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觀全球形勢大戰風雲迫近,借水龍帶給英國解難救火】
美軍正在擴軍備戰之時,太平洋上的軍事大國日本的發跡之快,幾近和希特勒
的軍國主義相同。
首先日本試圖逼迫美國撤出一個世紀以來一直致力開拓的中國市場,這對羅斯
福來說在感情上和事實上都是不可想像的。早在日本退出國聯和日本帝國海軍擴建
艦隊的預算迅速增加時,就預示著海軍軍備限制的告終,以及先前美國牽頭制定的
旨在維護太平洋地區現狀的華盛頓海軍條約體系將隨之崩潰。日本軍方把美國視為
主要敵人,「因為美國阻礙他們進行民族擴張」。
到1934年4 月,日本外務省發表了一項強硬抗議,反對美國向中國提供「技術
和經濟援助」。美國亞洲艦隊司令和菲律賓駐軍總司令隨後提出一項絕密報告,警
告說:日本的海上和空中力量的增長驚人,已經使美國的現有力量保不住馬尼拉灣
和科雷吉多爾。到1935年秋季,這種危險已經變得十分明顯。海上列強的代表將在
英國舉行會議,討論華盛頓和倫敦海軍限制條約於次年到期後該怎麼辦。會議認為
:若不能把日本帝國海軍的力量繼續限制在原來的限額內,遠東就會形成事實上的
「日本統治下的和平」。因此,英美代表團拒絕同意日本提出的力量均等的要求,
使會議在開了幾個月之後不歡而散。
隨後,日本廢除了華盛頓海軍條約,加速建造戰列艦,東京要在遠東成功地實
行它的「門羅主義」,向華盛頓提出共同瓜分太平洋,以便每個國家能「在各自的
鄰近地區確立一個由法律和秩序支配的領域」。科德爾。赫爾立刻公開譴責日本的
這項建議,因為它會使日本獲得它所謂的『咱由行動權「,從而隨心所欲地對待中
國。但是,由於美國既拒絕放棄」門戶開放「政策,又沒有決心使用武力來保衛這
個政策,到1935年就連國務院的強硬派也認為,這樣會使日本不斷蠶食中國。儘管
不滿,美國人也只限於提提抗議,因此把維持他們的立場的擔子,完全壓到長期受
苦受難的中國人身上了。
就這樣,日本這個太平洋大國就迅速成長起來了,它也正變成一個極極主義的
法西斯國家。關東軍已經成了日本在中國實現民族擴張目標的工具。這種形勢發展
到1937年夏季,日中衝突已經達到一觸即發之勢,日本內閣6 月份垮台後,天皇第
二次召請衰老的貴族近衛文磨出來組織政府。近衛文磨擔任首相僅一個月,日本侵
華戰爭就爆發了。蔣介石採取的不抵抗政策,使日軍迅速佔領了中國東北三省,並
將清朝末代皇帝博儀推出來,炮製出一個「滿洲國」,讓溥儀作了「滿洲國」皇帝。
對此,美國政界及輿論界反應強烈,紛紛表態不承認中國「滿洲國」。美國軍
界要員史汀生在日記中寫道:「看來日本認為它可以用武力在中國開闢市場,這就
是說,它必須永久地剝削中國,並把日本之統治強加於另一種族之上。但這是行不
通的,因為中國是一個優秀的民族,從長期看,中國終將挫敗日本。從日美關係來
說,我認為,日美之間武裝衝突幾乎將是不可避免的。」
在聲討日本的同時,美國政府面臨著重大的政治和外交問題。美國不能捨棄中
國,但也無力進行干預,因為不論是美國還是英國,充其量都只能派一支象徵性的
軍事部隊或海軍部隊。總統羅斯福想小心謹慎地向蔣介石提供援助,但孤立主義的
報紙得
