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致虛極,守靜罵。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日靜,
是謂覆命。覆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
乃天,天乃道,道乃義。沒身不殆。

                                靜的妙用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
靜,是謂覆命。」這是道家修道的原則和方法,離開此原則都不對。有些人想修道、
學靜坐,那便應該讀懂此文,徹底了解真正的方法。其實,只要有個方法在,已不
叫求靜,而是求動。既然要放心打坐,那麼你還再加個什麼方法,那豈不更亂更忙
嗎?
    《老子》及一切道家學神仙丹道的經論,合成《道藏》,有八千餘卷之多,
《老子》只是其中一卷,看是看不完的。你若讀完,準有發瘋的可能。但我全讀完
了,卻沒有發瘋。看過以後,我明白了這一卷所謂的「那個」,就是那一卷所說的
「這個」,自然而然加以融會貫通。大概地說,八千多卷的《道藏》,根本離不開
老子的六個字:「致虛極,守靜篤。」「虛」差不多等於佛家的「空」,有些道家
丹經上乾脆也用空,那是唐、宋以後丹書受了佛家影響的原故。
    以往的道家只有「清」與「虛」兩個字。「清」是形容那個境界,而「虛」則
是象徵那個境界的空靈,二者其實是一回事。「致」是動詞,是做到、達到;「致
虛極」,要你做到空到極點,沒有任何染污。至於空到極點是個什麼樣子呢?若還
有個樣子就不叫空了。空沒得個相貌可尋。
    而「守靜篤」講的是功夫、作用,硬要你專一堅持地守住。且用禪宗黃龍南排
師的幾句形容詞:「如靈貓捕鼠,目睛不瞬,四足據地,諸根順向,首尾直立,擬
無不中。」一隻精靈異常的貓,等著要抓老鼠,四隻腳蹲在地上,頭端正,尾巴直
豎起來,兩只銳利的眼珠直盯即將到手的獵物,聚精會神,動也不動,隨時伺機一
躍,給予致命的一擊。這是形容一個參禪的人,參話頭,作功夫,精神集中,心無
旁騖的情況。不如此,道功無法成就。
    神宗大師們另外還有個比喻:「如雞之孵卵」。這就不像貓捕老鼠,瞪眼張爪,
蓄勢待發了。而是閉著眼睛,迷迷糊糊,天塌下來都不管,你踢他一腳,他叫也不
叫,理也不理,只是死心眼直守著那個心肝寶貝的雞蛋。這樣也是一種修定的功夫,
也是形容虛到極點,靜到極點,如同老子所說的:「致虛極,守靜篤」這六字真言。
這六字,已經把所有修道作功夫的方法,與修道的境界、層次,都說完了。世界上
各宗各派、各式各樣的修道方式,都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下面接著加以說明理由。
    「萬物並作,吾以觀復。」「作」是形容詞,宇宙萬物,山河大地,無時無刻
不在變動,永無止境地發展創化。一直在動中,並沒有靜過,宇宙的表現,是一個
動態的世界。每一個人都在不停地忙碌,每一根草都在生生不息地成長,這是一種
道的作用狀況。所有生命都在生化中,這是合理的;生化到了盡頭,自然死亡,這
也是合理的。「萬物並作」都在創造變化,活活潑潑朝向死亡之路走去。因此,莊
子解釋天地萬事萬物說:「方生方死」。剛剛出生落地的那一天,就是死亡開始的
那一天。一個小孩生下來滿一個月,親戚朋友高高興興來慶祝,而在前面的二十九
天的生命現象已成為過去了。早已死亡。就算後來活一百年,但在前面的九十九年,
也都已死亡,消逝得無影無蹤。
    從生命的兩頭來看,莊子很幽默地指出人生的一切,根本就是「不亡以待時盡」。
「方生方死」,生命看來似幸福平安,實際是在那裡等死而已。只不過排著隊比別
人多等些時候罷了。從第一天出生開始,等到最後一刻結束,這有多麼的滑稽可笑!
道家這種看法,未免大傷感了。其實,更深一層體會,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即生
即死,即死即生,又何必那麼看不開呢?
