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塔拉瓦之戰揭硬幣攻勢序幕,諾曼底登陸顯滅亡德寇之功】
美軍在歐洲意大利戰場取得節節勝利的同時,其在亞洲和太平洋戰場上的形勢
也開始好轉。1943年春天,隨著瓜島爭奪戰的結束,美軍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完
成了太平洋戰場的戰略轉折,掌握了戰場主動權,開始逐次從北、南、西南和中太
平洋等方向,同日軍展開了代號為「硬幣」的逐島爭奪戰。
是年5 月至8 月,美軍北太平洋第8 艦隊司令金凱德海軍少將和兩棲部隊司令
弗朗西斯羅克韋爾少將率領步兵第7 師,在54艘艦船、250 架飛機的支援下,在北
太平洋發動攻勢,收復阿留申群島,斃敵司令官崎保代大佐以及3000名官兵。
6 月30日,美軍太平洋戰區司令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在南太平洋所羅門群
島中部發起了新喬治亞群島登陸戰役,雙方激戰數月,美軍終於在10月9 日佔領全
部新喬治亞群島,斃敵官兵2500名。緊接著麥克阿瑟又在所羅門群島西北部發起市
根維爾登陸戰役,幾萬美軍登上該島,使日軍南太平洋重要基地拉包爾失去了屏障。
同年6 月,麥克阿瑟統率下的美澳聯軍在海軍第7 艦隊的支援下,在西南太平
洋方向的新幾內亞實施反攻作戰,沿新幾內亞西北海岸推進,打通了進軍菲律賓的
道路。
在上述一連串勝利的基礎上,太平洋艦隊司令切斯特。尼米茲上將根據參謀長
聯席會議制定的「硬幣」作戰指令,決定組織中太平洋部隊實施第一次登陸作戰,
登陸吉爾伯特群島,於是引發了美日雙方爭奪塔拉瓦的生死之戰。
在吉爾伯特群島的珊瑚群中有一處最大的環礁,這就是塔拉瓦島。從空中看,
塔拉瓦島呈等腰三角形狀,一邊長35公里,其餘兩邊各為25公里,連綿不斷的暗礁
在低潮時才露出水面。
塔拉瓦環礁是典型的從已下沉的火山堆上發育起來的大洋性環礁。由於地殼運
動,火山島沉入海中,島周圍的珊瑚盤漸漸露出水面,形成了環礁。投入海中的火
山島頂部變成了一個瀉湖,形成一個天然良港。海浪打碎了脆弱的珊瑚礁,又漸漸
把它們磨成灰白色的珊瑚沙,形成礁坪,只要略加修整,就是一座飛機場。
本來,塔拉瓦島鮮為人知,只有在太平洋探險家的航海日誌或殖民地征服者的
書負中,才能找到它的名字。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吉爾伯特群島以其獨特的地理位
置使其戰略價值大增,成為美日爭奪的焦點。
塔拉瓦位於珍珠港西南方向約2200海裡,位於特魯克東南約1000多海裡。它的
西面是加羅林群島,北面是馬紹爾群島,均被日軍所佔領。1942年8 月,日軍佔領
塔拉瓦後,在那裡修築了一個機場,對美軍從珍珠港到中南太平洋的海上交通形成
了很大的威脅。美軍為在太平洋進行1943年反攻作戰,就必須拔掉這個前進中的障
礙。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原先確定的在中太平洋作戰的首選目標,不是塔拉瓦,而
是馬紹爾群島。美軍中太平洋戰區剛剛就任第50特混艦隊的司令雷蒙德。斯普魯恩
斯海軍中將在尼米茲海軍上將主持召開的高級作戰會議上,對此提出了不同意見。
他陳述說:「從珍珠港出發去襲擊馬紹爾群島,我們要航行2200海裡,這個距離是
陸基航空兵難以達到的。這就意味著進攻必須由航空
母艦上的艦載機予以支援,可是沒人敢說到11月份太平洋艦隊航空母艦部隊的
實力能得到大幅度加強,它的飛行員能有足夠的經驗擔負這一任務。「」還有,兩
棲作戰是一種特殊作戰方式,我們現有的兩棲作戰部隊不僅經驗不多,而且兵力亦
不足,怎麼能夠去同時進攻敵人防禦堅固的島嶼呢?因此,我沒有理由認為進攻馬
紹爾群島有獲勝的把握。「他認為,最好還是先打下吉爾伯特群島。對此,尼米茲
有些遲疑:」海軍陸戰隊一年前曾進攻過吉爾伯特群島的馬金環礁,但損失很大,
而且馬金環礁的主島布塔裡上面沒有跑道。「斯普魯恩斯據理力爭:」我們可先打
塔拉瓦環礁,那個環礁的貝蒂奧島上有一個機場。轟炸機從埃利斯群島的富納富提
環礁起飛,能夠達到720 海裡外的塔拉瓦,並不冒險。「最後,尼米茲和美國參謀
長聯席會議採納了斯普魯思斯的建議,先攻佔吉爾伯特群島,再攻佔馬紹爾群島。
與此同時,日軍在瓜島慘敗後,痛感要想確保太平洋孤島,除了加強島嶼的地
面防禦兵力以外,還要整備基地,以便於移動和集中航空兵力,圍繞將來出現的孤
島攻防戰,實施艦隊決戰。
於是,日本戰時大本營決定採取「確保要域」的防禦戰略,即在西南方向以拉
包爾為核心的彈斯麥群島建立一條防線。對防線兩翼的前哨要地布報維爾島、肖特
蘭島、新喬治亞群島、馬紹爾群島和吉爾伯特群島全力固守,以阻止盟軍的反攻。
從1943年初,日本海軍就向上述各守備島嶼增兵。2 月25日,日本海軍編成第
3特別基地,負責擔任吉爾伯特群島、瑙魯、大洋島一帶地區的防務。日本海軍軍令
部長永野修身將海軍第年第7 特別陸戰隊編入第3 特別基地。第3 特別基地司令部
和主力均部署在塔拉瓦環礁,其餘兵力部署在馬金島、玻魯島和大洋島。
擔任第3 特別基地司令的海軍少將柴崎惠次,出身於小商人,從軍35年來,雖
然付出過比別人多得多的艱辛,卻仍無大
的建樹。與他同期的許多將領,都在這場「聖戰」中比他多綴上了一個將花,
唯有自己仍默默無聞。每逢想到這裡,他身上那種一定要撈本、要出人頭地的小商
人的遺傳基因就開始起作用。可不是嗎,現在機會終於來臨了,這就是塔拉瓦環礁。
開戰之後一直駐守本上沒有機會表現的柴崎,接到擔任第3 特別基地司令的命
令當天夜裡,竟然失眠了。月光下,他呷著清酒沉思:「這是一個絕好的機會,要
抓住這個機會,在遠離家鄉的萬里之外,上報君思,下耀祖宗。」帶著這樣一個信
念,他告別妻兒老小,來到了塔拉瓦。但是,他卻沒有想到,這是一次將他帶人墳
墓的使命。
柴崎手中的兵力並不多,作戰部隊官兵只有26 19 人。後來,海軍臨時抽調第
ill 輕工兵聯隊(1247名官兵)和第4 艦隊工程隊(970 名官兵)上島修工事,被
他強留下來守島,算是加強了防禦力量。