知船上正在裝炸彈運往中國,就開始刊登消息,於是又引出參議院強烈要求嚴
格履行中立的法案——中立法案是禁止向交戰國提供軍火的。
但不久出現了這樣一件事,一艘往返於中國的江河、保衛著西方商業利益的吃
水很淺的「珀內號」炮艇,一天航行到長江的河中心時,日軍艦開炮了,幾秒鐘後,
操舵室就被炸彈「轟」地一聲掀開。甲板上,新聞記者諾曼。文抓起了攝影機拍攝
電影。
他不難看清飛行員的面孔,但令他吃驚的是,他們明明看見了美國旗,還是不
停地轟炸。20分鐘後,「浪內號」在長江的濁流中下沉。
「珀內號」被擊沉的消息激怒了美國人,也使東京擔心它可能導致戰爭。日本
外相急忙照會美國大使館「深表歉意」。
「珀內號」被擊沉的第二天,松井石根將軍——騎在一匹象徵性的白色戰馬上
的矮胖軍人——率兵闖入南京,宣告「帝國方式閃射著光芒」。他保證「亞洲新的
復興的曙光即將來臨!」但就在後來的四個星期裡,日軍對南京城進行了野蠻的血
洗,有30萬中國人——男人、婦女和兒童——在血洗南京中慘遭殺戮;連冷酷的外
國軍事觀察家也說,在這次有組織的大屠殺中,日軍無異於「一群野獸」。
國務卿赫爾在「珀內號」被擊沉時,就譴責這是「一群野蠻的半瘋狂的陸海軍
軍官」干的,此時他滿腔義憤,主張干涉,建議同英國皇家海軍聯合進行一場「絞
死日本的海戰」。總統接到方案後,恢復了封鎖計劃,並試探英國是否支持恢復大
棒外交以遏制日本。但張伯倫說,他想像不出在歐洲形勢如此嚴重的時候,還有什
麼比在此時向日本尋釁更帶有自殺性質。這樣,在歐洲出了德國之後,太平洋上又
出現了日本,並且無人管束。
在日本的攻勢之下,中日衝突已演變成一場全面戰爭。日本提出了「亞洲新秩
序」的計劃,人們可以看出,日本的「亞洲新
秩序「的藍圖與希特勒的」歐洲新秩序「的計劃毫無兩樣。蔣介石和華盛頓都
不接受這個新秩序,美國拒絕考慮任何違反九國公約原則的行為。羅斯福當即宣佈
給重慶政府對冊萬美元的貸款來進行戰爭。
這個舉措不過是杯水車薪,遠水難解近渴。事態發展到1939年春,日軍已在太
平洋上的要道海南島和斯普拉特利群島登陸,日本人有了進攻菲律賓群島、香港和
印度支那的跳板。
面對這種可怕的形勢,參謀長聯席會議的戰略家們在進行了6 個月的深入研究
後得出結論:關島和馬尼拉軍事基地和新加坡沒有一支強大的艦隊,必須放棄菲律
賓,乃至為保衛西海岸、巴拿馬和阿拉斯加而進行的戰略撤退也受到了威脅,日本
的航空母艦佔有壓倒優勢。並且斷定,這一點將導致珍珠港易遭空襲,這種空襲
「可能不發警告就炸掉艦隊的主力……」。於是,美國決定:把太平洋上的防禦列
為戰略目標,並以此修訂先前的「橙色作戰計劃」。
加強太平洋方面的軍事力量,增強關島、威克島和菲律賓海軍基地的兵力,加
強防禦部署。
向珍珠港增派兵力,加強軍事保密工作,把戰略等級A 、B 、C 級規定,改為
C、B、A 級序列。
為對付太平洋上的軍事大國日本,美國很有先見之明,及時作了部署。但這時,
歐洲戰場上的戰火越燒越旺。
1940年5 月,希特勒攻佔挪威後又偷襲了荷蘭,接著又入侵比利時。比利時國
王呼籲英法救助,英法派了軍隊支援,但比軍在抵抗10多天後宣佈投降。於是,英
法軍隊兵敗如山倒,英國20萬遠征軍不顧其法國盟友,不放一槍,向海灘逃命。德
軍如秋風掃落葉,直奔巴黎。