    那麼如何才能使自己不死?「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復」是回頭的來路,
如果借用佛家「無量無邊」的形容詞來說生命的力量,本是無窮無盡,一直保留在
那裡,永遠不生不滅。不生並非斷滅相,不是枯寂,更不是完全沒有東西,而是說
永遠有無限的能量存在那裡,用而不用,不會消耗殆盡。這種無比偉大的生命價值,
姑名之為不生,在老子叫「復」。「復」也是個卦名,復卦又稱做「地雷復」——
囗,上面是坤卦,表征為地,下面是震卦,表征為雷。雷表示電能,生命發展的能
源,從此發生。因此老子在後文提出「反回去」的觀念「反者,道之動」,回歸生
命本初的狀態。修道是返回根本,追求生命最初來源的那個東西。
    「萬物並作,吾以觀復」,有志向道的人,不是魯莽地橫衝直撞,向前窮進,
而是回頭走,走到生命來源之處。禪宗後世的慣用語「還我本來面目」,可當參考,
作為此話的註解。真發現自己本來面目,明心見性,便開始接上那生命本具、源源
不斷、龐大無比的能源。

                             芸芸眾生的命根

    「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覆命,覆命曰常。」我們看看,天
地間的萬物,生長最快的是什麼?——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把它的
根挖掉以後,只要有一點不盡之處,它又會很快地長出來。生生不息的力量,草木
似乎算是最快、最明顯的例子。依中國人陰陽五行的術語來說,木是代表於生發之
機,東方把木表現作生生不息的現象。草木是同一詞意。「芸芸」代表一種普普通
通的草,也用來形容宇宙萬物的生生不息。死了一批,又生一批;越生越多,叫做
「芸芸」。後世便由這道家的「芸芸」,和佛家的「眾生」,演變成文學上一個很
優美的名詞「芸芸眾生」。後來又有「林林總總」一詞的出現,也是形容猶如草木
的多得不可勝數的情形。
    老子說,一切萬物那麼多彩多姿,「各復歸其根」,他觀察每一個生命,皆是
依賴它自己的根本而活。草木無根,活不了的。人也有根,人的根在哪裡?我常常
看到許多朋友一心求道,卻是盲修瞎煉,拚命把丹田當作根,那是不對的;也有人
誤認為根在肚臍,更是離譜。肚臍只是未出生時和母親接連一起吸收養份的通口而
已,一落地就剪斷了,怎麼會是修道的根呢?人的根是在虛空,在頭頂上。虛空就
是我們的泥土,這就是人與萬物不同之處。植物的根栽在泥土中,人與植物相反,
根栽在虛空中。所以,道家講修道,「還精補腦,長生不老」,此「精」不完全是
指精蟲之精,只是與精蟲有連帶關係。我們看中國國畫,主壽的壽星老人——南極
仙翁,他那個腦袋被畫得比平常人高出一重來,叫做「壽頭」。腦子也是智慧的淵
源。所以,嬰兒剛生下來時,頭頂的囪門凹處,裡面還是洞開的,與天根相接,在
人的肉體生命來說,所謂「天根月窟常來往」,便指此處。等到此處封閉堅硬以後,
他就慢慢開始會講話,意識漸漸成長,天根便截斷了。要修到還精補腦,長生不老,
腦的內涵,就是指此「根」。
    但是,要如何「歸根」呢?唯一的方法,就是求靜。「歸根曰靜,是謂覆命。」
能夠靜到極點,才能找到生命的本源,回歸生命的根本。這個根是什麼?——虛空。
「致虛極,守靜篤。」在佛家則直截了當地告訴我們「空」。所謂空,也只是個形
容詞而已,千萬別認為空就是沒有,那就錯了。空等於老子所說的「清虛」。那麼,
「歸根曰靜,是謂覆命」,靜到極點是怎樣的一種狀況呢?道家有兩句話:「虛空
粉碎,大地平沉」,描述這個靜到極點的境界。連空也要打破,才是真靜。
    道家講修道的過程,「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其原則沒錯,但這
之間的種種程序變化,麻煩得很。一定要做到,不但沒有身形人我的感覺,連這個
物質世界、意識影像,甚至虛空的感受都沒有了,才算合乎「致虛極,守靜篤」的
境界。
    老子的文章剛剛在此露出一點道的曙光,馬上筆鋒一帶,又轉回去了。如同打
太極拳一樣,看似一拳打過來,卻又縮回去,你說不打嘛,等一下那只手又從另一
邊攻來,難以提防,擋也擋不住。這是道家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精神。《老子》這本
書的編述也是這樣,因此接著又說明道體作用的現象。
    「覆命曰常」,找到生命的根源,便能「不生不死」,永遠常在,永遠存在。
