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回憶錄 第十六章 一觸即發
此時,英國與德國之間的關係已極端惡化,趨於破裂。現在我們當然都知道, 希特勒上台後,兩國從未有過真正的友好關係。他只是希望通過勸說或恐嚇使英國 任其在東歐胡作非為,而張伯倫先生卻一心想安撫他,改造他,教會他通情達理。 如今,英國政府的最後幻想破滅了,內閣終於相信納粹德國就是想打仗,於是首相 向所有願意接受的國家提供保證並締結盟約,也不管我們能否對這些國家提供有效 的援助。在向波蘭提供保證之後,又向希臘和羅馬尼亞提供保證,接著又同土耳其 締結聯盟。 我們現在應該回想一下張伯倫先生在赫斯頓下飛機時得意洋洋地向群眾揮舞的 那張希特勒在慕尼黑簽署的倒霉的紙片。在這張紙片上,他乞求到了他認為存在於 他與希特勒之間和英德兩國之間的英德海軍條約。德國征服捷克斯洛伐克這件事已 經徹底破壞了第一個保證;4月28日,希特勒又拋開了第二個保證。他還宣佈廢除德 波互不侵犯條約,他解釋說,廢除該條約的直接原因是英國對波蘭提供了保證。 英國政府現在急需考慮它對波蘭和羅馬尼亞的保證究竟意味著什麼。這兩個保 證除非納入英國與蘇俄達成的一個全面協議的框架之內,否則無一具有軍事價值。 因此,正是本著這個目的,英國駐蘇大使與李維諾夫於4月15日在莫斯科會談。考慮 到蘇俄政府過去所受到的種種對待,我們不能對他們抱有太大希望。然而,他們還 是在4月16日提出了正式建議,主張英法蘇三國結成一個相互支援的聯合陣線,這個 建議的全文沒有公開。蘇俄還建議這三個國家,如果可能的話,再加上波蘭,要對 中歐和東歐受德國侵略威脅的國家提出保證。達成這個協定的障礙是,與蘇俄有共 同邊界的國家深恐接受了蘇俄的援助,蘇俄就會以大軍入境的形式來保護它們,抵 抗德國的侵略,這樣一來,蘇俄就會順手將它們並人它們所深惡痛絕的蘇維埃共產 主義體制之內。波蘭、羅馬尼亞、芬蘭和三個波羅的海的國家都搞不清楚自己最害 怕的究竟是德國的侵略還是蘇俄的援助。正是這種可怕的抉擇使英法兩國的政策陷 於癱瘓。 不管怎樣,即使在事後看來,英法兩國毫無疑問早就應該接受蘇俄的建議,宣 佈成立三國同盟;至於萬一發生戰爭時如何進行援助的方法問題,則可以留到對付 共同的敵人時在盟國之間加以調整解決。在那種情形下,各國的情緒就大不相同了。 戰時的盟國相互之間在很大程度上都傾向於聽從對方的願望;前線一旦響起激烈的 槍炮聲,那些在和平時期令人憎惡的權宜之計此時將會大受歡迎。在這種本來早已 可能建立的大同盟之中,除非得到邀請,否則一個盟國把軍隊開進另一個盟國境內 恐怕大不容易。 但是,張伯倫先生和外交部卻被這種斯芬克司之謎搞得茫然失措。在這緊要關 頭,時局以如此快的速度和如此大的規模急劇發展,此時最明智的辦法應該是隨機 應變,走一步看一步。英法蘇如果組成三國同盟,一定會搞得1939年的德國惶恐不 安,六神無主;誰也不能肯定戰爭不可避免。第二步則是盟國動用占有優勢的力量, 應該可以通過外交手段重新奪回主動權。而希特勒承擔不起同時在東西兩線開戰, 對此他本人曾極力反對過;另一方面他又不能半途而廢。遺憾之極的是,我們當時 卻沒有使他處於這種尷尬的境地,而這種境地很可能斷送他的生命。政治家不應該 只解決容易的問題,因為這些問題往往會自行解決。只有當均勢發生變動、力量對 比像在霧中似的難以辨清時,才會顯現出為挽救世界作出決定的機會。我們既然已 使自己陷入了1939年的可怕困境,對我們來說最關鍵的就是應該抓住較好的希望。 比方說如果張伯倫先生在接到蘇俄的建議時就答覆說:「好!