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插手中東屢屢挑起事端,美蘇爭鬥阿以戰火連綿】
美國早在越南戰爭之前,就在中東挑起過不少事端。四十年代末期,操縱「聯
大」挑起了巴勒斯坦戰爭(第一次中東戰爭);五十年代慫惠英法,再起蘇伊土運
河戰爭(第二次中東戰爭);六十年代中期,支持以色列發動了六五戰爭(第三次
中東戰爭);七十年代中期,直接參與黎巴嫩戰亂和支持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戰爭,
等等。直到八十年代,中東戰事從未間斷,最後演變成九十年代震撼全球的海灣戰
爭,都與美國插手中東有關。
中東,本是歐洲人的一個特定區域稱謂,是歐洲人以歐洲為中心而提出的一個
地理概念。它包括埃及、敘利亞、黎巴嫩、伊拉克、約旦、科威特、巴勒斯坦和以
色列等肥個國家和地區。
因為它銜接亞、非、歐三大洲,並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顯然具有重要的戰略
位置。其中的巴勒斯坦位於中東的中部,扼亞。
非、歐三大洲要沖,是聯結東西部阿拉伯國家的紐帶,因此它是強鄰和大國爭
奪的主要目標。
原來,中東這塊土地就居住著阿拉伯人和猶太人這兩個民族的祖先。後來,隨
著外族的人侵和世態的變遷,猶太人絕大多數都流散到世界各地。19世紀末20世紀
初,流散到世界各地的猶太人掀起一場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力圖重返中東。這場運
動首先
得到老牌帝國主義——英國的支持,美國和法國緊跟其後。這些軍事大國之所
以要支持猶太人的復國運動,顯然是試圖在這一地區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第二次
世界大戰結束後,英法力量顯然不如在戰爭中發了橫財的美國,因此,美國成為帝
國主義勢力在該地區的代理。
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了一個巴勒斯坦分而治之的決議。決議規定,
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國和猶太國,阿拉伯國面積11000 多平方公里,猶太國面積
14000 多平方公里。這個決議顯然偏袒猶太人。因為猶太人當時只擁有巴勒斯坦6
%的土地,人口不及當地總人口的113 ,而「聯大」劃給猶太國的面積卻佔巴勒斯
坦全部面積的58.7%。這理所當然會遭到阿拉伯人的強烈反對。決議頒布的第二天,
便爆發了猶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間的激烈武裝衝突,很快導致阿拉伯國家出兵巴勒斯
坦的嚴重事實。
要動武,美英等大國顯然不怕,怕的是猶太國在襁褓中夭折。於是,猶太復國
主義者於1948年5 月14日宣佈成立以色列國。翌日,阿拉伯聯盟國家埃及、外約旦、
伊拉克、敘利亞和黎巴嫩的軍隊相繼開進巴勒斯坦,對猶太人居住地發起猛烈進攻,
由此拉開巴勒斯坦戰爭的帷幕,史稱第一次中東戰爭。
此次戰爭開始時,阿拉伯國家軍隊在數量上比以色列部隊略佔優勢。雙方一交
手,阿拉伯國家軍隊憑借兵力上的優勢,向以色列軍隊發起猛攻。首先是埃及的軍
隊,他們從阿裡什分兩路開入巴勒斯坦。北路以第1 旅為主力共5000人,沿海岸公
路通過加沙向特拉維夫進發;南路第升旅經過比爾謝巴、希布倫,向耶路撒冷進發。
