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般克山作戰美軍大獲全勝,波士頓炮戰英軍宣告撤退】
喬治。華盛頓被第二屆大陸會議一致推舉為大陸軍總司令之後,便決定在會議
一結束即前往赴任,履行對所有武裝力量的指揮之權。
然而,就在他一邊參加會議、一邊作行前準備的時候,波士頓再次燃起炮火。
戰鬥發生在波士頓郊區的般克山和布裡德山兩個山頭上。「兩山」作戰再一次表明,
不可一世的英國皇家軍隊並不是不可戰勝的。
當時在列剋星敦人重劍英軍的英雄行為鼓舞下,在兩次大陸會議的號召下,波
士頓郊區的一大批民兵在威廉。普列斯克特上校和約翰。斯塔克上校的率領下,紛
紛要求支援城市作戰。他們雖然缺乏組織,裝備不良,但憑著血氣方剛,很快便將
眾多民兵聚集到波士頓對岸的查爾斯頓。
1775年6 月11日,民兵們利用夜暗和英軍疏於防備,佔領了查爾斯頓的般克山
和布裡德山兩個山頭,並在布裡德山上築了一座方形堡壘。
第二天清晨,英軍發現自己的身後修築起了北美民兵的工事,感到事情不妙。
於是,英將蓋奇召集部屬開了一次軍事會議,共商對付民兵的辦法。
查爾斯頓是一個半島,毗鄰、俯瞰波士頓港。英國海軍占絕對優勢,如果他們
採取避實就虛的戰術,組織海軍登陸作戰,本可以一舉全殲美軍。當時也確實有人
提出了這種方案,但蓋奇太自信了。他瞧不起這些土民兵,認為這些「破爛」軍隊
不堪一擊,決定採取從正面進攻的戰術。按照步兵操典規範,英軍排成方陣向前推
進。
6 月17日下午3 點,英軍開始了攻擊。3000名「紅衫兵」
在威廉。豪將軍和羅伯特。柏戈特將軍的率領下,全副武裝,身負背包,攜三
天口糧,有條不紊地前進著,的確是神氣十足。
此時,美軍方面沒有一絲動靜,但當英軍逼近美軍陣地前約40步的地方時,民
兵們就瞄準英國士兵的腰部開火。英軍身穿紅色軍服,被稱為紅蝦兵,極易成為射
擊的明顯目標,所以美軍幾乎彈無虛發。英軍遭到重大傷亡,很快潰至山下。
過了不多久,他們又組織了第二次進攻,還是採用老辦法。
這一次美軍在英軍行至20步時才開始射擊,彈雨飛至,英軍第二次進攻又告失
敗。在英軍組織第三次進攻時,美軍彈藥告盡,只好四散逃逸,英軍總算取得了
「最後勝利」。
此次戰役,英軍損失了1054人,美軍只損失了441 人。雙方都宣稱自己是這次
戰役的勝利者。但蓋奇在向倫敦陸軍大臣的報告中不得不承認,這是一次得不償失
的勝利。美軍卻從中得出兩條重要的經驗:要戰勝英國的正規軍,一是必須有得力
的指揮,二是士兵要訓練有素。
華盛頓在費城看到般克山之役的作戰報道,也已清楚地看到上述兩點經驗。他
決定不等會議開完,便於6 月20田整裝從費城出發,前往坎布裡奇就任總司令。
6 月對日,華盛頓到達坎布裡奇時受到了熱烈歡迎。華盛頓到任的第一件事,
就是要瞭解這個號稱大陸軍的部隊到底有多
少人?軍事素質如何?後勤供給怎麼樣?這些都是需要全面掌握的。
戰地指揮官告訴華盛頓,圍攻波士頓的人數大約有五。8 萬人至2 萬人。華盛
頓要求他把數字統計得更精確一些。經過清查,發現只有1.6 萬多名士兵,其中,
僅有1.3 萬餘名步兵和5 百餘名炮兵能夠勝任戰鬥。這一情況使華盛頓大失所望。
但更令他失望的是,這支部隊的素質極差,軍官不成體統,士兵幾乎沒有經過什麼
訓練。他在8 月20日致朋友的信中寫道:「這些軍官是我有生以來所見過的最不經
心的人,我已經懲罰了一名上校和5 名上尉,其罪名是臨陣膽怯和冒領軍響。現在
