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美法衝突迫美擴建新陸軍,美英交戰赫爾軍膽怯投降】
1793年,即華盛頓連任總統的那一年,在地球的西部爆發了一場讓美國甚為震
驚的戰爭——英法之戰。
這一戰和美國的關係不小。聯邦黨的親英分子看好英美之間共同的文化淵源和
千絲萬縷的商業聯繫,偏向於英國;而共和黨人則系法,強調兩國「永恆的友誼和
聯盟」。
兩黨雖然各有偏向,但美國這時從自身的利益和國力考慮,還是不願意捲入戰
爭。所以,當英法戰爭爆發後,華盛頓政府頒布了一項保持不偏不倚的中立政策。
美國的中立政策宣佈後,首先激怒了法國,法國認為美國不守信譽,破壞了條
約,決定對美國進行報復,加緊對美國船隻的劫掠,還拒絕接受美國的新任使節。
為了緩和美法關係,1797年,約翰。亞當斯總統派遣了一個特別代表團前往法
國進行和談,但法國的外交部長以向美國代表團索取巨額賄賂作為與其談判的先決
條件,結果使談判告吹,美法關係更趨緊張,亞當斯政府宣佈不排除以武力解決兩
國摩擦。
美法各自磨刀霍霍,到了第二年春天,戰爭氣候已席捲整個美國,執政的聯邦
黨擔心法國的特務正在從內部進行著顛覆活
動,一旦美法開戰,共和黨人將會熱衷於挑起內戰。他們甚至認為:共和黨人
是不忠誠的類似於法國的雅各賓派分子,正陰謀把美國變為法國的一個省。
為防止意外事件發生,聯邦黨人制定了一個戰備計劃,並準備向法國宣戰,結
果遭到了共和黨人的反對,這樣一來,聯邦黨更相信共和黨人有叛國行為。對此,
亞當斯總統授意國會通過了「處置外僑和煽動叛亂的法令」,並為了對付預料中的
侵略而實施了一項軍事立法。這項立法規定:建立一支1 萬人的「預備陸軍」,一
旦發生戰爭即可調用。
同時,國會還授權總統將更多的志願兵連隊接納到國家軍隊中去。4 個月後,
國會又授權總統立即建立一支擁有12個步兵團和6 個騎兵隊的「新陸軍」和一支龐
大的「應急陸軍」,它與「預備陸軍」一樣,規定總統在緊急情況下可以動用。這
樣,美國就擁有了5 種各不相同的陸軍:駐守在邊疆的老陸軍、預備陸軍、志願兵
部隊、新陸軍和應急陸軍。
但是,這項立法實施的成績很差,實際上美國只組建了「新陸軍」來應付這場
危機。原有的陸軍仍然留在西部,陸軍部已把預備陸軍、志願兵部隊和應急陸軍等
束之高閣。
按照這項立法建了新陸軍後,亞當斯請來了已退休的華盛頓擔任司令官,由於
華盛頓的位尊資深,所以特別規定:華盛頓總司令只在戰爭爆發時才就職。平時這
支「新陸軍」由華盛頓的副手——亞歷山大。漢密爾頓指揮。
漢密爾頓是華盛頓時期的財政部長,是華盛頓十分信賴的助手之一,也是聯邦
黨中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雖然當時的亞當斯總統並不喜歡他,但在前總統的推薦
下,他還是當上了他渴求的這個職位,並試圖有所建樹。漢密爾頓深信,自己能用
這支軍隊打退法國的人侵,並像其朝思暮想的那樣,征服美國所要征服的所有地方,
包括西部地區和整個南美洲。為了實現這一目的,漢
密爾頓在組建和建設這支「新陸軍」時,在軍官團中排斥共和黨人,清一色地
任用聯邦黨人為軍官。
但遺憾的是,這支「新陸軍」從來沒能滿足漢密爾頓的宏偉設想,因為在建立
這支軍隊時戰爭狂熱已經消退,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亞當斯確信漢密爾頓是個
