蘇軾語明﹒王世貞次《調謔編》
方口和尖口
唐朝有個進士姓「單(單)」,他到官署應試時,官署裡的人把他的姓誤寫成
「□」。
他便請求說:「我雖然出身並不在名門世家,但姓氏也不願被人隨意改動,請
為我改正過來。」
官署的人說:「方口和尖口差不多,何至於這麼認真?」
那人立即反問道:「那麼,『台州吳兒縣』改成『呂州矣兒縣』,行嗎?」
——宋﹒天和子《善謔集》
不死之藥
有人獻給楚王長生不死的藥,有位射士把藥拿來吃了。楚王要殺他,他分辯道:
「我以為它是不死之藥,所以才吃了它。現在若為此而殺了我,那豈不成了殺人藥
了嗎?」
楚王笑著放了他。
——宋﹒周文□《開顏錄》
水土不同
齊國大臣晏嬰出使到楚國,楚王聽說他機智善辯,想使他折服,便預先讓人捆
一個囚徒,在楚王接見晏嬰時,押著這囚徒從殿前經過。楚王便問:「這是個什麼
人?」楚王的左右答道:「是齊國人。」楚王又問:「他犯了什麼罪?」左右回答
說:「偷盜。」
楚王便回過頭來看著晏嬰責問道:「你們齊國人有偷盜的愛好嗎?」
晏嬰答道:「大王肯定聽說過,橘子生長在江南,到江北就變成枳,這是因為
江南江北的水土不同。這個人在齊國不偷盜,到楚國來就偷盜,由此可見,是楚國
的水土人情使他變成這樣了吧?」
——宋﹒周文□《開顏錄》
「水草大王」與「夫人」
李茂真的兒子李從曮(y □n )在鳳翔當節度使。有一次,他過生日,秦鳳、
魏博等地的地方官都派使者來送禮祝賀。秦鳳的使者長相醜陋,多胡須,而魏博的
使者則白皙美貌,像個女子。飲酒時兩人正好坐在一起,魏博使者開玩笑說:「今
天不幸,與水草大王坐在一塊兒。」
秦鳳使者當即回敬道:「夫人不要多嘴。」
眾人聽了,大笑不止。
——明﹒謝肇淛《五雜俎》
狗國
齊國大臣晏嬰身材短校他出使到楚國,楚國人在大門旁邊開了個小門,請晏嬰
進去。晏嬰不進小門,說:「出使到狗國才從狗門進,現在我到楚國來,不應當從
狗門進。」
進宮後,楚王問晏嬰:「齊國沒有人了嗎?」晏嬰答道:「齊國首都臨淄,繁
華得很。
人們的衣袖全張開就像帳篷,每個人揮去臉上的汗,就像下雨,怎麼能說沒有
人?「楚王反問道:」那怎麼會派你這樣的人到楚國來?「
晏嬰回答說:「齊國派使音,有能力的人才派去見有能力的國君,無能的人派
去見無能的國君。我是最無能的,所以派到大王您這兒來了。」
——明﹒郭子章《諧語》
將蝗蟲押來
錢穆甫為如皋縣縣令。有一年天旱,蝗蟲為害,而與如皋相鄰的泰興縣縣令卻
欺騙上司,說:「本縣境內無蝗蟲。」
不久,蝗災大起,上司責怪下來,泰興縣令無話辯解,只好說:「我們縣本來
沒有蝗蟲,都是從如皋縣飛來的。」並發文書讓如皋縣加緊捕捉蝗蟲,勿使鄰縣受
害。錢穆甫接到文書後,在下面寫了幾句話,又將文書發回泰興。那幾句話是:
「蝗蟲本是天災,並非縣令無才。既從敝處飛去,卻請貴縣押來。」
——明﹒郭子章《諧語》
眼熱
有個叫王文成的,新近被朝廷封了爵位,同僚中有個人很眼饞。有一次,王文
成入朝,戴了一頂帽子,兩邊有垂帛遮住耳朵。那個同僚見了笑道:「先生耳冷嗎?」
王文成答道:「我不耳冷,先生眼熱。」
——明﹒浮白齋主人《雅謔》
騙人出門
朱古民有文才,為人機敏,善開玩笑。有一天,他在湯生的書齋裡,湯生對他
說:「你平日多智謀,假如今天我坐在屋裡,你能把我騙到門外嗎?」朱古民說:
「門外風大寒冷,你肯定不願出去;假若你在門外站著,我利用屋裡有座、暖和舒