他手中的裝備亦不充足,各種口徑要塞炮20門,各種口徑野炮25門,坦克7 輛,
13毫米機槍力挺,這就是他的全部家當。
但他長於算計,他想用堅固的工事和重點部位防守來彌補兵力和裝備的不足。
他把與塔拉瓦緊密相鄰的貝萊奧島作為防禦重點,以重兵防守。他驅趕從朝鮮強征
來的勞工在該島上夜以繼日,搶修工事。他們把島上大塊土地掘成密密麻麻的上撥
鼠洞,然後蓋上椰木和波紋鐵皮,再覆蓋上珊瑚沙,構成隱蔽暗道、地堡和暗火力
點。每個重要支撐點都配置了機槍、火炮和坦克,構成控制海灘的交叉火力網。
在貝蒂奧島中央修築了一個有3 條跑道的機場,跑道四周是高射機槍陣地,必
要時,100 多挺高射機槍可以平射攻擊機場的敵步兵。
沙灘和淺水處的礁盤是障礙區,設置了許多人工暗礁,專門
用來防止敵登陸艇沖灘。佈滿地雷的海灘構築了要塞炮陣地,每隔300 米配置
一門岸炮,都是從新加坡運來的繳獲英軍的8 英寸維克斯炮。
日軍以為塔拉瓦固若金湯,號稱「東京玫瑰」的日本英文播音員戶粟郁子小姐,
用她那甜甜的嗓音,警告欲向中太平洋進攻的美國官兵:「美國人即使派遣100 萬
大軍打上100 年,也別想佔領塔拉瓦。」
為進攻吉爾伯特群島,美軍從1943年7 月起就進行積極準備,先後在埃利斯群
島修建了轟炸機機場,在埃利斯群島和菲尼克斯群島的埃頓島和貝克島等地佈置了
岸基航空部隊,對駐新西蘭的海軍陸戰隊第2 師和駐夏威夷的步兵第27師進行了登
陸作戰訓練。從9 月至臨戰前,美軍航空母艦特混大隊及岸基航空部隊,有計劃地
襲擊了吉爾伯特群島及其周圍的日軍重要航空基地,特別是對拉包爾的多次攻擊,
使日軍聯合艦隊受到慘重損失,再也無力抵抗美軍在吉爾伯特群島和隨後在馬紹爾
群島發起的攻擊。
接著,美國龐大的海上鋼鐵堡壘第5 艦隊按照預定作戰計劃開始行動。10月底,
美軍岸基飛機開始飛抵富納富提、納諾梅阿空軍基地集結,準備向艦隊提供空中支
援。同時,海軍各種艦船也紛紛拔錨啟航。由3 艘航空母艦、4 艘戰列規、4 艘巡
洋艦、14艘驅逐艦和2 艘油船組成的第一批水面艦艇,於10月21日從珍珠港開到
埃法特島,與海軍陸戰隊會合。
美軍進攻吉爾伯特群島的目標是馬金島、塔拉瓦環礁的貝蒂奧島和阿貝馬馬島。
擔任這次登陸作戰任務的是美陸戰第2 師和步兵第27師。擔任掩護和支援的各型艦
只200 余艘,各型飛機1000余架。
11月20日,由步兵27師的一個團及其配屬支援部隊組成的北路突擊隊,由陸戰
2師組成的南路突擊隊,分別對馬金島和
貝蒂奧島發起攻擊。
3 時15分,海軍陸戰隊第2 師第一批登陸部隊,登上兩棲登陸艇。此時貝蒂奧
島上一片寂靜,5 時7 分,寂靜的貝蒂奧島上空竄起兩顆紅色信號彈,日軍的岸炮
群對準美軍艦船開了火。
強大的美軍艦隊開始反擊。只見「馬裡蘭」號戰列艦抖動了一下,主炮炮口吐
出桔黃色的火焰,在空中劃開一道紅色彈道,把16英寸口徑大炮的炮彈送上貝蒂奧
島,緊接著,「科羅拉多」。
「田納西」、「新墨西哥」、「印第安納波利斯」、「賓夕法尼亞」。
『密西西比「、」愛達荷「號等戰列艦、巡洋艦也加入了這壯觀的炮擊大合唱。
炮擊如此猛烈、持久,爆炸物在空中亂舞,猶如瀑布從天空傾瀉而下,整個貝
蒂奧似乎就要崩潰在海上的煙霧之中。
5 時15分,美艦載機呼嘯著掠過登陸艦隊的上空,向貝蒂奧撲去,投下大批炸
彈,貝蒂奧再次淹沒在煙火中。第一波次結束,第二波次接履而至。空中轟炸持續
了1 個小時,貝蒂奧早已面目全非。海灘上翠綠挺拔的椰子樹不見了,代替它的是
一根根焦黑的樹幹,有氣無力地歪斜在那裡,冒著嗆人的余煙。有的樹還在燃燒,
猶如一根根巨大的蠟燭。
對於美軍的猛烈炮火,日軍開始利用岸炮進行對射,但他們的炮擊與美軍的炮
擊相比,顯得軟弱無力。柴崎司令官深知,日軍對付不了美軍的強大空中和艦上火
力。他決定停止炮擊,把省下來的炮彈對付他們的登陸兵,把打擊的重點放在登陸
美軍身上。
然而,這一切,美軍卻不知道。他們被自己的鋼鐵瀑布所陶醉,產生了輕敵思
想。然而,這正是美軍災難的開始。
6 時30分,美軍聽不到日軍的炮擊後,認為島上已剩不下生靈了,於是停止射
擊,準備登陸。
指揮艦炮火力準備的哈裡。希爾海軍少將得意地對陸戰第2
師師長朱利安。史密斯海軍少將說:「可以上岸了,看來你的土兵只要走上島
就行了。」
7 時20分,當登陸美軍進人射程之內時,日軍的槍炮響了,頃刻間,幾艘登陸
艇被擊沉,油污的海面漂浮著一片灰色的美軍士兵的屍體。美國官兵起初還以為是
自己的炮火誤擊,可是,當他們明白是日本人的炮火,頓時驚得目瞪口呆。他們實
在不明白,日本人怎麼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
登陸艦隊亂哄哄地縮了回來,而美軍強大的火力又開始發威,暴露了的日軍炮
兵陣地幾乎全部被摧毀。
9 時整,登陸信號升起,排好陣列的兩棲裝甲車吼叫著向岸邊衝去。此時,日
軍中小口徑的火地紛紛從島上的各個暗堡內露出炮口,機槍、火炮轟鳴著,把一張
張死亡之網,拋向美國人。
早潮退去,海灘上佈滿了被日軍射殺的海軍陸戰隊官兵的屍體。這些為理想而
陣亡的將士有的手中還握著槍,身子彎曲,完全是中彈後倒下的姿勢。許多死者的
臉上都沾滿了沙土,直挺挺地躺著。
9 時20分,美軍又對貝蒂奧島恢復了海空轟炸。炮火延伸後,陸戰隊員們又開
始搶灘登陸,各種登陸艇、兩棲裝甲車一擁而上,經過艱苦的激戰,終於搶灘成功。
在第二次搶灘登陸中,一位叫霍金斯的中尉,他的名字永遠和太平洋上的這座
孤島連在一起。
霍金斯帶領的突擊排在第一次搶灘回撤稍事休整後,又坐上登陸艇擔任第一梯
隊上陸的任務。登陸艇開足馬力,向灘頭駛去。可是,艇長慌亂中忘記了方位,登
陸艇便在離海岸700 米的地方撞上礁盤,再也開不動了。霍金斯馬上意識到,觸礁
的登陸艇很快就會成為日本人的活靶子,於是急忙命令突擊排:「立即泅水上岸。」
話音剛落,一排排47毫米的高炮炮彈呼嘯著平射過來,他的兩名士兵連哼一聲都沒
來得及就倒在了血泊中,鮮血濺
了霍金斯一身。他顧不上查看自己是否受傷,帶領部屬跳進大海,沒命地向岸
上游去。但敵炮猛烈,每當日軍鋼鐵的狂部掠過到處是人頭和人手的海面,就有許
多人中彈,海上泛起一片血水。