讓我們三國團結起來 打斷希特勒的頸骨」。或者諸如此類似的話,英國議會是會贊成的,斯大林也會有 所領會;那樣的話,歷史就可能會沿著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而發展了。至少歷史不 會沿著一條更糟的道路發展。 可是事實恰恰相反,張伯倫一直在準備采取折中方法並進行著小心冀翼的妥協, 長時間不對蘇俄提出的建議作出答覆。這種拖延對李維諾夫是一個致命的打擊,他 為了能同這兩個西方強國一起果斷地解決問題而作出的最後努力最終失敗了。我們 的聲譽大大降低。蘇俄為了自身的安全需要采取另一種全新的外交政策,必須找一 個新的代表。5月3日,莫斯科發表公報,宣佈應李維諾夫先生本人的要求解除其外 交委員的職務,其職務將由總理莫洛托夫先生擔任。李維諾夫先生是位卓越的猶太 人,一直被德國視為眼中釘,眼下像一件破工具被丟在一旁,沒有機會為自己申辯 就被攆出了世界舞台,過著默默無聞的生活,靠微薄的薪俸度日,而且還要受到警 方的監視。莫洛托夫在國外不太有名,現在卻成了外交委員,而且與斯大林保持著 最緊密的聯繫。他可以不受以前所作的任何聲明的牽累,不受國際聯盟意見的約束, 而且只要出於蘇俄自衛之所需,他什麼路子都走。而事實上,只有一條路他可能走。 他一向贊成與希特勒達成協議。慕尼黑事件以及其他許多事件使蘇俄政府深信,無 論是英國還是法國都只有當自己受到攻擊時才會打仗,而到那時也就沒有多大用處 了。烏雲密佈,風暴將至。蘇俄現在必須為自身的安全著想了。 蘇俄政策發生了如此劇烈的、不自然的大轉變,這種搖身一變也只有極權國家 才能做到。差不多兩年前,蘇俄陸軍將領以及好幾千名最有成就的軍官只是因為傾 向於贊成這種政策而慘遭殺身之禍,可是現在克裡姆林宮裡那些少數焦慮不安的主 人們卻又覺得這種政策是可以接受的了。當時親德主義一直被視為異端,是叛國, 而現在一夜之間卻又成了國策。敢於提出異議者自然而然活該倒霉,而那些轉變得 不夠快的人也常遭此厄運。 對於目前著手進行的這項任務,當然沒有人能比新的外交委員更為合適、更有 條件了。 * * * * * 被斯大林安置在蘇俄外交政策講壇上的這位人物值得略加敘述,他不為當時的 英法兩國政府所知。維亞切斯洛夫·莫洛托夫才能出眾,冷酷無情。他和所有的布 爾什維克領袖一樣,在革命取得勝利的年代裡經歷過許許多多可怕的危險和考驗, 但他卻安然無恙地度過來了。他生活在並發跡於一個不斷出現陰謀、經常會遭到清 洗的危險社會裡。他那炮彈似的腦袋、黑色的小胡子、敏銳的眼睛、平板的胎盤、 敏捷的言辭、沉著的舉止,所有這一切都恰好顯示出他的性格和才能。他比誰都更 合適充當一個推行變幻莫測的國家政策的代理人和工具。我只是以同等的地位與他 見過幾次面,那是在有時帶點幽默趣味的談判中,或者是在他頻繁舉杯的應酬式的 宴會上。他活脫脫就是個機器人,儘管如此,他顯然不失為一個既講道理又講究修 飾的外交家。至於他會如何對待地位不如他的人,那我就無可奉告了。斯大林在德 黑蘭會議上答應過,一旦打敗德國就立即進攻日本;從那以後,莫洛托夫是如何對 待日本大使的,這可以從他的談話記錄中看出來。在其後舉行的接二連三的微妙的、 試探性的、十分尷尬的會談中,他總是表現得十分穩重,不透露他的意圖,保持客 氣的而又正式的禮節。他的談話無懈可擊,絕對不帶半點不必要的刺激。他那帶有 西伯利亞寒冬氣息的微笑、既有分寸又極其高明的辭令、謙恭有禮的風度使他成為 在這個險惡的世界上推行蘇俄政策的最完美的代理人。 同他通信討論有爭議的問題往往是無用的,而且如果逼得太甚,最終他就會以 謊言或侮辱之詞收場。