就在阿拉伯國家處在十分有利地位、以軍節節敗退的時候,以軍頭目向政府發
出呼籲:以色列軍隊無法抵擋阿拉伯軍隊的進攻,全軍已處於崩潰邊緣。以色列總
理急電以色列駐聯合國代表
埃班,要他呼籲聯合國敦促雙方停火,「以色列急需幾星期的時間來重新組織
和裝備軍隊」。
被美國人控制的聯合國,。接到以色列的「請求」,立即通過其代表向聯合國
安理會遞交了一份議案,建議安理會敦促戰爭雙方在36小時內停火。
蘇聯代表開始不知其中奧秘,表示同意美國的建議。英國代表儘管開始持反對
態度,但在美國的壓力下也投了贊成票。經過聯合國特使的協調,阿以雙方同意停
火四周。
停火給了以色列喘息之機。以色列充分利用停火的有利時機,積極備戰。先是
快速擴充兵員,繼而從美、英等國大量採購武器,接著又重新對部隊進行了改組和
部署。到7 月初,以色列軍隊已由開戰時的3 萬人擴展到6 萬餘人。
經過充分準備之後,以色列軍隊於1948年7 月9 日分三路開始向阿拉伯軍隊發
起反攻。阿拉伯國家對前一階段戰爭取得的勝利過於樂觀,以為聯合國會尊重阿拉
伯人的意願,未能進行充分的戰爭準備,加之他們內部存有分歧,因此在以色列軍
隊的碎然攻擊下,立即陷入被動。僅開戰10天,以色列便奪取了阿拉伯人約1000平
方公里的土地。此後,在聯合國的干預下,雙方再次停火。
在第二次停火期間,以色列大力推行移民計劃,繼續擴充軍隊和武器裝備。至
10月初,以軍總兵力已增至9 萬多人,並裝備飛機100 多架,艦艇16艘。相反,阿
拉伯國家在第H 次停火期間卻矛盾進一步激化,戰局每況愈下,以至到了不可扭轉
的地步。
不久,以色列再次向阿拉伯軍隊發起進攻。這時的阿拉伯國家軍隊已不堪一擊。
1949年1 月7 日,埃及被迫提出停戰。此後,以色列先後與埃及、外約旦、黎巴嫩
和敘利亞等國簽訂了停火協定。
至此,歷時15個月的巴勒斯坦戰爭,以阿拉伯國家的失敗。
以色列的勝利而告終。在戰爭中,以色列軍隊雖然死亡了6000人,但阿拉伯國
家軍隊死亡的數字卻是以色列的兩倍半。除加沙和約旦河西岸部分地區外,以色列
佔領了巴勒斯坦4/5 的土地。
戰爭激化了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之間的矛盾,同時使阿拉伯國家更加仇視美、
英等大國。他們認為,戰爭打成這樣的局面,完全是美國插手的結果。從此,中東
戰亂不斷。
果不其然,僅僅時隔7 年,中東終於再次燃起戰火。這就是蘇伊士運河戰爭。
這場戰爭的直接誘因是蘇伊士運河權益問題,但實際上是阿拉伯國家與英、法等大
國的矛盾激化的結果,是美國插手中東事務造成的。
蘇伊士運河是埃及境內的一條國際通航運河。自開通就被英、法兩國佔領,蘇
伊士運河公司也被英、法壟斷資本所控制。
埃及人民為收回運河主權進行了長期不懈的鬥爭。1956年7 月26日,埃及斷然
宣佈將運河公司收歸國有。
這一決定震動了西方世界,也使英、法兩國惱羞成怒。為奪回對運河的控制權,
英、法採取了經濟封鎖、制裁、軍事威脅等多種手段,但均未達到目的。於是,他
們勾結以色列向埃及發動一次進攻,準備重新佔領運河。
得知以軍進攻的報告後,埃軍統帥部一面命當地守軍堅決頂住以軍的攻勢,一
面緊急向西奈半島增兵。就在大批埃軍由運河地區開進西奈抵抗以軍之時,英、法
兩國借口保護運河航運,向埃及發出「最後通謀」,要求埃以雙方停火,並允許英、
法軍隊進駐運河區,否則要派兵干涉。
埃及沒有聽英國人的指揮,當即拒絕了停火要求。因此,英、法空軍對埃及的
15個機場、兵營和開羅、亞歷山大、塞得港、伊斯梅利亞等城市進行瘋狂的轟炸,
同時轟炸了西奈的埃軍
部隊,企圖將埃軍攔截在西奈半島。