9 時20分,霍金斯和他的突擊排終於靠近了岸邊,沙灘前是一片開闊地,開闊
地背後的那道海堤上築有許多日軍火力點,機槍和大炮就架在上面。美軍飛機和艦
炮用了3000噸鋼鐵炸藥也沒有把這些堡壘摧毀,這個任務只得留給海軍陸戰隊的士
兵們去完成了。
霍金斯的突擊排剛一上岸,就遭到海堤上的敵機槍火力阻擊。霍金斯負傷了,
鮮紅的血從傷口中流出,灑了一地。他趴在岸上,指揮部下用手榴彈連續炸毀了日
軍幾個暗堡。可是,海堤上又露出幾個暗堡,瘋狂的機槍火力把美軍壓制在開闊地
上,陸戰隊官兵傷亡慘重。面對一個個倒下的士兵,霍金斯兩眼血紅,心裡噴火,
他發誓要把敵人的火力點一個一個消滅掉。
就在霍金斯和他的部下爬進一個剛剛炸掉的暗堡躲避日軍的機槍掃射時,他們
意外發現了一個洞。試著往裡鑽去,原來是通向各暗堡的地道。順著地道前進,他
們發現了敵人的一個暗堡,暗堡中日本射手正瞄準擱淺在礁盤上的兩棲裝甲車和登
陸艇拚命射擊,每打一排槍彈,就狂呼一陣,豎起大拇指相互叫好。霍金斯見此情
景,怒不可遏,他拖著傷腿,咬緊牙關,把手中的炸藥包奮力扔了過去。一聲巨響,
敵人的機槍啞巴了。
正在這時,死神突然降臨在他的身上,一名被震傷的日本兵甦醒過來,掙扎著
舉起槍,向霍金斯射出一顆致命的子彈。霍金斯留戀地最後望了一眼湛藍的天空後
倒在地上,再也沒有爬起來,然而他卻為戰友們前赴後繼搶灘上岸打開了通道。戰
後,美軍為紀念這位勇士,將貝蒂奧機場命名為霍金斯機場。
美軍雖已突擊上岸,但貝蒂奧島的機場仍在日軍手中。突擊
上岸的美軍十餘輛坦克徐徐向機場駛去,隨著坦克炮的一聲聲巨響,一個個日
軍火力點被消滅。但是日軍很快從震驚中恢復過來,機場上的反坦克炮叫起來,沖
在前面的兩輛美軍坦克中彈起火,後面的坦克打算繞過這兩輛坦克繼續向前衝去,
不料卻開進口軍的反坦克雷場,又有幾輛坦克癱在那裡不能動了。這時,衝上跑道
的陸戰隊員失去了坦克的掩護,又成為敵人機槍的靶子,不斷地有人中彈倒下來。
消滅敵人的火力點成了生死之戰。為了求生,為了勝利,陸戰隊員豁出去了。
在日軍的一個機槍火力點,兩名日本土兵把著一挺重機槍瘋狂地向外射擊,槍管打
得通紅,一名士兵找不到水,乾脆解下褲帶,往鋼盔裡撒了一泡尿,澆在槍管上,
一股尿臊氣隨熱風騰起。這時,美軍一個士兵挺身而出,一個點射,機槍啞了,剛
才撒尿的那名日軍還沒來得及繫上褲帶就被打翻在地,渾身赤裸著死在機槍旁。陸
戰隊員紛紛跳入日軍陣地,同敵人展開激烈的肉搏。一陣激烈的肉搏之後,美軍終
於拿下了機場,陣地上的日軍全部戰死。
美軍守住了機場主跑道,迎來了登陸後第三天的黎明。6 時匕分美軍驅逐艦和
艦載機又對貝蒂奧島東部的日軍陣地實施了猛烈的轟炸和炮擊。炮擊轟炸過後,美
軍發起了衝擊。與其說是衝擊,不如說是打掃戰場,因為陣地上已無四肢健全的日
軍了。
11月24日清晨,斯普魯恩斯率領一大批將軍登上了塔拉瓦環礁,視察了戰場。
將軍們被這個面積僅有290 英畝的小島上發生過的殘酷戰鬥震驚了。霍蘭將軍下島
後追憶道:「我想像不出來他們是如何攻佔塔拉瓦的。這是我所見到過的防禦最完
備的島嶼。昨天我走過戰士們跟前,看見他們變蒼老了,似乎比他們的父輩還要老。
骯髒、滿臉鬍子、面容樵摔、兩眼無光。他們經受住這場嚴峻考驗而活下來了,但
是心靈上遭受到了嚴重的打擊,他們不敢相信自己真的還活著。這些年輕人的
臉上沒有笑容,只有消極的、死裡逃生而感到寬慰的神情。「
在攻佔貝蒂奧島的同時,馬金島和阿貝馬馬島也先後得手。
其中,阿貝馬馬島僅有日軍25名,由美軍五個陸戰隊輕而易舉就佔領了。
塔拉瓦之戰,美軍傷亡3000餘人,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日軍被擊斃1690人,僅
有117 人被俘。
按下太平洋戰場的戰局慢表,讓我們再來關注一下整個大戰的戰場形勢。第二
次世界大戰打到1944年的時候,雙方勝負局勢已日趨明朗:蘇軍在蘇德戰場開始全
線戰略反攻,美英聯軍相繼攻克北非和西西裡全島,意大利被迫退出戰爭,日軍在
太平洋地區一潰千里,這時全世界的注意力開始移向歐洲西部。
早在1943年1 月,美英卡薩布蘭卡會議正式決定在西歐地區實施登陸戰役。同
年12月,蘇、美、英三巨頭在德黑蘭會議上正式商定:1944年5 月由美、英駐軍在
法國北部沿岸塞納灣的諾曼底地區登陸,進行代號為「霸王」的作戰。與此同時,
在法國南部進行牽制性登陸。其後不久,美國陸軍上將艾森豪威爾被任命為「霸王」
作戰的最高司令。盟國參謀長聯席會議為他規定了簡明扼要的任務:「你要進入歐
洲大陸,並與其它盟國共同實施指向德國心臟和消滅其武裝力量的作戰。」
全世界人民盼望已久的開闢西歐第二戰場計劃,終於在千聲萬喚中出台了。盟
國的這一決策可以說是幾經周折,充滿矛盾和鬥爭。1943年的卡薩布蘭卡會議,應
蘇聯的請求,英國的丘吉爾在美國的力主下勉強同意在西歐開闢第二戰場,但他卻
附加了條件,就是先實行他的北非登陸「火炬」計劃,再考慮在西歐地區實施登陸
戰役,為了顧全大局,維護盟國的團結和共同利益,美國作出了讓步。
到了德黑蘭會議,丘吉爾雖在公開場合同意美蘇的意見,但
私下又去信羅斯福,要求暫時放棄在法國北部開闢第二戰場。這次羅斯福沒有
給他面子,他在覆信中說:「在德黑蘭我們已商定了一個進攻的明確計劃。這個計
劃已準備得很好,沒有任何新的情況要求我們做出改變。我們既然準備好了要投身
於這一大進攻,如果我們現在由於遲疑不決或爭辯不休而喪失寶貴時間和寶貴生命,
那歷史是永遠不會原諒我們的。我親愛的朋友,我請求你,讓我們按預定的計劃進
行吧。」
實行「霸王」計劃已勢在必行,丘吉爾只好放棄己見。可是,他又在法國南部
進行牽制性登陸的「鐵鑽」計劃上發難。他要求美國取消這一計劃,把用於「鐵鑽」
計劃的部隊(主要是美軍和自由法國軍隊)用到加強意大利或其他地中海戰場的行
動上去。羅斯福斷然拒絕了丘吉爾的要求,他認為,在法國開闢第二個「第二戰場」,
可以迫使德軍在法國分散兵力,而且如果盟軍能迅速地在萊茵河沿岸會師,或許還
可圍殲部分德軍。因此,沒有理由把美軍從在法國對德作戰的戰場上調走。結果,
丘吉爾自討沒趣,又碰了一鼻子灰。
盟軍要登陸已是公開的秘密。盟軍究竟會在哪裡登陸?如何粉碎盟軍的登陸?
