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蘇美英雅爾塔重劃世界格局,美軍戰後實力大增不可一世】
在歐洲戰場,盟軍反攻後步步得勝,法西斯德國的末日已屈指可數,其必將滅
亡的趨勢已成定局。為了商討戰後處置德國等重大問題,也為了確定戰後各自戰略
利益,蘇、美、英三個大國的首腦在黑海之濱克裡米亞半島的雅爾塔召開會議,舉
行自開戰以來第二次三國首腦會晤。
雅爾塔坐落在達爾山腳下一片露天劇場式的半圓形平原上,處於貝斯特雷與沃
多帕特雷兩個河谷之間,是克裡米亞半島美麗的風景區。
德國侵略者曾給這個風景秀麗的療養勝地帶來巨大的災難。
療養院、工業企業、住宅和港口遭到破壞和洗劫,著名的馬桑德洛夫葡萄園也
被摧毀。1944年4月16日,雅爾塔剛剛從德國法西斯佔領軍手中解放出來,
就要在這裡接待美、英連同勤務人員在內的近700人的代表團,其困難是可想而
知的。然而,會議還是確定於1945年2月4日在這裡召開。
會議召開之前,美國和英國的「林納科」、「含蓄」號及其它各種用途的艦艇
都曾在雅爾塔、塞瓦斯托波爾港口停泊過。從雅爾塔到塞瓦斯托波爾還舖設了電報
電纜,一直通到美國海軍的「科托克廷」號通信艦,以便與華盛頓保持直接聯繫。
這「科托
克廷「號艦,因怕碰上德國人的漂雷,所以沒有駛進雅爾塔的港口。要是算上
這些艦船上的水兵、技術人員、勤務人員和大批警衛人員,這樣來到克裡米亞半島
的就不止700人,而是大約2500人了。
為了接待與會代表和服務人員,蘇聯人下了很大功夫。許多殿堂和房屋都要重
新修復和整修。這樣,需要向雅爾塔運送1500車廂戰時缺少的建築材料和設備,
還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時間。僅僅修復利瓦吉亞宮就用了2萬個工作日,這個官被德
國侵略者燒燬了小殿,洗劫了大殿和宿舍樓,修復起來也是很艱難的。
會議的安全保障工作全部由蘇聯軍人負責。為了防患於未然,他們採取了嚴密
的預防措施:高炮連的炮手們晝夜值班,雷達密切注視著天空,艦艇和潛艇都警惕
地守衛著雅爾塔附近的海面。為什麼警衛工作這麼嚴密?原來在德黑蘭會議期間,
希特勒的密探曾試圖殺害羅斯福、丘吉爾和斯大林。蘇聯人怕雅爾塔會議期間再發
生這樣的事,因此,不得不謹慎從事。
三個代表團分別下榻在利瓦吉亞、沃龍佐夫和尤蘇波夫宮殿。
美國代表團下榻在離雅爾塔3公里的利瓦吉亞宮。這裡曾是尼古拉二世的夏宮,
有一座主樓和兩座配樓。羅斯福住在大殿的一層。在三巨頭當中,羅斯福的年紀最
小,但他的健康情況最差。當他在2月2日早晨,乘機到達馬耳他時,他那憔悴衰
弱的面容,使先於他到達那裡的丘吉爾和哈裡曼為之吃驚。他們哪裡知道,羅斯福
活在世上的時間,僅剩下不到10個星期了。儘管如此,他還是拖著虛弱的身體,
不遠萬里,來到克裡米亞半島,出席雅爾塔會議。他的病體使他不便活動,因而被
安排在一層。
他住的一層有客廳、辦公室、臥室,與舉行全體會議的大廳有專門的輪椅通道
相連,行動比較方便。
美國代表團其他幾個成員,如哈裡。霍普金斯與他的兒子羅伯特以及斯特了紐
斯、馬歇爾、萊希和羅斯福的女兒安娜也都住在利瓦吉亞宮。
英國代表團下榻在阿盧普卡的沃龍佐夫宮。這個宮殿是根據英國建築家艾德。
布德的設計,由諾沃羅西斯克的總督M。C。沃龍佐夫伯爵在十九世紀上半葉建造
的。沃龍佐夫伯爵曾在泰晤士河畔受過教育。他的親英風格在他的建築格調上得以
充分體現。
宮殿的正北與整個群山起伏的背景渾然一體,是以英國哥特式晚期風格建造的,