十足的危險分子,因而對其工作處處掣肘,使其無所作為。因此,這支在特殊歷史
條件下產生的「新陸軍」,在美國軍事史上留下的唯一一個腳印是平息一次暴亂。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1799年,賓夕法尼亞東部的農民在約翰佛賴斯的領導下,
拒絕繳納為創建新軍而徵收的賦稅。亞當斯宣佈該地區處於叛亂狀態,命令500 名
「新陸軍」的正規軍士兵和幾個志願民兵連前去恢復秩序。漢密爾頓帶兵去了以後,
那裡的一切已經恢復了平靜。但聯邦主義者仍宣稱組建「新陸軍」的功勞,是鎮壓
了一場初露端倪的動亂。共和黨人卻堅持說,對弗賴斯叛亂作出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是聯邦黨人軍事專制主義的最好證明,美國正在接受英國的腐朽東西。
國會在批准擴建「新陸軍」的同時,還推行了一項海軍擴軍計劃。按照這項計
劃將辦三件事:一個是由國會撥款將3 艘即將竣工的快速艦送下水;再一個是建造
1794年批准的另外3 艘軍艦;同時再建造24艘戰艦。
這樣,曾在美國革命中發揮過作用、但在戰後的大裁軍中被取消的海軍陸戰隊
得到了恢復。它可以提供船隻警衛,還可以被派到陸地上作戰。此外,國會還允許
商船武裝自己,作為海上增援部隊,也允許其攻擊法國的武裝船隻。
迅速發展的地面和海上部隊給防軍部長麥克亨利增加了較重的負擔,原來,美
國的陸軍、海軍都統一由陸軍部管理。由於海軍擴大了,國會決定把海軍從陸軍部
分離出來,於是設立了海軍
部,由本傑明。斯托德特出任第一任海軍部長。斯托德特上任後,他在原海軍
擴軍計劃的基礎上又提出了一項造船計劃:建造12艘戰列艦、12艘快速艦和30艘稍
小一點的艦船。
實現這個計劃,需要有若干個造船廠和干船塢系統的支持。
計劃很大,一下子批不下來。但到了1799年,隨著國際形勢的需要,特別是准
戰爭形勢的需要,立法機構同意建造6 艘配備74門炮的戰列艦和2 個干船塢。
這些事情都是在美法矛盾尖銳、戰爭氛圍很濃的情況下進行的。由於法國的進
攻,美國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不斷提出立法的同時,還同法國基本上打了一場准戰爭。
這種准戰爭前後進行了兩年。第一次是在1798年7 月,當時美國的改裝商船「特拉
華」
號俘獲了法國船「克羅亞布爾」號。最後一次戰事發生在1800年的10月,「波
士頓」號快速艦打敗了法國的「搖籃」號。在後一次衝突中,美海軍在西印度群島
為商船船隊護航,追捕騷擾這一海域的法國私掠船,偶爾也與法國派往加勒比海的
少數軍艦交戰。
兩年中,這種准戰爭始終保持一種有限的狀態。當亞當斯總統將要離任時,在
得到法國保證順利談判的情況下,他又向法國派出了一個新代表團,談判簽署了《
1800年協定》,至此,才結束了美法的准戰爭狀態。
准戰爭結束後,國會解散了「新陸軍」,並授權總統賣掉除了13艘快速艦以外
的所有軍艦,在留下的13艘艦隻中又只有6 艘保留服現役。這種全由聯邦黨人當家
做主的裁軍,傷害了國力,也使得聯邦黨人的活動顯得極為專制。所有這些,在1800
年的總統選舉中,都為共和黨人提供了充足的政治炮彈。結果聯邦黨的候選人亞當
斯敗北,共和黨人候選人傑斐遜榮登總統寶座。
托馬斯。傑斐遜,1743年岑月13日出生在弗吉尼亞夏德維爾種植園,26歲從政,
