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英軍燒白宮激起全美愛國之情,麥克亨利堡之戰豪將軍遭重創】
美軍初戰失利後,舉國震驚,總統震驚。麥迪遜總統懷著沉痛的心情寫道:
「由於赫爾將軍的投降,加拿大人民不再傾向於支持我們而開始反對我們;印第安
人投入了英軍懷抱;我們必須另外投資裝配新武器和人員;西部各部隊必須先設法
自衛,從而阻礙了他們同其他部隊的合作;一股失意氣氛籠罩了美國。
「如果我們在這次初戰中獲勝,其後果將多麼不同啊。一支得勝了的軍隊必將
取得加拿大,並可與加拿大的部隊取得聯繫,伊裡湖的主動權也必將落入我手,印
第安人必將唯我方之命是聽;全國民氣必將大振;參軍人員將成倍增長;志願人員
將信心百倍;民兵將精神抖擻,勇往直前。」
赫爾戰敗,麥迪遜為戰事一籌莫展,但這時他又不得不應酬另外一件大事——
總統大選。到1812年,詹姆斯。麥迪遜首屆任期已滿。在戰爭未見頭緒的時候,麥
迪遜作為向英國宣戰的總統和軍隊的最高司令,當然是共和黨首推的總統人選。他
競選對手是德威特。克林頓。克林頓是紐約的一位對政局不滿的民主共和黨人,聯
邦黨對他寄予最大的希望。
戰爭支配了這次競選運動。由於戰爭初期美國遭受失敗,克
林頓及其支持者批評總統指揮戰爭不當。麥迪遜的支持者們則聲稱,這場戰爭
對確立美國的中立權利是必要的。或許是正在進行的戰爭需要麥迪遜,或許是人們
無法知道換個新總統到底會不會比麥迪遜更好。經過競選,最後麥迪遜獲勝,再次
當選為總統。
麥迪遜連任總統後,他所面臨的戰爭並沒有比初期取得更大的進展。並且從歐
洲傳來的消息表明,美國將面臨一場全新戰爭,而且必須轉入防禦。因為在麥迪遜
連任總統不久,他的戰爭必勝的決心還沒有得到很好實施,就傳來了一個可怕的消
息:1813年至1814年的冬天,法國被打垮了,拿破侖退位了,獲勝的英國可以向美
洲增派部隊,從拚死防守轉為懲罰性進攻。同時,從英國統帥部傳出消息說,英國
部隊正從加拿大、切薩皮克灣和新奧爾良同時向美軍發動進攻。
為了取得戰爭主動權,美軍決定在英國的增援部隊跨過大西洋之前首先發起進
攻,以遏制某軍的進攻勢頭。1814年3 月,威爾金森帶著4000名士兵從尚普蘭湖北
進,到達了科裡小溪,那裡有不足200 名英軍佔領著一座石頭磨坊,美軍集中火力
猛攻,耗盡了彈藥,石頭磨坊卻沒攻下來。威爾金森沒有辦法,只有收兵回營了。
緊接著,在尼亞加拉前線,布朗指揮著2 個旅的正規軍和1 個旅的民兵,在7
月初攻下了伊利堡,隨後繼續向北挺進。伊利堡的勝利振作了美軍士氣,使美軍在
此後不長的時間裡接連打了兩個漂亮仗。
第一仗是英軍喬治堡的指揮官菲尼亞斯。裡亞爾將軍率部南下還擊美軍。兩軍
在奇普瓦相遇,開始了一場廝殺。
奇普瓦是一個狹窄地段,這一役成了在狹窄地形進行的一場典型的十八世紀爭
奪戰。英軍首先進攻,去饋了美國民兵,隨後與斯科特率領的美國正規軍相遇。雙
方在近距離上排成橫隊互相猛烈射擊,後來斯科特親自出馬,發動白刃衝鋒,攻破