當時的法國總理雷諾則採取了曖昧態度,他說:「如果美國能幫助法國,則法
國將繼續戰鬥。」
但羅斯福這時已把大部分賭注下在了太平洋,無意過早把兵力再投入歐洲,於
是羅斯福明確告訴雷諾,根據美國憲法,宣戰之權在於國會,因此,他本人不能在
參戰問題上作出任何諾言。
羅斯福此舉引起了英國的擔心,法國這塊牌子倒了,英國就是下一個被征服的
目標。丘吉爾為了穩住法國,匆忙草擬了一個《英法宣言》。內容如下:「在當今
世界歷史這一最緊要的關頭,聯合王國政府和法蘭西共和國政府謹發表宣言,宣佈
兩國結成永久的聯盟,在共同保
障正義和自由的事業中有毫不退縮的決心,反對把人類陷入機械生活和奴隸狀
態的制度……「
當雷諾把這個宣言提交法國內閣討論時,遭到了貝當求和派的權力反對,他們
乘機奪權,迫使雷諾辭職,由貝當出任政府首腦。貝當上任後,立即向希特勒叩頭
求和。於是就演出了貢比丑劇。
貢比是法國的一個地名,1918年11月11日,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國的德
國,就在貢比森林中的一節列車上,向英法代表遞交了投降書。希特勒為了報仇雪
恥,不遠不近地選中了這裡,作為接受貝當投降的地方。
1940年6 月ZI日,這是一個陽光燦爛的夏日,下午3 時15分,希特勒乘著他的
曼賽德斯牌小轎車來到了貢比。同行的有戈林等。他們走下汽車,進入空地,立即
發現了那裡有一塊3 英尺高的大花崗石。他們上前一看,只見上面刻著「1918年11
月11日,德意志帝國在此屈膝投降——被它企圖奴役的自由人民所擊敗。」希特勒
看了氣得滿臉通紅,他下令把這塊石頭砸爛。
然後,希特勒一行走進了1918年遞交降書的車廂,希特勒坐上了當年英法盟軍
總司令福煦將軍所坐過的椅子。5 分鐘後,
法國代表團來了。德國的凱特爾將軍當場向法國人宣讀了停戰條款的序文,隨
後希特勒就退出了車廂,由其手下人同法國賣國代表商談簽降書的細節。這一紙賣
身契,規定了法國將成為德國的附庸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被打敗了、被迫退位的前德皇威廉二世,看到法國投降,按
捺不住喜悅的心情,特地向希特勒拍了一個賀電:「法國的投降使我深受感動,我
祝賀你和全體武裝部隊,靠上帝恩賜,獲得了偉大勝利。可謂『天意助人,怎樣翻
天覆地的事業也能完成。』在全體德國人民心裡,響起了《現在讓我們大家一起感
謝上帝》這一讚歌聲。」
法國投降了,美國陸海軍參謀長們也不得不做出抉擇:是實行大西洋防禦計劃
還是實行太平洋防禦計劃。他們的建議是:兩個方向都不可放棄,但建議總統把順
序再調整一下,大西洋在前,太平洋在後,理由是:太平洋地區已擁有了一定的兵
力,至少可以應付日本一段時間;法國投降後直接的威脅不是來自日本,而是來自
軸心國;英國面臨和德國交戰,佛朗哥由於德國空軍的援助,在西班牙成功地建立
了法西斯政權,軸心國為保護德國在南美日益增長的利益而沿大西洋南下的危險迫
在眉睫。
據此,參謀長聯席會議的報告一致要求總統將海軍力量集中在大西洋和加勒比
地區。這就有必要在太平洋上作出某種防禦態勢以守住夏威夷——在一定程度上以
放棄菲律賓為代價,如果日本人進攻該群島的話。備忘錄特別提醒總統,不要受政