其外形酷似中世紀英國大地主的城堡;宮殿正南面向大海,是按摩爾式建築風格建
造的。英國代表團團長丘吉爾非常喜歡這個住處。在這裡,他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
覺。他的女兒薩拉以及艾登、卡多甘、艾倫。布魯克、肯寧海姆、查爾斯。波特爾、
駐蘇大使阿奇博爾德。克普等人都同丘吉爾一起住在沃龍佐夫宮,其他代表團成員
則被安置在療養院內。
蘇聯代表團全體成員於2月2日就到達了雅爾塔。他們住在三個宮中在規模和
建築式樣都最為遜色的尤蘇波夫宮,斯大林和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住在主樓,其
他成員住在狹小的配樓。有些專家就住在雅爾塔市內。好客的東道主在戰時艱苦條
件下,盡一切所能給客人提供較好的住處和便利條件。
1945年2月4日,陽光燦爛。各代表團已全部到達了會議地點。晚17時,
三大國領導人在利瓦吉亞宮的大廳會晤,雅爾塔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開幕。
蘇、美、英三國代表團的成員圍坐在大廳中央的大圓桌周圍,壁爐燒得正旺,
增加了這次會議的熱烈氣氛。
美國代表團的主要成員是:團長富蘭克林。德蘭諾。羅斯福。
國務卿E。斯特丁紐斯、總統特別助理哈裡。霍普金斯、總統參謀長萊希將軍、
美國陸軍參謀長喬治。馬歇爾將軍、海軍總司令D。
金將軍、美國駐莫斯科大使A。哈裡曼及其他人員。助理國務卿查爾斯。博倫
任官方翻譯。
英國代表團成員有:團長溫。丘吉爾、外交大臣A。文登、常務副大臣A。卡
多甘、帝國總參謀長艾倫。布魯克元帥、國防部參謀長哈。伊斯梅將軍、空軍中將
查爾斯。波特爾和海軍參謀長、海軍元帥肯寧海姆。
蘇聯代表團成員是:團長斯大林、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
海軍人民委員庫茲涅佐夫、紅軍副總參謀長安東諾夫、空軍元帥胡佳科夫、蘇
聯駐美國大使葛羅米柯、蘇聯駐英國大使古謝夫。
代表團的軍事外交顧問和專家主要有:阿魯狄尼揚、阿爾卡季耶夫、維諾格拉
多夫、卡夫塔拉澤、波孚羅布、諾維科夫、莫洛奇科夫等。
由蘇聯代表團提議,推選羅斯福為會議常務主席,英國代表團支持這一提議。
會議開始,羅斯福幾乎是使上了全身的力氣宣佈:「我十分榮幸地宣佈會議…
…開幕。」接下來,他降低了聲調,平和地說:「三大國領導人至今相互都已十分
瞭解了,相互之間的諒解也在增加。大家都希望盡快地結束戰爭,建立穩固和平…
…」
這次會議,並沒有事先制定嚴格的會議議程,各國代表團可根據自己的意願提
出任何問題交大會討論。英國代表團解釋,由于飛機在飛赴馬耳他的途中,載有文
件案卷的飛機失事,部分文件遺失,所以沒有成文的議案提交大會,但願就共同關
心的問題進行協商。蘇聯代表團和美國代表團都是帶著經過認真研究過的計劃來參
加雅爾塔會議的。
蘇聯代表團認為,會議的主要任務應是:經過和平協商,保
障盡快打敗德國法西斯,保證蘇聯和其他國家將來不再遭受侵略。為了實現這
個目的,必須解決與戰後歐洲和德國的政治結構有關的各項根本問題,以確保共同
的安全。
美國代表團提出,要爭取蘇聯在對日戰爭中提供具體援助。
美國還希望在建立聯合國的問題上能與蘇聯達成一致。美國國務院為羅斯福擬
定了一份專門的「黑皮書」,其中闡述了美國對一些政治問題和解決這些問題的途
徑所採取的立場。
英國代表團則在會議期間,不遺餘力地為加強英國在歐洲的影響、維護「力量
