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李太后還宮,就有在朝文武官員,探聽消息。忽報鑾車到了,一眾官員紛紛至
城外恭迎。只見旗幡招展,車駕已到。眾官員兩旁俯伏,聖上一進京城,敕令接駕文武
官員,不必在此伺候,眾御林軍速歸本部,另候賜繼。命光祿寺排御宴款待王兄,著幾
位隨駕大臣陪宴不表。
且說曹皇后帶領三宮六妃,多少內監宮娥,迎接太后進宮。先是天子,後是曹皇后
參拜,朝禮畢,妃子宮嬪,人人都來朝見請安。李太后命各還宮,不必在此伺候,只留
天子在宮。李太后嗟歎道:「想起前情,不在皇宮已將二十載,只道永在陳橋破窯中沒
世,豈料今日復得回宮,皆賴包拯之功。」聖上道:「郭槐施謀陷害,必須明正典刑,
安樂宮中劉太后,焉能逃罪,南清宮狄母后欺瞞先帝,亦有未合,均請母后主裁。」李
太后言道:「皇兒,你枉為南面之君,此事尚難明決麼?當日陳琳救你到南清宮,狄後
襁褓撫育長成,雖非十月懷胎之苦,也有三年乳哺之恩。即今劉氏雖然心狠意毒,須念
他是先皇元配,且免追究。惟陳琳是救你恩人,須當厚報,寇宮娥已自慘亡,須當追封
旌表,此事當與參政大臣酌議。至凶惡郭槐,斷然姑寬不得,速命包卿,將他正刑。」
天子諾諾領命,說道:「母后仁慈,世所希見。」李太后道:「皇兒,娘今日還宮,諒
想劉氏無顏到來見我,我倒要進安樂宮見見他,看他怎生光景,有何言語。」說罷,李
太后即喚宮娥引導,忽有宮娥啟奏萬歲爺與太后道:「劉太后於聖駕出京之後,用紅綾
自縊宮中。」天子道:「既有此事,何不早說?」宮女回奏道:「東宮娘娘早已吩咐,
言太后回朝,乃是喜事,不必早報,且待緩些奏知,故奴婢等不敢奏聞。」李太后聽罷,
嗟歎一聲,不覺垂淚兩行,說道:「可憐他畏罪,先自尋死,豈知我並不計較。」天子
道;「劉太后既然縊死,可曾入殮否?」宮娥啟稟道:「因待萬歲回朝作主,是以尚未
成殮。」李太后道:「須念他是先帝正宮,他已先尋自盡,且好生殯殮,安葬先陵。」
天子道:「此事不可。他雖是先皇元配,但他欺瞞先帝,罪重千斤,將他殯葬皇陵,先
皇在天之靈,豈容負罪之人,依附陵傍?母后雖有容人之量,情理有偏,還應將棺柩另
立墳瑩,方於理無害。」李後道:「皇兒處分有節,依此施行便了。」
當日天子下旨,將劉太后棺槨成殮,另立墳瑩,不必舉哀。若論到劉太后乃是先皇
正後,只因一念之差,死於非命,不成喪,不舉哀,中外百官不掛孝,只用棺柩一口,
悄悄收殮,不容安葬皇陵,猶如死了無位官嬪一般。
劉太后身亡之事,交代明白。再言南清宮狄太后,只因有了冒認太子之罪,是以進
宮來見李太后。當日狄太后要行君臣參見禮,李太后執意不肯,竟如姊妹平禮相敘坐下。
狄太后心有不安,侷促赧顏,李太后反是再三致謝,言道:「當初我兒身遭大難,多蒙
賢妹收留撫養,乃得接嗣江山,洪恩大德,何以為酬?今日母子完聚,皆得賢妹維持之
力。」狄太后道:「哪裡敢當娘娘重謝,說來更使臣妾羞愧。但當時迫於勢所難言,一
說明此事,先結怨於劉太后,實乃事在兩難。然亦不知寇宮女通知娘娘,逃出別方,只
道被奸監焚害了。今娘娘得叨天祐,仍在人間,實乃可喜。」姐妹正在言談之際,忽值
天子進宮,朝見狄母后,狄太后大覺羞愧。當日李太后又差內監往楊府邀請佘太君進宮,
太君請安畢,敘談一番。頃刻間內宮排宴,三尊年一同暢敘,各宮都排喜宴,不能一一
細述。
次日天子臨朝,百官朝見已畢,天子說道:「包卿,朕思寇宮女曾將寡人母子救出,
投水而亡,今陳琳現在,亦有救主之功。生死之恩,據卿應如何旌贈。郭槐罪惡滔天,
如何正法,卿家也須代朕處分。」包公奏道:「啟上陛下,寇宮娥有功慘死,應得追封,
可起柩附葬於皇陵腳下,再建祠廟,追封為天妃元母,旌表流芳,永受香煙。陳琳身為
內監,忠貞救主,加封公爵,另建府第,御賜宮監侍奉,永食王家厚祿,死則敕附太廟
之中。郭槐害幼主於先,謀主母於後,斬絕王家宗嗣,十惡大罪,例應抽筋割舌,粉骨
揚灰。臣擬如此,伏乞聖裁。」天子道:「依卿所擬。」即著包公押郭槐赴市曹正法復
旨。包公道:「臣啟陛下,郭槐、陳琳,俱為內監,郭槐害主,其心險惡;陳琳救主,
