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魔法使
    冬去春至,萬物復甦。源氏見此春景,心情愈發郁悶,不減先前傷悲。此刻前去賀
歲之人照例不斷。但源氏借口心緒愁煩,只管閒居簾內。惟有螢兵部卿親王來時,才請
入室內暢談。命侍者傳詩:
    「措花幽容不復有,為何尋訪春光來?」螢兵部卿親王含淚答道:
    「覓勝但為愛幽香,非是尋常賞花人。」源氏見螢兵部卿親王款行紅梅樹下,姿態
格外高雅,心想:「真能惜香憐工者,非此君莫屬矣!」春花正含苞吐艷,春色宜人,
然無處可聞絲竹之樂。可見景況已殊異於昔了。跟隨紫姬多年來的侍女們,依然身裹深
黑色喪服,不改悲哀之情。傷悼亡人,永無已時。此間,源氏足不出戶,更無拜訪其他
諸夫人的意願,終計淖守於紫夫人居所。侍女們終日隨待,殷勤伺候,也聊可慰情。其
中有幾個侍女,昔日雖未受源氏真寵,卻也常蒙其厚待。如今源氏心緒惡劣,孤枕難眠,
卻反不與她們親近。紫姬之死,深傷源氏。此間,他俗念全無,勤佛之心深固。每當值
宿,無論哪個侍女,皆令其遠離寢台而眠。孤寂難耐之時,也常常與其閒談舊事。但也
偶爾回思:昔日所做有始無終之事甚多,常使紫夫人怨恨。至今想來,實在後悔。他想:
「無論逢場作戲,或者迫不得已,我為何要如此令她傷心啊?她生性穩重,凡事都考慮
周詳,最善於洞悉人心,但並未長久怨恨於我。每遇此類事故,她推有憂慮。其內心不
知有多少傷楚啊。」源氏愈想歉意愈濃,愈想愈悔,心中極為難受。某些侍女知其心事,
且如今隨待其例,源氏便偶爾與她們敘談心曲。他念及迎娶三公主時,紫夫人雖不露聲
色,其內心卻隱藏無限的無奈和失意,那神色是多麼可憐!尤其落雪那時黎明,即娶三
公主後第三日,回六條院時,偶於格子門外停留,身覺奇冷。其時風捲雪飛,景象慘烈。
紫夫人起身來迎,甚是溫柔和悅。其實她是將浸透淚痕的衣袖隱藏起來,努力裝出無事
樣兒罷了。一念及此,源氏悲痛悔恨交織,一宵無眠。茫然不知幾時能再相見:黎明將
至,值夜侍女退回自己居室,忽然有人驚叫:「呀,好厚的雪!」源氏聽過,心境忽又
回到昔日雪晨。然景似人空,念之傷懷。使賦詩道:
    「雖晚浮塵世,仿如春雪飄。無奈歲月逝,聊賴磋跤過。」吟罷更添悲楚。忙起身
盥洗,赴佛前誦經以驅心中哀思。侍女們早將炭火備好,遂送至源氏面前。源氏只留貼
身待文中納言君與中將君伺候左右。源氏對她們道:「獨抗日久,昨夜寂寥更比尋常。
雖我已習慣這孤寂生活,卻仍有諸種瑣事煩身。」言畢不由長歎。他瞧瞧眾侍女,暗想:
「如果我也遁入空門,她們必倍感傷悲。唉,實在可憐啊廠聞到源氏那淒婉的誦經念佛
聲,即使鐵石心腸,也會愴然淚下,何況這些溫良純善的多情女子!源氏對她們道:
『哦此生所喜榮華富貴,他人無法可比。誰料所遭惡運卻勝於他人。想是佛菩薩要我感
悟人生無常、世途多艱之理,故賜我此命吧。我深懂此理,卻毫不在乎,因循度日以至
如今!到了暮年,尚蒙受如此傷悲之事。我已看清自己命運坎坷,而悟性又鈍拙,如此
反覺心靜。今後我已無絲毫牽掛。只是你們幾個,待我親近芳此,叫我如何割捨得下。
看來我太無決斷,但又無可奈何!」言畢覺得兩眼濕熱,趕緊舉袖欲拭。但淚珠早已沿