在本書中,不久就有一些此類例子。只有一次我似乎從他身 上得到了自然而合乎人性的反應。那是在1942年的春天,他從美國返回蘇俄的途中, 飛機在英國降落。當時我們已經簽訂過英蘇條約,他正準備冒著危險飛回蘇俄。在 我們用來召開秘密會議的唐寧街的花園大門口,我握住他的手臂,我們面對面地相 互凝視著。突然間,他似乎被深深感動了,深藏在表象下的真實的人顯露出來了, 他也用力握住我的手臂,以此作為回答。我們兩人一言不發,只是默默地緊握著對 方的雙手;當時我們是團結一致、生死與共的。在他一生中,他的周圍到處充滿著 暴亂和破壞,不是他自己遭到威脅就是他將別人推人其中。蘇維埃國家機器找到了 莫洛托夫,的確是找到了一個精明幹練的、在各方面都有典型性的代表人物——他 永遠是一個忠實的共產主義信徒。讓我感到十分高興的是,直到我生命的最終我都 不必經受他所遭受的那種緊張生活。要是不得不過他那種生活的話,那還不如不生 下來為好。假如人死後真有另一個世界可去,而布爾什維克黨人又願意的話,那麼, 馬薩林ヾ、塔列朗ゝ和梅特涅ゞ都一定歡迎他與他們作伴。 ヾ馬薩林(1602—1991),法國首相(1643一1661),原籍意大利,受寵於攝政王 安娜,鎮壓投石黨運動和人民起義,鞏固專制王權,加強了法國在歐洲的地位。 ゝ塔列朗(1754一1838),法國外交部長和駐英國大使,拿破侖稱帝后秘密勾結 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反對拿破侖,後受路易十八任命出席維也納會議,分化同盟國, 為法國謀利。 ゞ梅特涅(1773—1859),奧地利政治家,奧地利外交大臣。 從莫洛托夫當上外交委員時起,他就推行以犧牲波蘭的利益而與德國達成協議 的政策。蘇俄與英國的談判沒有任何進展。5月19日,英國下院在會議上擺出了全部 問題並就此進行了簡短嚴肅的辯論,發言者事實上只限於各黨領袖以及曾經擔任內 閣大臣的重要人物。我和勞合—喬治先生以及艾登先生都極力要求政府立即根據平 等的條件與蘇俄訂立最廣泛的協定。首相在回答中第一次向我們透露了他對蘇俄建 議的看法。他對這個建議的態度當然是冷淡的,甚至可以說是蔑視的,他的言語似 乎缺乏分寸;1年前在他拒絕羅斯福的建議時,我們同樣聽到類似缺乏分寸的話。艾 德禮、辛克萊和艾登都概括地講述了危險已迫在眉睫以及與蘇俄結盟的必要性。毫 無疑問,所有這一切都已太遲了。我們的努力似乎遇到了無法打開的僵局。波蘭和 羅馬尼亞兩國政府雖然接受英國的保證,卻又不打算接受蘇俄政府所提供的同樣方 式的保證。在另一個也具有重要戰略價值的地區——波羅的海各國,也流行著類似 的想法。蘇俄政府明確表示,蘇俄只遵守把芬蘭和波羅的海國家包括在全面保證之 內的互助公約。現在這四個國家都拒絕了這個條件,也許他們由於害怕早就拒絕了 這個條件。芬蘭和愛沙尼亞甚至聲明,如果沒有得到他們的同意就向他們提供保證, 他們將把它看成侵略行為。6月7日,愛沙尼亞和拉托維亞兩國與德國簽訂了互不侵 犯條約。這樣,希特勒輕而易舉地突破了那條反對他的畏畏縮縮的聯盟的最後防線。 夏季一天天過去了,整個歐洲都在不停地備戰。外交家的看法、政治家的演說 以及人類的意願越來越不被人重視。德國的軍事調遣似乎預示著它將用武力解決它 與波蘭在但澤問題上的糾紛,以此作為進攻波蘭的第一步。6月10日,張伯倫先生在 議會上表示他對局勢感到十分焦慮,並且一再強調,如果波蘭的獨立遭到威脅,英 國一定會給予援助。比利時政府主要是受到國王的影響,以超然的態度在6月23日宣 布,他們反對與英法兩國舉行參謀會議,而且聲明比利時決意保持嚴格的中立。