平衡」、保持不列顛帝國的地位進行抗爭。
會議是以研究當時矚目的蘇德戰場形勢開始的。蘇聯紅軍副總參謀長安東諾夫
大將做了蘇德戰場形勢報告。他指出,截至1月底,蘇軍在華沙一柏林的主要突擊
方向上前進了500公里,已進至奧得河一線,距離柏林還有60公里,切斷了連
接東普魯士敵軍與德國中部地區聯繫的主要通道。同時,突破了德軍在東普魯士奇
尼斯堡和萊津方向的堅固築壘陣地。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大部已被紅軍解放,匈牙
利已被迫退出了戰爭。安東諾夫大將代表蘇軍統帥部表示,希望「盟軍在目前十分
有利的西線迅速轉人進攻。」因為德軍已把16個師調到了東線,很可能還要往東
線增調兵力。盟國軍隊和蘇軍要協調作戰,蘇軍才能順利地發展進攻。
馬歇爾將軍也在安東諾夫大將發言之後,詳細報告了西線的形勢,他稱,盟軍
「已消除了德軍在阿登山區進攻的後果」,正準備下一步突破「齊格菲防線」。第
一次進攻作戰計劃於2月8日開始實施。
丘吉爾不得人心地又一次搬出了他的「巴爾干方案」,即通過亞得裡亞海和盧
布爾雅那山口對德軍實施突擊。這一方案遭到與會者的冷遇,連羅斯福也明確表示
不支持這一方案。
原則方案敲定,蘇軍與盟軍協同作戰的決心已形成,具體的軍事問題,便改由
定期召開的蘇、美、英參謀部代表會議進行討論。
第一次會議在晚間8時許結束。會議之後,利瓦吉亞宮的大
廳裡氣氛熱烈。羅斯福總統在這裡設宴款待與會代表。所有的菜餚都是特請菲
律賓廚師選用俄國原料精心烹制的。席間,各國代表們頻頻舉杯,預祝盟國在戰爭
中和戰後的各項合作成功。
2月5日下午4時,第二次全體會議開始。
會議召開前5分鐘,丘吉爾在女兒薩拉副官的陪同下首先來到了會議地點——
利瓦吉亞宮。隨後,斯大林嚴肅地緩步來到會議大廳。最後,美國總統住所通往會
議大廳的門打開了,一個黑人傳者推著羅斯福乘坐的輪椅走了出來。羅斯福對迎上
來的斯大林和丘吉爾—一握手,他面帶笑容,幾乎看不出病態。
這一次會議與第一次會議討論的問題不同,氣氛也不一樣。
軍事問題幾方面已達成協調一致的意見,而在討論的政治問題上卻出現了嚴重
的分歧,甚至發生了尖銳的爭執。特別是蘇聯代表團團長斯大林和丘吉爾之間經常
就某個問題爭得面紅耳赤。儘管如此,由於兩種社會制度的國家各方之間都是抱著
善良的願望和合作的誠意,所以,爭執歸爭執,仍保持了相互合作的態度,並做出
了協調一致的決定。尤其是履行主席職能的羅斯福總統能從容不迫、極有分寸地、
善用調和語言表述雙方的分歧,化解矛盾,對會議的順利進行和協議的達成發揮了
重要作用。
會議討論的最重要的政治問題之一,是關於未來德國的問題。三國首腦就打敗
德國後的共同政治問題和強迫法西斯德國接受無條件投降的計劃達成共識。根據商
定,將在德國建立的歐洲協商委員會於1944年9月已劃定了幾個佔領區:德國
東部為蘇聯佔領區;德國西北部為英國佔領區;德國西南部為美國佔領區;德國西
部為法國佔領區:「大柏林」區也由盟軍共同佔領。
德國投降後,蘇、美、英三國武裝力量總司令在各自佔領區內行使德國的最高
權力。有關全德性質的一切問題應由中央管制委員會(後稱「盟國對德管制委員會」)
解決。
如果說這次會議中,盟國之間在打敗德國的問題上沒有什麼分歧的話,那麼在
確定德國的前途問題上,會議出現了嚴重的分歧。蘇聯堅持要建立一個統一的、熱
愛和平的、民主的德國。
美、英兩國則主張肢解德國,以便從政治和經濟上制服德國,並把德國作為今
後反蘇的一股力量。對此,蘇聯代表團則堅決表示反對,尤其反對丘吉爾提出的把
德國分割成北德和南德的建議。