治的誘惑而允諾保護那個群島,因為那樣做「違背對美國利益所作的明智估價」。
這個具有深遠影響的結論徹底改變了半個世紀以來美國的宏偉戰略。總統批准
了這一結論:納粹德國對美國在歐洲的利益構
成的威脅比日本所構成的威脅要大得多,但並不放棄對日本的戰爭準備。
戰略目標的這種戲劇性的轉移,反映在新制訂的一套「彩虹作戰計劃」中,這
個計劃所以這樣取名,是因為同以往不現實的、傳統的單色調指令不同,它們旨在
對付聯合起來的敵人和潛在的同盟。該計劃還包括了5 個意外事件的應付方法。
為遏制服前的危機,根據彩虹計劃,羅斯福想出了一個絕妙的好主意——借水
龍帶給英國人,用英國抗擊德國,轉而保全美國。
對於美國1939年6 月的這個決策,有人是持懷疑態度的。
1934年,霍頓。米夫林公司出版了赫克托。拜沃特的暢銷書——《太平洋大戰
》的第二版。拜沃特描繪出戰爭初期美國海軍遭到慘敗的淒涼景象。拜沃特是研究
海軍事務的研究生,知識淵博,他像許多人一樣,確認在亞洲前途的問題上,美日
兩國正走向對抗,拜沃特毫不懷疑美國最終可以憑借其工業力量壓倒日本,這一點
就連日本的計劃制訂者們也是承認的。但是,對於美國能否振作精神,扭轉眼前的
敗局,拜沃特則不敢苟同。拜沃特的懷疑主義反映了幾任海軍作戰部長的個人觀點。
從海軍部的觀點來看,海軍的未來與其說取決於幾經商定的「橙色作戰計劃」和艦
隊戰略是否完善,還不如說取決於增加對海軍撥款的政治決心。
而這種決心卻似乎要依賴於海軍的兩位朋友來確定。其中一位是來自紐約海德
公園的遊艇主人,另一位則是佐治亞的鄉村律師。
前者是時任美國總統,後者則是國會海軍事務委員會的新任主席。在富蘭克林。
羅斯福和卡爾。文森的肩頭,擔負著保證使赫克托。拜沃特的虛構不成為現實的責
任。但他們想出的美國當兵工廠,讓別人去打德國、意大利和日本的辦法卻是拜沃
特始料不及的。
在羅斯福借水龍帶幫人救火的計劃還未付諸實施時,美國迎來了1940年的總統
大選。粗魯樸實而又頗率眾望的威爾基——1904年以來第一個吸引人的共和黨候選
人——得到提名,迫使羅斯福總統作出了關於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決定。羅斯
福大概一直就想第三次競選,因為他拒絕支持其他候選人,而且不阻止別人為他出
力,使他被提名成為意料中的事。
不過,在這個競選和危機的夏季中,政府面臨的最迫切問題,是要設法將40或
50艘驅逐艦轉讓給英國,作為反潛艇戰和材防英倫三島以抵抗希特勒計劃於9 月中
的入侵之用。主要的障礙是拜沃特估計的國會6 月28日通過的海軍撥款法修正案。
此案無意為總統撥款加強海軍,並禁止總統將防務設備轉讓外國,除非陸軍參謀長
和海軍作戰部長事先證實這種設備對國防並非必要。
在對戰事的爭吵中,溫德爾。威爾基也展開了一系列競選運動。開始幾星期,
面對民主黨的無所作為與羅斯福的第三次競選,他的競選活動是熱情奔放而自信的。
但是他基本同意羅斯福的大部分國內外政策,自己沒有新的觀點。10月1 日左右,
威爾基明顯認識到他可能失敗。絕望之餘,他接受黨內維護老傳統的職業政客的勸
告,攻擊羅斯福說:「羅斯福是好戰分子!」並警告美國人民:「選舉羅斯福意味