在押的還有兩名上校,均以上述罪名受審。總之,他們不是你我所想像的軍隊。不
過我不想多發激言為自己樹敵,儘管我說的都是真相。我相信只要有軍官好好領導,
土兵們還是會勇敢作戰的,儘管他們是十分骯髒和邋遢得怕人的一群人。」
這支剛剛誕生的大陸軍雖然存在很多問題,但華盛頓對這支部隊並沒有失去信
心。他認真體察情況,仔細思考整頓和訓練部隊的計劃。但是,對華盛頓來說,長
期難以解決的災難性問題,是後勤供應的短缺。
不錯,這支部隊曾經有吃有喝,特別是在新英格蘭首次出現革命激情時,曾使
這支部隊得到豐富的供應。但現時的情況與從前大不相同了,從彈藥到其他補給的
短缺相當嚴重。在般克山戰鬥中使用的彈藥,是新罕布什爾民兵從普利茅斯海港附
近的威廉一瑪麗堡穿來的。實際上,正是彈藥消耗殆盡,才使般克山戰鬥以失敗告
終。
當時,北美幾乎沒有火藥廠。因此,華盛頓呼籲各殖民地臨時政府,把僅存的
一點點彈藥都用來支援前線。同時,他還派人到法國、西印度群島和西班牙等地,
從那裡進口彈藥。在整個1775年,他一直擔心,如果英軍從波士頓突圍,大陸軍將
沒有
足夠的彈藥來阻止敵人。
於是,華盛頓向大陸會議發出緊急呼籲,他說:「我懷著急切與痛苦的心情,
不得不懇請尊敬的大陸會議注意本軍的情況。
我軍的處境困窘已非筆墨所能形容:嚴寒即將到來,而軍士們卻衣不蔽體;他
們的服役期在近幾周內即將期滿;而我們對前景尚無任何準備。除此以外,本軍錢
庫已徹底告罄,會計長處已分文不存。由於軍響減發,大部分軍官、士兵已臨騷動
之邊緣;彈藥的短缺制約著軍隊,已使軍隊無法繼續進行戰鬥。我不知道這種糟糕
的局面該歸誰負責。但我可以肯定,如果局面不能很快得到改善,軍隊肯定無疑會
解體。「
所幸運的是,駐波士頓的英軍處境也極為困難,其士氣低落大大超過美軍。有
一位英國軍官寫信給家中講道:「波士頓可以名符其實地稱之為英格蘭的墳墓和美
利堅的屠宰房。我們所聽到的只是詛咒和吵鬧,我們所看到的只是精神渙散和神志
憂鬱。我認為不管是軍士也好,居民也好,都在為他們一生的罪過贖罪。
「只要我們一聽到波士頓瓶頸地段有一聲槍響,我們就立即全體進入戒備狀態,
唯恐本地軍隊會打進城來,為我們在列剋星敦所犯下的暴行報仇並放火焚燒本來很
繁榮的查爾斯敦。當然,我們的所作所為是不人道的,也是無理的,如果上帝判定
我們應為此付出代價,那也是罪有應得。
「至於伙食,我們現在只有脫牛肉和癱豬肉,而這些肉大部分硬如木棍而且髒
得很。所以我們都愈來愈消瘦,看起來成了一連一連的骷髏軍。如果你有機會到我
們軍的醫院去看看,你一定會心酸落淚。我們經常把二三十具屍首丟進溝渠,竟如
一堆死狗那般,而且教堂也無需為此鳴鐘示哀。」
華盛頓認為,敵人固然士氣低落,但也不能自動放下武器,大陸軍要戰勝敵人,
必須進行整頓,首先從兵員整起。他當眾宣
布:願意為北美獨立而戰的人留下,服役期滿願意回家的發給路費。因為當時
大陸軍的士兵大部分是半年服役期,所以意志不堅定者,自得到華盛頓的允許,就
告辭回家了。而剩下的人更精幹了,戰鬥意志更堅強了。之後,華盛頓通過大陸會
議,在幾個軍事準備較為充分的殖民地重新徵兵,使大陸軍兵源得到補充。
華盛頓深知,兩軍對壘勇者勝。要在戰場上打敗敵人首先需要在精神上壓倒敵
人;而軍人的勇敢精神首先來源於對作戰目的的認識。就在華盛頓苦於不知如何使
土兵明白為誰而戰時,佩因的一本小冊子《常識》出版了。這是一本教育士兵為北