服引誘你,你定會聽我的。」
湯生信了他的話,出門站在外面,對朱古民說:「你怎麼能騙我進屋?」朱古
民拍手笑道:「我已把你騙出門了!」
——明﹒浮白齋主人《雅謔》
侍郎相謔
明代景泰年間,兵部、刑部的官員聚在一起。當時於謙為兵部尚書,這個職務
古代稱「大司馬」;俞士悅為刑部尚書,這個職務古代稱「大司寇」。
刑部侍郎同兵部侍郎開玩笑說:「於公是大司馬,您不就成了少司驢了嗎?」
兵部侍郎反唇相譏道:「俞公為大司寇,您就是少司賊了!」
——明﹒浮白齋主人《雅謔》
「駙驢」與「侍狗」
副使官崔允是駙馬崔元的弟弟。他剛考中進士時,與一同考中的王侍郎的兒子
王寅一起去看望王寅的同鄉前輩。那人詢問崔允是誰,王寅說:「這位是崔駙馬的
弟弟。他哥哥是駙馬,他是駙驢。」
崔允即刻反擊道:「這是王侍郎的兒子,他父親做侍狼,他是侍狗。」
——明﹒浮白齋主人《雅謔》
洗馬
劉定之升任洗(xi□n )馬官,在帝王或太子出行時,騎馬為先導。有一天上
朝時,他遇到少司馬王偉。王偉與他開玩笑說:「皇宮裡的馬多,洗馬要一匹一匹
地洗。」劉定之答道:「何止皇宮的馬,各位司馬如果髒了,我也要洗洗。」
——明﹒浮白齋主人《雅謔》
「增廣」與「檢討」
內鄉縣人李□(g □n )做翰林檢討官,他弟弟叫李□(y □n ),卻長期為
增廣生員,未考得一官半職。李□寫信給弟弟說:「你今年增廣,明年增廣,不知
增得多少?廣得多少?」
李□回信說:「你今日檢討,明日檢討,不知檢得什麼?討得什麼?」
——明﹒浮白齋主人《雅謔》
「禿」字
蘇州太湖包山寺有位僧人叫天靈,博學通文。曾有個秀才調侃他說:「禿驢的
『禿』字怎樣寫?」
天靈答道:「把秀才的『秀』字的屁股彎調轉過來就是。」
——明﹒浮白齋主人《雅謔》
紅米白米
有個人新近喪母,偶然吃了頓紅米飯。一個迂腐的儒生便指責他在居喪期間不
該這樣做。喪母者問他什麼原因,他說:「紅色是喜慶的顏色,居喪時不該吃。」
喪母者反問道:「那麼,吃白米飯的人,都是有喪事嗎?」
——明﹒浮白齋主人《雅謔》
賊道人
壽春有位道人,拿了自己的小像求學士解縉在上面題詩。
解縉寫道:「賊,賊,賊。」
道士愕然。解縉繼續寫道:「有影無形拿不得。只因偷卻呂仙丹,而今反作蓬
萊客。」
——明﹒浮白齋主人《雅謔》
「面上豆」與「肚裡草」
常熟人嚴訥,長了一臉麻子。新鄭人高拱作文章時,常常先在腹中起草。當時
的人常笑他倆一個是「蘇州鹽豆」,一個是「河南蹇驢」。二人有一天相遇,高拱
對嚴訥說:「公豆在面上。」
嚴訥反唇相譏:「公草在肚裡。」
——明﹒江盈科《雪濤諧史》
徐廣文
明代人徐廣文,性情狂放,善調謔,機智聰敏。他年輕時,曾與侍御唐萬陽一
起游歷。
一天晚上,二人坐在燈下,廣文打瞌睡,萬陽將他叫醒,並出句子讓他對。上
句說:「眼皮墮地,難觀孔子之書。」
廣文對句說:「呵欠連天,要做周公之夢。」萬陽聽了大笑。
又有一天,徐廣文乘船,正值夏月,而天氣卻很涼爽。船家歎道:「長江無六
月。」廣文馬上接過話頭說:「對,過了五月,就是七月。」
船家聽了大笑。
徐廣文參加科舉考試前,地方官設宴為他們送行。第二天,他到督學衙門拜謝,
守門人勒索他銀子,才為他通報。廣文給了他銀子,等守門人通報過之後,卻不進
門,要轉身離開。守門人只好還了他的銀子,他才進去。
——明﹒江盈科《雪濤諧史》
年老官?