是美國獨立革命運動的一位積極領導者和組織者,著名的《獨立宣言》的起草人。
在美國人民心目中他是一位偉大的英雄。傑斐遜在治國方略上一向反對聯邦黨人的
軍事政策。他當上總統後,首先遇到的是怎樣處理聯邦黨人建立的軍事體系。他的
態度是,提倡軍隊不介入國家的外交事務和國家的經濟事務。但他深信,國際舞台
上的競爭就是弱肉強食,在軍事上的軟弱無能必然會導致外來侵略。
在傑斐遜意願的推動下,共和黨控制的國會在1802年3 月16日通過了一項《和
平時期軍隊建設法》。該法贊同態斐遜保留一支正規軍的決定,並保證軍隊按共和
黨人的意志行事。在立法的基礎上,傑斐遜對這支聯邦黨人組建、並由聯邦黨人充
任軍官的軍隊進行了較大的改組,主要是對軍官隊伍進行了調整,減少了88個聯邦
黨派軍官的職務,並全都換上了共和黨人。
這項立法還規定各兵種都應設立軍事院校,總統對工程兵和軍事學院擁有特權。
這些軍事政策原先是聯邦黨人的主張,共和黨人一向持反對態度,現在,傑斐遜及
共和黨人採用對手的政策,原因有二:首先,總統需要一所重視科學、能培養有益
於社會的畢業生的國立學校。對軍官進行科學和工程方面的培訓,使他們有益於國
家,和平時期可以承擔諸如探險家、開拓者之類的工作。
其次,西點軍校已為共和黨人開闢了進入軍官團體的道路,這樣,在教員與學
員的選拔上,傑斐遜就有機會搜尋合適的共和黨人,而排斥聯邦黨人,從而加速了
陸軍的「共和黨化」。
對於海軍,傑斐遜政府中止了建造74門炮戰列艦、干船塢和海軍造船廠的工程,
遣散了軍官和士兵,並迫不及待地出賣了海軍的艦船,以實現當年共和黨人反對此
項決策的主張。
正在政府裁減海軍之時,的黎波裡的帕夏威脅說,如果美國
不增加進貢物品,他將派出手下的海盜去搶掠。的黎波裡之所以如此猖溉,這
裡有一個插曲。從十八世紀八十年代起,美國就一直向的黎波裡進貢,年年如此。
現在,的黎波裡感到美國的貢品平常,且常有拖延,於是發此通令。對此,雖然總
統討厭花費昂貴的海軍,但此刻他更討厭北非的海盜。於是,憤怒的總統於1801年
6月派出了一支小型海軍分艦隊進軍的黎波裡,想「教訓他們的無利和傲慢」。但是,
艦隊司令戴爾沒有很好地執行命令。1802年傑斐遜又派理查德漠裡斯海軍准將率領
一個分艦隊接替戴爾,他也不是個敢作敢為的人,也未能很好地執行總統命令。1803
年,傑斐遜又派出了第3 支分艦隊,由愛德華。普雷布爾海軍准將指揮。這次,普
雷布爾牢牢封鎖了的黎波裡城,將它置於海軍攻擊之下,並摧毀了城市、岸防工事
和港口中的敵艦。
接著,總統又派去一支艦隊,擴大普雷布爾的戰果,迫使帕夏於1805年在和平
條約上簽字。
這段不大不小的海上對峙,有許多積極作用,它使傑斐遜對海軍,特別是對炮
艇發生了興趣。在與的黎波裡的戰爭過程中,傑斐遜政府改變了裁減海軍的計劃,
並開始擴建海軍。在傑斐遜的敦促下,國會於1803年批准建造15艘炮艇,其中8 艘
被派往大西洋彼岸,在地中海服役。戰後,傑斐遜總統把炮艇看作是其海軍政策的
核心。到1807年,國會已批准建造263 艘炮艇。這大大加強了海上防禦力量。炮艇
同沿海戰略要沖的固定炮台、陸地上的活動炮群和海上的浮動炮台配合使用,能較
好地保證美國不受任何強國的侵略。
1803年,拿破侖又向英國宣戰,再次點燃了爭奪歐洲霸主地位的戰火,交戰雙
方都想在經濟上置對方於死地。英國在特拉法加爾角海戰中奪得了制海權。在1803