袖滾落。眾侍女再也按捺不住,惟淚如泉湧。她們無不願永承源氏左右,皆欲向其訴說
苦衷,卻終究無言,惟飲泣吞聲而已。
    源氏就這樣晝夜憂傷愁歎。每逢孤寂無聊之時,使喚幾個出類拔萃的侍女前來,敘
談往事,打發時日。那個名叫中將君的侍女,自幼侍奉源氏及紫夫人,源氏曾私下對她
憐愛。但她以為愧對夫人,故總與源氏保持距離。如今夫人不在人世,拋下了這個生前
特別疼愛的侍女,源氏見之如見夫人,因此對她格外垂青。這中將君的品貌皆甚優秀,
故源氏待她,比其它待女甚是殊厚。凡非親密者,源氏一概不見。就連向來親睦於他的
朝中公卿及諸兄弟親王來訪,他也很少接見。他想:「要抑制哀思,恢復鎮靜,與客人
見面,晤談最好。但數月沉迷悲淒,今已形容枯槁,精神頹喪,談吐間難免不出乖僻之
語,那樣必會惹人議論,遺留談資傳下惡名。外人傳言我『喪妻後心智迷亂,不能見客』
雖非善評,但他們只是耳聞,比之親現我之丑態好受得多。」故連夕霧等人來訪,源氏
七隻隔簾相會。此間,他竭力鎮靜,忍耐度日。但終不忍絕緣塵世,毅然遁跡山林。他
也很少探訪諸夫人。然一入內室,就立刻淚流不止,苦不堪言,不想看任何人一眼。
    明石皇後走時特意留下三皇子與父作伴,以驅孤寂。三皇子特別護衛著庭前那株紅
梅,說是「外婆吩咐我的」。此言此景無意又觸動了源氏傷心處。及至二月,群花爭妍,
偏有一只管兒飛落那株紅梅樹上,動情鳴轉。源氏看了,情不能禁,獨自吟道:
    「幽院春色寂,群芳開無主。黃若渾不顧,依舊鳴新枝。」邊吟邊在庭中徘徊。
    源氏總算從二條院回到了六條院本邪。此時春意更濃,庭前景色美如往昔。源氏雖
不惜春,然亦無法安寧。凡有所見,無不因之傷情。如今他所向往的,惟靜穆深山,其
怫意已日漸增濃。嫩黃的律棠已盛開,源氏見之傷懷,不覺流下數行清淚。別處的花,
皆這邊一重櫻盛開,那邊八重櫻盛開,這過八重櫻開敗,那邊山櫻始開花;這邊山櫻開
過,那邊紫籐尚留春。這六條院則不同。因紫夭人特別精通各種花木的性質花期,於是
有意巧妙配置栽植。故各種花期,彼此銜接。庭中遂花香時時有,格外直入。三皇子道:
『櫻花開了,我有主意令它長開不敗:在樹的四周掛起帷帳,風就不會吹掉花了。」他
為自己的聰明洋洋自得,模樣煞是逗人喜愛。源氏不覺笑道:「從前有個人,願將大袖
遮天日,莫使春花任晚風。而你的方法比之更有用。」二人朝夕如此德戲,借以度日。
有一次他對三皇子說道:『將與我作伴,我甚是高興,但時間不多了。縱然我能苟活,
也難再與你見面了。」言及此處,又禁不住流下淚來。三星子不悅,答道:「如此不吉
之言,外公您怎麼與外婆異口同語?」他無言以對,垂下頭來,撫弄衣袖,聊以遮掩眼
淚。
    源氏倚欄眺望,庭院盡收眼底。但見大多數侍女尚身著深黑色喪服。略幾個改穿了
一般顏色的衣服,但也不是往昔那種華麗線綢。再看自己所穿便服,也極簡潔樸素,絕
無一絲花紋。環望室內,陳設也很簡單。裡裡外外給人以蕭條之感,源氏遂賦詩道:
    「錦簇春院花,故侶親身植。欲將棄捨去,芳園自成荒。」他此時真情流露,悲傷
不已。
    源氏孤寂難耐,便想去尼姑三公主那裡散散心。他將三皇子也帶去了,由侍女抱著。
三星子到得那裡,便同蒸君一起追玩戲耍,興奮異常。此前那惜花心情已丟得無影無蹤,
