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聖上母子商議恩封有功之人,天子道:「母后前在陳州時,兒已禱告上天,母
後二目復明,願免陳州十年國課。今果得母后二日重明,兒如今即欲頒旨使下民知悉。」
太后說:「皇兒言之有理,今日母子團圓,正該蠲免陳州國課,天下囚犯,須當減等寬
恩。況陳州連年災荒,窮困不堪,即有一二富厚之家,設法施救窮民,無奈一連六七歲,
顆粒無收,人民已是水深火熱,目今得皇兒敕免征課,實乃萬民之幸了。」
是日天子敕封寇宮女為淑德元君,陳琳溢為忠烈公,各造廟詞,春秋二祭,永受香
煙。郭海壽敕封安樂王,賜黃白金各萬斤,並賜宮娥內監一十六名,不必朝謁,陳州地
方文武官員,每月朔望請安。包待制加進龍圖閣學士,恩賜上殿坐位,五日一登朝參。
大赦天下囚犯,十惡大罪,俱減一等,小罪一概赦免,陳州國課免征十載。詔旨頒行,
各省共沾皇恩。
過不多時,朝中接得陳州表章,建造王府已竣。天子降旨,著包公、龐國丈二人護
送安樂王榮歸。著龐國丈先回復旨,包公仍留陳州,完了賑饑,然後回朝。當下又命欽
天監選定良辰,登車起駕之日,更有文武官員俱來送行。郭海壽進宮拜別母后娘娘,太
後囑咐須要一月一來朝覲。安樂王連聲諾諾,母子酒淚而別。又辭了天子,眾大臣紛紛
錢送,京城內外居民店戶,夾道而觀,不能細述。
眾文武送別數里俱回,只有龐國丈、包大人一路同行,處處地方官迎送。
一日到了陳州,轟動了本處多少人民,紛紛議論,都說郭海壽幼年時,母子二人,
也曾做過乞丐,後來長成,方得肩挑背負,販菜度日。他一貧如洗,仍不失奉養,原算
是個孝順之人。今有發達之福,皆由孝養中得來。當日郭王爺未進陳州城,早有大小文
武官員,本地縉紳耆老,車馬紛紛,在此恭迎。一路行來,文武軍兵,擁護他進了王府。
郭王爺當中坐了,眾文武官員參見,大員打拱,小員俯伏塵埃。這郭海壽本是小戶出身,
飯也討過,菜也賣過,雖見過包大人,朝參過聖上,對這些繁文縟節,卻是全然不懂。
坐定金交椅,由得眾官叩首,不說一聲「免禮」,亦不說聲「請起」。只有龐國丈好生
氣惱,暗暗生嗔,旁有宮監代說一聲免禮,眾官才起來。龐國丈向包公首一搖,目一睜,
顯出大不耐煩的樣子。包公會意,便道:「千歲,龐國丈職在中書,不便在此耽延,理
直速速還朝。」郭王道:「哪個留他耽延,由他自便罷了。」包公道:「下官也要辭駕
了。」郭王道:「包大人你去不得,且在此與我作伴,未知尊意如何?」包公道:「只
因賑饑未畢,不得久留,故亦要相辭。」郭王道:「既包大人要去,本處地方官員也可
退回,不必在此,日後亦不必日日來此拜謁請安,反覺麻煩,不便。」眾官員拜謝千歲,
並國丈,包公,俱已登程去訖。原來郭海壽是淡泊胸襟,厭煩朝廷一定之規,故吩咐本
處官員,不用天天來拜,只樂得本處文武官員,省了日日請安之勞,暗自喜悅不提。
是日包公、國丈辭別安樂王,分程而去。國丈回京復旨。包公仍往賑饑。不覺光陰
迅速,一連三月,已是秋稻收成,十分豐稔,萬民歌頌天子、包公恩德。
話體多煩,只有郭海壽今已貴為王爵,又乃當今聖上的恩兄,他雖自甘樸素,本處
文武官員,誰敢簡慢。這陳州有位致仕宰相姓王名曾,只因年老歸隱,有孫女名喚美珠,
年方及笄,尚待字閨幃,生來中人之貌,只是性格賢淑端莊。王太師知安樂王尚未婚娶,
有意締結絲蘿。一日,包公賑務事畢,來拜望王太師,言及招親之由,包公一諾擔承道:
「包某依命,當告知安樂王,諒來門第相當,正好結秦晉之好。」王太師喜道:「此事
全仗包大人,只是有勞大駕,於心不安,客當後謝。」包公道:「此乃和諧美事,何足
言勞。」登時告別王太師。太師送出門外,包公相辭登轎而去。一到王府,見了安樂王
禮罷坐下,郭王問道:「包大人賑濟勞忙,今日何暇到此?」包公即道:「本處王太師
有一位孫女,年將及笄,未曾受聘,生來性情端重,意欲送進王府,以侍巾帨。包某特
來作伐,望千歲允納勿辭。」郭王聽了微笑道:「我出身微賤,偶然得遇母后,不期一
朝顯貴,豈敢妄想高門?雖然向日貧時,蒙王太師周濟糧食,惟王小姐乃千金貴體,我
系卑寒出身,豈敢相攀,望包大人轉告他另擇良配。」包公道:「此乃王太師有意招親,
你前時寒苦,今日貴顯封王,他是世代名門閥閱,兩相匹配,甚屬相當,千歲休得過
辭。」安樂王聽了包公勸言,不好當面力辭,只得說道:「感包大人情意殷殷,只我賤
性不戀奢華,不貪歡樂,今既蒙大人此番美意,且為我奏知聖上,待旨允准如何?」包