儘管分歧依舊,雅爾塔會議還是通過了一項最重要的決議——關於消滅德國戰
爭機器和法西斯的決議。
三國的首腦一致表示:「我們堅定不移的宗旨是消滅德國軍國主義和納粹主義,
確保德國再也不能破壞世界和平。」
會議做出決定:解除德國的武裝,解散德國全部武裝力量;永遠消滅德國總參
謀部;取締並銷毀德國的各種武器裝備;對整個德國的工業實施全面管制(英、美
政府首腦竭力主張把德國變為一個農業國);對所有戰爭罪犯進行公正的審判。
會議還做出了一項在歐洲消滅軍國主義和法西斯最危險策源地的計劃,從整個
德國國土上清除納粹黨及其一切組織和機構,廢除納粹的一切法律。
雅爾塔會議還就德國戰爭賠款的問題做出了決定。正式會議之前,斯大林曾單
獨與羅斯福私下就此問題進行過協商,並達成了協議。在蘇、美、英三國就德國戰
爭賠款問題進行正式協商時,斯大林代表蘇聯政府提出了本國的意見。
他列舉事實說:「眾所周知,蘇聯在戰爭中遭受的損失最大。
蘇聯人民在抗擊德國法西斯的鬥爭中,以2000萬人的血肉之軀換取了今日
的勝利。法西斯強盜在蘇聯被佔領國土上給蘇聯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直接損失
就達6790億盧布。這個數字是駭人聽聞的,是其他國家無可相比的。為此,蘇
聯政府接受德國戰爭賠款的50%部分,這並不算過分。「
斯大林說完,手握煙鬥,用深邃銳利的目光注視著丘吉爾。
他最擔心的就是丘吉爾的態度。從雅爾塔會議一開始,他們二人就在一些問題
上唇槍舌劍地交鋒多次。斯大林意識到丘吉爾不會輕易便同意蘇聯政府的要求。
果然不出所料,丘吉爾聽到斯大林提出要德國戰爭賠款的50%部分後,臉色
陰沉下來。從內心講,他不希望這個共產黨國家盡早醫治戰爭的創傷,他希望這個
國家永遠是個殘廢,千瘡百孔,喪失與英、美抗衡的能力。為此,他直言不諱地說
:「我想我的政府不會同意蘇聯政府的建議。這樣,對於世界上其他反法西斯國家
來說,未免顯得不公平……」
羅斯福認為該是自己說話的時候了。他實在不想讓這個問題影響會議的順利進
行,同時考慮到美國還要在對日作戰問題上有求於蘇聯,為此,他勸解地說道:
「我剛才聽斯大林估計德國戰爭賠款應為200億美元,若是賠償給蘇聯100億
美元,應該說,與他們所蒙受的損失相比,並不算多,而我們所得到的100億美
元,也不應嫌少……」
丘吉爾無話可說,遂同意蘇、美兩國代表團的意見。三國首腦同意以此建議為
討論的基礎,由即將在莫斯科成立的賠款委員會商討決定。
雅爾塔會議上,還根據羅斯福的提議通過了一項規定:即在聯合國解決有關維
護和平的問題時,安理會的決議只有在11個理事國中的7個投贊成票,其中所有
常任理事國(蘇、美、英。
法、中)都投贊成票時,才能通過。
在會議上還通過了具有重要意義的關於解放後的歐洲宣言。
宣言確認獲得解放的各國人民都有權消滅納粹主義和法西斯主義的一切餘孽,
有權根據自己的選擇建立民主機構,有權選擇自己的管理形式。宣言強調戰後三國
在解決國際問題時,必須保持一致。
然而,後來美、英等西方國家並沒有在戰後履行這些義務。
在雅爾塔會議上,討論得十分激烈的問題,當屬波蘭問題。
8次全體會議,有6次是討論波蘭問題。當時波蘭存在著兩個政府:一個是以
貝魯特為總統、莫拉夫斯基為總理的國內執政的臨時政府;另一個是在倫敦的流亡
政府。美、英力圖解散波蘭民主力量建立的臨時政府,把敵視蘇聯的在倫敦的流亡
政府視為合法政府。但他們的希望沒有成為現實。在蘇聯代表團的努力下,美、英
最後一致作出妥協,同意在波蘭臨時政府的基礎上,吸收波蘭國內的民主人士和流