終究還是借懂孩童。恰逢三公主在怫前誦經。這女子脫離紅塵之初,並非因為著破塵世,
深悟佛理。而今卻能靜居幽所,一心事佛,斷絕一切俗念,永生與佛為伴。源氏頓生羨
慕之心。他想:「我的道心意不及一個淺薄女子,真叫人慚愧。」頓覺臉上發燒。夕陽
映照著佛前所供之花,景色格外美麗。源氏便對三公主說道:「愛春者已逝,園中花皆
因之失色!惟這佛前供花依然雅麗。」又道:「紫夫人屋前那株校棠花,姿態優美,世
間難以尋覓。花朵也大得悅目!津棠的品質雖高尚不足,但那濃艷色調實在可取。種花
者已去,而春渾然不覺,讓那花開得比昔日更加茂盛。唉,真是有意刁弄人啊!」三公
主脫口念出兩句古歌:「谷裡無甲子,春來總不知。」源氏暗自思忖:「可回答之言多
的是,何必如此掃興?不禁回想紫夫人在世時:「她自幼起,凡使我不快之事,絕不會
做。她能見機行事,敏捷應付一切事故。其態度、言語與氣質,高雅而又頗富風趣。」
源氏生性易傷懷落淚,一念及此,不禁湧出淚來,好生酸楚。
    夕陽去,暮色起,四周景物清幽宜人。源氏即刻告退,出門徑往明石夫人處。久不
相晤,忽然光臨,明石夫人深感詫異。但接待時仍落落大方。源氏頗為欣喜,覺得明石
夫人終究秀於眾人。但較之紫夭人,意趣尚為欠缺。紫夫人的面影又明晰眼前,源氏頓
生戀眷,倍加傷懷。自忖此種痛苦何時才能擺脫。他想既來之則安之,於是同明石夫人
閒聊往事道:「鍾愛一人,確是痛事!我自幼便悟得這點,故一直用心留意,不使自己
在許多事上太過於執著。往昔我被放逐時,思慮再三,總覺活著無絲毫意思,倒不如了
卻此生或者遁入窮荒山林。這也木是什麼難事。誰料竟滯留於世,以致募年。人生將盡,
仍為種種本事所困擾,苟喘延活至今。唉,我竟然如此不堅,真是慚愧之極!」他敘說
的悲情並不特指一事,明石夫人洞悉其心,覺得這在清理之中,因此同情之心頓生,便
答道:「即使是微不足道之人,心中也會有許多牽掛。何況你如此尊貴,怎能對塵世無
絲毫留戀呢?匆匆脫離塵世,勢必被世人譏為草率。請暫時打消這個念頭,一切還需慎
重考慮。一旦遁世,佛意承堅,決難退轉,此理當蒙明察。試看舊例:有的人因受刺激,
或者因事不遂願便生厭紅塵,倉促出家。但這終非明智之舉。主君既然立意修怫,就得
從長計議。眼下皇子尚幼,待確保儲君之位後出家,方可專心修道。那樣我等也皆喜心
贊善了。」她這席話合情合理,甚是妥帖。然而源氏答道:『加此周全思慮,勢必帶來
更多痛苦。倒不如輕率一些好。」便向明石夫人聊起諸種可悲舊事。其中說道:「籐壺
母后逝世那歲之春,我一見櫻花顏色,就想起古歌:『山櫻若是多情種,今歲應開墨色
花。』這是由於我自幼熟習她那古今絕艷之姿,故她一去之後,我便悲痛更勝他人。可
見傷悲之心,並木一定要同逝者有特別的關係。紫夫人猝然捨我而去,令我無限悲痛,
哀思難忘。並非只因夫婦死別而悲傷,更多的是由於她從小到大,皆我養育,朝夕相伴,
直至暮年。突然先我而去,才令我悼死念己,無限悲痛。凡一切極富才情修為,且幽默
風趣,於各方面皆令人銘記者,死後受人哀悼便特別深。」二人相敘甚是投機,不覺已
至夜深。照理,如此深夜,該留宿於此才是,僅源氏終究辭歸。明石夫人私下甚為不滿,
源氏也自覺奇怪。
    源氏返回室中,依然潛心誦經。直至子夜,終於不支,便倚在白日坐墊上睡去。次