了敵人的
戰鬥隊形。隨後,當斯科特的旅跨過一座橋展開戰鬥隊形時,裡亞爾驚呼「上
帝!那些都是正規軍!」在斯科特的攻擊下,裡亞爾損兵過半,大敗而走。從字面
上說,裡亞爾說得很對,但斯科特「正規軍」中的多數是最近招募的新兵,斯科特
只對他們進行了幾個月的訓練,就使之成為能征善戰的部隊。
為什麼斯科特會有如此神力呢?這與他的經歷和努力有關,斯科特年輕時在軍
事法庭工作,在此期間,他潛心研究過戰爭史與戰爭理論。1814年春天,他建立了
一座訓練營,緊張地培訓著新兵,以實際行動證實了只要軍官稱職,不用很長時間
就能將平民士兵訓練成一支精兵。
奇普瓦戰役後,美軍又打了第二個漂亮仗。奇普瓦戰役發起後,戈登。德拉蒙
德將軍從金斯頓率領增援部隊前來支援,並被任命為英軍指揮官。英美兩軍又在隆
迪小道相遇,這一遭遇戰遠比奇普瓦之役更為激烈,雙方軍隊列開模隊幾乎槍口對
著槍口射擊著。
這場戰鬥從戰術上講勝負不分,但由於布朗和斯科特均負重傷,美軍撤回了伊
利堡,德拉蒙德隨後包圍了此堡,但到9 月中旬撤走了。這時,雨季到來了,不適
於部隊大規模作戰。為此,美軍炸掉了伊利堡,部隊撤回到了美國本土。尼亞加拉
戰線再次呈現出僵持局面。
在美軍撤回本土不久,英軍卻不顧一切地開始了攻勢。普雷沃斯特將軍率領1.5
萬名士兵向裡奇留河下游推進並進至普拉茨堡。喬治。唐尼率領一支小艦隊在左側
掩護,保證沿路的補給線路暢通無阻。
在他們對面是梅科姆率領的5000名美軍士兵和駐紮在普拉茨堡灣由托馬斯。麥
克多諾率領的海軍分艦隊。
如果普雷沃斯特發動一次全力以赴的進攻,無疑能打敗梅科
姆的雜牌部隊,迫使麥克多諾從錯地逃跑。但是,這位英國指揮官決定同時在
陸上和水上發動進攻。9 月11日,唐尼的艦隊駛進了普拉茨堡灣,首先發起了進攻。
岸上美軍炮火十分猛烈,當湖面上硝煙散盡的時候,英國艦隊已成了一堆廢物。
普雷沃斯特的陸上進攻進展緩慢,當他得知唐尼的水路進攻失利後,便下令停
止進攻。雖然他的大部隊仍完好無損,但由於他失去了對湖面的控制權,使得他的
後勤供應線處於崩潰的地步。第二天,他不得不率軍撤退。
普拉茨堡英軍雖然失利,但卻另有收穫。為了掩護普雷沃斯特部隊的進攻,達
到聲東擊西的目的,早在8 月份英軍就發起了對切薩皮克灣的進攻。這一行動原本
是策應性的,要求不得進行任何遠離海岸大規模戰鬥的攻擊,竟得到意想不到的收
獲。海軍的指揮官是亞歷山大。科克倫海軍中將,陸軍的指揮官是羅伯特。
羅斯將軍。當他們被授權打擊沿海城市後,科克倫的艦隊很快就駛進了切薩皮
克灣,美軍喬舒亞。巴尼的炮艦隊便向塔克森特河上游逃竄。英海軍隨後令4.5 萬
名士兵下船沿河岸推進,同時派出小艦向河的上游駛去。由於無路可逃,巴尼在萬
般無奈的情況下,炸毀了自己的炮艦隊。
此時,羅斯正向華盛頓挺進,由於陸軍部長阿姆斯特朗認為華盛頓並無戰略意
義,因而沒有設防。政府匆忙組織了一支人數眾多的民兵,由威廉。溫德爾指揮。
溫德爾在布拉登斯堡設立了三道防線。第一二道防線被輕而易舉地攻破了,新組建