德軍高級將領們眾說不一。最初,希特勒憑他的直覺認為,登陸地點是在諾曼底,
但後來他卻聽信左右親信的意見,改變了看法,認為盟軍在加萊方向登陸可能性最
大。海軍將領根據盟軍在英吉利海峽的佈雷情況判定盟軍可能在諾曼底登陸,但未
引起希特勒和陸軍將領們的注意。在如何粉碎盟軍登陸的問題上,龍德施泰特元帥
主張縱深防禦——在盟軍登陸後使用配置在縱深的大部隊實施反攻擊。而隆美爾持
相反意見,認為防禦縱深應從高潮線開始延伸到內陸5 英里或更遠一點的地方,依
托抗登陸防禦陣地殲敵於海灘。
然而,就在德軍加緊建設「大西洋壁壘」和為如何抗登陸爭論不休的時候,盟
軍的登陸計劃卻一天天地向實施走近。
卡薩布蘭卡會議之後,英國的摩根中將被選定為盟軍最高司令的參謀長,負責
制定「霸王」行動的具體作戰計劃——「考沙克」計劃。當艾森豪威爾被任命為盟
軍最高司令後,又在此基礎上進行了修訂。登陸確定在諾曼底地區。他計劃用2 至
3個空降師發動攻擊,5個師從海上登陸,還有2 個師作為海上立即跟進的預備隊。
登陸正面由原計劃的25英里擴大到50英里,考慮到登陸艦艇嚴重缺乏,艾森豪威爾
決定把登陸時間推遲一個月,以便在這段時間內爭取到更多的登陸艦艇。美國參聯
會同意了這一決定並把原來在法國南部的登陸推遲,以保證諾曼底方向。
英國海軍上將拉姆齊,這位曾經成功地組織了敦刻爾克大撤退的人,現在將負
責指揮龐大的特混艦隊把盟軍送回歐洲大陸。
他將在最高司令部指揮下,「對全部海軍兵力(遠程掩護兵力除外)實施指揮
和控制」,「在法國海岸附近的登陸地域內實施直接指揮」。
盟軍最高司令部給海軍部隊下達了如下任務:「使登陸部隊安全而準時地到達
預定的登陸海灘,掩護他們上陸,隨後對我岸上部隊進行支援和供應,並迅速運送
後續部隊上陸。」
這是一個龐大的作戰計劃。為了完成上述任務,需要調集歷史上最大的一支海
軍艦隊:2468艘登陸艦艇、1656艘駁船、拖網漁船和渡船、423 艘輔助艦艇;另外
還要有1260艘商船用來保障第H 梯隊。總之,將有運載10萬名士兵的7000艘艦船在
護送下渡過海峽,並按照規定順序準時到達指定地點。這樣,必須要有大量的戰列
艦、淺水重炮艦、巡洋艦和驅逐艦在登陸過程中支援登陸作戰;要有近海巡邏艇抗
擊敵E 級艇、秘密武器和低空飛機的攻擊。拉姆齊認為,至少要有702 艘作戰艦艇,
並努力使這個數字被接受下來。在上述驚人的數字中,尚不包括掃雷艦艇,而掃雷
任務又恰恰是十分繁重的,據初步計算,大約需要255 艘掃雷艦艇和設標船。
為了使如此龐大的艦隊能夠在複雜的作戰中有條不紊地完成各自的任務,拉姆
齊把整個登陸地區由西到東劃分為5 個區:猶他區、奧馬哈區、哥爾德區、斯沃德
區和本諾區,並建立了一套簡明高效的指揮系統和海灘勤務組織。
隨著各項計劃相繼制定完畢,「霸王」行動開始實施的日子也一天天逼近了。
就在這時,摩根接到一個自稱十分瞭解諾曼底情況的科學家報告,他說「奧馬哈」
地段的沙灘只是表面有一層薄沙,下面是大量的泥漿。這一報告使盟軍將領們感到
震驚,因為果真如此的話,盟軍數千部車輛在到達乾燥陸地之前就會陷入泥漿。為
了查明此事,美國魚雷艇艇員接受了一個十分危險的任務,到奧馬哈地段的每個登
陸點取回幾桶沙子!