美獨立而戰的最好教材。
托馬斯。佩因這位裁縫的兒子出生在英格蘭。他聰明絕頂,勤奮好學,13歲進
父親的作坊學手藝,16歲隨一位牧師讀書並學習技術,後來在列維斯謀得一稅收員
的職務。由於他對稅收員工資太低而不滿,組織了一個稅收員聯合會,要求提高工
資,同時寫了一份《稅收員陳情表》提交給下議院和上議院。兩院不僅無人理睬他,
反而通知稅務機關把他開除了。不幸接通而來,佩因的前妻因病去世,後來的妻子
又因他被開除公職也離他而去。
時年37歲的佩因真正成了身無分文的光棍漢。窮困潦倒之際他想起了富蘭克林。
經富蘭克林介紹他來到了美國,在貝奇的《賓夕法尼亞雜誌》當了一名編輯。在仇
英心理的驅使下,他寫出了這本小冊子——《常識》。沒料到,這本小冊子竟使他
一舉成名。
大陸會議曾同意保守派領袖約翰。迪金森的意見,於7 月中旬再次向英王遞交
了情願書,乞求英王只需改造主管機構,殖民地仍然會效忠喬治三世。請願書專程
送到了英國倫敦,但英王認為,大陸會議鼓勵了造反行動,因此拒絕接受請願書,
使這次被稱為「橄欖枝」的請願以失敗而告終。
托馬斯。佩因的《常識》於1776年1 月發表。這才斬斷了迪
金森等人的英國夢,從根本上否定了君王制度和喬治三世本人。
此書雖薄薄數十頁,但卻似千斤巨石拋入水中,激起層層大浪,北美大地識字
之人無不爭相閱讀。
書中寫道:「在上帝眼中,那班古往今來在頭上加冕的惡棍,悉數均遠不及一
個尋常的誠實之人更為有用。」書中說,英國絕非北美之「母國」,「除非獨立,
否則,別無他法可以使北美大陸安寧。」
此書剛一出版,便售了12萬冊,後來增印到50萬冊。華盛頓反覆讀了多遍,對
這本書讚不絕口。讀後,他沉吟半晌,徐徐言道:「此書令眾多之人心中生出巨變。」
他又在致友人的信中寫道:「決計與那個不公平、不人道之國斷絕一切關係。」
華盛頓在大陸軍中廣泛宣讀《常識》闡述的思想,使官兵們為北美獨立而戰的
情緒大為振奮。
自從迪金森的「橄欖枝」請願被拒絕之後,大陸會議的代表們才真正斷了懇求
英王恩賜的念頭,開始按華盛頓的要求徵集陸軍,同時決定組建海軍。
1776年底,新打造的戰船首次升旗下水。軍艦上飄揚的旗幟上為白底,上面整
齊地排列著13個紅色的橫槓,以示13個殖民地聯手。旗面的左上角仍為英國「米」
字旗。半年之後,將「米」字圖形去掉,改為一顆五角星形。又過了一年,才將左
上角改為藍底之上鑲有13顆白色之星,組成環形。這便是後來美國國旗的雛形。
擔任大陸軍總司令的華盛頓得到了由大陸會議征來的回。6 萬新兵,曾想採取
進攻戰略,拿下波士頓。但他考慮到,暫時還不能這樣做。因為槍枝彈藥的嚴重短
缺,使他無法對英軍發起進攻,而且大陸軍自身的狀況還抵不過訓練嚴格的英軍。
於是他生出一計,命令阿諾德率兵穿越緬因荒野,直取加拿大的魁北克,
以轉移英王的注意力,分散英軍的兵力。
在美國建國之初,一些革命者曾企圖把加拿大據為己有。他們盼望著,有朝一
日加拿大成為美國的第14個殖民地,或者說是第14個州。他們甚至天真地認為,加
拿大一定會支持美國人,美國軍隊一到加拿大,加拿大人就會起義加入美軍。大陸
會議的大多數代表們主觀上是這樣設想的,大軍統帥華盛頓主觀上是這樣設想的,
冒險家阿諾德主觀上也是這樣設想的。但加拿大實際上卻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即的目
標。
阿諾德和艾倫攻下泰孔德羅加以後,勇氣和野心便一下子膨脹起來,他們認為,