年至1807年期間,英國皇家海軍扣押了500 艘美國船隻,還在美國沿海游七,實行
著事
實上的強制封鎖,徵用了大批的美國水手。最使美國感到恥辱的是1807年的6
月,英國快速艦向美國軍艦開火,打死打傷21名美國人。
美國被激怒了,但在戰與不戰的問題上,國會多數人贊同避免戰爭的決策。為
此,傑斐遜政府對這些挑釁行為進行了頻繁的外交努力,同時,把陸軍擴大到1 萬
人,增加經費以修復或建造海岸防禦工事,為防備萬一,並決定每年撥款20萬美元
來武裝民兵。
經過外交努力,美國仍未能使英國作出讓步,怎麼辦?傑斐遜希望通過不為參
戰國家提供美國商品的辦法來迫使他們作出妥協。於是於1807年12月22日國會通過
《禁運法案》。
《禁運法案》實施後,英法商業受到了很大損失,但美國也遭到了沉重的打擊。
而且《禁運法案》對歐洲強國的影響微乎其微,英國的侵犯反而變本加厲了。這樣
在禁運法實行14個月後,北部的民主共和黨人起來反對,新英格蘭各地召開民眾大
會紛紛發表抗議,有的甚至以脫離聯邦相威脅,人們大罵傑斐遜是窮兇極惡的魔鬼。
由於法案行不通,1809年3 月,傑斐遜在卸任前簽署了一項法令,宣佈取消《禁運
法案》。
禁運雖然取消了,但後果很壞,美國同英法之間的對抗幾近戰爭邊緣。傑斐遜
的接班人是他的摯友詹姆斯。麥迪遜。麥迪遜總統上任後,先是尋求實施在傑斐遜
政府的最後幾天通過的《中斷交往法》,想以此結束英法兩國對美國船隻的凌辱。
此外,美國允諾,只要英法兩國中無論哪一國同意尊重美國船舶的中立,美國就恢
復與其通商,結果沒有成功。於是,麥迪遜頒布了《第二號梅肯法案》。這個法案
發生了效力,法國的拿破侖同意這麼做,美國再次中斷與英國的貿易,兩國間的斗
爭達到了白熱化。
恰恰在這時,1811年,印第安納州發生了一次印第安人的
嚴重叛亂,美國內普遍認為它是英國人挑動的。5 月,美英兩國軍艦在海上發
生遭遇戰,有「戰鷹」之稱的美國擴張主義分子——肯塔基的亨利。克萊和南卡羅
來納的約翰。卡爾洪等人,強烈要求麥迪遜對英宣戰。到1812年,美英之間的矛盾
已面臨最後的抉擇,要麼為國家的榮譽和主權不惜一戰,要麼就舉手投降。想盡量
避免戰爭的前任總統傑斐遜承認:「對時間的耐心與對和平的熱愛所產生的每一個
希望都落空了。對於我們來說,選擇只有一個,要麼進行戰爭,要麼就是悲慘地投
降。」以亨利。克萊和約翰。卡爾洪為首的好戰派,對花言巧語的外交做法和軟弱
無力的經濟制裁感到厭惡,要求以強硬的戰爭手段來對付交戰者。在主戰派的壓力
下,加之麥迪遜總統也無法和平地促使英國尊重美國在海上的中立權,便於1812年
6月1日向國會提出宣戰請求。嚴重分裂的國會於1812年6 月旭日決定向英國宣戰。
人們稱之為1812年戰爭。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就在國會投票的前兩天,英國已撤消了一系列封鎖禁令,
而這些禁令恰恰是促使美國對英宣戰的主要原因。當消息傳到美國時,戰爭已經爆
發。麥迪遜事後認為,如果消息靈通,就不會有1812年戰爭了。
戰爭雖然開始了,但美國並沒有作好準備。美國是在依賴於外交途徑沒有結果
的情勢下才勉勉強強地走向戰爭的,宣戰和備戰幾乎是同時進行的。1812年初制定
的法律把陸軍人數擴大到35000 人,還擁有了5 萬名志願兵和10萬名民兵。這些數
字寫在紙上足以令人生畏,但當戰爭開始前,正規軍只有6700人,志願兵和民兵還