其實,這個行動只是登陸作戰前極其艱巨的準備工作中的一個小小的側面而已。
早在一年前,盟軍的海空軍兵力就開始了偵察活動,更加緊了佈雷行動,英國海軍
的佈雷艇、巡邏艇、魚雷艇支隊在轟炸機司令部的協助下,僅在4 月17日到6 月5
日這段時間就布設了6850枚水雷。
旨在孤立戰場的代號為「運輸」的空軍作戰計劃,也從4 月間日起開始執行。
這一行動使德軍從巴黎到海邊的所有跨越塞納河的鐵路運輸全部中斷,德軍岸防工
事的構築也受到限制,不得不動用2.8 萬名勞工來搶修鐵路。
在戰爭打響以前海空軍預先採取這些行動的同時,擔負登陸任務的陸軍和海軍
也進行了多次模擬登陸演習,4 月底和5 月初的兩次全面預演把聯合訓練推向了高
潮。
4 月26日夜間至27日凌晨,編隊像真正駛往登陸地域一樣,在掃雷艇的護航下,
通過萊姆灣,在對斯萊普姆頓沙灘進行「艦炮火力偵察『後,緊接著於4 月27日晨」
突擊上陸「,然後就是卸載和二梯隊的跟進……然而,9 艘來自瑟堡的德軍E 級艇
突然襲擊了第二梯隊的登陸運輸隊,使197 名水兵和441 名陸軍
士兵陣亡,備用坦克登陸艦也全部覆滅。
這些損失並沒有動搖盟軍繼續演習的決心。5 月3 日,由拉姆齊海軍上將任總
指揮的「費邊」演習開始了。這是一次力求最逼真的多兵種聯合演習。除了沒有橫
渡海峽和在諾曼底登陸外,其它都盡可能逼近真實的登陸作戰。
隨著預定的登陸行動的一天天逼近,英格蘭南部愈來愈像一座大兵營了,許多
新規定開始在這裡生效。
3 月,禁止與英國其它地區間的非軍事運輸。
4 月,禁止居民進入諾爾弗克與康沃爾半島之間的海岸。
5 月下旬,所有艦員都被關在他們各自的艦艇上,陸軍圍有鐵絲網的駐地得到
了20機名反情報人員嚴密監視,5 月25日後,參加登陸行動人員信件全部被扣押…
…
在採取這些嚴密的防範措施的同時,為了把德軍部署在丹麥、挪威、芬蘭和法
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的將近90個師的兵力牽制在遠離諾曼底的地區,代號為
「堅忍」(分「南方堅忍」和「北方堅忍」)的一系列偽裝欺騙措施陸續實施。
按照「南方堅忍」計劃,許多影片中作道具用的「登陸艦艇」出現在泰晤士河
和梅德韋河上,大量「坦克」出現在德國飛機能夠拍攝到的地區,已經人去營空的
多弗爾附近英軍營地,依舊炊煙四起、卡車奔馳。著名的巴頓將軍從美來英,就任
號稱有50個師、100 多萬人的「美第五集團軍群」司令官。多弗爾地區往來電報頻
繁。「輸油碼頭」遭敵炮火襲擊後起火。加萊和諾曼底都遭猛烈轟炸,但前者明顯
要比後者重一倍以上……
「北方堅忍」計劃則虛設了一個「第4 集團軍」,號稱有35萬人,其實只有一
個營級單位用無線電在緊張地工作。
「堅忍」計劃使德軍誤以為美「第1 集團軍群」一定會在加萊登陸,以致德軍
195 師在加萊海濱嚴陣以待,等著美軍的到來
圍繞登陸時間——H 時(6 時30分),盟軍三軍曾展開激烈的爭論。諾曼底地
區,平均潮差5.4 米,海灘坡度平緩,低潮時灘頭縱深長達300 多米。為了對付德
軍佈置在水際灘頭的障礙,陸軍主張高潮時登陸,以縮短部隊通過海灘的時間,而
海軍則堅持在低潮時上陸,以有利於登陸艦在障礙區外搶灘和海軍工兵破障。雙方
各執己見。統帥部只好折中,決定H 時應在最低潮之後l -3 小時,在日出之前12
分鐘到日出之後叨分鐘之間,即恰好在高潮與低潮中間登陸。海陸軍的爭執解決了,
而空軍又提出登陸當夜必須有良好的月光以便空降作戰。這樣,在1944年6 月上旬,
基本符合三軍要求的日子在5 日——7 日三天。
5 月底,艾森豪威爾初步決定,6 月5 日為D 日。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從6 月
1日起,在大西洋上空大氣擾動正在形成,幾個低壓槽正在向紐芬蘭和愛爾蘭之間接
近,這預示英吉利海峽將出現一段長時間的惡劣天氣。天氣的變化,使艾森豪威爾
焦急萬分。
從6 月五日起,文森豪威爾每天兩次同高級將領們一起聽取天氣預報,而英吉
利海峽的天氣卻一天比一天更令人擔心。
6 月2 日,整個北大西洋上空充滿著連續性的低壓氣層,前景暗淡;6 月3 日,
出現西風帶不穩定天氣,在格陵蘭島和亞速爾群島的上空各有一個高氣壓,而位於
兩個高氣壓之間的低氣壓向東北方向模越大西洋,風和海浪情況很可能使6 月5 日
不可能成為D 日。
這時整個英國到處都是盟軍士兵。白天他們帶著武器和野戰裝備在鄉間大路上
行軍,夜間則乘坐裝甲車通過燈火管制的城鎮和村莊,無數縱隊向著港口集中,登
上各自的艦船。與此同時,傘兵們也在20個機場登上了運輸機和滑翔機,真可謂刀
出鞘,箭上弦。
此刻,這支強大的軍隊一俟釋放能量的時刻到來,它將以空
前宏偉的兩棲登陸躍過英吉利海峽。如果一推再推行動日期,就會影響土氣,
積存的能量將被消耗掉。那麼,不僅近半年來為登陸而做的各項準備工作將前功盡
棄,而且整個進攻歐洲的計劃也很可能告吹。
然而,就在艾森豪威爾和盟軍的高級將領為天氣問題一籌莫展之際,氣象主任
送來了一個令他們喜出望外的好消息:「6 月6 日早晨開始,將會有兩天好天氣。」
但接著又補充道:「兩天之後可能還會出現狂風暴雨,暴風雨會持續多久,現在從
氣象圖上還不能肯定。」
這一併非多餘的補充,使剛剛活躍的氣氛,一下子變得沉悶起來。
究竟如何是好?是於6 月6 日行動,還是繼續延期?
文森豪威爾決定,只要情況得到證實,就立即開始行動。拉姆齊敏銳地感覺到
最高司令已經決定了,於是他便發出了命令,最後確定登陸的時間為H 時。
天氣好轉的情況得到了證實,艾森豪威爾再次徵求各位指揮官的意見:蒙哥馬
利與往常一樣急待發起進攻,拉姆齊表示同意,馬洛裡也滿懷希望。
艾森豪威爾獨自默默地坐著,沉思片刻,最後,他舉目仰視,斬釘截鐵地說:
「好!我們行動吧!」
此時,時針正指向6 月5 日4 時15分。
1944年6 月5 日晚,是個令人難忘的時刻。英吉利海峽狂風怒號,波濤洶湧,
濁浪排空,一支人類戰爭史上最龐大、擁有5000多艘艦船的登陸艦隊自英格蘭南海
岸啟航出海了。
為艦隊打頭陣的是數萬架盟軍重型轟炸機。此外,還有準備佔領重要橋樑、公
路等交通樞紐的2.3 萬傘兵和滑翔機運載的突擊隊。緊隨其後的是17.6萬人的進攻
部隊和2 萬輛軍車。所有
這些部隊和車輛都要在48小時之內登上被德軍佔領的法國領土——諾曼底海岸。
登陸輸送隊艱難地克服著海浪和海潮的影響,努力保持正確的航向,許多小型
船隻只好被拖著向前。
登陸輸送編隊愈來愈接近海岸了,行駛在前面的掃雷艦艇已經在敵人的水雷障
礙區中開闢出一條條的通道,並在巡邏艇的協助下市設燈標,右舷為紅色,左舷為
白色。後面的艦船小心地沿著標誌出的通道向諾曼底前進。
德國人不但沒有覺察到大兵已經壓境,反倒認為如此惡劣天氣盟軍是無法採取
大規模登陸行動的。因此,不僅取消了水面艦艇的正常巡邏,而且從上到下都放鬆
下來。負責指揮從斯堪的納維亞到西班牙前線所有守軍的陸軍元帥隆美爾在5 日晨
回德國去給他的夫人祝賀生日;前線軍官原地休息;軍師級軍官離開諾曼底到雷思
去參加原定的演習……
6 日黎明,當睡眼惺松的德軍在朦朧的月色中發現海上集結的大批艦船時,已
經太晚了。盟軍登陸輸送隊的全部艦船已準時抵達換乘區,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登陸
馬上就要開始了!