時 局的發展使英法軍隊以及兩國內部日益緊密聯合起來。7月,巴黎和倫敦之間的來往 十分頻繁。7月14日的法國國慶節是一個顯示英法團結的大好機會。我應法國政府邀 請參加了這次盛典。 游行後,正當我要離開布爾歇時,甘默林將軍建議我去參觀法國前線。他說: 「你從未見過萊茵河扇形區。你8月份來,我們將讓你參觀一切。」於是我們擬定了 一個計劃。8月15日,我和斯皮爾斯將軍受到了他的親密朋友喬治將軍的歡迎。喬治 將軍是法國東北戰線陸軍總司令,而且是最高統帥的繼承人。能見到這位和藹可親 而又極其能幹的軍官,我感到十分高興。在後來的10天中,我們一直呆在一起,研 討問題,而且和甘默林時有接觸,這期間他也正好在這個前線地區視察。 我們從洛泰堡附近萊茵河的拐角開始參觀,橫穿了整個防區,直至瑞士邊境。 現在的英國與1914年的情形一樣,無憂無慮的人們正在度假,他們同孩子一起在沙 灘上玩樂。而萊茵河一帶卻又是另一番景象,所有NI臨時性橋樑都被移至河的這一 邊或另一邊,而永久性橋樑則都有重兵把守,並且都埋有地雷。忠實可靠的軍官日 夜堅守在這裡,一有信號即可按動電鈕將橋樑炸毀。由於阿爾卑斯山上積雪融化, 這條大河的水位不斷高漲,水流湍急。法國前哨中隊蹲伏在叢林中的散兵壕內。我 們被告知,我們可以三三兩兩地走到河邊,但不能成群結隊,以免暴露目標。我們 可以看到,在河那邊300碼之外,德國人正在灌木叢中悠閒地用大鎬和鐵釽挖築防御 工事。斯特拉斯堡河邊住宅區中的所有居民早已撤走。我在橋上站了一會兒,看見 一二輛汽車開過。在橋的兩端,雙方都詳細地驗查護照,盤查身份。在這裡,德國 哨所與法國哨所相距100碼左右,雙方之間沒有來往。然而,歐洲還是平靜的,德法 也沒有發生任何糾紛。萊茵河水流湍急,每小時流速高達六七英里。一二隻載著孩 子的獨木舟從水面上掠過。此後,又過了5年多,我才有機會再次見到萊茵河。那是 1945年3月,我和蒙哥馬利元帥乘著小船橫渡萊茵河,不過那是遠在北部靠近韋塞爾 的地方。 在這次訪問中我所了解的事情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我的那些肩負重任的法國東道 主都一致認為必須采取守勢,而且將此觀點全盤向我灌輸,不容我半點反對。同這 些精明能幹的法國軍官談話時,人們不禁會有這樣的感覺:他們認為德國比他們強 大,而法國再也沒有發動大規模進攻的魄力了。法國將為其自身生存而戰——僅此 而已!他們的對面就是堅固的齊格菲防線,而且配備了火力強勁的新式武器。想起 上次大戰中索姆河和帕森達勒的攻勢,我同樣也是心有余悸。現在,德國當然要比 慕尼黑事件時強大得多。我們並不知道德國最高統帥部當時何等焦慮不安。我們在 物質方面、心理方面都已經陷入了如此處境,以至沒有一個負責任的人——此時, 我仍舊在野,無責可負——能夠根據符合實際的推測采取行動。這個推測就是,德 國42個配備不全、訓練不夠的師駐守在從北海到瑞士的漫長防線上。在慕尼黑時期, 德國在這個防線上駐守了13個師。 * * * * * 在最後的這幾個星期中,我非常擔心英王陛下政府在德國攻擊波蘭時會不顧我 們的保證而畏縮不前,不敢對德開戰。無疑,此時的張伯倫先生已經斷然決定準備 冒險,儘管這對他來說是一件極其痛苦的事。但是,我當時對他的了解並沒有1年後 對他的了解那麼深刻。我深怕希特勒可能會再搞一次虛張聲勢,恐嚇外界說他有什 麼新的動作或什麼秘密武器,從而將我們這個負擔過重的內閣嚇倒,或弄得茫然失 措。林德曼教授以前曾時不時地跟我談起原子能。於是,我就請他告訴我這一領域 的現狀。