∥庵兄□祝□嗣竅泊蝸嗷У□嫘Γ□槐芄蠹□S幸桓魷綣尼□拔壞臀こ□□右
患伺□麓□□蝗晃始伺□潰骸叭碩汲頗恪□Λ鎩□□□文曇腿從擲狹耍俊?
妓女反駁道:「您既稱為老爹,為什麼官職又小?」
——明﹒江盈科《雪濤諧史》
隱語為對
有個讀書人家裡很窮,他的朋友過生日,他想去祝賀,卻沒有酒,只好拿了一
瓶水。見了面時,他對朋友說:「請讓我以歇後語給您祝壽:」君子之交淡如。『
「
朋友即刻答道:「醉翁之意不在。」
——明﹒江盈科《雪濤諧史》
打便是不打
一個秀才,夏日裡到寺中去參拜一個禪師,這禪師卻坐在那裡,不起身行禮。
秀才很驚奇,便問他為什麼,禪師答道:「我不起身便是起身。」
秀才聽了,便以扇柄狠狠敲了禪師的頭一下,禪師也驚奇地問他為什麼,秀才
答道:「我打你便是不打你。」
——明﹒潘游龍《笑禪錄》
夢是反的
有個人告訴朋友說:「昨天夜裡我夢見自己在大哭,這肯定不是好兆頭。」朋
友解釋說:「不妨不妨,陰陽相反,夜裡夢見大哭,白天裡就是大笑。」
那人又說:「如果陰陽完全相反,那麼夜裡夢見有我在哭,到了白天豈不是無
我在笑?」
——明﹒潘游龍《笑禪錄》
破鍋不賣
賣鍋的人常當著買主把鍋底擲地作聲,以表明自己的鍋結實無損。有一次,一
個賣鍋的把鍋一擲,卻擲破了,他便對買主說:「像這樣的鍋,是不賣給你的。」
——明﹒馮夢龍《笑府》
鹿和獐
王安石的兒子王雱(p □ng)只有幾歲時,有位客人把一只鹿和一只獐關在同
一個籠子裡獻給王安石。正好王雱在跟前,客人便問他:「你知不知道哪一只是獐,
哪一只是鹿?」
王雱其實並不認識,他想了一會兒,答道:「獐旁邊的是鹿,鹿旁邊的是獐。」
——明﹒馮夢龍《古今譚概》
上達下達
《論語》上記載孔子說過:「君子上達,小人下達。」意思是說君子通達於仁
義之理,而小人通達於財利。有兩個人,一個叫達毅,一個叫王達,二人同為郎中
官。一天簽署公文時,王達開玩笑戲弄達毅說:「每次簽名時,都以你的上半作我
的下半。」
達毅應聲答道:「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明﹒馮夢龍《古今譚概》
於謙對僧人
明大臣於謙年幼時,母親把他的頭髮梳成雙角。有一天他在學館玩,僧人蘭古
春見到後,逗他說:「牛頭喜得生龍角。」於謙立即對出下句:「狗口何曾出象牙。」
蘭古春聽了感到很驚奇。
於謙回家後對母親說:「以後不梳雙髻了。」過了幾天,蘭古春又過學館,看
到於謙已梳成三角髮髻,又逗他說:「三角如鼓架。」於謙又對道:「一禿似擂槌。」
——明﹒馮夢龍《古今譚概》
戴大賓妙對
戴大賓八歲時在學校裡,老師指著廳上的椅子出對說:「虎皮褥蓋學士椅。」
大賓立即對道:「兔毫筆寫狀元坊。」老師很驚奇。
十三歲時,戴大賓在鄉試中得中,有個做官的來訪謁他父親,見大賓在庭院游
戲,還是個稚童,以為不過是個小學生,就出對子試他說:「月圓。」大賓即對道:
「風扁。」那人問:「風怎麼會扁?」大賓答道:「一有縫就鑽進去,不扁怎能做
到?」那人又出一個句子說:「鳳鳴。」大賓應聲答道:「牛舞。」那人問:「牛
何嘗能舞?」大賓解釋道:「《尚書》上說:『百獸率舞。』牛不在其中嗎?」
——明﹒馮夢龍《古今譚概》
「容易」對
明成祖朱棣曾對學士解縉說:「有一個書上的句子,很難對出下句,這個書句
是『色難』。」解縉隨口答道:「容易。」
過了一會兒,成祖還未理解,問道:「你既然說容易,為何這麼久還沒對上?」
解縉答道:「剛才已經對上了。」成祖這才省悟,大笑起來。
——明﹒馮夢龍《古今譚概》
面貌一樣
一個人抱著兒子在門外站著,另有一個人走過來逗樂佔便宜說:「可見父子骨
血,真是一脈相承,只看你抱這個孩子的模樣,與我的面貌就一模一樣。」
抱孩子的人答道:「你與這孩子原是一母所生的兄弟,面貌當然一樣了。」
——清﹒石成金《笑得好》
雲生足下
有個叫丘瓊山的人,小時候跟著老師在鄉里一官宦人家私塾讀書。他很聰明,
遠近聞名,可那官宦人家的孩子卻最不喜歡讀書。
有一天,老師外出,官宦人家的孩子也偷偷跑回家,只有丘瓊山還在學堂學習。
當時天下大雨,丘瓊山的座位上方正好是個瓦縫,雨漏下來,滴在丘瓊山的肩上。
於是,丘瓊山就把那個官家公子的座位移到漏雨的地方,把自己的座位換過去。
老師回來後,官家公子看到丘瓊山占了自己的地方,便向老師告狀。老師說:
「我出對子給你們對,誰對上了,就算誰有理。」接著說出上聯:「點雨濕肩頭。」
丘瓊山脫口答道:「片雲生足下。」
這個下聯暗含自己將來會步上青雲的意思,老師十分贊賞。官家公子對不上,
覺得既羞愧,又惱怒,便回家哭著把這件事告訴了他父親。
他父親大怒,把丘瓊山召來,又出個對聯考他:「孰謂犬能欺得虎?」
意思是:「誰說狗能欺負虎?」把自己的兒子比作虎,把丘瓊山比作狗。丘瓊
山立即答道:「焉知魚不化為龍!」
意思是:「怎知魚有朝一日不能變成龍?」相傳黃河鯉魚跳過龍門即化為龍,
古人常以此比喻某人科舉中第,一下由平民變成高官。這位做官的聽了丘瓊山的話,
很吃驚,明白他將來怕是不同凡響,便說好話安慰一番,送他回去了。
——清﹒褚人獲《堅瓠集》
優人巧智
有位郡侯慶祝生日,他管轄的一郡六縣的地方官都來祝壽。唯獨崇明縣尹遲到
了,等他來到,郡侯家的大門已經關閉。縣尹進不了門,彷徨無計,便召來一個祝
壽的優人,對他說:「你若能讓郡公請我進去,我就重重賞你!」優人答應了。過
了一會兒,裡面酒宴桌前要優人唱戲祝興,優人先高聲朗誦道:「黃堂太守不是人!」
滿座賓客聽了這話,都大驚失色。旁邊一個配角湊上來問:「不是人是什麼?」
這個優人回答說:「卻是天上老壽星!」
座中賓客聽了這話,才松了一口氣,並露出笑容。只聽那優人繼續朗誦道:
「今日八仙來慶會,眼前只少呂洞賓!」
旁邊的配角馬上接過話頭說:「呂洞賓因為到東海中去弄仙桃來獻,所以來遲
了一步,現在已在門外了!」
郡侯聽了這話,明白了其中的含義,便命令開門,把崇明縣尹請了進來,與裡