起來的士兵們如鳥獸散般地逃離了陣地。
在第三道防線上是逃回來的巴尼的部隊。這支部隊要比臨時組織起來的民兵強
得多,雖然巴尼手下的500 名水兵由於不習慣陸上行軍正忍受著腳痛的折磨,但他
們仍堅守在第三道防線上。
他們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進攻,並高呼著「衝上敵艦!」的口號發起了反擊,
戰鬥激烈異常。直到敵人從翼側包圍了他們的陣
地時,水兵們才最後撤走。布拉登斯堡戰役就此結束。
此前,麥迪遜雖然不懂軍事,但他一直擔心英國會進攻華盛頓,所以屢促陸軍
部長阿姆斯特朗注意保衛首都。但是,這位部長不相信英軍會進攻華盛頓,他認定
英軍將進攻巴爾的摩,所以把兵力部署在巴爾的摩沿線上。
8 月24日,當英軍突然由布拉登斯堡進攻華盛頓時,抵擋已措手不及,英軍幾
乎毫無阻擋地長驅直入華盛頓。當天,麥迪遜夫人多莉剛準備好午餐,還沒開始吃
飯,就接到麥迪遜派人送來的一個紙條,叫她馬上離開白宮。幸虧白宮前幾天做了
準備,已把《獨立宣言》憲法等原件運至35英里外的地方收藏。麥迪遜夫人急忙把
一些細軟裝上車子,逃出城外。她走後不到幾個小時,英軍就佔了白宮。
英軍佔領白宮後並未罷手。海軍中將科克倫主張焚城以做報復,因為美國軍隊
此前在加拿大燒了一座城。但羅斯將軍不同意,他主張只燒公共建築物。24日傍晚,
華盛頓火光沖天,英軍點燃了國會大廈、總統府、財政部、陸軍部、郵政局及國務
院。大火整整著了一個夜晚,第二天早晨,經過群眾撲救才熄滅。燒城結束後,英
軍未敢久留,又爬上軍艦向巴爾的摩方向駛去。
英軍火燒總統府並沒有把總統府徹底燒燬。後任總統在整修時將之粉飾一新。
當初建總統府時,華盛頓總統參與了設計圖樣的選定,最後選中了南卡羅來納州的
建築師詹姆斯。霍本的設計圖。霍本借鑒了英國都伯林的萊斯恩特公爵府的外表和
基本輪廓,而且還參照了都伯杯以西的一座城堡式的鄉村建築。霍本取其合理化,
屋頂採取欄杆式建築,深得華盛頓總統的偏愛。總統官邪的橢圓形大廳的佈局和設
計風格,是以卡斯特庫爾等三座建築的橢圓形客廳為樣板建造的。
1792年10月13日,總統官邱正式奠基開工,由於資金不足,施工進展得非常緩
慢,直到1800年才初步建成,所以,華盛頓總統在他的任期內無線入住白宮,而且
在他有生之年也沒有目睹這幢官邪的建成。住進白宮的第一位主人是美國第2 任總
統約翰。亞當斯。
火燒華盛頓,對英軍是一個巨大的勝利,對美國則是一個莫大的恥辱。戰爭打
到首都被佔、總統府被燒的地步,實不多見。
但從另一方面看,也從反面幫了美國一個大忙。美國上下,包括反對派看到首
都被焚,愛國之情驟然高漲,紛紛轉變對戰爭的態度,決心與英軍決一死戰。
麥迪遜總統說:「必須戰鬥下去直至勝利!」
紐約市市長德維持。克林頓說:「現在的問題已不是這場戰爭是否正義或不正
義了;已不是宣戰時機合適不合適的問題了;不是戰爭的借口久已不存在的問題了
;不是政府是否該趕快結束戰爭的問題了;也不是政府是否盡到責任的問題了。現