我和他交談之後,就給當時的空軍大臣金斯利·伍德寫了下面的信,我和 伍德關係相當密切。 幾星期前,一份星期日的報紙上登了一篇文章。文章中談到,根據最新發現, 一種名叫鈾的特殊原子被中子擊裂時會發生連鎖反應,從而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乍 一看,這似乎預示著將會出現一種破壞性極強的新爆炸物。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必 須認識到,不論這種發現在科學上多麼重要,也不論其最終將會有什麼樣重要的實 用價值,但在近幾年內,這種發現決不可能在作戰中大規模使用。 種種跡象表明,在國際形勢日趨極其緊張之時,有人會故意散播謠言,說什麼 采用這種方法可以制造出某種可怕的秘密的新式炸彈,一下子就能把整個倫敦夷為 平地。無疑,第五縱隊也將會設法用這種威脅的話來訪使我們再次屈服。鑒於這個 原因,實有必要把真實情況說清楚。 ……有人害怕這種新發現已經為納粹提供了某種足以毀滅其敵人的兇險的、秘 密的新式炸彈。現在看來,這種恐懼顯然是毫無根據的。毫無疑問,以後還會有各 種不祥的風言風語和嚇唬人的傳聞,但我希望沒有人會聽信這一套。 值得注意的是,我的預測竟然如此準確。摸到門路的人倒不是德國人,實際上 他們走錯了路。正當我和羅斯福總統達成值得紀念的協議,決定大規模地制造原子 彈的時候,德國人卻放棄了對原子彈的研究,轉而從事火箭或無人駕駛飛機的研究。 至於我們達成的這個協議,我將會在適當的地方進行敘述。 * * * * * 7月7日,墨索裡尼對英國大使說:「告訴張伯倫,如果英國準備為保衛波蘭而 戰,意大利將會和它的盟國德國並肩作戰。」然而他在幕後的態度卻恰恰相反。此 時他只想鞏固他在地中海和北非的利益,摘取他干涉西班牙的果實,消化他征服阿 爾巴尼亞所取得的戰利品。他並不願意因為德國要征服波蘭而卷人歐洲戰爭。儘管 他屢次公開自吹自擂,但是他比誰都清楚,意大利在軍事上和政治上都十分脆弱。 在1942年,如果德國供給他軍火,他倒是願意主張作戰3但是在1939年,那絕對不可 能。 這年夏季,波蘭所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墨索裡尼現在又想再當一回和事佬, 當年他在慕尼黑當過調解人。他建議召開一次世界和平會議,但希特勒草草地打消 了他的這個念頭。8月,希特勒向齊亞諾說明,他打算與波蘭徹底清算,他還得與英 法作戰,他希望意大利參與進來。他說:「如果英國在國內要保持必要的兵力,那 麼它派往法國的兵力至多只能有兩個步兵師和一個裝甲師。此外,它還可能提供幾 個轟炸中隊,但絕對不會派出戰鬥機,因為德空軍將立即襲擊英國,英國急需戰鬥 機來保衛本土。」至於法國,希特勒說,在消滅波蘭之後——這並不需要多長時間 ——德國就能在齊格菲防線集中部署幾百個師的兵力,而法國則不得不把它在殖民 地和意大利邊境以及其他地方的所有兵力集中到馬其諾防線來決一死戰。這次交談 之後,齊亞諾十分沮喪地回到意大利,向他的主人匯報。他發覺此時的墨索裡尼越 發深信民主國家將會進行戰鬥,因而更是下定決心要置身於這場戰爭之外。 * * * * * 此時,英法兩國政府為了與蘇俄達成協議再度作出努力。英國決定派一位特使 前往莫斯科。早在幾年前曾與斯大林有過成功接觸的艾登先生毛遂自薦前往,可是, 這個慷慨的建議卻被首相謝絕。相反,他在6月12日委派斯特朗先生擔任這項極其重 要的任務。斯特朗先生儘管是一位能幹的官員,但是出了外交部就沒有什麼特殊的 地位。