英、法的侵略行徑,遭到了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特別是在中國、蘇聯及其他
一些國家的倡議下,聯合國通過了一個令交戰雙方停火的決議。英、法見戰爭在短
時間內難以打贏,又遭國際輿論的抨擊,不得不在開戰後五天宣佈停火,隨即撤出
全部軍隊。次年3 月,以軍也撤出埃及。
美國人看到英法在蘇伊土運河戰爭的失敗和中國、蘇聯在國際輿論中的得分,
氣得火冒三丈,於是急忙商討對策。
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很快召見國務卿杜勒斯等智囊人物,密商重新審查美國的
內外政策。他們認為,朝鮮戰爭使美國遭受沉重打擊,美國在世界的地位不斷下降,
而蘇聯、中國等國的力量卻日益發展,對美國提出了嚴重挑戰。同時他們還看到,
第二次世界太戰中東地區的民族解放運動洶湧澎湃,英、法等老牌殖民主義已無力
維持在中東地區的殖民統治,而且蘇聯、中國正在擴大他們在中東的影響;要實現
美國稱霸中東和世界的目標,必須立即搶佔中東這塊勢力範圍。
為此,艾森豪威爾先是於1957年元旦同美國兩黨領袖談了關於中東的政策。五
天之後,他經過與「高參」們反覆密謀策劃,向國會提出一項關於中東政策的特別
咨文。咨文的主要內容是:美國國會授權美國總統在中東地區實行「軍事援助與合
作計劃」,為「對付共產主義威脅」,在中東使用美國武裝部隊;兩年內額外撥款
數千億美元,向中東國家提供經濟援助。
這項政策,最先應用於中東,後來被杜勒斯推廣到全世界。
此後,由於美國接連插手中東事務,使中東的戰火連綿不斷,真是成了一個
「火藥筒」了。
美國依據艾森豪威爾的中東政策,不僅在政治上、外交上加緊了對中東的控制,
而且在軍事上、經濟上作了大量投入。至此,美國在中東完全代替了英法殖民主義
者,控制方式也與英法
如出一轍:哪裡有了風吹草動,就在哪裡訴諸武力。
蘇伊主戰爭結束一年之後,美國便以直接出兵的方式粗暴干涉黎巴嫩的內政。
黎巴嫩這個素有「中東瑞士」之稱的亞洲國家,不僅在歷史上戰亂很少,而且
在阿拉伯國家事務中經常充當「調和人」的角色。自美國插手中東事務,與人民對
立的夏蒙政府為美國所收買,經濟上與美國締結了所謂的「援助」協定,並「租用」
了一些機場和港口,給美國軍隊使用,從而激起了黎巴嫩人民的強烈不滿。
夏蒙出任總統後,黎巴嫩人民反對美國的鬥爭更是如火如茶。夏蒙的任期即將
屆滿,為了取得連任,他玩弄各種陰謀手段,以至試圖修改憲法,並殘酷鎮壓人民
的反抗。
1958年5 月,黎巴嫩人民掀起了一場大規模武裝起義。人們拿起各種自製的武
器,不斷向政府軍的軍營衝擊,用繳獲的武器再來武裝自己。至6 月下旬,起義武
裝控制了黎巴嫩314 的領土,使夏蒙政府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一直把中東劃為自己勢力範圍的美國,對黎巴嫩國內形勢極為關注。因為黎巴
嫩當局不僅歷史上與美國有著「特殊關係」,而且在黎境內已有美國的多處軍事基
地。美國為了保住在中東的陣地,維護在黎巴嫩的既得利益,決定對黎巴嫩的內政
實行干涉,運送武器支援夏蒙政府鎮壓起義人民,派遣海軍在黎巴嫩沿海進行威脅。
後來,美國人看到夏蒙政府已很難支撐局面,便以「保護黎巴嫩主權」、「保
護美國僑民」為借口,悍然採取突然襲擊方式,派兵入侵了黎巴嫩。
7 月16日下午3 時,在美海軍第6 艦隊護送下,1500名海軍陸戰隊士兵,在貝
魯特以南國際機場附近的哈爾迪海灣實施登
陸。在海軍陸戰隊進人黎巴嫩的同時,美國又通過西德「空中走廊」不斷增兵。