面的人恰湊成八位。郡侯也很高興,厚賞了那位優人。
——清﹒褚人獲《堅瓠集》
大大人
湖北一個縣尉是江南某大官的親哥哥。他見人時常說:「在江南我哥哥的官署
中,別人見了我都稱『大大人』,你們不應該小看我!」
有位叫方暢弇的人聽了這話,便對縣尉說:「您本身就是一個絕妙的對子,您
知道嗎?」
縣尉問什麼對子,方暢弇說:「我們見了大官要自稱『卑職』,您見了我們又
要自稱『卑職』,所以您不就成了『湖北卑卑職,江南大大人』了嗎?」
——清﹒獨逸窩退士《笑笑錄》
譏太監
明朝嘉靖年間,一個太監奉命到浙江辦事,與司北關南戶曹、司南關北工曹在
一起飲酒。酒席間,這太監瞧不起兩位官員,便出了一個有侮辱意的上句,要官員
們對。出的句子是:「南管北關,北管南關,一過手,再過手,受盡四方八面商商
賈賈辛苦東西。」
這個太監自己原本地位很低微,曾在皇宮中守門,所以官員便對出下句相譏:
「前掌後門,後掌前門,千磕頭,萬磕頭,叫了幾聲萬歲爺爺娘娘站立左右。」
——清﹒獨逸窩退士《笑笑錄》
蘿蔔對
有一家請了個教書先生,主人對先生飲食供奉得很差,每餐只讓先生吃蘿蔔。
先生心中不滿,但嘴上卻不說。
有一天,主人請先生飲酒,也借機考考兒子的功課。先生便預先對學生說:
「令尊在酒席前如果讓你對對子,你看我筷子夾什麼,就以什麼對。」學生答應了。
第二天,東家擺了酒席,請先生上座就坐,學生側坐。主人說:「先生每天費心,
想必令徒的功課肯定每天都有長進了。」先生說:「若說對對子,還算可以。」
於是,主人說道:「那麼,我出個兩字對讓學生對對看。這上句是:核桃。」
學生看著先生,先生拿筷子去夾蘿蔔。學生便對道:「蘿蔔。」
主人聽了說:「對得不怎麼好。」便又出一句:「綢緞。」先生又用筷子夾蘿
卜,學生便又對道:「蘿蔔。」主人問:「綢緞怎麼能對蘿蔔?」先生接過話頭說:
「蘿是『綾羅綢緞』的『羅』,卜是『布匹』的『布』,有什麼不可?」
主人無話可說,只好再想題目。他抬頭看到隔壁東嶽廟,便出題說:「鼓鐘。」
先生又用筷子夾蘿蔔,所以學生仍然對「蘿蔔」。主人說道:「這回更對不上了。」
先生又接過話頭說:「蘿是『鑼鼓』的『鑼』,卜是『鐃鈸』的『鈸』,有什麼不
可以?」
主人聽了,說:「勉強之至。」便又出個二字對說:「岳飛。」先生又夾蘿蔔,
學生又對「蘿蔔」。主人說:「這可不行。」先生說:「岳飛是忠臣,蘿蔔是孝子,
有什麼不行?」主人聽了大怒,問道:「先生為何總讓學生對蘿蔔?」先生也發怒
說:「你天天叫我吃蘿蔔,好不容易請客,又讓我吃蘿蔔。我眼睛看的是蘿蔔,肚
裡裝的也是蘿蔔,你為何倒叫我不教令郎對蘿蔔?」
——清﹒小石道人《嘻談錄》
該開門
有個人很喜歡唱戲。有一次,他探親回來晚了,被關在城門外,於是便高聲叫
門。把門者見是他,便說:「你唱一段給我聽,我就放你進來。」那人說:「唱就
唱,只是我唱的時候,你要配合,幫我接個下句。」把門人說:「就依你。」那人