按照預定作戰計劃,美軍的登陸灘頭是沿康坦丁半島東海岸下半段向東延伸到
貝辛港以東的「猶他」灘頭和「奧馬哈」灘一頭,由布萊德雷指揮的美第1 集團軍
擔任;英軍和加拿大軍隊的登陸灘頭則從貝辛港一直向東延伸到烏伊斯特勒昂的
「哥爾德灘『、」朱諾灘「和」斯沃德灘「,由邁爾斯。登普西中將指揮的英、加
第2 集團軍擔任。整個」霸王「計劃作戰由盟軍最高統帥文森豪威爾委託英國陸軍
中將蒙哥馬利指揮。
火力準備的空中轟炸已於午夜開始,1056架英國重型轟炸機在5 時前這段時間
內對德軍10個最重要的海岸炮連以及登陸地點附近的通信設施傾瀉了5000多噸炸彈。
緊接著,美軍第8 和第9 航空隊的1630架「解放者」式、「堡壘」式和中型轟炸機
對德軍工事實施了攻擊,直到部隊開始搶灘前10分鐘。霎時間,山搖地動,火
光沖天,直炸得敵人鬼哭狼嚎,龜縮在防禦工事裡不敢出頭。
空降突擊行動也於午夜開始。英軍第6 空降師、美軍第82和第101 空降師的全
體將土都佩帶著飾有精巧的雄鷹圖案的臂章,全副武裝,乘坐l100架飛機飛向法國
海岸線腹地。他們空降後要比登陸部隊提前若干小時向德軍發起進攻,攻佔登陸場
的重要目標,並阻擊德軍的裝甲部隊,以保證正面登陸的成功。
火力準備結束後,掃雷艦開始在換乘區、上陸通道、火力支援艦隻的接近航道
和火力支援區內進行掃雷。緊接著,進攻部隊由登陸艇運載,直逼海灘,登陸作戰
中最為激動人心的突擊上陸開始了。
「猶他」灘頭是美軍第4 步兵師的登陸地點,它是康坦丁半島東岸的一段長達
匕英里的海灘,海灘本身是一段坡度不大的沙坡,築有抗登陸障礙。其後是干沙灘,
再後面就是90——136 米的低沙丘地帶,靠著沙丘對海的一面築有一道低的混凝土
堡壘,海灘後面是一段淹沒了的牧場。
4 時05分,東方天際漸漸泛出了魚肚白,美軍「貝菲爾德」
號運輸艦及其隨行艦艇在這裡拋錨,換乘開始。此時,他們離海灘高潮線19公
裡。整個登陸部隊編為26個艇波,他們將在控制艇的引導下向海灘衝擊。
5 時30分,艦炮開始進行密集的火力準備,遮天蓋地的炮火使登陸兵無法看清
海岸任何目標。第一波登陸艇只能靠羅盤指示的航向駛向登陸點。在原定的H 時,
他們準時完成了登陸,但他們馬上發現,這裡不是原定的登陸點,而向南滑了2000
碼!
他們同時發現,這裡的防禦工事既少又弱,而且沒有地雷。這一意外的發現,
使登陸指揮官改變了原來的決心,各突擊艇波就在這裡上陸。「猶他」區的登陸因
此變得異常順利。到傍晚,大部
分登陸部隊已到達卡朗坦與聖梅爾一埃克利斯之間的主要公路一線。美第4 師
僅付出了197 人的代價,就在這裡突破了希特勒的「大西洋壁壘」。
「奧馬哈」灘頭是美軍第5 軍第五步兵師和第29步兵師的登陸灘頭。這個登陸
灘頭的情況,遠沒有「猶他」灘頭那樣幸運。
「奧馬哈」灘頭攤寬6.4 公里,兩面各有一道高達30米的懸崖峭壁擋住灘面。
離岸不遠還有一塊海拔45米的高地。海灘靠岸的一半已經密集地設置了3 排水下障
礙:「比利時牛棚門」——7 X 16英尺的鋼質構架,往上多有餅狀水雷;縱深達8
-10英尺的木質或混凝土拒馬,其中三分之一掛有水雷;帶角鋼質拒馬——全部掛
有水雷。在平坦的沙灘上密佈著反坦克境和地雷,每條通路周圍都有數不清的火力
點……而更可怕的是,盟軍對這裡的情況瞭解與實際相距甚遠,防守在這裡的也不
是原來設想的戰鬥力很差的海防第76師,而是戰鬥力很強的德軍第352 師。
在奧馬哈西段,H 時之前13分鐘,28輛水陸坦克開始爬上海灘,但很快遭到反
擊,2 輛坦克登陸艇被擊穿在海灘上,9 輛坦克被擊中起火。東段比西段更慘,指
定在東段上陸的32輛坦克只有5 輛上了岸,相當數量的坦克沉入海底。
第一艇波雖然難時於H 時開始上陸,但煙霧、大風、潮流使隊形大亂,土兵在
三四英尺深的水中冒著敵人的猛烈射擊衝擊,許多人死在德軍的槍口下和不斷上漲
的潮水裡。
下午,當第2 梯隊的B 隊編隊到來時,情況已大有好轉,到天黑時,部隊前進
縱深已達1 至1.5 英里,雖然沒有到達預定目標,但終於突破了「大西洋壁壘」。
「奧馬哈」登陸最值得一提的當屬霍克角之戰。
霍克角是一個鈍三角形海角,屹立在狹窄的巖岸上,高35米。德軍在上面配置
了一個155 毫米炮連,岸炮射程22500 米,
其火力控制了「猶他」和「奧馬哈」兩個登陸地段。不端掉這個火力點,將會
給登陸部隊造成極大的傷亡。雖然盟軍航空兵自4 月14日以來曾三次轟炸霍克角,
但誰都不敢斷言這些轟炸和射擊是否已使敵岸炮失去了效能。幾經考慮,布萊德雷
決定,派由拉德中校指揮的美國陸軍第2 別動營去完成突擊霍克角的任務。
然而,策2 別動營出師不利。在換乘區換乘時,一艘登陸艇灌進了海水,別動
隊員不得不用鋼盔把水舀出艙外;一艘登陸艇沉沒,幸虧人員全部獲救;還有一艘
運送補給品的登陸艇連同全體艇員一同葬身海底。擔任嚮導的英國巡邏艇的艇長,
誤把琅西角當成了霍克角,幸好很快便發覺,卻延誤了35分鐘的時間。
逼進霍克角的登陸艇用火箭將攀登繩索射向懸崖,使之鉤住懸崖的邊緣,150
名別動隊員在艦炮火力掩護下順著繩索爬上了懸崖的頂端。
別動隊員們登頂成功後才發現,陣地上的火炮都是用電線桿做成的假炮。德國
人已經在幾日前把大炮轉移到了後方,打算在帶偽裝的永備防禦工事修完後再把火
炮放回原處。不過,德軍的炮手還留在陣地上。當他們發現登陸的美軍別動隊員時,
慌忙間用步槍猛烈向他們射擊。別動隊員們兵分兩路,一部分攻擊霍克角上的敵人,
一部分前進到格朗康通往維葉樹的大路。他們在田野裡發現了從霍克角轉移來的4
門155 毫米炮和大量彈藥,便迅即將其全部炸毀,為搶灘登陸部隊開闢了前進的通
道。
在「哥爾德」區登陸的G 編隊於5 時30分到達該區。從5 時45分到7 時25分進
行艦炮火力準備,使德軍岸炮連的還擊變得微不足道。7 時25分,第50師準時上陸。