日,源氏寄信與明石夫人,內有詩:
    「灘住虛渺無常世,攜淚泣歸夜半寒。」明正夫人對源氏昨晚失禮甚感怨恨。但又
念及他由於悲傷過度,已不成人形,甚是可憐。昨夜之事,便也不再計較。答詩道:
    「秧田春水自涸後,無跡覓尋水中花。源氏仔細讀了,尤覺明石夫人的詩筆清秀依
然,遂想:「起初紫夫人最厭惡此人,常以之為恥。後因看重其穩重可信,雙方遂得以
互諒。但紫夫人並不與她深交,只以雅愛之態與之往來。故外人皆不知紫夫人用心之周
至。」源氏每逢孤寂難耐時,便去明石夫人處敘談一番,以遣心中郁悶。但已絕不再親
見如昔。
    四月初一日更衣,花散裡夫人派人給源氏主君送來夏裝,並附詩:
    「今朝始著初夏裝,復增憂悲懷春逝?」源氏答詩:
    「蟬羽夏衣今始換,蛻去春衫愁更添。」賀茂祭之日,源氏更感寂寞,說道:「今
日觀賞祭典,必定人皆歡欣。」自猜諸寺院繁華鬧熱景況。稍後又道:「侍女請人必不
勝孤寂,你們還是回家規祭吧。」這時,中將君恰在東邊一屋內小睡。源氏走將進去,
只見其體態嬌小玲瓏,惹人憐愛。中將君一下驚醒,忙起身相迎,雙頰頓時微紅,急以
抽遮面,卻更顯嬌艷。她鬢髮略蓬,一頭青絲長垂。身著米黃色裙子與營草色單衫,上
罩深黑色喪服,整個穿著大方得體,顯得格外優美。她的圍裙與唐裝皆脫於邊上,忽見
源氏進來,急欲取來穿上。源氏忽見一枝葵花置於其例,遂將花拿在手中,仔細看了,
問道:「此花何名?我已記不得了。」中將君以詩作答:
    「深忘佛前供花名,奏神淨水浮萍生。」吟時臉似羞花,嬌美可愛。源氏見了,急
以詩相報:
    「嬌花玉柳縱全拋,惟愛葵花情來了。」源氏之意:終不捨得拋的,惟中將君一人
耳。
    梅雨時節,更無他事可做。源氏便冥思苦想。一日夜晚,源氏正孤苦難熬之時,明
晃晃的月亮竟自雲間破露出來,真乃少見景象。這時夕霧大將前來參謁。園中橘花被亮
月照得分明,輕風拂過,香氣四處飄逸,芬芳撲鼻,令人盼待那「千年不變杜鵑聲」忽
然,天色驟變,亮月被這,烏雲堆厚。隨即一陣急風,伴大雨傾盆,燈籠立被吹熄,四
周漆黑一片。源氏並不慌張,倒生出幾分情致,遂低吟「蕭蕭暗雨打窗聲」之詩。此句
雖然並不特別出色,但與眼前景況相宜,吟誦起來也感人至深,令人想起古歌:「獨自
聞鵑不忍聽,聽時惹我起悲情。」「願君飛傍姐兒宅,我欲與之共賞音」。吟畢,源氏
對夕霧道:「獨處一屋,似乎甚為平常,誰料孤寂難耐。但若慣此境況,日後遁跡山林,
則可一心修佛了。」說罷又向屋裡喊道:「諸侍女肚子餓了,快取些果物來!此刻喚男
僕極為費事,你們快速去拿吧!」這時,亡人之思又呈,源氏唯願向「天際凝眸」夕霧
見其癡迷悲傷神態,委實可憐,想道:「思慕如此深切,縱然遁跡山林,修道怕也不專
吧!」遂又想:「這也難怪他,連我當初只是隱約覷其面影,便牽掛至今,更何況父親
與她朝夕相處如此長呢?」遂向父親請示:「回首往事,恍惚如在昨日。誰料周年忌辰
已漸漸迫近。怎樣舉辦法事,父親吩咐便是了。」源氏答道:「無須舖排過甚,照常例
即可。那張她精心所制極樂世界曼陽羅圖,要供奉於忌辰日的法會中。手寫的與請人所
寫佛經不少,那僧都詳知夫人遺志,尚該添加何物,均按其主張而行。」夕霧說道:
「如此法事,若本人在世計慮周妥,後世便無須多慮。無奈她離世過早,且無一可承遺