便先說道白,自稱是關雲長,高聲叫:「周倉!」城上把門人答道:「有!」那人
又說:「關爺爺在城外了還不快迎!」把門人又應道:「得令!」那人接著說:
「你既然知道關你爺爺在城外了,就該開門,為何還敢叫我唱戲?」
——清﹒游戲主人《笑林廣記》
抵舊帳
老虎要抓小猴子來吃,猴子騙老虎說:「我身子太小,不夠供您吃的。前山有
個巨獸,能讓您飽餐一頓,我願意帶您去。」
虎便跟著猴子來到山前。一只鹿看見了,疑心老虎要來吃自己,便大喝道:
「小猢猻!你答應給我弄來十二張虎皮,如今只送來這一張,還有十一張在哪裡?」
老虎聽了,嚇得拔腿就跑,一邊跑一邊罵:「原來這小猢猻如此可惡,倒要拐
騙我來抵舊帳!」
——清﹒游戲主人《笑林廣記》
出學門
學校裡新蓋了個碑亭,一個讀書人帶一個妓女一同去觀看。看到碑下馱重的龜,
讀書人與妓女開玩笑說:「你父親在這裡,為何不下拜?」妓女立即下拜,口中念
道:「我那大爺,看你這樣磨磨蹭蹭,什麼時候才能出學校門!」
——清﹒游戲主人《笑林廣記》
飯中石頭
有個窮人留客吃飯,家裡的米不多,妻子怕做的飯太少,在客人面前不好看,
便先用鵝卵石放在鍋裡,上面放米做飯。丈夫陪客添飯時,不小心把飯挖盡,露出
了石頭,感到很羞愧,便假裝責罵僕人說:「瞎了眼的奴才,淘米的時候,眼睛長
在哪裡啦?這樣大的沙石,都沒揀出來!」
——清﹒游戲主人《笑林廣記》
潛龍對
東橋公在楚地做官,張太岳當時僅十歲,來參加童子考試。東橋驚奇這麼小的
孩子竟能對句,便出題說:「雛鶴學飛萬裡,風雲從此始。」
張太嶽立即對道:「潛龍奮起九天,雷雨及時來。」
東橋大喜,解下腰間的金帶贈給他。
——清﹒粱章鉅《巧對錄》
小童戲軍士
有個人叫蔣燾,小時候就很聰明。有一天,他父親的一個做武官的朋友帶他去
佛寺游玩。武官指著殿上的佛像出對說:「三尊大佛,坐獅、坐象、坐蓮花。」
蔣燾馬上對道:「一介書生,攀鳳、攀龍、攀桂子。」
出寺後,武官的一個隨從部卒拉住蔣燾的衣服問:「你剛才對的什麼句?」蔣
燾答道:「我對的是:」一個小軍,偷雞、偷貓、偷芥菜。『「
有一次,蔣燾的爺爺帶他游佛寺,看見蔣燾從台階上跳下,隨口說道:「三跳
跳下地。」蔣燾應聲對道:「一飛飛上天。」
還有一次,父親正陪客人坐,出對說:「凍雨灑窗,東二點,西三點。」
這個句子中「凍」字拆開就是「東二點」,「灑」字拆開就是「西三點」,所
以難對。
誰知蔣燾在一旁接口對道:「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
——清﹒梁章鉅《巧對錄》
對句與出題
一個姓陸的官員與一個姓陳的官員一起飲酒。陸見陳頭髮稀少,便出句戲弄他
說:「陳教授數莖頭髮,無法(發)可施(數)。」
陳答道:「陸大人滿臉髭鬚,何須如此(髭)。」
陸聽了大為贊賞,又戲弄道:「兩猿截木山中,這猴子也會對鋸(句)?」
陳對道:「匹馬陷足泥內,此畜牲怎得出蹄(題)!」
——清﹒梁章鉅《巧對錄》