到8 月上旬,美國侵黎兵力達到4.8 萬人。
幾天功夫,美軍佔領了貝魯特及其附近的山區、國際機場區、火車站和海港區,
還控制了幾條公路。執行支援任務的美國空軍約3000人,編成一個混合空中攻擊部
隊,駐紮在土耳其的亞達那美國空軍基地。此外,美國海軍第6 艦隊及所屬200 余
架飛機,全部調到地中海東部海域,其中有50余艘軍艦集中在黎巴嫩沿海活動。
然而,黎巴嫩人民沒有被貌似強大的美軍嚇倒,對美國的入侵恨之入骨。人民
起義部隊對美國侵略者不斷進行英勇的反擊。
黎巴嫩一些政黨領袖、起義部隊領導人紛紛發表聲明,反對美國武裝侵略,強
烈要求美國侵略軍撤出黎巴嫩。
就在美軍入侵的那一天,美軍2000多名衝過貝魯特區泛美大廈的美軍官兵,遭
到人民起義部隊的猛烈回擊。在議會廣場的議會大廈附近,人民起義部隊對美軍進
行了英勇抵抗,俘虜了一部分美國士兵,迫使美軍退出上述地區。起義部隊對美國
飛機不斷進行射擊,並擊落了十多架美空軍飛機。美國的武裝侵略,一開始就陷入
了黎巴嫩人民武裝反抗的汪洋大海之中。
黎巴嫩人民反對美國武裝侵略、維護國家主權的鬥爭,得到了世界愛好和平國
家和人民的支持。在黎巴嫩人民英勇鬥爭面前,在世界愛好和平國家和人民的憤怒
譴責下,美國處於空前孤立的境地,不得不於10月底從黎巴嫩全部撤軍。
9 月,夏蒙政府下台,人民武裝革命鬥爭取得了勝利,從而宣告美國干涉黎巴
嫩的武裝入侵徹底失敗。
美軍入侵黎巴嫩的戰爭結束之後,中東暫時恢復了平靜,但這僅僅是一種表面
上的平靜。
世界進入六十年代,隨著美蘇兩霸在中東地位的爭奪越加劇
烈,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的宿怨猶存,潛在的危機隨時都有可能爆發。果不其
然,中東這只「火藥筒」又於1967年6 月5 日燃爆了。
這是一個星期一的早晨,當開羅時鐘指針指向8 點45分的時候,尼羅河三角洲
和蘇伊士運河上空晨霧剛剛消失。此時,軍官們吃完早飯,行進在上班途中;雷達
值班員正驅散一夜的疲勞,想輕鬆一下;許多值班室正在交接班……
突然,埃及的空中響聲四起,以色列的飛機群鳥般地向埃及空軍基地襲來,只
見火光閃閃,彈片如注,突如其來的襲擊使埃及空軍措手不及。因此,埃及空軍大
批飛機還沒來得及參加戰鬥,就被摧毀在地面上。
半小時的空襲過後,以色列地面部隊的5 個師,以坦克裝甲車為前導,自加沙、
阿裡什和阿布奧格拉大舉入侵。當時,埃軍在西奈半島有5 個步兵師和兩個裝甲師,
共約12萬人,分別據守在各個戰略要點上。以軍在反覆攻擊後,佔領了加沙地帶,
進入了西奈半島的阿裡什、阿布奧格拉等地。接著,以軍兵分三路,向蘇伊士運河
地區進犯:北路攻打坎塔臘,中路指向伊斯梅利亞,南路對準陶菲克港和蘇伊土城。
埃及軍隊為了挽回被動局面,曾發動了兩次反攻,終因沒有空軍支援而失敗。
7日,北路以軍攻抵坎塔臘附近;中路以軍越過比爾吉夫賈法;南路以軍送抵吉迪山
口和米特拉山口,堵住了埃軍的退路。於是,埃軍不得不封鎖蘇伊士運河。到6 月
8日,以軍全殲了埃及在西奈半島上的5個師,一直進犯到蘇伊士運河東岸。僅3 天
時間,西奈半島就全部落人以軍之手。
以色列在向埃及發動地面進攻後不久,又以9 個旅的兵力對約旦河西岸發起猛
烈進攻。以色列對約旦河西岸的進攻分兩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的目標是佔領傑寧
地區,解除約旦炮火對以色列馬特戴維居民點和空軍基地的威脅,攻佔拉特倫並控
制拉特倫
到臘馬拉公路;第二階段目標是佔領包括耶路撒冷舊城在內的整個約旦河西岸。