是一盤散沙。海軍只有16艘艦艇,其中7 艘先進的快速艦還是從聯邦黨人那裡繼承
下來的。相比之下,英國皇家海軍卻擁有600 艘軍艦。
美國不僅戰爭準備不足,而且作戰的不利因素也很多。麥迪
遜作為思考者是第一流的,但作為行動者是軟弱的,他出任這次戰爭的總司令
和總指揮總讓人同軟弱無能聯繫在一起;麥迪遜不請用人之道,讓許多無能之輩占
據了重要的崗位。而且,聯邦黨人反對戰爭。
所有這些足以使美國難於進行戰爭。
在戰爭剛剛開始時,戰爭反對派就與麥迪遜發生了對抗。在聯邦派占統治地位
的新英格蘭,聯邦黨人的不滿達到了頂峰。他們召開大會,提出了7 條旨在加強與
提高新英格蘭在國家事務中的地位的憲法修正案。大會暗示,如果要求得不到滿足,
新英格蘭將退出合眾國。同時,新英格蘭仍與英國進行非法的貿易活動,還為加拿
大和大陸上的敵軍提供補給,當麥迪遜政府進行戰爭準備時,他們拒絕為戰爭提供
資助。在以借貸形式籌措的4000萬美元中,只有不足300 萬是來自新英格蘭這個全
國最富的地區。當麥迪遜要徵召民兵的時候,新英格蘭的民兵系統在全美數量最多
質量最好,但他們拒絕了,這幾乎影響了陸軍急需民兵的增援。
恰巧這時,英國的力量也十分弱小,英法戰爭耗去了英國的全部軍力。當美國
向英宣戰後,英國只能把極小的一部分力量投入到新的戰爭中去,所以他們在加拿
大採取了守勢,因為那裡只有幾千名正規軍守衛。雖然在加拿大的英軍中將總司令
喬治。普雷沃斯特爵士也徵召到一支民兵部隊,但卻遠遠不如人意。連他自己都說
這是「臨時組織起來的烏合之眾」。由於居民中的法國移民佔大多數,因此,這支
隊伍的忠誠問題也時時令他擔憂。
戰爭開始,英軍在加拿大採取守勢,美國便理所當然地先去吃加拿大這塊肉了,
想以此消滅北方敵手力量,來尋求真正的安全。美國進攻加拿大的戰略目標是攻下
蒙特利爾。經過商議,確定兵分三路向加拿大進發,並以一路為先鋒,三路大軍相
互配
合。
出此萬全方案,原因之一是,加拿大幾乎是美國的剋星,早在獨立戰爭中,華
盛頓也曾打算一舉拿下加拿大,結果遠征軍幾乎全軍覆滅,使戰爭延長了若干個年
頭。現在美國自當前車可鑒,兵分三路以取加拿大。一路由享利。迪爾本將軍率領,
沿張伯倫河攻蒙特利爾;一路由馮。倫塞勒將軍率領,從尼亞加拉切入加拿大,一
路由威廉。赫爾將軍率領,在底特律切斷英軍與印第安人之間的聯繫。
單說威廉。赫爾帶2500人於1812年11月中旬從底特律地區出發,企圖一舉攻下
馬爾登堡。部隊一路順利進入了加拿大境內,赫爾首先對加拿大人發了一個公告:
「我的軍隊已足以壓倒你們的任何反抗,而且我們僅僅是一支更大的部隊的前鋒而
已。」
他的話音剛落,英軍將領布魯克已率軍前來,而且他只帶了700 名英軍和600
名印第安人。布魯克善於虛張聲勢,他把陣勢擺得很大,赫爾搞不清對方的底數,
又謹慎地撤到底特律。赫爾撤退後,在馬爾登堡的英國司令官伊薩克。布羅克爵士
隨即率領由正規軍、民兵及特庫姆塞手下的印第安人組成的隊伍向底特律進發。並
向赫爾下了勸降書,稱道:「如不投降,印第安人會殺盡美軍。」儘管赫爾2500人
的軍隊在數量上以2 :l 的優勢勝過敵軍,但他還是在1812年8 月16日不發一槍一
彈就拱手向英軍投降了。而且在此前的一天,迪爾本堡的守軍奉赫爾之命撤離了要
塞,在撤退途中又遭印第安人的伏擊,結果是全軍盡遭屠殺。
初戰如此悲慘,從事後的角度看,問題有四:一是赫爾軟弱,但更根本的是麥
迪遜用將無方;二是英國的通信網先進,美國的作戰計劃未執行前便悉數落入英國