他們遇到的最大困難是這裡的障礙物要比預想的多得多。加上潮水上漲很快,水陸
坦克無法下水。不得不在障礙清除艦艇抵岸後,立即由坦克登陸艇運載搶灘。艦炮
壓制了岸上敵軍的火力,部隊才得以不斷向前挺進。第50師的兩個預備隊於6 日上
午上陸。到回落時,該師
才向前推進了4 英里,基本上到達目標線,並建立了牢固的登陸場。
在「朱諾」區,J 編隊準時將加拿大第3 師運到了換乘區。
但由於洶湧的海浪使爆破隊無法及時靠岸,不得不將登陸的時間推遲到7 時55
分。
位於最東端的「斯沃德」區,登陸正面很窄,到達這裡的英第3 師只能在一個
旅的正面登陸。7 時30分,各波登陸兵開始陸續上陸。
總觀各登陸地段的發展形勢,儘管未能全部按計劃實施,但「計劃的每個重要
部分都已完成」。拉姆齊對此感到十分滿意。現在,他所擔心的只有一件事,就是
天氣是否能夠變好,以便按計劃增兵的問題了。
就在登陸開始後第2 天,建立人工港的『嗓樹「計劃也開始付諸實施了。美軍
人員在海灘上勘察和標明各部件應該沉放的位置。當天下午,第一批准備下沉作為」
醋栗樹「防波堤的船隻到達。8 日,供」桑樹A 「用的巨大混凝土沉箱」鳳凰「運
到」奧馬哈「海面。6 月10日,美軍地段的防波堤竣工,圍出了一個2 平方海裡港
區。16日6 時30分,一艘坦克登陸艦靠上了最先竣工的一條羅布尼茲——鯨魚舟橋
通道。」桑樹A 「建成了!緊接著,第2 條、第3 條舟橋碼頭和外海防波堤」低音
大號「陸續竣工。」奧馬哈「這片荒涼的海灘,變成了法國北部最有活力的、容量
最大的港口。
幾乎與此同時,在英軍「哥爾德」登陸地段,「桑樹B 」也建成投入使用。)
;I 流不息的人員、補給品從這裡迅速上陸。到6 月18日日落時分,共有30多萬人
員、4 萬餘部車輛和110 多噸補給品通過人工港上陸。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6 月19日拂曉,一場4O年來罕見的大風暴席捲了英吉利
海峽。海峽兩岸的運輸和卸載工作被迫中
斷。暴風使在近海運輸船和海岸之間行駛的小型水陸載重汽車像無頭蒼蠅一樣
到處亂撞。有的艦艇被折斷。有的因錨鍊斷裂而失去控制,互相碰撞。沉重的「低
音大號」防波堤隨風漂流而去,衝向下風處。從英國拖來的長達2.5 英里的「鯨魚」
通道也在風暴襲擊下沉沒海中。「桑樹算『人工港潰散,盟軍損失慘重。
這場大風持續了80多個小時,直至22日傍晚才停息下來。
大風暴導致了補給品的不足。缺乏補給品使原定的橫渡奧登河的進攻計劃無法
按時實施,而且使本該登陸的3 個師還滯留在海上。盟軍的攻擊規模受到了限制。
德軍則可乘機調動預備隊技人登陸場作戰。當此關鍵時刻,只有修復「桑樹」人工
港,才能扭轉這種不利局面。在「桑樹A 」已經失去了修復價值情況下,拉姆齊組
織人員全力修復「桑樹B 」。到6 月29日,「桑樹B 」又開始接受從英國開來的補
給船了。
在實施「桑樹」行動的同時,「普拉托」行動——舖設輸油管道的工程也在進
行之中。如不出意外,到7 月初這些輸油管道就能以每天8000噸的速度把油料從海
峽對岸送到諾曼底。
至此,盟軍已經像洶湧的潮水一樣,不斷湧向歐洲大陸。
始料不及的是,經過7 個多星期的戰鬥之後,盟軍的銳氣大減。美第1 集團軍
雖然作戰英勇,但卻出師不利。在奧馬哈海灘遭遇那場災難之後,向瑟堡的進攻又
嚴重受挫,在叢林地帶持續3 個星期的巨大消耗戰也使它傷亡慘重,因此進展十分
緩慢。原定於 6月11日佔領聖絡的計劃,到7 月18日才得以實現。蒙哥馬利的部隊
也未打破僵局。到7 月10日為止,他雖然奪取了卡昂的北部,但是沒能控制城區和
機場。在戰役第一階段,英軍損失2.2 萬人,美軍傷亡4 萬人。
為了進一步發展進攻,布萊德雷出台了代號為「眼鏡蛇」的作戰計劃。根據該
計劃,美軍應首先集中大量的轟炸機對聖洛以
南地區狹窄的正面實施狂轟濫炸,然後以喬。柯林斯的第7 軍實施突破,以求
打破僵局。整個計劃的戰役企圖是突破德軍防禦,攻佔阿夫朗什,為巴頓的第3 集
團軍擴大戰果打開局面。
圍繞著「眼鏡蛇」計劃,布萊德雷和巴頓還發生了令雙方都很惱火的不快。在
布萊德雷提出「眼鏡蛇」計劃之前,巴頓在等待介入戰鬥中,就設計了一個大膽的
作戰計劃,該計劃是利用瑟堡半島上的公路網,在空中支援下,用裝甲兵開路,步
兵相隨,集中4 個師的兵力,通過狹窄的走廊向縱深推進,突破敵人封鎖,攻佔阿
夫朗什。該計劃中有關借重裝甲部隊,利用公路網縱向進攻,集中兵力實施狹窄地
段的突破,發揮空中優勢,以及以阿夫朗什作為攻佔目標等內容,與「眼鏡蛇」計
劃大同小異。因此。,當「眼鏡蛇」計劃付諸實施時,巴頓的部下認為布萊德雷的
「眼鏡蛇」計劃剽竊了他們上司的主張。出於對巴頓的忠誠和愛戴,他們感到憤憤
不平,於是就發生了第3 集團軍新聞發佈官查爾斯。布萊克尼上校擅自向記者透露
該計劃的首創者實際是巴頓,這件事不能不令這位熱血豪膽將軍處境十分尷尬。這
件事也加重了布萊德雷對巴頓的疑心,兩人的關係變得十分微妙。好在巴頓心胸坦
蕩,不計個人恩怨,以自己的行動和巨大的戰果,化解了布萊德雷對他的重重疑慮。
「眼鏡蛇」計劃,以空軍實施地毯式轟炸開始,7 月25日上午11時,2430架轟
炸機舖天蓋地而來,約4000噸高爆炸藥燃燒,拋撒在德國人的陣地上,濃煙翻滾,
震耳欲聾,德國陣地霎時被夷為平地。不幸的是,有些炸彈也落在了美軍陣地上,
造成數百人傷亡。前來觀戰的萊斯利。麥克奈爾中將,被一顆炮彈從藏身的戰壕裡
拋出十幾米遠,全身血肉模糊。當時,他正在接替巴頓擔任「堅忍」計劃中虛構的
「第1 集團軍群」司令的角色。
在北非時,他就因觀戰挨過德國人的炮彈,這一次竟沒有逃過自己人的炸彈。
麥克奈爾之死,在盟軍高級指揮官中引起巨大震動。為了避免影響「堅忍」計
劃的實施,布萊德雷下令在諾曼底為他舉行秘密葬禮。巴頓、霍奇斯、威廉。基思