著為他們的兒子、兄弟和妻子樹立木十字架。」
到11月5 日選舉那天入夜時,羅斯福又獲得了勝利。不過,這一次他得到的超
過對手的票數,不像1936年那樣多。
第三次連任後,羅斯福立即開展工作,以便將美國物資輸入英國。恰在這時英
國財政儲備枯竭,丘吉爾宣稱:英國將不再有現款支付運費和購買其它供給品。根
據中立法和其它立法的條款,交戰國必須用現款購買武器,並且不准向沒有償還第
一次世界大戰債務的國家提供貸款。英國手頭上的現款不足20億美元,
而在美國工廠訂的貨卻需要付款50億。羅斯福與財政部官員們深知:除非迅速
找到某種解決辦法,不然借水龍帶的計劃乃至整個美國援助體系即將崩潰。
為了找到一個好辦法,1940年12月2 日,羅斯福乘「塔斯卡盧薩」號巡洋艦巡
視了加勒比海地區。在一個早晨,一架海軍水上飛機降落艦旁,送來了英國首相丘
吉爾的長信。丘吉爾評述了當時的海、陸軍形勢,並強調日益加強的潛艇威脅的嚴
重危險。他寫道,英國也可以發動空中與陸上攻勢,但是,要做到這些,就必須得
到美國船舶和海軍的幫助及保持北大西洋航道暢通,而英國必須有足夠的美國飛機,
特別是重型轟炸機,「以粉碎德國軍事力量的基礎。」丘吉爾繼續寫道,英國不能
再給船舶和其它供應物資付款的日子快要來臨。他在信尾說,他確信總統能找到辦
法,以作出共同爭取勝利的努力。
羅斯福對丘吉爾信中提出的問題沉思默想了兩天,然後迅速採取行動。12月17
日,即他返回華盛頓的第二天,他向記者們透露了一項胸有成竹的計劃。他不提那
些由美國借錢給英國或給英國人急需軍需品的建議,卻講了個平常的寓言,內容是
一個人把他的花園澆水管借給鄰居——不先收錢——以協助鄰居撲滅火災的故事。
接著在12月29日的「爐邊閒話」節目中,他又坦白地向人民交心。他聲稱,英國和
英國艦隊橫亙在新世界與納粹侵略者之間。英國要求的是作戰物資,而不是大兵。
「我們必須成為民主國家的偉大兵工廠」,他說:「我要求我們的人民絕對相信我
們的共同事業將取得巨大成功。」又說:「我們必須成為民主的巨大軍火庫。對我
們來說,這是同戰爭本身一樣嚴重的緊急情況。我們必須以我們將在戰爭中表現出
的同樣的決心,同樣的緊迫感,同樣的愛國和獻身精神,致力於完成我們的任務。」
「如果我們竭盡全力支持那些抵抗軸心國進攻的國家,而不是默許它們
的失敗,屈服於軸心國的勝利和等待以後輪到我們在另一場戰爭中成為被進攻
的目標,那麼,美國介入戰爭的可能性就小得多了。「
為使這一決定付諸實施,1941年1 月6 日,羅斯福出席了國會兩院聯席會議,
發表了一年一度的國情咨文。他宣稱,美國不會由於軸心國叫喊我們向盟國提供援
助是戰爭行動,而不敢提供援助。「提供援助並不是戰爭行動,即使獨裁者單方面
宣佈它是戰爭行動也沒有用。當那些獨裁者準備向我們發動戰爭時,他們不會等待
我們採取戰爭行動。他們沒有等待挪威、比利時或者荷蘭採取戰爭行動。」他接著
說,如果戰勝這些獨裁者,那就會出現一個到處都有言論自由、信仰自由和免於恐
懼的美好世界。
四天之後,決定實行租借的法案提交到了國會,標題是《進一步促進美國國防
和其他目的法案》。就這項法案展開的辯論非常激烈,在辯論中,全國各地組織和
群眾利用電台、廣告、傳單和報紙上聲明製造聲勢。國會收到了成噸的信件,好斗