自己可以領兵拿下屬於英國的根據地加拿大,為國內戰勝英軍立下頭功。於是兩人
分頭行動起來。
捷足先登的艾倫,依靠作為大陸會議代表的紐約地區司令長官菲利普。斯凱勒
向大陸會議提出議案:採取先發制人的策略,奪取加拿大。經過討論,大陸會議最
後於1775年6 月27日作出決定:「如果斯凱勒將軍認為可行,並認為不致於冒犯加
拿大居民,他應立即攫取聖約翰、蒙特利爾和加拿大的其他城市。」
阿諾德比艾倫聰明得多,他深知要通過大陸會議討論決定攻打加拿大,程序會
比較複雜,不如直接找大軍統帥華盛頓來得快。於是,他來到坎布裡奇去見華盛頓,
說他可以出一支奇兵,從緬因翻山越嶺直奔魁北克對岸,一舉拿下魁北克。
這樣,兩個人的主張實際上都得到了批准。因為艾倫的主張是通過斯凱勒將軍
提交大陸會議的,所以大陸會議最先同意了他們的請求。斯凱勒接到這個命令後,
於7 月8 日親自來到了泰孔德羅加,組織人馬,準備進攻。但斯凱勒不久就病倒了,
不得不把指揮權交給副司令理查德。蒙哥馬利難將。
蒙哥馬利這位曾在英軍中服役的將軍,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且以勇悍而威名。
他替代斯凱勒於8 月下旬率軍北上,一改斯凱勒的拖延作風,立即進軍英方第一個
據點聖約翰。然而,這
個小據點竟久攻不下,使艾倫大為不滿。於是,艾倫自告奮勇,單獨率軍直取
蒙特利爾。
他率領的這支部隊當時只有30名美軍和70名加拿大人。靠這支僅有百十號人的
部隊攻下蒙特利爾實屬妄想。於是,他沿途招兵買馬,吸收加拿大人參加,隊伍很
快壯大起來。就在他率領這支剛剛組織起來的軍隊進至離蒙特利爾5 英里時,卻遭
遇上了英軍。對方有400 人的兵力,而且大多是正規軍。艾倫的烏合之眾顯然不是
對手,除了當場被擊斃者外,大部當了俘虜。艾倫被俘後還被英軍押往倫敦,1778
年才以交換俘虜的方式得以重歸故里。
蒙哥馬利率領的一個小分隊經過激戰,於11月3 日迫使聖約翰的英軍投降,接
著馬上前取蒙特利爾。由於英軍把防衛力量用在其他地方,蒙特利爾儘管沒有多少
兵力,但他組織得當,不到一週時間就佔領了蒙特利爾。
阿諾德在徵得華盛頓同意後,率領了一支人馬通過海陸到達了緬困境內的肯納
貝克河口,然後轉入內地。阿諾德的部隊到達緬因後,造了200 艘平底船,每船可
載4 人及所需口糧,但船不能太重,因為水路與山路相間,有時必須靠人抬船超過
山嶺。
阿諾德率領的部隊經過近一個月的準備之後開始長途跋涉。
大約花了8 周時間前進了將近600 英里,這在歷史上是沒有先例的。而且這600
英里中,有200 余英里是逆水而行,還有40英里幾乎是據船而進。逆流時,士兵們
用最大的勇氣和毅力,用拉縴方法前進,不能行船的淺水或泥潭地段,大家就齊心
協力肩扛背馱。越過山嶺之後,部隊開始穿越沼澤。這使得搞背武器彈藥的官兵行
動更加艱難,行軍時他們的腿常常陷進爛泥裡。由於缺乏供應,不少人灰心喪氣地
退出了隊伍。他們面臨饑餓,面臨敵情,又面臨勝負未知的前途。儘管如此,這些
新生的大陸軍軍人仍以堅毅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難,到達了預定地點。
實際上,阿諾德的軍隊最初有500 多人,而且大多數在行軍過程中因怕死、怕
苦而溜之大吉。這種狀況使華盛頓感到頭痛。