假畜牲
有位姓賈的名士住在鄉里。有一天,剛下過雪,天氣寒冷,他身披貂皮大衣在
門前閒立。有個鄰居少年外號叫「倪麻子」的,走了過來——此人很聰敏,好戲弄
人。賈看見他穿著木屐,就說道:「我有個對子,不知你能不能對?」倪問什麼對
子,賈說道:「釘靴踏地泥(倪)麻子。」
倪說道:「對倒是能對,就是不敢,怕對出來得罪您。」賈說:「我不怪你。」
倪便應聲對道:「皮襖披身假(賈)畜牲。」
——清﹒梁章鉅《巧對錄》
有幸不需媒
明朝禮部右侍郎程敏政十歲時,以神童被推薦到京城。宰相李賢打算招他為婿,
便設宴招待他。席間,李賢指著桌上的果品出個對子讓他對:「因荷(何)而得藕
(偶)。」
李賢這樣做,一是為了考考程敏政的學問和智力,二是為了探探他對婚事的意
見。程敏政當即猜測到了李賢的意思,隨口答道:「有杏(幸)不須梅(媒)。」
——清﹒梁章鉅《巧對錄》
連音成對
兩個讀書人夜晚坐在月下。一人出對子說:「移椅倚桐同賞月。」
另一人對道:「點燈登閣各攻書。」
又相傳唐伯虎與友人在郊外閒行,即景出對說:「嫂掃亂柴呼叔束。」
朋友對道:「姨移破桶令姑箍。」
兩副對子用的方法相似。
——清﹒梁章鉅《巧對錄》
九歲對
鎮海人陸志道,小時候對對子思路敏捷。九歲時他應童子試,縣令出題說:
「鎮海縣童生九歲。」
陸對道:「大清國天子萬年。」
縣令很驚奇,把他帶到水閣面試,並請他喝茶,又出題說:「入閣飲茶,連步
可登麒麟閣。」
陸應聲對道:「臨池染翰,何年得到鳳凰池。」
另有個叫史望之的,也是九歲應縣試,縣令出題為:「閒(閒)看門中月。」
史望之答道:「思耕心上田。」
——清﹒梁章鉅《巧對補錄》
徒對師
杭州有師徒六人,老師刁鑽乖巧,常常為難弟子,而實際上這老師並無多大學
問,五個弟子倒很聰慧。
有一天,他們一同赴省試,要過一道關口。幾個人走到時,大門已經關閉了,
於是師徒相互埋怨。老師說:「有個對子,你們若能對得上,我就認錯,否則仍是
你們的錯。」然後說出上聯:「開關遲,關關早,阻過客過關。」
一個弟子應聲對道:「出對易,對對難,請先生先對。」
老師用的是此時此地的情況,弟子用的也是此時此地的情況,老師很窘迫,說
道:「讓你們對對子,你們偏以對子糾纏,而且硬扯到我身上,這個不算,再重新
對。」老師這樣說,是估計再沒人能對了,不料又一個弟子對道:「讀畫易,畫畫
難,推作家作畫。」
老師大驚,只好說每人都要對,想難住其他弟子給自己解圍。於是,又一個弟
子對道:「松扣快,扣扣慢,唯侍兒侍扣。」
老師說:「還有兩個人沒對!」於是又一個弟子對道:「停磨逸,磨磨勞,雇
幫工幫磨。」
最後一個弟子對的是:「聽唱寂,唱唱喧,唯解人解唱。」
眾弟子對完了,一齊請老師對,老師說:「不是我不能對,幾個好句,都被你
們占去了,現在我真沒什麼可對了。」眾弟子說:「那我們替先生對吧,下句為:」
止扇熱,扇扇涼,令長隨長扇。「
老師聽了,仍然狡辯說:「『關』對『畫』不妥,對『扣扣』、『磨磨』、『