分子還在國會議員的辦公室裡靜坐。雙方都認識到,這標誌著只能前進不能後退的
局面;如果批准了這項法案,就意味著美國已經從一個慎重的中立國變成了一個活
躍的非交戰國。
這時,前總統競選人溫德爾。威爾基在參議院的一個委員會露面,對這項法案
表示支持。一些心懷敵意的參議員則援引他在競選中對羅斯福的指責來回敬他。他
反駁說:「我曾想竭盡全力擊敗富蘭克林。羅斯福。我也曾設法不手軟。結果他卻
當選了總統。現在他是我的總統了。」在座的人都為他鼓掌。但是反對意見還是十
分尖刻,有人說英國的事業毫無希望,美國應該用它的武器進行自衛。有人把租借
比作1933年毀壞農作物的土地。他們值稱:「新政府的三國聯盟對外政策,將毀滅
l/4的美國青年。」這時羅斯福氣得臉色發青,他對記者們說:「在我這一代人的
時期裡,這真算是社會生活中最腐朽的言論了。」
因此,這項辯論不得不進行了兩個月之久,最後國會以壓倒多數批准了租借法
案,1941年 3月 11日,總統將它簽署為法律。
這項法律通過後,欣喜若狂的丘吉爾為租借法歡呼,說「這是任何國家歷史上
最好的行為」。最初的撥款為70億美元,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美國向盟國提
供了價值約500 億美元的貨物和勞務。
租借法通過不久,正如美國和英國所預言的,希特勒對歐洲的許多國家發動了
突然襲擊,戰爭形勢發展到了嚴峻關頭,極大地損害了美國在歐洲的經濟利益與強
國地位,直接威脅著美國的安全。
對此,羅斯福於7 月在古巴的哈瓦那召開泛美會議時宣佈美洲及其四周為安全
區,由美國海軍負責巡邏。為了不出現誤解,8 月,羅斯福又向美國人民重申了不
使國家卷人戰爭的許諾。但希特勒根本沒有理會美國的非中立行動,雖然他沒有忘
記美國的干涉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終結所起的決定性作用。德國奪取英吉利海峽行動,
切斷了英國在大西洋的生命線。僅1941年上半年,德國潛艇就擊沉了756 艘駛向英
國港口的商船,還打壞了1450艘。如果任這種損失發展下去,損失噸位不久就會超
過英美兩國造船廠的補充能力的兩倍。
現在美國唯一的辦法是去保護借出去的「水龍帶」,不然就沒東西可惜了。新
上任的強硬派陸軍部長史汁生敦促羅斯福命令美國海軍開始護送船隊,以保證安全
運送美國補給品。陸軍部長說,派船出去讓潛艇群擊沉,就好像把水倒進有漏洞的
浴缸裡一樣。而總統在護航問題上含糊其辭。羅斯福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是想表達
「想保護『水龍帶』但又不想被抓住下令參戰的口實」
這樣一個意圖,於是他說:「當一個國家護航船隊通過一個敵對區的時候……
就會有人開火……肯定有人開火……而開火就非常近於戰爭,不是嗎?這差不多是
我們最不想考慮的事情。」
按照羅斯福這樣模稜兩可的講話,美軍採取了保護「水龍帶」的行動,由海軍
幾艘軍艦一直在大西洋300 英里的海域巡邏,以防破壞西半球的中立。宣佈將從太
平洋抽調軍艦加強大西洋艦隊,它的巡邏區將延伸到大西洋的中心點,丹麥擁有的