不過,阿諾德以身作則的表率作用鼓舞著大家,所以終究還有200 人左右跟著
他到達了目的地。此時已是 11月中旬。五五月的加拿大正是隆冬天氣。阿諾德的
士兵經長途跋涉,已成了食不飽肚,衣不蔽體,難以抵抗嚴寒、繼續作戰的殘兵。
但阿諾德是幸運的。就在他處於困難境地,一籌莫展的時候,得知蒙哥馬利已
率軍攻人蒙特利爾。他立即差人前往蒙特利爾求救。蒙哥馬利見義勇為,親自率領
300 人馬,帶了一批寒衣,趕往魁北克的對岸小鎮與阿諾德會合。
此時,魁北克的英軍已獲悉美軍動態,立即組織防禦。蒙哥馬利和阿諾德認為,
美軍的實力與英軍相差懸殊,不宜打陣地戰。因此,他倆決定利用聖誕節機會進行
夜間偷襲,以求成功。
經過一番周密的計劃和準備,偷襲行動於1776年1 月五日凌晨4 點開始。這是
一個暴風雪的夜晚,大陸軍有幾支部隊參加了偷襲行動。蒙哥馬利率領紐約軍走在
隊伍的最前面。第一個要攻的據點是波特艾契,守軍有見曹大炮,全是加拿大人操
作。這些英軍供養的加拿大人,守在堡壘前200 碼的掩體內。雙方交火之後,這些
人就棄陣而逃,避入堡壘。
由於夜色暗淡,加之冰天雪地,蒙哥馬利的部隊沒能馬上衝上前去。蒙哥馬利
對戰機喪失產生了急躁情緒。他立即將筋疲力盡的、大約200 人的部隊集合起來,
向堡壘進攻。這時,已經逃進堡壘的加拿大兵開始用大炮還擊,炮彈正好擊中美軍
沖在最前面的三個人,蒙哥馬利當切身亡。主帥之死對整個部隊起了至關重要的影
響,代替蒙哥馬利指揮的坎貝爾上校雖然也不失勇敢,但經過一番較量,仍覺勢單
力薄,不得不退下陣來。這樣,英軍便就有機會用全力去對付阿諾德的部隊了。
天亮不久,阿諾德得知蒙哥馬利陣亡和部隊失利的消息,非
常悲憤和著急,他決定立即組織部隊進行反攻。他用了十幾個小時的時間把分
散居住的部隊集合到總部,於2 日凌晨2 點出發。
這時,大雪紛飛,寒風刺骨。阿諾德與摩根所採取的路線,幾乎都由於雪下得
太大而無法通行。阿諾德命令部隊採取單行縱隊前進。
由於單縱隊進展緩慢,隊形又極為分散,阿諾德已無法組織進攻。就在這時,
美軍遭到英軍的炮火攻擊。三名士兵當場倒下,阿諾德的腿部中彈,被兩名士兵挾
著退下陣來。部隊雖然仍在繼續前進,但在戰鬥中他們發現槍支因被雪灌已告失靈,
士兵們儘管奮勇作戰,終因實力不支於上午9 時停止了戰鬥。
從戰場敗下陣來的阿諾德將軍被送往蒙特利爾休養,但他堅決不願撤兵。他向
大陸會議呼籲援軍,大陸會議遲遲下不了決心,最後雖然派蘇利文將軍增援,但那
時英軍的援軍早已大大增加,阿諾德不得不從蒙特利爾沿著普蘭湖南下撤退。
大陸軍的第一次加拿大行動就這樣宣告失敗了。應該說,這一失敗始於作戰前
對形勢的分析不足。如果說加拿大人反對英國是無疑的,但若認為加拿大一定會支
持北美那就錯了;加拿大人不反對北美人打敗英國人,但要他們也動手打英國人,
那就是另外一件事了。因此,認為大陸軍一到,加拿大人就會起義的估計完全落空
了。所以,美軍到加拿大只能是孤軍作戰,也必然會陷入困境,以失敗而告終。
本來兵力不足的華盛頓,自蒙哥馬利和阿諾德各帶一路兵馬前往加拿大作戰之
後,更加感到軍營空虛。他還從英王對北美態度強硬、兵力不斷增加的事實得出結
論:要取得北美獨立戰爭的勝利,必須創立一支類似英國常備軍那樣的軍隊。雖然
在北美要徵召大規模的軍隊是困難的,但這個任務必須完成。
於是,華盛頓向大陸會議呼籲:擴大徵兵範圍,立即組織一
支能與英軍作戰並能取得勝利的大陸軍。