人之手;三是赫爾的恐懼心理加之他很快就遇到了後勤供應上的困難。敵軍控制著
伊利湖和安大略湖,使水上運輸難以為繼,而印第安人的伏擊又切斷了
水上脆弱的補給;四是聽到了紛紛的謠傳,說英國人已攻克了密執安麥基諾堡。
赫爾擔心成千上萬的印第安人會從密執安地區突然襲擊他的部隊。
不管怎麼說,美國信心十足地發動了這場戰爭,但結果卻令人沮喪。吸取了赫
爾教訓,麥迪遜指定威廉。亨利。哈裡森接替赫爾的職務。
哈裡森在危難之時擔此大任,當然有他不尋常的身份背景。
哈裡森1773年2 月9 日出生在弗吉尼亞的查爾斯城。這位被稱為出生在小木屋
的將軍,身材細長,高度適中,稀薄的揭發,臉形瘦長,膚色白皙,長長的尖鼻子、
薄嘴唇,下顎堅強有力。
起先,哈裡森對醫學並非真的有興趣,但又不知道選擇什麼職業。就在他人大
學4 個月時,他的父親去世了。一方面,讀醫科時間長,學費又貴,父親死後雖給
他留下3000英畝土地,但缺少資金;另一方面,當時邊疆地區的戰爭沒有結束,他
打算到軍隊去作戰,想借戰功揚名。為此,哈裡森去徵詢他父親托付的監護人莫裡
斯的意見,但遭到莫裡斯的反對。於是,哈裡森又去找他父親的另一位好友華盛頓
總統。華盛頓說:「學醫是很難出名的,從軍可能會給你提供出名的機會,因為你
有強烈的愛國心。」就這樣,哈裡森決定棄醫從軍,1791年8 月18日,經華盛頓推
薦,哈裡森應徵入伍,當了一名美國第1 步兵團的旗手,時年18歲。不久,哈裡森
所在部隊被編入韋思將軍的指揮系列。
哈裡森跟隨韋恩將軍參加過多次對印第安人的作戰,均有良好戰績。1812年第
二次對英戰爭爆發時,麥迪遜政府下令提拔哈裡森為美國陸軍准將。因為當時西北
部隊屬於詹姆斯。溫切斯特將軍指揮,哈裡森與他不和,不情願在他手下為官,所
以他沒有接受總統授予的這個軍銜。不久,總統又任命他為西北地區的總指揮,他
這才接受了陸軍准將的軍銜。第二年春天,哈裡森又晉升為陸軍少將。
哈裡森接替赫爾職務後,試圖發動一場戰役在回底特律,但英軍在雷辛河的弗
倫奇敦對美軍的前衛分隊進行了突然襲擊,並將其一半殲滅。至此,美軍在西部的
戰爭幾乎一敗塗地。
英軍乘佔領底特律的勝勢,又前往尼亞加拉,麥迪遜錯誤地命令毫無軍事經驗
的第二路指揮官馮。倫賽勒將軍領導那裡的作戰。10月中旬,倫賽勒進攻了昆斯頓,
首戰告捷。但就在此時,派來增援的民兵卻拒絕跨越尼亞加拉河進入外國領土,英
軍乘機進行了反攻,並贏得了昆斯頓高地戰役的勝利。後來,馮。倫賽勒的職務由
亞歷山大。史密斯將軍接替。此人愛說大話,聲稱要「把美國的標準移植到加拿大
去」。不幸的是,他只會說不會做,美國的標準仍然留在美國。
儘管美軍兩路人馬先後在底特律和尼亞加拉遭到失敗,但如果亨利。迪爾本將
軍的一路能一舉拿下蒙特利爾的話,美國還會贏得決定性的優勢,遺憾的是他直到
11月份才懶洋洋地向西北方的加拿大邊境進發。與尼亞加技戰線一樣,民兵也不願
越過邊境繼續向前挺進。於是,迪爾本又回到了越冬營地。事到如今,美國陸軍處
於進退兩難的境地。
美國在陸地上的作戰雖然嚴重失利,但海上作戰卻很順利。
美國政府原打算把全部戰艦編成一支艦隊或幾個分艦隊到海上作戰,但實踐證
明這種做法不妥,於是,軍艦都單獨在海中游戈,劫掠英國商船或與敵艦作戰。這
樣做的結果很好,各軍艦戰績輝煌:8 月19日,艾薩克。赫爾指揮的「憲法」號摧
毀了敵艦「戰鬥」
號。他的勝利正好發生在他叔叔在底特律投降的3 天之後,起到了激發士氣的