還有布萊德雷等西點校友,抬著靈樞為麥克奈爾「最後送行」。
空軍的轟炸給德軍造成重大損失,防線一片混亂。柯林斯隨即指揮第7 軍勇猛
突擊,在德軍防線上撕開了一個很寬的突破口。7 月僑日,屬於巴頓第3 集團軍的
米德爾頓的第8 軍加入戰鬥,隨後跟進,一齊向南,直抵「眼鏡蛇」計劃所確定的
目標阿夫朗什。駐守阿夫朗什城裡的德軍不是落荒而逃,就是舉手投降。
7 月28日,布萊德雷興高采烈地致信艾森豪威爾,報告勝利的消息。艾森豪威
爾接信後喜形於色,馬上乘專機前往第1 集團軍視察戰況。
「眼鏡蛇」計劃的勝利,是諾曼底登陸戰役的重大轉折,它使盟軍終於衝出了
康坦丁半島。
1944年8 月五日,艾森豪威爾宣佈美軍第12集團軍群司令部正式成立,這是諾
曼底登陸前就計劃好的。布萊德雷出任集團軍群司令,下轄第1 、第3 集團軍。第
1集團軍由考特尼。霍奇斯出任司令。
盟軍的下一個作戰目標是攻佔布列塔尼半島。這個任務交給了巴頓的第3 集團
軍。巴頓通過對戰局的深入考察認為,此時的戰場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從雙方力
量對比看,盟軍駐紮在諾曼底的軍隊有10個軍,大約100 萬人,部署在從阿夫朗什
到卡昂東北側一線,另外還有3 個師即將開赴大陸。而德國只有7 個軍,部署在長
達數百英里的防線上。經過盟軍的沉重打擊,德軍士氣變得十分低落,已經潰不成
軍了。特別是敵人的左翼已經崩潰,通往布列塔尼的大門已經打開。從敵人的兵力
部署看,德軍主力主要部署在盟軍進攻路線的正面,旨在對盟軍進行正面抵
抗,並尋機實施反擊。為實現這一意圖,德軍從布列塔尼撤出了所有機動部隊,
該半島兵力空虛。很顯然,布列塔尼沿岸港口的意義已不像「霸王」計劃所預料的
那麼關鍵了,實際上它已失去了其戰略意義。
為此,巴頓建議,置布列塔尼於不顧,第3 集團軍全速正面推進,摧毀德軍主
力,直逼昂熱。對於這一大膽的戰略構想,謹慎持重的文森豪威爾和布萊德雷沒有
接受,最後形成了一個折中方案:參加布列塔尼戰役的兵力,只派米德爾頓的第8
軍執行,其餘部隊投入東線作戰。
在布列塔尼,由於米德爾頓的保守,不敢大膽利用裝甲部隊的機動性和速度,
繞過中間目標,向最終目標布列斯特港快速推進,結果給敵以喘息之機,調整和加
強了布列斯特的防禦力量。
幸得巴頓的直接干預和及時調整部署,才挽回了被動局面。9 月19日,在飛機
和大炮的掩護下,美軍在付出重大代價後,終於攻克布列斯特港,殲滅守敵3.8 萬
人。至此,布列塔尼全部落入盟軍之手。
在東線,布萊德雷指揮5 個軍繼續向前推進。柯林斯的第7 軍攻至莫泰因。在
其右翼,第3 集團軍的兩個軍,韋德。海斯利普指揮的第15軍和沃爾頓。沃克指揮
的第20軍勇猛推進,海斯利普的坦克3 天就前進了75英里。然而,在左翼的霍奇斯
第三集團軍,仗打得仍很殘酷,第19軍和第5 軍由於遭到頑強抵抗,損失較大。但
總體上看,進展還算順利。
戰至8 月6 日,克裡勒的加拿大第1 集團軍已做好對法萊斯公路進攻的準備;
登普西的英國第2 集團軍已佔領了諾曼底具有戰略意義的高地蒙特。潘松,正在向
孔代和阿讓唐推進;霍奇斯的美國第1 集團軍正在向棟夫龍和阿朗松進攻;巴頓下
轄的第15軍已經接近了勤芒;在阿夫朗什以南盟軍的補給線上至少有12個師在推進。
德軍正在節節敗退。
然而就在這時,剛愎自用的希特勒發起了一場大規模的反攻。其中除德國第1 、
第2 裝甲師向美軍第了第19軍結合部發動的進攻,突入美軍陣地,越過莫爾坦,撲
向儒維尼和勒梅斯尼爾——托維一線外,其他德國部隊的進攻均受重挫。到8 月7
日中午,濃霧漸散,盟軍的空軍開始發揮威力,他們向進犯的德國裝甲部隊猛烈轟
炸,迫使其離開公路,鑽入樹林。而柯林斯的第7 軍正好部署在德軍兩翼,轉過頭
來就能兩面夾擊,痛殲敵軍。
德軍的反擊正好為盟軍在諾曼底地區圍殲其有生力量提供了良機。在同艾森豪
威爾協商後,布萊德雷立刻下令海斯利普率第匕軍向北迂迴進擊阿爾讓當,以便與
進攻法萊斯的加拿大軍隊會合,封住德軍向塞納河逃跑的路線,實現對敵人的合圍。
海斯利普的坦克隆隆地開進阿爾讓當,他要求繼續前進,攻佔法萊斯,巴頓也
支持這麼做。但是,布萊德雷反對,他不准海斯利普向法萊斯進軍,以免與加拿大
部隊發生「自相殘殺」。結果,當8 月僑日,加拿大軍隊開進法萊斯時,包圍圈的
缺口還有20英里寬。這時,德軍開始急速後撤,使盟軍喪失了一次全殲被圍之敵的
有利戰機。這一指揮的失誤令布萊德雷終生遺憾。
8 月19日,美軍與加拿大部隊在查博伊斯會合,堵住了包圍圈的缺口,6 萬德
軍被殲滅,但卻有4 萬多人拚死突出包圍圈,向塞納河撤退。
在北線盟軍追擊德軍之時,1944年8 月15日,盟軍在法國南部地中海沿岸的裡
維耶爾海灘,發動了一次代號為「龍騎兵」
的登陸作戰。美國第7 集團軍在亞歷山大。帕奇將軍的指揮下順利登上海灘,
向北挺進。9 月11日,與巴頓第3 集團軍的一部分勝利會師,「龍騎兵行動」順利
結束。
諾曼底戰役是西歐戰場上傷亡最為慘重的戰役之一,此役德軍損失的兵力總數
逾40萬(其中一半被俘),損失坦克1300輛。
軍車2 萬輛、大炮1500門;盟軍損失共209672人,其中有
36976 人陣亡。經過這次戰役,德軍試圖在法國境內設陣拒敵的最後希望已告
破滅。法國境內的殘餘德軍開始棄甲曳兵,抱頭鼠竄,直到325 英里以東的德國邊
境,他們才驚魂稍定,勉強穩住陣腳。
然而大勢已去的法西斯德國並不甘心他們的失敗。為了扭轉戰局,由希特勒一
手策劃的一場大規模的反擊戰正在密謀之中。
踴躍購買他們的書籍,用實際行動來支持你欣賞的作者
上一章 下一章
熾天使書城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