委派他前往莫斯科又是一個錯誤,因為派遣這樣一位次要人物實屬是對別人 的冒犯。他能否通過蘇俄機構的外圍還值得懷疑。不管怎麼說,現在一切都已太遲 了。自從1938年8月麥斯基奉命到恰特韋爾來看我到現在,其間已發生很多事情,發 生了慕尼黑事件,希特勒的軍隊又有1年多的時間得以充分發展。得到斯科達工廠補 充的希特勒的兵工廠正在日以繼夜地全速開工。蘇俄政府十分關注捷克斯洛伐克, 可是捷克斯洛伐克卻已完了。貝奈斯流亡在外;此時的捷克斯洛伐克由一個德國總 督在布拉格監控。 另一方面,蘇俄和波蘭又存在著一系列完全沖突的長期的政治和戰略問題。兩 國最後一次的主要沖突是1920年的華沙之戰,當時加米涅夫率領布爾什維克軍隊進 攻波蘭,畢蘇斯基ヾ在得到魏剛將軍ゝ和達伯農勳爵帶領的英國代表團的援助之後 擊退了俄軍,並層層追擊,以血腥屠殺進行報復。這些年來,波蘭一直是反布爾什 維主義的先鋒。它聯合並支持反布爾什維主義的波羅的海各國。在慕尼黑時期它又 參與了對捷克斯洛伐克的掠奪。因此,蘇俄政府確信波蘭憎恨他們,也知道波蘭無 力抵抗德國的猛攻。但是,他們也意識到他們自己的危險,意識到他們急需時間來 整頓其最高統帥部內部所遭受的破壞。在這種情況下,斯特朗先生此行的前景並不 妙。 ヾ畢蘇斯基(1867—1935),波蘭軍事和政治領袖。 ゝ魏剛(1867—1965),法國將軍。 談判始終圍繞著一個問題,即波蘭和波羅的海各國都不願意讓蘇俄把他們從德 國手中拯救出來;在這一點上談判毫無進展。整個7月間,談判斷斷續續地進行。最 後,蘇俄政府建議在軍事基礎上同英法兩國代表繼續談判。於是英國政府派海軍上 將德拉克斯率領代表團於8月10日前往莫斯科。可是,這些軍官並沒有得到進行談判 的書面授權。法國代表團由杜芒克將軍率領。蘇俄方面則由伏羅希洛夫元帥主持。 現在我們才知道,當時蘇俄政府也同意德國派一個談判代表前往莫斯科。這次軍事 會談不久就因波蘭和羅馬尼亞拒絕讓俄軍過境而以失敗告終。波蘭人的態度是, 「德國人來了,我們會有喪失自由的危險;俄國人來了,我們則會有喪失靈魂的危 險」。ヾ ヾ雷諾,前引書,第一卷,第587頁。——原注 後來,1942年8月的一天早上,斯大林在克裡姆林宮告訴我蘇俄當時的一些情況。 斯大林說:「當時我們有這樣一個印象:如果波蘭遭到侵略,英法兩國政府並不會 下定決心打仗,他們只是希望英法俄在外交上組成聯合陣線會嚇住希特勒。而我們 則確信這是嚇不住希特勒的。」當時斯大林曾這樣問:「法國動員時會派多少師的 兵力去對抗德國?」回答是:「大約100個師。」然後他又問:「英國會派多少?」 回答是:「2個師,然後再派2個師。」斯大林重複道:「啊,2個師,然後再派 2個師。」他又問:「你們知道不知道,我們要是對德作戰,將會往俄國前線派出多 少個師?」他停頓片刻之後說:「300個師以上。」斯大林沒有告訴我,他是何時跟 何人進行這個談話的。我們必須承認這些話是有根據的,但這對我們外交部的斯特 朗先生卻頗為不利。 為了便於討價還價,斯大林和莫洛托夫覺得他們必須盡可能把真正的意圖掩藏 到最後一刻再攤牌。莫洛托夫及其下屬在跟雙方的接觸中左右逢源,本領非凡。8月 19日晚,斯大林向政治局宣佈他準備與德國簽訂條約。8月22日,盟國代表團直到晚 上才找到伏羅希洛夫元帥。次日,裡賓特洛甫抵達莫斯科。在一個秘密協定中,德 國聲明它在政治上對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和芬蘭不感興趣,但認為立陶宛應處於其 勢力範圍之內。瓜分波蘭的分界線已經劃定。對於波羅的海國家,德國只要求經濟 利益。