作用。
10月底,斯蒂芬。德凱特指揮的「合眾國」號俘獲了英艦「馬其
頓「號。
兩個月後,由威廉。班布裡奇擔任指揮的「憲法」號打敗了英國的「爪哇」號。
這幾次交戰的勝利,促使了美國國會為新艦撥款。1813年1 月國會批准建造4
艘74門炮的戰列艦和6 艘44門炮的快速軍艦,到了3 月又批准建造6 艘單桅海岸炮
艦。
但海軍的榮耀也就到此為止了。因為英國海軍部為幾次受挫所震驚,它對自己
的快速艦下達密令,避免單獨較量。同時,增派軍艦封鎖海岸,把美國的快速艦困
在港內。
美國在陸地作戰初戰失利的情況下,仍採取了進攻策略。因為初戰的失敗木是
英國防禦力量的強大,而是美軍自己的失誤,所以美軍調整部署後,又發起了攻勢,
三路大軍會師加拿大邊界。戰役開始時,美英雙方進行的還是一場亂仗,至少美軍
內部仍不協調,因而被英國將軍普魯克特抓住了戰機,對其中的兩路分別予以各個
擊破。由於這兩路作戰是在荒野中進行的,所以負傷的美國士兵遭到了援助英軍的
印第安人的屠殺,美軍又處在進退維谷的境地。
這時,哈裡森沒有怯陣,他立即重新組織部隊,以轉入防禦的態勢頂住敵軍的
進攻,待伊利湖上海軍作戰的勝利之後,再尋機轉入進攻的任務。恰好這時,哈裡
森的部下佩裡正在伊利湖上執行搜索英國艦隊。9 月10日,佩裡果然在伊利湘西端
的群島之間,發現了英國海軍的分艦隊,經過4 小時的激戰,佩裡打敗了英國海軍。
他向哈裡森寫了一個簡潔明了的報告:「親愛的將軍,我們同敵人相遇,他們已束
手就擒,武器全部繳獲。」哈裡森利用伊利湖的勝利鼓舞美軍士氣,一鼓作氣,打
破敵軍的圍困,並切斷了普魯克特的越湖後勤供應線,普魯克特只得沿泰姆斯河向
東撤退,哈裡森隨後緊追不捨。也許是哈裡森追得太急了。再加上普魯克特擁有大
約1000名正規軍和印第安人,英軍
在莫拉維亞鎮以西2 英里處突然掉頭迎擊追兵。
當時哈裡森的部隊至少是普魯克特的3 倍,其中還包括1000名來自肯塔基的騎
兵,他們都受過嚴格訓練,交戰結果普魯克特潰不成軍。
這時,美國陸軍部長約翰。阿姆斯特朗認為,尚普蘭湖地區的兵力太弱,不足
以直接進攻蒙特利爾,他建議從東向西分三次進行攻擊。陸軍先攻下金斯頓,然後
再襲擊約克,最後佔領喬治堡和伊利堡。如果三戰皆勝,美國就能控制安大略湖,
使英國在金斯頓以西的各陣地都無法防守。然而,迪爾本卻擔心金斯頓的英軍太強
大,不宜首先攻打,他建議阿姆斯特朗改變進攻順序:先進攻約克,然後是尼亞加
拉堡,最後再打金斯頓。政府採納了這一建議。
這個決策的實施使美軍戰情好了一陣。4 月底,派克將軍向約克的小勝英軍發
起了襲擊。一個月後,迪爾本進攻了喬治堡,英軍指揮官約翰。文森特向伯林頓撤
退,同時帶走了奇普瓦和伊利堡的守軍。但好景不長,迪爾本派出了3000人去追文
森特,被殺了回馬槍,在斯通尼克裡克大敗而歸。然後,英軍向喬治堡挺進,迫使
美軍放棄奇普瓦和伊利堡。喬治堡的指揮官試圖去攻打文森特的一個前沿哨所,卻
遭到印第安人的伏擊。這一仗使美軍困守在喬治堡孤立無援。
12月10日,美軍撤離了喬治堡,隨即英軍發動攻勢,佔領了尼亞加拉堡等。英
軍的這些勝利,抵消了美國在戰爭初期取得的十分可憐的一點成果,使尼亞加拉戰
線陷入了僵持狀態。
踴躍購買他們的書籍,用實際行動來支持你欣賞的作者
上一章 下一章
熾天使書城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