念者,實甚遺憾。」源氏答道:「其他幾位夫人,福壽雙全,但子女甚少,這恰是我命
不濟之故。但在你這一代,人丁可興旺了。」近來源氏感情更為脆弱,無論何事,一經
提起,便悲痛難堪。夕霧深知其心,故不再對他多聊舊事。恰在此刻,剛才盼待的那只
杜鵑在遠處啼鳴起來,使人想起古歌:「杜字不知人話舊,緣何啼作舊時聲?」啼聲淒
切哀婉,讓人不忍入耳。源氏吟詩道:
    「夜半急雨敲寒窗,哀泣政侶愁未了。杜鵑啼泣山中來,血德錦羽悲難消。」一字
一淚吟誦完畢,凝望天際愈加失神。夕霧亦吟詩道:
    「杜宇通連幽冥府,別語離言托君傳。橘樹繁生故鄉地,芬芳花開遍舊園。」侍女
清人深受感染,也紛紛對吟起來,無論詩句優劣,皆頗富情致。夕霧今晚不再回返,陪
伴父親。源氏獨宿甚感寂寞孤苦,此後他便時來陪宿。夕霧回思紫夫人在世之日,此處
他豈能走近?如今卻由他隨意出入。撫今思昔,委實不勝感慨。
    天氣漸熱起來。源氏尋得一涼爽之地,安設一座,便獨坐沉思起來。忽見池中蓮花
盛開,蓮葉上露珠點點,頓想起「悲無盡兮淚如何,人身之淚何其多」的古歌,一時悵
然若失,恍若跌入夢中,直至日暮時分。鳴蟬四起,格外熱鬧。夕陽之下霍麥花鮮美可
愛。如此景緻,一人獨賞終是索然寡味,遂吟詩道:
    「夏日孤寂苦,長天悲泣哀。鳴蟬苦知意,放聲啼相伴。」此時流螢亂飛,不覺低
確產前又賦詩:
    「流螢思長夜,晚間發微明。愁情焚似火,不停燃我身。」
    又至七月初七乞巧日。今年迥然往昔,六條院內毫無管弦之聲。源氏整日枯坐,癡
迷沉沉,也無一侍女去看牛郎織女星相會鵲橋。天幕未啟,源氏實難人睡,便獨自起身,
打開邊門,自走廊門中眺望庭院:星空下,朝露繁閃,遂步至廊上,賦詩述懷:
    「牽牛織女鵲橋會,何須我去徒操心?惟見閒庭重重露,感至泣下添淚痕。」夏逝
秋至,風聲變得愈發淒厲起來。法事舉辦在即,自八月初始,眾皆奔忙起來。源氏以憶
舊度日,終於挨至紫姬周年忌辰。源氏暗歎:「怕日後惟有如此消磨歲月了。」法事正
日,院內人皆吃素齋,那曼陀羅圖便於今日供請。源氏照例做夜課。中將君端來一盆水,
請他淨手。源氏見其扇上題有一首詩,遂取來過目:
    「無盡戀慕情,終年淚如雨。誰言忌辰滿,悲哀已全消?」看罷,想了想,便在後
面添詩一首:
    殘身漸無多,悼亡身垂暮。惟余相思淚,如溢萬頃波。」至九月暮秋,源氏見園中
菊花上覆著棉絮,便吟詩道:
    「懷昔共護東籬菊,哀今秋露濕單衣。」
    到了十月,陰雨連綿,一片昏蒙,源氏心境劣於舊時。帳望暮色,蒼涼無比,不覺
獨自低吟「十月年年時雨降,何嘗如此濕青衫?」這時雁聲鳴空,但見群雁振翅,飛渡
而去。不禁心下羨慕,久久仰望,吟出詩句:
    「幽夢何曾見,虛渺游魂飄。翱翔魔法使,引我覓行道。」此時,源氏感情異常脆
弱,事無大小輕重,皆令他觸景傷懷,思念亡人,無法慰解,只是在悲痛中度送歲月。
    至十一月豐明節,宮中舉行五節舞會。滿朝文武歡呼雀躍,自不待言。夕霧大將的
兩公子被選為殿上童子,入宮時先來六條院參謁源氏。兩人年齡相若,姿容皆甚俊美。
他們由兩個母舅頭中將與藏人少將陪同而來,皆著白地青色花鳥紋樣小忌衣,映襯下風