直到8月23日深夜,蘇德雙方才簽訂這個《互不侵犯條約》以及秘密協定。ヾ ヾ《紐倫堡文件》,第十編,第210頁。——原注義的。 儘管在本章中我心平氣和地記錄了這一切,但我還要說,只有這兩個國家的專 制的極權主義者才有臉面對這種有悖常理的行為所引起的憎恨。最厭惡這個條約的 不知是希特勒還是斯大林,雙方都清楚這只能是個暫時的權宜之計。這兩個帝國和 兩種制度之間有著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毫無疑問,斯大林知道希特勒在與西方強 國作戰1年後就不再是蘇俄的勁敵了,而希特勒則采取了「各個擊破」的方法。這個 協定的達成標志著英法兩國幾年來所采取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手段徹底失敗了。 在蘇俄方面,我們必須說明的是,他們最迫切的需要是使德國將軍隊盡可能往 西部的陣地部署,越往西越好,以使俄國人有更多的時間將俄軍從遼闊的帝國的四 面八方集中起來。他們一直都沒有忘記俄軍1914年所遭到階滲況。當時他們在僅僅 部分動員的情況下就急匆匆地進攻德國人。他們現在的邊界較上次大戰時要偏東得 多,因此,他們必須在沒有遭到進攻之前就通過武力或欺騙手段來占領波羅的海國 家以及波蘭的大部分地區。他們的政策固然冷酷無情,但在當時也是極其具有現實 意義的。 現在仍有必要將這個條約的條件記錄下來。 締約國雙方約定相互之間不得單獨或和其他國家聯合起來對對方進行任何暴力 行動、任何侵略行動以及任何進攻行動。 該條約的有效期為10年,如在期滿前1年沒有一方提出廢除則自動延長5年。與 會者在會桌周圍舉杯歡慶。斯大林還主動提議為德國元首乾杯,他說:「我知道德 國人民是多麼地愛戴他們的元首,因此我應該為他的身體健康乾杯。」從這一切事 實中我們可以得出一個極其簡單的道德教訓:「誠實才是最好的原則。」書中將還 要談到幾個同樣的例子,我們將會看到,狡詐的人和政治家因為精心籌謀而誤入歧 途,害了自己。這就是一個顯著的例子。只過了22個月,斯大林以及蘇俄上百萬的 生命就得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如果一個政府毫無道德顧忌,那麼它似乎總是佔大 便宜,為所欲為。但是,「每天結束時都得算總賬;末日來臨時更要算總賬。」 * * * * * 這個災難性的消息像一顆炸彈一樣炸開了,震驚全世界。不論英國政府當時感 受到什麼樣的情緒,但絕對沒有恐懼。他們立即宣佈「這件事絕對不會影響他們已 下定決心所要履行的義務」。他們趕緊采取預防措施,發出各項命令,命令重要的 海岸防衛部隊以及防空部隊集合待命,命令部隊保衛易受攻擊的據點。同時政府還 向各自治領及殖民地發出警戒電報;陸海空三軍所有人員一律不准請假。海軍部也 向商船發出警告。此外,政府還采取了其他許多措施。8月25日,英國政府公佈了同 波蘭簽訂的正式條約,確認以前所提供的保證。英國政府當時希望通過采取這個步 驟為德波兩國直接談判提供最佳機會;因為如果直接談判失敗,英國就將站在波蘭 的一邊。事實上,希特勒將預定的進攻日期從8月25日推遲到9月1日,並且像張伯倫 所期望的那樣同波蘭進行了直接談判。不過,他的目的並不是想同波蘭達成協議, 而是想給英王陛下政府提供種種逃避保證的機會。但是,英國政府的想法就像議會 和全國人民的想法一樣,絕對不是這樣的。英國島民有個奇特的特點,他們儘管討 厭軍事訓練,近千年來也無敵人入侵,但是當危險日益逼近、日益擴大時,他們反 而變得越來越鎮定;當危險迫在眉睫時,他們反而更為兇猛;當危險發展到致命的 關頭時,他們反而無所畏懼。