亡國外的波蘭人參加,建立民族統一的臨時政府。
至於波蘭未來東、西邊界,也在蘇聯的堅持下得到了解決。
波蘭東部邊界以「寇松」線為準,在某些地域對此線進行5—8公里的有利於
波蘭的調整。這樣,美、英實際上也承認西烏克蘭和白俄羅斯西部並人蘇聯。波蘭
西部邊界,蘇聯主張以奧得河和西尼斯河為界,但一直未達成協議。直到1945
年德國戰敗後召開的柏林會議時,才把波蘭西部邊界定在奧得一尼斯線上。至此,
蘇聯在波蘭問題上終於如願以償。這為其後來加強在東歐的勢力範圍起到了重要作
用。
任何外交努力都是以實力作後盾的。蘇聯在反對法西斯德國的戰爭中所作出的
貢獻和強大的軍事實力,使它在討價還價的外交鬥爭中增加了不少砝碼。出於各自
戰略利益的考慮,美、英的有節制的妥協不能不算是明智之舉。但是這種妥協,以
犧牲第三國的主權為籌碼,就不免有恃強凌弱之嫌。這突出表現在三國首腦簽署的
《雅爾塔秘密協定》上。現在這個秘密協定早已披露於世。
2月11日的雅爾塔會議上,美、英在得到蘇聯在德國投降及歐洲戰爭結束後
兩個月或三個月內將參加同盟國方面對日本作戰承諾後,答應了蘇聯提出的如下條
件:
一、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現狀予以維持。
二、由日本自1904年背信棄義進攻所得的俄國以前的權益須予恢復,即:
甲、庫頁島南部及鄰近一切島嶼歸還蘇聯;乙、大連商港須國際化,保證蘇聯在該
港的優越權益,恢復甦聯對旅順港海軍基地的租借;丙、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應設
立蘇、中合辦的公司以共同經營之,保證蘇聯的優越權益。而中國須保持在滿洲的
全部主權。
三、千島群島須交予蘇聯。
但有關外蒙古及上述港口鐵路的協定尚須徵得蔣介石的同意。美國總統將採取
步驟以取得該項同意。
蘇聯表示準備和中國國民政府簽訂一項蘇中友好同盟協定,以武力協助中國從
日本枷鎖下獲得解放。
這就是被稱之為《雅爾塔秘密協定》的全部內容。
羅斯福總統的美國政府為什麼如此痛快地答應了蘇聯提出的條件?這主要基於
三個目的:確保蘇聯參加對日作戰,以減少美軍傷亡;防止蘇聯援助中國共產黨;
維護國民黨政府在中國的統治,從而也保持美國在中國的絕對影響。這項秘密協定,
不但改善了蘇聯在遠東的戰略地位,也使美國的目的得以實現。
然而,這宗秘密交易,是背著中國搞出來的,而中國還是五大戰勝國之一,戰
勝國非但得不到能享受的應有合法權益,反而遭到其同盟夥伴背信棄義的宰割,公
理何在?良知何在?這種粗暴侵犯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行為,恰恰暴露了大國強
權政治的嘴臉,實在為中國人民和全世界主持正義的國家所不容。從這一點上看,
雅爾塔會議和一戰結束時的凡爾賽會議沒什麼兩樣,那就是都拿中小國家的利益作
交易,都是大國決定世界重大問題,主宰世界命運。
雅爾塔會議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它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已進入尾聲,也標
志著一個新的世界格局已具雛型,這就是雅爾塔格局。在這個新的世界格局中,美
國和蘇聯成為戰後全世界最強大的兩個國家。其二者有著許多共同點:兩者都是國
際舞台上的後來居上者;都有著眾多的人口和遍佈全國的工業資源;都卷人過曾引