1775年末,大陸會議確定1776年大陸軍的徵兵目標是兩萬人,而且,這支軍隊
應在大陸會議授權的形式下組織,並向大陸會議負責。大陸會議還要求,1776年的
徵兵要像1775年∼樣,主要從已經擁有一定軍事組織、受過一定訓練的志願民兵組
織中徵召,使這支軍隊充分具有「國會的」和「大陸的」色彩。因此,1776年徵召
的團的番號,不是按照各自殖民地武裝的順序排列,而是依照大陸的統一序列而定。
兩萬人算不上是很大的數字,但在當時北美的相當一部分人中仍然難以接受。
因此,華盛頓不得不向更多人作出解釋:北美獨立戰爭是北美人民的革命戰爭,要
戰勝強大的訓練有素的英國軍隊,大陸軍應盡最大可能超過原有的民兵水平,變成
一支英國式的訓練有素的軍隊;而且,一支擁有兩萬人的大陸軍正是大陸會議所希
望的;有了常備軍,又有按照既定的方式組織起來的民兵,才既能完成北美獨立的
任務,又能承擔地方防衛任務。
但直到1776年1 月,建立一支兩萬人的大陸軍的事,仍然只是一種願望。華盛
頓和大陸會議的首要任務,則變成了說服1775年在軍隊服役的士兵再次服役。這項
工作的結果同樣令人失望。康捏狄格的士兵大部分已按原定的1775年12月底離去,
其他新英格蘭地區的部隊服役期也已到了期限。這些人在服役的一年時間內,丟下
了田園和作坊,離開了家鄉,因此期望盡快返回故里。他們認為,自己為北美革命
事業已經盡了一份力量,希望別人也入伍。
這樣,華盛頓在強敵威脅面前,一方面要遣散原部隊的人員,另一方面要努力
創建一支新的軍隊。他決定,對康涅狄格部隊的服役時間另做規定,即不能從應召
的那一天算起,而應從集合的那一天算起。
這個決定使即將離隊的官兵留了下來。同時,他盡可能地動
員那些服役期滿的官兵,為北美獨立而繼續服役。經過一系列的工作,有近千
人留了下來。同時,這一決定的強迫貫徹,使得馬薩諸塞和新罕布什爾兩地順利召
集了民兵,並在康捏狄格的部隊離去之前,把民兵派到營地。
儘管如此,對華盛頓來說困難仍然十分大。留住的部隊僅剩千餘人,新徵募的
部隊又珊珊來遲。華盛頓對此極為惱火。幸運的是,此時英軍並未趁機從波士頓突
圍。但是,其他地區的美軍並沒有華盛頓這樣的運氣。蒙哥馬利和阿諾德的部隊在
加拿大的崩潰,使美軍佔領魁北克的努力化為泡影。
雖然,華盛頓試圖像在對法戰爭中那樣,使用,支由經驗豐富的軍官指揮的正
規軍去作戰,但他沒有成功。原因是缺乏稱職的軍官,而且大陸軍士兵太少。兵源
的長期匱乏,迫使他在戰場上只能經常依靠民兵。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民兵的存在正是大陸軍兵員不足的原因之一。民兵服役是
愛國行動,因為短期服役畢竟比大陸軍的長期服役所受的痛苦要少得多。所以,很
多人只願當民兵,不想去大陸軍服役。儘管大陸會議在徵兵問題上,實行了土地和
金錢的優惠政策,制定民兵徵兵條件以補充兵員,規定了從一年到整個戰爭期間長
短不同的服役期限,軍隊的人數還是從未達到設想的目標。
《美國軍事史》對此有這樣的記載:1775年年底,大陸會議決定組建28個團,
約2 萬人,一年之後,又增加到朋個團,約7.5 萬人。但是,軍隊的實際人數往往
不足其應有數的一半,有時只有不足113.然而,美國大陸軍的成員卻是極為廣泛的。
在土兵中大部分是農民、商人和工匠,還包括了許多新近的移民、戰俘和罪犯,以
及流浪犯、契約奴、學徒工、自由黑人和奴隸等。因此,絕大多數士兵來源於社會