5 日夜晚,以色列軍隊開始猛攻耶路撒冷。中部以軍於6 日凌晨越過曼德爾鮑
姆門和警察學校之間的地區,6 日上午奪取了耶路撒冷舊城並佔領斯科普斯山地區,
7日開始向耶路撒冷城內進攻。北部以軍在空軍的配合下,首先進攻傑寧以西約軍的
炮兵陣地,接著切斷傑寧與納布盧斯和約旦河西岸基地大部分地區的聯繫,而後與
中部以軍合力攻佔傑寧。
至此,以色列軍隊已佔領了耶路撒冷東區和約旦河西岸約旦管轄的全部地區。
為防止中東局勢進一步惡化,在美國和蘇聯的策動下,安理會先後制定了「立
即實現停火」和「限期停火」的決議。
6 月8 日。以色列在進攻埃及和約旦的目的基本實現後搞了一個大騙局。一面
假裝同意「停火」,一面積極調兵遣將。第二天,又突然向敘利亞發起大規模進攻。
當時,敘利亞在戈蘭高地原有駐軍3 個步兵旅,到戰爭爆發前夕,又增派了4
個旅。以軍進攻戈蘭高地共投入6 個旅的兵力,從南北兩面向戈蘭高地進去。
北路由北部軍區的艾伯特。曼德勒裝甲旅、約納。埃夫拉特指揮的「戈蘭尼」
旅和巴爾。科奇瓦裝甲旅組成。9 日,曼德勒旅攻下卡拉,「戈蘭尼」旅佔領了該
高地。10日,科奇瓦旅協同「戈蘭尼:『旅一部進攻巴尼亞斯,並向艾因菲特和馮
馬達推進;曼德勒旅從卡拉德向東進去庫奈特拉。
從南部進攻戈蘭高地的以軍由古爾傘兵旅和阿夫農步兵旅組成。他們首先向塔
瓦菲克和雅穆克河谷發起進攻,在奪取塔瓦菲克後,又攻克了菲克和埃拉爾,並沿
太巴列湖東岸開進。
至此,以軍已控制了戈蘭高地大部和通往大馬士革的幾條主要公路,奪取了橫
跨阿拉伯地區通往黎巴嫩的輸油管道。以色列
看到目的已基本達到,便假惺惺地表示願意接受聯合國的停火決議。6 月五五
日,敘利亞和以色列簽署停火協議。第三次中東戰爭由此落下帷幕。
這次中東戰爭,埃及、約旦、敘利亞三個阿拉伯國家遭受嚴重損失,傷亡和被
俘達6 萬餘人,而以色列死亡不足千人。通過這次戰爭,以色列侵佔了加沙地帶和
埃及的西奈半島,約旦河西岸,耶路撒冷舊城和敘利亞的戈蘭高地共達6.5 萬平方
公里的土地,使100 萬阿拉伯人和巴勒斯坦人又被迫離鄉背井,淪為難民。
這次戰爭的爆發,和前兩次戰爭一樣,完全是由美蘇爭霸造成的,是美國一手
操縱以色列發動的。蘇伊士運河戰爭之後,蘇聯正式加入了對中東的爭奪戰公開與
美國作對。美國對蘇聯在中東的步步緊逼又急又氣,便研究對策加以抵制。
美國一面對埃及和其他阿拉伯國家進行種種限制,一面大力扶植和武裝以色列。
僅1967年3 月到5 月,美國就向以色列提供了400 輛新式坦克和250 架飛機,並從
空軍現役部隊中抽調1000名所謂「志願人員」,充實以色列空軍。美國把以色列作
為同蘇聯爭奪中東的工具,加劇了各種矛盾的激化,同時準備了下一次戰爭。
第三次中東戰爭雖然在聯合國的干預下平息下來了,但阿以雙方的矛盾並未消
除,特別是美蘇在中東的爭奪加劇了這種矛盾。在戰爭中吃了敗仗的阿拉伯國家,
一心想收復失地。為此,他們開始了臥薪嘗膽的戰爭準備。
復仇意志最為強烈的埃及、敘利亞認識到,要打敗猶太人,首要的是改善武器
裝備。為此,埃及總統納賽爾多次與蘇聯領導人會晤,以謀求軍事援助。薩達特繼
納賽爾出任埃及總統後,多次強調埃及加強戰備,決心用武力收復失地。1971年3
月,他
秘密訪問蘇聯,要求提供武器援助。開始蘇聯滿回答應了,但後來出於自身利
益的考慮,在提供武器問題上進行了種種限制,並且一拖再拖。
蘇聯的舉動,引起埃及的極大不滿。1972年7 月8 日,氣憤至極的薩達特宣佈
結束蘇聯軍事顧問和專家在埃及的使命,要求2 萬多名蘇聯軍事人員在10天內離開
埃及;蘇聯在埃及的一切軍事設施,或者賣給埃及,或者全部撤走。
失去了蘇聯支持的薩達特,想到了聯合的策略。於是,他提議盡快召開阿拉伯