姿更為瀟灑清秀。源氏見其天真模樣,頓然憶起年少時邂逅的築紫五節舞姬。於是賦詩
道:
    「豐明筵宴今日盛,群臣進殿紛然忙。我身獨困孤寂苦,日月空逝渾然忘。
    今年終於隱忍,暫留塵世。但出家之期已經迫近,心緒不免更加忙亂。他思慮遁世
前應有所安排,便尋出各種物品,按等級分贈各傳文,聊為留念。他雖不明示此舉真意,
但其貼身侍女,皆瞧出其真正心思來。故歲暮之時,院內格外靜寂,籠罩著悲傷之情。
源氏整理物件時,積年情書突現眼前。覺得倘若遺留後世,教人看見甚為不妥,而毀棄
又覺可惜,躊躇一陣,終究決定取出焚了為是。忽見須磨流放時所收情書中,紫夫人的
信,專成一束。此乃他特意整理的。雖事已遙遠。但至今筆墨猶新,這實可為「千年遺
念」。忽又念及一旦脫離紅塵,便不能再見之,逐令兩三個親信侍女,將其即刻毀棄於
己前。即使普通信件,凡死者手跡,見了總有無限感慨。何況紫夫人遺墨,源氏一看,
便兩眼發花,不能視物,字跡也難以辨認,眼淚竟打濕了信紙。他怕侍女們看了笑話,
自感羞愧,便將信推向一旁,自己吟詩道:
    「舊侶西去登彼岸,不堪慕戀煎我懷。發售傷睹遺世跡,愁心復添悵歎深。」侍女
們雖未將信展開來看,但從源氏那癡迷神情便知此乃紫夫人遺墨,因此皆悲傷不已。源
氏回想紫夫人在世時,儘管兩人近居,但寫來的信卻是如此淒婉。至今重見,更感悲痛,
淚落如雨,竟無法控制。但念悲傷過甚,深恐別人嘲笑他女兒心腸,故不細看。卻於一
封長信末尾留下一詩:
    「人去枉然存遺跡,不若隨主同化煙。」遂令侍女將那情拿去俱焚了。
    十二月十九日始,照例舉行三天佛名會。源氏已認定此乃紅塵中本次了,故一聞鑽
館錫杖聲,感慨之情更盛於往常。眾僧不斷向佛祈禱,保佑主人長壽。源氏只覺悲傷,
不知佛祖奈之若何。此間大雪翻飛,地上積雪已厚極。導師退出之時,源氏召其進來,
敬上酒杯,以表謝意。禮儀隆重比昔,賞賜特別豐厚。此導師一生服務朝廷,且時常出
入六條院,故源氏從小便熟。今已滿頭銀絲,源氏甚覺可憐。諸親王及公卿,依舊到六
條院參與佛名會。園中梅花含苞欲放,雪光映耀,格外鮮妍可愛。按理該有管弦之樂的,
但源氏一聞琴笛之聲,便有嗚咽之感,悲不自勝,故取消管弦,推吟誦了一些適時詩歌
便了。哦,差點志言!源氏向導師敬酒時,曾奉贈一詩:
    「戲命日將盡,再見春景難。梅花合雪放,但插鬢髮邊。」導師答詩雲:
    「祝君壽無疆,春花年年賞。歎我發如雪,徒嗟度日月。」因受感染,其他眾人皆
吟詩助賀,彼此酬唱,各具特色。這日源氏居宿外殿,其氣色姿容俱佳,一層艷麗之光,
更甚於往年。那老僧見了,禁不住流下幾行濁淚。
    已近歲暮,源氏寂寥不已。忽見三皇於東奔西走,喊著:「什麼聲音最響?我要驅
鬼。」那姿態令人格外喜愛。源氏想:「我遁跡後,便再無緣見此人倫之趣!」觸景生
悲,竟又難以自禁,於是賦詩道:
    「亂心時抱恨,怎曉日月經?今朝年華盡,殘命亦將隕。」賦詩畢,他叮囑家人:
「元旦招待來客,應隆重比昔,贈送諸親王及大臣的禮品,以及賞賜其他人的福物,皆
要盡量豐厚才是。
 
    ------------------
  圖書在線製作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