的底層。雖然大陸軍許多士兵的社會出身與英國士兵一樣,但他們當兵的原因則各
有不同。大多數北美人是
自願入伍的,而且具有愛國和獻身精神。他們渴望自由,願意為自由而戰。華
盛頓和大陸軍的其他高層指揮官,已經學會了啟發士兵的觀念,用自由民主的思想
激發士兵鬥志。
當時在大陸軍流行著這樣一首軍歌,表現了大陸軍的精神。歌詞大意是:不要
外國強給我們的法律,也不要英國的專制統治,獨立使我們自由,自由,將由我們
去捍衛。
大陸軍對獨立自由的忠誠,是金錢買不到、換不來的。但是,大陸軍從未成為
歐洲人心目中的正規軍。因為他們沒有軍人姿態,雖可以成為好士兵,但絕不放棄
自己的個性,保持著平民的積習。他們用戴時髦帽子和蓄長髮來表現自己的獨立不
羈,而不管他們的長官三令五申要統一制服和軍容。確切地說,他們只是臨時的正
規軍人,不同於歐洲的職業軍人,他們懂得這場戰爭的目的,並將為達到這一目的
而戰鬥到底,然後就將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了。
大陸會議對建立一支常備軍的意見曾十分關注,採取積極的辦法徵召民兵加入
大陸軍。到1776年1 月9 日,華盛頓得到了新的一年軍隊的實力報告,總數為8212
人。到3 月初,大陸軍人數實際達到9170人,同時還有民兵4970人。依靠這支力量
以及從提康德羅加戰鬥中繳獲的火炮,華盛頓率領的大陸軍向波士頓的英軍施加了
壓力。
此時的波士頓,英軍陷入了從周圍殖民地湧來的1.6 萬多名民兵的重圍之中。
被圍英軍幾乎孤立無援,但他們的給養和武器
彈藥充足,還經常能得到海上的供給。華盛頓徵得大陸會議的批准,積極著手
將這些未經訓練的民兵組成軍隊,同時立即組織武裝船隻,載上新英格蘭沿海地區
來的部隊,去襲擊英國的海上船隻,切斷敵人的海上供給。
華盛頓所組織的這支船隊,可以說是美軍最早的一支海上部隊——海軍。華盛
頓把這支海上武裝快船稱作「漢納」號。這支船隊出海不久,很快就捕獲到一條英
國船。到1775年底,大陸軍已擁有五六艘這樣的船隊在海上活動,共捕獲到了英國
船隻38艘。
為了實現圍攻波士頓英軍的勝利,華盛頓於1775年11月派亨利。諾克斯到提康
德羅加去取回繳獲的大炮。諾克斯的士兵拖著這些大炮,在冰天雪地中跋涉了300
英里,於1776年1 月返回波士頓。
3 月初,華盛頓當機立斷,在波士頓外圍的多切斯特高地上修築戰壕,並果斷
地將大炮移入工事。至此,美軍的炮台已能完全控制英軍陣地。威廉。豪將軍見無
險可據,心知大勢已去,遂於1776年3 月17日棄岸登舟,神情黯然地駛離波士頓,
向哈裡法克斯退去。
英軍在波士頓的敗北,震驚了英國內閣。他們試圖向北美增兵5.5 萬人,但因
在國內徵兵遇到困難而未能實現。於是,英政府決定從德語國家借調土兵,以解北
美的燃眉之急,從而徵得僱傭軍近3 萬人。
1776年夏初,威廉。豪將軍率領經過補充的英軍約3.5 萬人,重新開始了對北
美反抗活動的鎮壓。威廉。豪將軍指揮著陸軍,他的弟弟理查德。豪指揮著海軍,
蓋伊。卡爾頓勳爵率1.3 萬人沿裡奇留河——普蘭湖通道從加拿大南下。英國的三
路大軍舖天蓋地直向北美的中心城市紐約撲來。
此時,北美人民和大陸會議面臨著嚴峻考驗。
踴躍購買他們的書籍,用實際行動來支持你欣賞的作者
上一章 下一章
熾天使書城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