這些習性曾使他們能夠在多次危難中轉危為安。 如果希特勒以前沒有料到的話,那麼此時從墨索裡尼的信中他就知道了,一旦 戰爭爆發,他是不能指望意大利進行武裝干預的。關於德國的最後行動的消息,意 大利元首似乎不是從德國方面獲得的,而是從英國方面獲得的。齊亞諾在8月27日的 日記中記載道:「英國將德國向倫敦提出的建議全文傳送給我們,而我們在事前對 此一無所知,被蒙在鼓裡。」ヾ墨索裡尼現在階惟一需要則是希特勒默許意大利保 持中立,對此希特勒也同意了。 ヾ《齊亞諾日記》,第136頁。——原注 8月31日,希特勒發出了「一號作戰令」:1。現在東部邊界的形勢已經到了德 國無法容忍的地步,而且用和平方式從政治上加以解決的所有可能性都已消失,因 此我決心用武力解決。 2。對波蘭的進攻應按準備方案執行。……進攻日期:1939年9月1日。進攻時間: 4時45分(用紅鉛筆添上的)。 3。在西線,重要的是必須毫不含糊地讓英法兩國承擔開始敵對行動的所有責任。 對於敵方的無關緊要的越境侵犯行為開始時只須采取純粹的局部還擊。ヾ ヾ《紐倫堡文件》,第二編,第172頁。——原注 * * * * * 從萊茵河前線歸來的途中,我和一群友好的人在巴爾桑夫人那裡住了幾天。盡 管那幾天天氣晴朗,但大家心裡卻頗為焦慮不安。我們所住的地方是那瓦爾王國ゝ 的國王亨利在伊夫裡戰役前一夜住過的那座古堡。大家都深感憂慮,可愛的厄爾山 谷的陽光似乎也失去了其固有的柔和。我發覺在這種不安的氣氛中作畫也是一件難 事。8月26日,我決定回國,到國內後,我至少可以知道正在發生的一切。我路過巴 黎時邀請喬治將軍共進午餐。席間,他談到法德兩軍的所有數據,並將這些師按質 量分成幾等加以比較。比較的結果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以致我第一次說: 「那你們占優勢啊!」他回答道:「德國軍隊十分強大,我們絕對不能先發制人。 如果他們發動進攻,我們兩國將聯合起來履行自己的職責。」 ゝ昔日位於法國西南部與西班牙北部的一個王國。 那天晚上我住在恰特韋爾。我請艾恩賽德將軍第二天到我家來。他剛剛從波蘭 回來,他提供的有關波蘭軍隊情況對我們十分有利。他親眼目睹過一個師的實彈攻 擊演習;演習中有傷亡。波蘭士兵士氣高漲。他和我一起住了3天,我們力圖估量出 這個不得而知的局勢。就在此時我砌完了自家的廚房。這所住宅是去年開始建的, 全家在以後的幾年裡都住了過來,我夫人在接到我的電報後於8月30日經敦刻爾克回 到了國內。 據悉,當時在英國有組織的德國納粹黨員已有20000萬人。根據他們在其他國家 所采取行動的程序來看,他們在戰爭爆發之前首先總是進行嚴重的破壞和暗殺。我 當時沒有官方保護,我也不願提出這樣的要求,但是我覺得我相當令人注目,必須 采取防範措施,以防萬一。我有足夠的情報使我確信,希特勒視我為敵。以前當過 蘇格蘭區偵探的湯姆森警官現已退休。我請他帶著手槍住到我家來;我也找出自己 的武器,也還能用。於是,一個人睡覺,另一個就站崗。這樣就不會有人乘虛而入 了。在這期間,我明白,戰爭一旦爆發——誰還會對此懷疑呢——一個重大的擔子 將會落到我的肩上。 -------------------------------------- 文學殿堂 瘋馬掃描校對 http://www.yesho.com/wenxue/ 轉貼請保留站台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