在的問題是,我們是不是願意保衛我們的祖國、我們的城市、我們的財產和我們的
家庭,我們是不是願意勇往直前迎擊和擊退我們的敵人?!」
舉國的普通百姓這樣喊道:「把英國佬趕出去!把英國佬消滅掉!」
這樣,在美英之間,雙方的勝負不僅是物質的較量,也明顯地表現出了人的精
神和意志的較量。美國上下團結一心,有了非戰勝敵手不可的精神力量,戰爭的局
面很快隨之發生了變化。
英軍按照預定計劃向巴爾的摩進攻。他們從以前的經驗出發,滿以為能輕易地
再次取得勝利,但這次卻令他們失望了。美國指揮官塞繆爾。史密斯和他手下的戰
士、民兵們同仇敵汽,堅決要阻敵於他們的工事之前,他們已經和城市的市民一起
築起一
道道防禦工事。
和攻打華盛頓時一樣,英軍羅斯和科克倫決定再一次海陸並進,直取巴爾的摩。
羅斯將在諾斯角登陸,科克倫率領的海軍則準備從水上摧毀麥克亨利堡炮台,以保
證羅斯部隊順利進城。
9 月12日晨,羅斯的軍隊果真在諾斯角上了岸。他們在一座農場不慌不忙地吃
著早飯。正在就餐時,羅斯忽聞他的前哨部隊與守軍斯特裡克的部隊發生了接觸。
為了弄明真相,羅斯跨上了馬,出來觀看真相。但突然有一顆子彈向他射來,正好
打中羅斯要害,他當場落馬,立即被運回本部,不久即因傷重而死。
接替羅斯的是布魯克上校,此人並無指揮作戰的經驗。同時在戰場上接任也沒
時間進行謀劃,只是命令部隊同美軍混戰了一陣。這一戰英軍傷亡了300 多人。由
於羅斯之死,英軍喪失了鬥志,只好以撤退告終。
羅斯的部隊告負,科克倫卻率領他的5 艘炮艦躊躇滿志,意在必得。他命令炮
艦從早上7 點開始發炮,每艘炮艦每小時可發物發炮彈,預計中午就可把麥克亨利
堡炮台摧毀。守軍司令艾米斯丹德發現自己的炮彈射程不能到達某軍軍艦,所以下
令停止射擊,等待敵軍進人射程。
美軍炮台停止發炮,英軍誤以為美軍彈盡,三艘軍艦逐漸前進。下午三四點鐘,
某部已推進到離麥克亨利堡煙台很近的地方。這時,艾米斯丹德估計敵艦已進入了
射程,乃下令發炮。當場擊中兩艘敵艦,科克倫不得不下令暫作後撤。當夜,科克
倫又對麥克亨利堡進行了一次密集轟擊,作為後撤的掩護。
在戰場上的戰鬥繼續激烈進行的時候,全美人民的抗英情緒也在不斷高漲。在
抗英隊伍中流傳著這樣一個激動人心的故事。
巴爾的摩城中有一位寡婦,名叫瑪麗。匹克其爾,她有一個女兒叫卡洛琳。英
軍火燒華盛頓後,就有傳聞說英軍將進攻巴爾
的摩。麥克亨利堡守將艾米斯丹德要求要在堡壘上升起一面特大的美國國旗,
向英軍示威。經過挑選,把製作國旗的任務就交給了匹克其爾母女。
當時的國旗形式是15顆星和15條橫條。每顆星的寬度是2 英尺,每一橫條的寬
度也是2 英尺。國旗必須在某軍抵達以前升起,所以匹克其爾母女不得不日夜加工。
9月2日,這一舉世無雙的大旗終於在堡壘上空升起。
關於星條旗,還有一些歷史傳說:有人說,第一面星條旗是出自費城的一個叫
貝西。羅斯的女士之手。據說1776年5 、6 月間,以喬治。華盛頓為首的一個三人
小組受命設計一面國旗,華盛頓把設計好的圖樣交給了一個民兵的遺漏,名叫伊麗