公道:「千歲高見有理,待老夫與你修本奏明。」言罷,抽身作別,仍回相府,將情復
達王太師。太師大悅道:「奏明聖上作主,更覺有光。」
當日包公辭別王太師,即回寓署,寫成本章,差官繼送到京。非止一日,到了汴京,
黃門官接了本章,送呈御覽。天子看畢,龍顏大喜。進宮奏明母后,太后聞言大悅,欣
然道:「老身在陳州,久知王太師為人忠厚,乃先帝老臣,此段姻緣,實甚相當。」太
後即賜花粉銀十萬兩,另有珠翠金寶,聖上敕封王小姐為王妃夫人,御賜珠冠玉佩。批
了本章,即著包拯為媒,欽賜完姻,迥異尋常。到了吉期,老太師送孫女到郭王府,此
番鬧熱非凡,本州大小文武官員,盡皆拜賀。王府外殿內堂,盡行掛燈結綵,多設筵宴,
十分豐盛,終日歌聲音樂,響徹雲霄。郭王夫婦和諧,且置不提。
卻說天子自迎國母回宮,朝中文武各加升賞,再差官趕上孫兵部,不用清查倉庫。
又值楊元帥表奏戰功,遂加封狄青為副元帥之職,與楊宗保一同鎮守邊關。其時焦廷貴
也趕回關中,眾將士俱有加升官爵,元帥與眾將謝恩已畢,天使回朝覆命,不必細述。
只說國丈惱得納悶昏昏,一心算計要害狄青,豈知反被他們聯成一黨,養成羽翼。
喜得包拯現不在朝,正好尋個機會與他算賬,不料君王又依著包拯,調回孫秀,不查倉
庫,反加狄青為副元帥之職,真是可恨。
不表龐洪煩惱,再說邊關楊元帥,見四員虎將均沾聖恩,封贈統制官員,狄青又加
封副元帥,關上文武官員,人人喜悅。忽然狄副帥染病,臥床不起,一連數日,水米不
沾。楊元帥與范爺、楊將軍,自然延醫調治,弟兄們天天來到帳前問候。楊元帥心中憂
悶,只得與范爺酌議,繼本回朝奏知聖上,即日差官而去。
次日昇帳,忽然有探子報上:「西夏王復興兵三十萬,拜上將薛德禮為滅宋元帥,
離關五十里屯紮。」楊元帥聞報,當日自仗本領高強,兵精將勇,全不介懷。即令孟定
國傳齊部將,並眾兵俱至帳前參見元帥候令。是日番營內戰書投發進關,楊元帥批回決
戰之詞,不一刻有飛報進營道:「啟上元帥,番將薛德禮在城下討戰。」元帥聽報,令
焦廷貴領兵一萬,與薛德禮會陣,須要小心。焦廷貴口稱得令,上馬開關,轟天炮響,
手拿鐵棍,殺氣騰騰,一馬當先,一萬精兵旂幡飛揚,喊喝如雷。焦廷貴一看西戎番將,
生得藍面撩牙,三綹花須,丈餘身材,手持一柄大鋼刀,座下一匹五色花鬃豹。焦廷貴
膽氣雄壯,一馬相迎,鐵棍當頭打下。薛德禮乃西夏國有名上將,焦廷貴哪裡是他的對
手?交鋒不上二十回合,連叫數聲厲害,即帶兵逃走回關。薛德禮催兵追趕,只見城上
箭如雨發,反被射傷兵丁數百,只得收兵回營而去。
楊元帥正在帳中與范禮部、楊將軍商議退敵之策,忽見焦廷貴來至帳前,尚是氣喘
呼呼,打躬呼道:「元帥在上,末將殺不過薛德禮。這賊十分厲害,人雄馬壯,一柄大
刀大如板門,重如泰山,小將與他交鋒五六十合,抵敵不過,只得敗回。望元帥恕罪。」
元帥道:「勝敗乃兵家之常事,何得說謊?你出關片時即回,不像五六十回合的工夫,
豈非謊言!」焦廷貴聽了,忙說:「小將說錯了,原是十五六回合。」楊元帥想道:西
夏初陣逞強,諒來番將本事高強。但本帥有雄兵四十萬,猛將數十員,豈懼小小番奴,
管教你馬倒人亡而回。
次日,探子報進,薛德禮坐名元帥會陣,十分猖狂。楊元帥發令張忠出戰,至四五
十合,大敗進關;元帥又差李義出馬,仍是敗回。薛德禮連勝了三員虎將,楊元帥好生
不悅道:「薛德禮果然驍勇,但狄王親患病未痊,待本帥明日親自出馬,與他見個高
低。」
次早又報薛德禮討戰,楊元帥擇定此日親臨赴敵,上馬提刀,浩氣騰騰,好一位保
國的老元勳。銀盔高豎赤幘,背插八角彩旗,三綹銀須,飄揚腦後,高乘銀獬豸,三聲
號炮,三萬鐵甲軍擁隨左右,焦、孟二先鋒護衛陣腳,張忠、李義沖頭,一同飛擁出城。
薛德禮一見來將生得威風凜凜,手執金刀,乘著白馬,身長丈餘,白面銀須,比昨日來
將大有分別。薛德禮沖近喝道:「來將可是狄青否?」元帥道:「無名小卒,有目無珠,
人也不曾認得,還來混擾亂言!」薛德禮道:「你既不是狄青,且報名來!」元帥道:
「本帥乃天波無佞府山後老令公之孫,官封定國王,大宋天子駕下敕授天下招討使楊宗
保是也!」
不知薛德禮聽了如何答話,且看下回分解。
------------------
小草掃校||中國讀書網獨家推出||http://gd.cnread.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