其善堪嘉。二人之心,有天淵之別,可著陳琳督同往觀正法,使其悅目爽心,庶不負他
救主之功。」天子聽罷,喜道:「卿處置得當,深慰朕心。」即下旨到南清宮宣召陳琳。
是日退朝,眾官各散,包公回到衙中,著百十差軍,往天牢弔取郭槐。這郭槐連日
飲食不進,也不知饑寒,問他不言不答,猶如癡呆一般。當時提至法場上,包公與陳琳
先後齊至,見禮畢,二人分東西對坐。郭槐赤著身體,捆綁堅牢,朝上下跪,正乃善惡
相對。包公吩咐行刑,刀斧手領命,因系凌遲之刑,故安放一大桶在側,先割去手足,
一刀將頭顱斬下,拋入木桶之中。老陳琳點頭長歎一聲,不覺呵呵發笑道:「郭槐,可
恨你當初立心不善,欺君害主,罪重深淵。只言歷久年深,並無報應,豈知天理昭彰,
不容脫漏,分明報應不爽。」此番竟樂殺老陳琳,呵呵大笑。只因他年紀已近百歲,氣
息精神,到底衰弱,一刻間笑至氣不復返,有呼無吸,倒在交椅中。包公即命左右呼喚,
不見答言,眾人都吃一驚,啟上包公道:「陳公公笑得氣絕了,喚之不醒,想已死去。」
包公聽罷說道:「不用喧嘩,倘若解救不來,奏知聖上,然後成殮便了。」眾軍奉命解
救陳琳,取來通關藥末之類,用參湯灌下,豈知身體漸漸冷凍如冰,一眾役人稟知包公:
「小人等用藥救之不活,除非大人的御踢法寶可救。」包公道:「陳公公並非冤枉而死,
縱有還魂之寶,亦難救轉。」吩咐且將屍首看管,待奏知聖上,然後開喪收殮。眾軍領
諾,包公離座,走近一看陳琳,長歎一聲道:「可惜陳公公,今日反是包某害你身亡,
念你年高九十有零,雖未壽享期頤,惟生死本何足惜,只要馨香百世,青史流芳,雖死
猶生了。」言罷,喝道:「進朝復旨!」天子一聞,又悲又喜,喜的是郭槐正法,報卻
母子宿仇,悲只悲笑死老陳琳,未受封贈而身先亡。即詔著文武官員,代朕設祭,令合
宮內監盡至法場伺候,人人掛孝穿素。眾皆嗟歎郭槐害主,粉骨揚灰,正如其罪。陳琳
忠心救主,功勞重大,只可惜未受君恩而先死。今日得天子知恩報恩,令許多大臣祭殮,
亦可謂生榮死哀了。
不表眾人爭羨,且說郭海壽久慣清貧,不貪繁華,不願為官受職,只要回陳州居住。
天子款留不住,李太后不覺動悲,喚道:「孩兒!我母子相依十八年,受盡多少苦楚,
而今離災得貴,理當在朝伴駕,娘也得時常見你。因何執意要回陳州?撇別為娘,實不
該當。」海壽道:「母親休得愁悶,兒原是久樂清貧,母也洞知。況在朝禮數不周,豈
非見笑於各位文武大臣?娘今已得親生兒子聚會,今非昔比,陳州離王城,不到三天路
程,兒可常常來往,承歡膝下,望乞聖上母親,恕臣兒逆旨之罪,深沾洪恩。」郭海壽
雖然如此說,早已含著一汪珠淚。他天性至孝,原不忍離親,只是不願在朝。李太后與
他相處將二十年,豈有不知他之性情,萬事未有一次逆忤母意,今不願留此,也出於萬
不得已。故李太后不敢苦留他,下淚道:「兒且等候數天,前者聖上已著令陳州地方官
趕造府第,且待王府告竣時,差官送你榮歸。」郭海壽依命等候。當有潞花王、淨山王、
汝南王與六卿四相大臣,都敬他是當今聖上的恩兄,又知是大孝賢良,所以今日我請宴,
明日他邀迎,不能細述。
且說李太后今乃苦去甘來,居處寧泰宮,安享暮年之樂,天子並后妃每早請安。當
日李太后細加觀察,眾后妃姿質不一,惟有龐氏貴妃,雖則花容月貌,姿色嬌妍,然而
柳眉有殺氣,玉貌現凶形,看來此女決非循良之婦,實乃劉後一般人物。一日后妃俱不
在侍,李太后叮囑皇兒:勿將龐妃加寵,他蛇蠍成性,妒忌生心,如加恩倍寵,他必要
乘風作浪。天子謹遵母命。太后道:「寇宮娥、陳琳已死,未沾國家點滴之恩,須及早
追封,使他仙靈有感。包拯有此忠勞,也須加恩隆爵。郭海壽執意要回陳州居住,不必
強留,且加封官爵,從厚賜繼,以酬供養之德,前旨著陳州地方官員建造府第,諒可告
竣,可使海壽進府居住,皇兒須早頒旨。」天子領命。
不知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
小草掃校||中國讀書網獨家推出||http://gd.cnread.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