莎白。羅斯。伊麗莎白簡稱貝西,所以人們就叫此旗為貝西。羅斯旗。一些歷史學
家作了嚴肅的考證,已否定了這種傳說。
關於星條旗的有案可查的第一個文件是1777年6 月14日大陸會議通過的一個決
議,但是誰草擬的這一決議已無法查考。其內容是:13個合眾州的旗幟應為13條紅
白相間的條,聯邦的象徵為藍底的13顆白色星,表示一個新的星座。
在華盛頓任期內,美國新添了兩個州。因此在1794年1 月8 日,國會通過如下
決議:「從1795年5 月1 日起,合眾國國旗為匕條,紅白相同,聯邦以15顆星表示,
白星藍底。」
在英軍炮擊還十分激烈的時候,巴爾的摩港口出現一艘小艇,開著小白旗,向
英軍炮艦駛去,在這小船上的是一名年輕律師弗朗西斯。斯考特。基。在離港時,
他看見了堡上升起的大旗,高興地說:「這國旗將使英國人明白,我們多麼為我們
的國家而驕傲。」英艦看到小船扯白旗而來,就把來人請上了軍艦。基隨身帶了許
多英國俘虜的信。這些傷兵俘虜在信中都表示非常感謝皮思斯醫生,是皮恩斯醫生
救了他們的命。基把這些信交給了科
克倫將軍,將軍同意釋放扣在艦上的皮思斯醫生。但基和皮恩斯都必須等進攻
堡壘後再放,因為英軍害怕基已看到艦上的情況,可能回去會給美軍提供情報。
9 月13日凌晨,炮聲震天,英軍對麥克亨利堡開始了24小時的炮擊,基目睹著
火箭拖著紅色尾巴,以及炮彈在凌空爆炸的景象,看到了美國國旗在晨曦中驕傲地
飄揚在城堡上空,基的愛國熱情,詩人的激情和靈感一下子進發出來。他一揮而就
寫下了關於國旗的詩篇。
次日,英軍撤退時,把基和皮思斯醫生重新放回小船,讓他們駛向巴爾的摩。
當他們回到巴爾的磨時,正值人們慶祝英軍撤退。人們在酒館中歡飲慶祝。基走進
酒店,索要了幾張信箋,找了一個空位坐下,把他先前寫在信封上的詩抄了下來並
加以補充,寫完後就送到了他姻兄尼科爾遜法官家中。
法官閱後大為欣賞,他馬上親自把稿件送到巴爾的摩《美國人報》報社。但報
館中空無一人,人們都去開慶祝會去了,只留下了一名14歲的學徒薩默爾。桑德。
桑德說他可以把稿子印成傳單。法官說:「行。」桑德問道:「用一個什麼標題呢?」
法官說:「就叫它『麥克亨利堡壘保衛戰』。」傳單上還註明:請按照「天堂之安
納克雷昂」曲調唱詠。
第二天,巴爾的摩各報按照傳單轉載了這首詩。有一家報紙把標題改為《星條
旗之歌》,這個標題立即獲得了廣泛的接受。
人們到處傳唱著這首動人的戰歌:——敵人炮聲急,證明君屹立。
——偉哉星條旗,光照自由地。
1898年在美國對西班牙戰爭期間,社威海軍上將下令規定
把《星條旗之歌》作為海軍典禮上的必奏之曲。1916年威爾遜總統下令把《星
條旗之歌》列為一切軍事典禮上必奏之曲。1931年3 月3 日,胡佛總統簽署了一項
法案,正式把《星條旗之歌》作為美國國歌。
踴躍購買他們的書籍,用實際行動來支持你欣賞的作者
上一章 下一章
熾天使書城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