起兩次世界大戰的歐洲大陸上的競爭;都對政治組織和經濟發展的性質以凌駕眾人
之上的救世主自居;都剛證明過自己擁有從事戰爭的巨大能力。
雅爾塔格局是以美蘇戰時軍事實力為基礎的,反映了當時新形成的力量對比。
美蘇軍事力量所及的地方作為東西方的分界線,經過戰後初期各種形式的較量和斗
爭,以1949年4月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和1955年華沙條約組織成立為標
志,以美蘇對抗為核心的兩極世界格局最終形成。此後幾十年,儘管國際形勢發生
了重大變化,如由戰後初期兩大陣營的對立逐步演變為兩個超級大國的爭霸,六十
年代第三世界崛起,七十年代起世界開始出現向多極化發展的趨勢,但直到198
9年秋冬東歐巨變前,這種美蘇兩極對峙的世界格局基本未變。這些都是後話,按
下慢表,讓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美蘇兩國戰後初期的實力對比情況。
實事求是地說,歐洲國家中蘇聯在二戰中的損失最大,但它從戰爭中獲取的利
益和美國不相上下。然而,美國還有許多蘇聯所不具有的優勢。雖然美蘇都是第二
次世界大戰的參戰國,但美國所遭受的損失,在幾個主要交戰國中損失是最小的。
戰禍並未殃及美國本土,國內依然歌舞升平,和以往沒有什麼兩樣。
與此同時,美國借第二次世界大戰發了「戰爭財」,經濟突飛猛進,國民生產
總值從1940年的1006億美元上升到了1945年的2136億美元。戰爭
期間,美國的工業增長40%;戰爭給經濟增添的活力,使戰後美國得以長期在西
方世界獨佔鰲頭。1948
年,美國在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總產值中所佔的比重為56。4%,英國為11。
7%,法國為4。1%,而日本只佔1。5%,即資本主義世界一半以上的工業生
產都集中在美國。在同一時間,美國在對外貿易方面也遙遙領先,占資本主義世界
出口貿易的 32。 5%,而當時的英國、法國和日本則分別占9。8%、4%、
0。4%。這一年,美國的黃金儲備高達248億美元,占資本主義世界總儲備的
2/3;在海外的投資為307億美元,同樣佔有絕對的優勢。
戰爭使美國社會各階層均從中得益。到1942年,美國已消滅了失業現象和
增加了加班時間,儘管物價上漲了25%,工人的實際收人卻仍然有較大增長。而
國內外對農產品需求的激增,又使農民的收人從1940年的23億美元,增加到
了1945年的95億美元,許多農民不僅擺脫了抵押貸款的債務,而且還有了一
定的積蓄。到戰爭結束時,全國的現金儲蓄即達1290億美元,美國一躍而成為
當時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
伴隨著經濟的發展,美國的軍事實力迅速崛起。戰爭結束時,美國不僅擁有一
支1200余萬人的龐大的武裝部隊,而且還壟斷了原子武器。遍佈全球每個角落
的434個海空軍基地,使美國的飛機和軍艦得以出沒世界各地,到處炫耀自己的
武力,充當「世界警察」角色,美國開始以一個軍事大國的姿態出現在世界舞台上。
美國充當「世界警察」角色,首先在亞洲的朝鮮半島上演。
出於爭奪世界霸權、控制亞洲的戰略構想,美國積極干涉朝鮮的內政,由此引
發了二戰以來第一起大規模的局部戰爭——朝鮮戰爭。
踴躍購買他們的書籍,用實際行動來支持你欣賞的作者
上一章 下一章
熾天使書城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