「知常曰明」,你體會到生命根源是不生不滅,那就叫作明道,成了明白人,再也
不懵懵懂懂,迷迷糊糊了。如果人不明白道的根本,不明白生命的本來,「不知常,
妄作凶」,亂作妄為,必然大凶大害,沒有好結果。不知生命真理所在,莫名其妙,
亂用道體,下場的危險性,自不待言。
    我們拿中國哲學的看法來講,不管是佛學也好,道家也好,《易經》也好,講
人生都沒得呆板、固定的結論。本來嘛!歷史上有哪一個人真能找到結論呢?我們
看《易經》最妙了,八八六十四卦,最後一卦是未濟——囗火水未濟,是永遠沒完,
下不了結論的。一切事物的發展,永遠沒得底,無量無邊,永無止境,難以捉摸。
也可以說它永遠自有源頭活水來,滔滔不絕,滾滾而來。如何加以形容,那是各人
各家的主觀。《易經》由乾坤開始,到未濟而終。我們若讀懂了,就體會到古人所
說「閒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幾多時」兩句詩的意味了。
    我經常對同學們說,有二樣東西必需要學——佛學與《易經》。但這兩門學問,
窮一輩子之力,並不易學通,也不需學通。不學通,永遠追求不到,似通非通的那
個樣子,其味無窮,一輩子有事消遣——老了也不寂寞,越研究越有趣。古人說,
「夜讀《易》」,如果夜裡讀《易經》,鬼神都受不了。我的經驗,是夜裡讀《易
經》,保險睡不著覺。剛剛讀啊讀,看出一點名堂,便想弄個清楚,繼續看下去,
等告一段落再睡,結果一段接一段,不知不覺天已經亮了。真是「閒坐小窗讀《周
易》,不知春去幾多時」,一整個春天何時溜走了,都不知道,這個味道很好。
    若是學通了的人,把人生看得一清二楚,透透徹徹,這個人生還有什麼味道?
還有什麼美感?隱隱約約蠻好,拉開人生的內幕,一望無遺,那就一點都不藝術了。
也許這是笑話,總之,假如真把易學貫通了,「微妙玄通」,通達一切,那也好。
    「常」並不全等於永恆,一個人不知常,那就要從自己的生命回過頭來找。
「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覆命。」也就是說宇宙生命的來源,本
來是清虛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又何必對什麼事都抓得很牢,不肯放
手呢?其實沒有一樣東西可以抓住的。你別刻意去計較,整個宇宙萬物,本來都屬
於你嘛!人家問我,怎樣學佈施才不過分貪心營利集財?我說:「地球都是你的,
你為什麼不佈施。」反正達觀不犯法,地球也是你的、他的、大家的,也是自己的。
這是知常。我們生命的本來,不生不滅,對這不生不滅的本源,要把握得住,認識
得透徹。「不知常,妄作凶」,醉生夢死,盲目人生,那將沒有好結果的。
    知「常」要把握住道的本源,才懂得做人,才懂得做事。知「常」便能「容」,
胸襟可以包容萬象,蓋天蓋地。因為有此胸襟,智慧的領域擴大,不可限量,故說
「容乃公」,自然做到天下為公,毫無私心。
    即然能「容乃公」,當然「公乃王」。王者,旺也,望也,助也。一切萬物皆
欣欣向榮,活活潑潑,彼此得助。命相家常告訴看相的人,依你八字要做某一件事,
需選某一個自己的「旺相日」。是初一,還是十五?比如說,某人屬火,而木能生
火,那麼那個屬木的日子,便是他的「旺相日」。「相」是輔助,幫助的意思。在
五行中,各人有各人的旺相日,你的旺相日對你比較有利,對於他人,那就不一定
了。
    「公乃王」,此「王」並不一定作王解。照現代意思解說,一切為社會,佛家
則言一切為度眾生;忘了自我,處處為人著想,你度眾生,眾生亦度你。若用一般
合作的標語說,那便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你為人人,人人為你,最後不分
彼此,都是一樣的。「公乃王,王乃天」,就符合天地自然法則。天地生長萬物,
日月照臨萬物,公平無差,並不計較報酬,這是「天乃道」的自然法則。
    有天地一樣無所不包的胸襟,便合乎道的原則,那麼才能「道乃久」,源遠流
長,長生不老。佛家所說的「無我」,就是「大公」,就是「天道」。明白了天道,
就「沒身不殆」了。「沒身」,是說我們這個生命,活到最後一口氣不來,死後骨
頭化成灰塵,肉體了了,但是生命的精神卻永遠常存。長生不老,它的重點,全在
「致虛極,守靜篤」這六個字上。
 
    ------------------
  亦凡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