國家首腦會議。
1973年1 月底,所有阿拉伯國家首腦聚集開羅,共商未來作戰的戰略。4 月,
阿拉伯國家的參謀長在開羅舉行會議,統一與以色列作戰的思想。此時的國際國內
形勢對阿拉伯國家頗為有利。第四次不結盟國家首腦會議作出了譴責以色列的決議
;許多國家還同以色列斷絕了外交關係,致使以色列更加孤立;西方國家發生能源
危機,對阿拉伯產油國家依賴加深。
在這種國際形勢的推動下,埃及國內的群眾要求「抗戰雪恥」的情緒日益高漲,
軍隊中也不斷發生公開「請戰」事件。敘利亞軍民同埃及一樣,強烈要求政府用武
力收復被以色列佔領的土地。有鑒於此,埃及總統薩達特於6 月下旬訪問大馬士革,
商討埃、敘軍隊的作戰目標。
不久,埃及和敘利亞商定,向以色列發起進攻的時間為10月6 日。因為10月是
阿拉伯人的「齋月」,10月6 日是猶太人聖節「贖罪日」。在這個日子裡,以色列
全國忙於宗教祈禱,軍人也都要參加宗教活動,蘇伊土運河東岸的巴列夫防線上的
防禦一定會出現漏洞和鬆懈。此時開始行動,會獲得巨大成功。
決心定下,命令隨即下達。10月6 日下午2 時,埃及潛伏多時的2000門大炮同
時齊射,200 多架戰鬥轟炸機騰空而起直抵以軍陣地,僅用了50分鐘的時間,炮火
的攻擊,飛機的猛轟
亂炸,以色列的巴列夫防線立即變成了一片火海。
提到巴列夫防線,這裡還有一段故事。當初,以色列為修築「巴列夫防線」,
從設計到施工共用了3 年時間,耗資3 億美元。
防線建成以後,以色列國防部長達揚在參謀長巴列夫陪同下親臨現場進行視察。
每到一處,巴列夫都對防線的「神奇」功能大肆吹噓一番。當視察到最後一個碉堡
時,巴列夫極秘密地、低聲地向達揚介紹了在運河水面上製造30分鐘火障的方法及
其無窮的威力。一番話把達揚說得眉開眼笑,即對巴列夫讚揚道:親愛的將軍,你
幹得真漂亮啊!這條防線就用你的名字命名,叫作「巴列夫防線」吧!
然而,他們哪裡想到,就是這個被他們吹噓為「銅牆鐵壁」。
「固若金湯」的巴列夫防線,在埃及軍隊的強大攻擊之下,竟是如此不堪一擊。
被突如其來的炮擊打得暈頭轉向的以軍軍官,還沒有忘記防線的「火障」功能,便
慌忙命令士兵打開蘇伊士運河邊的油管閥門,企圖用200 噸燃油巨火燒退埃及軍隊。
沒想到,埃及軍隊的「潛水蛙人」早已將油嘴封死。
炮火準備過後,10萬埃及軍隊便浩浩蕩蕩地開過了蘇伊士運河;敘利亞軍隊也
對戈蘭高地發起猛攻。戰爭初期,埃及和敘利亞的軍隊均取得節節勝利,以色列軍
隊全線後撤幾十公里,並不斷地叫停。
以色列總理梅厄夫人連續給美國國務卿基辛格打來緊急電話,驚慌失措地報告
以軍遭受打擊的情況,要求美國趕快動手支援,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蘇聯人見阿拉伯軍隊捷報頻傳,感到光講空話不行了,必須拿出點真傢伙表示
支援。於是,蘇聯急忙把幾萬噸的軍火運抵埃及。美國人從戰爭開始時就公開支持
以色列,然而他們卻低估了阿拉伯軍隊的作戰能力。戰爭初期的嚴酷現實和以色列
總理的叫
急,使他們看到事情並非那麼簡單。
國家安全顧問基辛格對戰爭態勢仍持觀望態度。他不急不忙地說:「危機的急
劇爆發往往最能解決棘手問題,讓他們先打一陣子吧!」美國當時的如意算盤是,
先讓以色列遭受某種有限的挫折,使阿拉伯國家感到滿意,也給以色列撥一盆冷水,
以便在必要時通以色列領導人坐到談判席上,按美國的主張同阿拉伯國家進行談判,
但也不能讓以色列跌更大的跟頭。
戰爭進行到第四天,以色列損失慘重,基辛格發現他的估計失誤了。於是,趕
緊同五角大樓首腦商討對策,決定建立通過亞速爾群島直達以色列的空中橋樑,從