格陵蘭島立即被置於美國的保護之下。將一個旅的海軍院戰隊派遣到冰島,距英國
不到1000英里——替換佔領該島已有一年之久的英國部隊。美國艦隻不得襲擊德國
潛艇和水面進攻艦隻,但是可以通過電台把它們的位置通知英國船隊。
羅斯福的這些做法實際上已經使美國跨入了戰爭門檻,但他仍在命令美國海軍
護送船隊的問題上猶豫不決,這激怒了史汁生。諾克斯和摩根索,他們認為,美國
有必要立即正式參戰。但這時國內外的種種限制束縛了羅斯福的雙手。美國已經面
臨著使用只能保護一個海洋的海軍保護兩個海洋的問題。如果要組成一支有效的護
航隊,還得再從太平洋抽調軍艦,這樣做可能促使太平洋新出現的軍事大國日本占
領東南亞的法國和荷蘭殖民地。盟國的命運也不佳。現在德軍已經挺進巴爾干半島
各國,佔領了希臘、南斯拉夫等。埃爾溫。隆美爾將軍的坦克已把英軍趕回到蘇伊
士運河沿岸。是該行動了,但如果真的出戰,羅斯福根本不能肯定美國人民是否願
意接受把美國推向戰爭的行動。
在戰爭形勢的逼迫下,羅斯福的情緒很低落。內閣裡的好戰分子對他施加壓力,
要他立即站在英國人一邊;中立主義者對他攻擊,要他辭職。他抱怨說自己不斷地
患感冒,幾乎不怎麼在辦公室辦公了。
經過幾天的權衡,5 月27日,羅斯福宣佈「全國處於無限期的緊急狀態」,向
美國人民公佈了德國潛艇擊沉的美國商船數目。他接著說:「現在,我們的巡邏有
助於確保向英國運送所需的補給品。為運送這些物資,將採取所有其他必要的措施
……向
英國運送所需的補給品是一個緊迫的任務……這項任務可以完成,必須完成,
而且也會完成。「人們紛紛給白宮打電報,表示支持這種強硬立場。人人都預料,
他在這次講話之後會下達命令,允許英國船隻加入美國海軍護送的船隊,並且謀求
廢除中立法,這樣,美國船隻就能將貨物直接運到英國港口。但是,就在第二天,
總統說他沒有採取這兩種行動的打算。
為了推動羅斯福廢除中立法,史汀生敦促羅斯福利用希特勒6 月22日人侵蘇聯
造成的嚴峻形勢,下令開始為船隊護航。他預料蘇聯人將在3 個月內垮台,說美國
應該在希特勒的注意力從大西洋轉移開的時機採取行動。然而,羅斯福再次拒絕被
捲入戰爭漩渦。護航意味著開火,而開火意味著戰爭,他不願意同納粹德國發生公
開衝突。他仍然希望保持一種中立狀態,由美國向英國和其他願意抵抗希特勒的國
家提供戰爭工具。
這樣,借「水龍帶」幫人救火,就成了1941年夏天美國的軍事政策。在落實這
項政策中,美國還把援助之手伸向蘇聯,當希特勒對蘇聯實施「閃擊戰」後,羅斯
福派特使霍普金斯前往莫斯科,決定擴大《租借法案》的範圍,對蘇聯提供支援。
對此,輿論持反對態度,許多美國人希望讓納粹和共產主義相互戰鬥而死。指責總
統想把美國拖進這場「帝國主義戰爭」。
在一片批評聲中,羅斯福本能地認識到,德國對蘇聯的入侵已經扭轉了戰爭的
進程,並認為這是在美國不直接捲入的情況下促進他抵抗希特勤政策的一個機會。
他對史汀生說:「我認為,向俄國提供各種合理的彈藥援助,對美國的安全是至關
重要的。」
對此,史汀生未表示反對。
踴躍購買他們的書籍,用實際行動來支持你欣賞的作者
上一章 下一章
熾天使書城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