唱唱』都不妥,必須另對,方才算數!」眾弟子又對道:「掌印官,印印僕,有管
家管櫻——用『印盈對』關關『,穩妥嗎?」
「不!」老師說:「『盈與』關『雖然意思相連,但還差一點兒。」眾弟子斟
酌了一陣,又合成一句為:「設渡費,渡渡廉,便快足快渡。——用』渡『對』關
『,怎麼樣?」
老師很慚愧,終於無話可說了。
——清﹒梁恭辰《巧對續錄》
姓名官職對
明朝嘉靖年間,發生水災,田地被淹沒。有個姓勞的人,號半野,官屯田郎中,
當時的都水郎中是勞半野的同年顧一江。有一次,顧一江出對子同勞半野開玩笑說:
「半野屯其田,空勞碌碌。」
勞半野應聲答道:「一江都是水,回顧茫茫。」
——清﹒梁恭辰《巧對續錄》
姓祖姓孫
甲和乙二人相互不認識。有一次,他們因事相會在一起,甲問乙姓什麼,乙答
道:「姓孫。」乙又問甲姓什麼,甲說:「不敢!」乙很納悶,問道:「問您的姓,
這有什麼值得謙讓的?」甲還是一個勁地推讓說不敢,乙執意要問,甲才說:「姓
祖。」
乙聽了這才明白甲是利用二人的姓開玩笑,便說:「這有什麼關係。不過是你
祖我孫,我孫你祖而已!」
——清﹒俞樾《一笑》
本錢已還
甲向乙借錢若干,並講定二分利息,限期要還清。可誰知甲拿到了錢後,馬上
躲避起來不再露面。乙屢次上門討債,都見不著他,不得已,只好寫信質問,責其
還錢。
甲便先還十幾元,過幾個月,又還若干元,並以此為定例,結果拖了一年多,
才把本錢還清,利息卻一毛不拔。甲對乙說:「借你的本錢我分文未欠,所沾光的
只不過是一點利息而已。」
乙很氣憤,便向甲借來一件寧綢長袍,借了之後,也躲起來不露面。過了幾個
月,才拿寧綢一尺還給甲,並寫信說:「借你的衣裳,先還你一只袖子。」再過幾
個月,又以三尺左右寧綢還給甲,寫信道:「這次還你一襟。」一直拖了兩年有余,
才把一件袍子的表裡布料還清。然後,乙對甲說:「我借你的尊衣,分寸不少,全
部還清了,所沾光的不過是成衣匠的手工錢罷了!」
——清﹒吳趼人《俏皮話》
拆「公局」為聯
清代廣東各州縣鄉鎮都設有公局。公局中有紳士、董事,主要負責管理鄉人借
錢討債、打架鬥毆、鄰居口角等小訟事。如果利用得好,倒也是個百姓自治的辦法。
然而,那些紳士、董事們往往處理不公,甚至有人仗勢橫行,營私舞弊。順德縣某
公局處理事情時尤其徇私枉法,於是有人將「公局」兩個字拆開,撰成一副對聯為:
八面威風,轉個彎私心一點
大模屍樣,鉤入去有口難言
——清﹒吳趼人《新笑史》
「梁鼎芬」聯額
有個叫梁鼎芬的人在湖北做官,他不做好事,結果弄得臭名遠揚。當地人用他
的姓名字形撰成一額一聯贈給他。額為:梁上君子聯為:
一日難支,足下分開兩片
念頭太錯,頸上須防八刀
——清﹒吳趼人《新笑史》
------------------
一鳴掃描,雪兒校對
~~~~~~
返回 |
下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