美軍現役部隊裝備中調撥大量軍火運抵以色列,與蘇聯在中東展開了一場軍火運輸
競賽。
同時,美國總統尼克松下令,調美國第六艦隊的王牌——「獨立號」航空母艦,
從希臘海港比雷埃夫斯開往中東。尼克松宣稱,這只航空母艦有80架艦載作戰飛機,
還有大量的堪稱令人生畏的現代化武器;另外三艘航母「富蘭克林。羅斯福號」、
「約翰。肯尼迪號」、「瓜達卡納爾號」也奉命浩浩蕩蕩地開赴中東。接著,蘇聯
把30多艘作戰艦隻加速開往埃及,使中東氣氛頓時更加緊張起來。
在美國的大力支持下,以色列前線指揮官沙龍乘埃及暫停進攻之機,試圖「創
造拿破侖的戰績」。首先,他以優勢兵力擊垮敘利亞部隊,乘勝追擊至大馬士革近
郊。接著,他回師西奈半島,發動世界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坦克會戰,打掉了埃及
軍隊的銳氣,摧毀了埃及導彈基地,包圍了埃及第三軍團4 萬餘人。這樣,以軍便
再次兵臨蘇伊土城下。
以色列軍隊在北線掌握了主動權之後,隨即將作戰重點移至西奈半島,使西奈
戰區從原來的4 個旅增至3 個師12個旅,並向西奈調去了大批飛機和坦克。
當以軍在北線舉行反擊之時,埃軍為增援敘利亞決定向以軍
發起進攻。這場決定兩軍命運的較量是10月14日6 時開始的。
埃軍出動80架飛機、200 門火炮對以軍第二線陣地進行90多分鐘的火力打擊,
隨後以裝甲師、機械化師的1000輛坦克向以軍發起進攻;以軍共投入坦克約800 輛。
雙方在運河東岸展開了一次大規模的坦克會戰。經過數小時激戰,以軍損失坦克50
輛,埃及則損失坦克200 輛,雙方均被迫退回進攻出發陣地。
兩天之後,以軍3 個旅群向埃軍發動進攻,雙方再次展開激烈的坦克戰和炮戰。
同時,以軍根據美國偵察衛星提供的情報,抓住埃軍運河西岸兵力空虛的有利時機,
從接合部突入運河西岸,建立了橋頭陣地,摧毀了埃軍幾個防空導彈陣地,並迅速
組織了5 個旅的兵力,在空軍的支援下,源源不斷地渡過運河。
不幸的是,埃軍對以軍這樣的大規模行動沒有及時發現,甚至認為是小股以軍
的騷擾活動。因此,促成了以軍對埃軍陣地的突然襲擊。
突入運河西岸的以軍在取得主動權後,又不斷襲擊公路、鐵路和運河沿岸地區,
切斷埃軍2 、3 軍團的後路。此時,東岸以軍也配合發起攻勢,使第3 軍團腹背受
敵。
這時,美蘇兩國都已經意識到,他們已由這次中東戰爭初期的幕後策劃者變成
了武器的供應者。但是,他們誰都害怕戰爭繼續打下去,因為再打下去可能把自己
升級為直接交戰者。於是,他們開始叫停了。美蘇兩國經過公開爭論、私下密謀之
後,於22日聯名向安理會提出了雙方停火的三點主張,也就是被安理會通過的《338
號決議案》,其內容是:現在戰鬥的各方,在本決議通過之時起2 小時內,在目前
各自佔領的陣地上,立即停止各種射擊並終止一切軍事活動;有關各方於停火後立
即開始執行安理會第242 號決議的所有各項條款;有關各方在適當方面的主持下立
即開始談判,以求在中東建立公正和持久的和平。
埃及和敘利亞對聯合國安理會的決議表示願意接受,以色列
卻感到很不滿足。於是,以色列利用美國給它拖延的時間,繼續乘勝發展攻勢。
23日凌晨,以軍沙龍旅依靠夜間偷運過河的人員和物資補給,向阿塔卡地區發
動猛攻。當日晚,以軍佔領蘇伊士城郊外的煉油廠,切斷了蘇伊土城西面和南面第
3軍團部隊的聯繫,完成了對埃軍第3軍團大部分部隊的包圍,埃及、敘利亞正面臨
滅頂之災。薩達特萬般無奈,想請美國和蘇聯聯合出兵中東監督停火。於是,他便
把自己的想法通報了蘇聯領導人。
其實,這正是蘇聯領導人求之不得的事情。蘇共總書記勃列日涅夫得知薩達特
同意派「維和」部隊的想法之後,立即給美國總統尼克松拍發了「熱線」電報。他
在電報中說:「讓我們一起把蘇聯和美國的軍隊緊急派往埃及,以確保10月22日和
對日安理會關於停火和停止一切軍事活動的決定的實施,並確保我們同你們就保證
執行安理會的各項決定所達成的諒解……如果你認為在這件事上不可能同我們一起
行動,我們就不得不緊急考慮採取適當步驟的問題。無論如何我們不能允許以色列
方面的專橫行為廣美國人收到這封電報之後,十分氣憤。基辛格認為,這是蘇聯領
導人對美國總統的最為嚴重的挑戰。不僅開頭不禮貌,結尾同樣毫不客氣,竟要求」
立即給予明確答覆「。
就在此時,基辛格得到中央情報局的報告稱,蘇聯正集中飛機空運空降部隊,
蘇聯在地中海的艦艇已達到85艘,12艘作戰艦隻正向亞歷山大港開進。基辛格認為
情況緊急,就拿起電話機用警告的口吻對蘇聯大使多勃雷寧說:「我們就要開會來
考慮你們的信,但我只想告訴你們,在我們答覆之前採取任何單方面的行動,後果
將是十分嚴重的!」
基辛格見事態嚴重,便請國防部長黑格報告美國總統尼克松。當時被水門事件
搞得狼狽不堪的尼克松心情十分煩躁,他當
即做出極其強硬的指示:「你(黑格)和基辛格馬上來白宮開會制定計劃,對
蘇聯這種赤裸裸的單方面干涉的威脅做出堅定的反應。講空話是沒有用的,我們需
要的是行動,甚至可以宣佈處於軍事戒備狀態!」
10月23日夜,基辛格以尼克松的名義給薩達特寫信,要他撤回邀請蘇聯出兵之
舉,絕了勃列口漁夫出兵中東的借口。同時他向埃及總統施加壓力說:「請你考慮
一下,如果兩個大國在你的土地上發生對抗,對你的國家將產生什麼樣的結果?我
還請你考慮,如果兩個核大國中的一國的軍隊在埃及土地上被牽涉進去,美國就不
可能在中東有外交的主動權。」
第二天,基辛格針對蘇聯將於10月25日向埃及空運5000名蘇軍的行動,主持召
開了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特別會議,決定全球美軍進入三級戒備,調集美海軍前往
中東準備與蘇軍交鋒。
勃列日涅夫對美軍的行動沒有表態,顯然他正在採取行動。這時白宮的空氣緊
張得簡直要爆炸了,尼克松趕緊再給蘇聯領導人寫信,堅決反對蘇聯單獨出兵中東。
看來,阿以雙方停火還沒有真正實現,美蘇雙方卻早已劍拔弩張了。正因為日
後有了一個建立「聯合國緊急部隊」的決議案,才使美蘇之戰的危機得以緩解。
10月24日,埃及、敘利亞分別與以色列簽署了停戰協議。
至此,燃燒了18天的戰火終於熄滅了。此戰,雙方都遭受了巨大的損失,而阿
拉伯國家的損失卻是以色列的3 -5 倍。
這次戰爭結束之後,在美蘇的斡旋之下,埃、敘兩國同以色列分別於1979年1
月和5 月簽署了脫離軍事接觸協議。1982年4 月,根據1979年3 月埃以和平條約,
以軍全部撤出西奈半島,北線以軍也撤到1967年停火線以西。中東暫時出現了和平
景象。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大規模的戰爭已在中東地區進行了四次。這四次戰爭都
與美國的插手有直接關係,而且美國把中東當
作他先進武器裝備的「試驗場」,並通過武器實驗發了一大筆橫財。第四次中
東戰爭之後,美國在中東的地位得到了鞏固和加強,那麼中東的和平景象會不會由
此長久些呢?其實,這只是人們的願望,實際上,只要美國插手並駐軍的地方,就
別想有長久和平可言。
踴躍購買他們的書籍,用實際行動來支持你欣賞的作者
上一章 下一章
熾天使書城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