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曉嵐40歲那年,也就是去福建任提督學政的同年,已經晉升為侍讀學士。
這時其他雖遠在福建,但乾隆皇帝時常想其他來,便向身邊的大臣詢問紀曉嵐的
情況,於是紀曉嵐在福建的一些趣聞,也被一些從閩入京的官員帶進京來,往往
被添枝加葉,更是妙趣橫生。
第二年,紀曉嵐又蒙乾隆皇帝垂愛和朝中大臣的保舉,晉升為左春坊左庶子。
當他卸去福建督學,回到北京,便在左春坊就任。皇上召見他時,詳細詢問福建
的風俗人情,地理山川,紀曉嵐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一一向皇上奏明,講得生
動詳細,如數家珍。皇上默默含笑,聽得津津有味。心想,這位才子,有了這幾
年的經歷,果然學識大增,簡直是如虎添翼啊!皇上對他十分喜愛,不久擢升為
詹事,掌管東宮庶務,記述皇帝言行,一年之後又晉升為內閣學士,參與軍機大
事。他為人正直,待人謙和,很受朝中一班老臣的喜愛。
這年秋後,乾隆微服私訪,由紀曉嵐和劉墉等人侍駕。出京南行,來到直隸
地面。
這時的劉墉已升任內閣學士,也是皇上的一位寵臣。他雖然只有40多歲,
也已經是飽經憂患的人了。早在乾隆二十年,他因為父親劉統勳得罪而受連累下
獄,事結後獲編修督安徽學政,上疏"府官吏自贍頎,畏刁民,畏生監,並畏吏胥,
閶冘怠玩。"提出革除積弊的建議,受到皇上的嘉許,乾隆當即命兩江總督嚴繼善
等人,革除所陳弊端。劉墉一時飲譽朝野,隨即被授為山西知府。但由於其僚屬
侵貪公帑,劉墉卻未察覺,被革去官職,發往軍台效力。一年之後釋還,命在修
書處行走。後來他父親劉統勳任東閣大學士兼軍機大臣,他才又以蔭恩復以知府
用,到江蘇任江寧知府,勤勉恭儉,為政清廉,再遷陝西按察使。授為內閣學士
後,才回到北京。這時他身材消瘦,面龐清懼,顯得要比紀曉嵐大十多歲。他走
起路來像個六十老翁,背駝得厲害,人們戲稱他叫"劉羅鍋子"。
而這時的紀曉嵐,是一生中青雲直上的時期,不斷升遷、春風得意,已經身
寬體胖,魁偉高大,面容潤滋,看上去只不過三十多歲。
這天君臣一行來到任邱界的趙北口,凝望白洋澱,碧波萬頃,葦絮紛飛,漁
歌處處,鷗雁鳴脆,不絕於耳,頓覺心曠神怡。
紀曉嵐看皇上高興,便到近前說道:"這裡是臣的家鄉,風光秀美,賞心悅目,
聖上當有所題留才好!"皇上聽了,一時興起,吟成一詩:我愛燕南趙北間,溪村
到處碧波環;若教圖入橫波裡,更合移來西塞山。
紀曉嵐聽了,連忙稱讚"聖上作詩氣勢非凡,胸襟壯闊,為臣不敢相比啊!"
乾隆聽了高興,含笑不語,極目遠眺,遐想起移山添翠、山水相映的秀麗景色。
良久,皇上轉過頭來,看紀曉嵐正望著湖水出神,便對他說道:"這裡既是愛卿的
家鄉,何不吟詩贊美?"「啊-"紀曉嵐聽了乾隆的話,扯斷那悠長的思緒,趕忙回
話,"聖上有所不知,容臣細稟,臣來到家鄉,憶起童年舊事,浮想聯翩,千言萬
語,一時難於出口,故而怠慢有失,望聖上恕罪。"皇上聽了微微一笑,說道:"
好吧,既然愛卿有千言萬語,你就儘管吟誦出來,朕倒要聽聽,你看如何?"說罷,
乾隆沿柳岸徐行,等候紀曉嵐吟詩。紀曉嵐緩步跟隨,脫口吟道:瀛鄚積水區,
為澱九十九,港汊互交通,眾流匯滋口。
回汀聚魚蟹,淺渚富菱藕,
圢埂布棋局,狹者猶萬畝。
瀰漫跨數州,寥廓稱臣藪,
紅闌十三橋,雁齒相排藕。
聽到這裡,乾隆忍不住脫口贊道:"好詩!好詩!卿為朕繼續吟來。"紀曉嵐
又接著吟道:蜿蜒橫一徑,剞立長堤陵,往者五六月,小艇才容肘。
一棹沂空湖,玻璃淨無垢,
水平聞菱荷,風影亞蒲柳。
紫鱗時指刺,白鳥自朋友。
煙際去杳然,流連辰及酉,
於今二十年,請夢狎漁叟。
茲來十月半,木落寒飆吼,
紅衣枯已落,綠雲空所有。
空濛天拍水,澄澈故如舊,
大似逢故人,朱顏換白首。.....
乾隆聽到這裡,打斷了他的吟誦,說道:"怪不得人說文人脆弱,睹物傷情,
今天果然不虛,愛卿風華正茂,怎能比作白首老翁呢?"紀曉嵐向皇上說道:"臣
非皓首,但鬢生白髮,用白首也使得,惟惜時光流逝,少時情景一去不復返啊!
"乾隆點頭贊同,讓他繼續吟誦。
紀曉嵐接著吟道:
握手貌已非,憶昨情彌厚。
惜哉方於役,川陸日奔走,
欲別更徘徊,悵然凝睇久。
乾隆聽完,沉思片刻,說道:"愛卿此詩情真意篤,眷戀故裡,人之常情啊!
明日啟程到真定府,歸時取道獻縣,卿可在家多停留幾日,你看如何?"紀曉嵐聽
了立刻高興起來,馬上叩頭謝恩,皇上呵呵笑後,君臣啟程而去。
幾日後,紀曉嵐隨乾隆皇上來到真定府,這裡寺廟眾多,古塔林立,雄偉莊
嚴。
乾隆君臣先後游覽了廣惠寺、天寧寺、開元寺等古代建築,不由得歎為觀止。
廣惠寺內,有座建於唐代貞元年間(公元785∼805年)的華塔,用青
磚砌成,高達十幾丈,巍然壯觀,塔身四周雕刻著眾多的仙人仙獸和樓台亭閣,
細緻逼真,出神入化,為國內罕見。
天寧寺內,有座靈霄塔,建在唐鹹通初年(公元860年),高達20丈,
九級塔身,可登上頂層眺望全城風景。
到了開元寺,有座九級石塔,方正巍然,渾若天成,是東魏興和年間(公元
539∼542年)所建。每層四角懸鈴高掛,風起鈴動,脆鳴盈耳,讓人感到
妙不可言。
他們每到一處,也不驚動廟內僧眾,和尋常百姓一樣進香拜佛,觀看寺中建
築,不覺五天已過,尚覺游興不減。
這天來到隆興寺,乾隆更是高興異常,這隆興寺又叫大佛寺,以寺內大佛而
聞名,寺裡有天王殿、摩尼殿、大悲閣、彌陀殿、戒壇、慈氏閣、轉輪藏閣等隋
代建築,從其規模、年代來說,為國內所少見。最讓他們贊歎的,是大悲閣裡的
大銅佛,高達五丈有余,有四十二隻手臂,乾隆走遍全國各地,這是他見到的最
高的一座銅佛,禁不住與紀曉嵐、劉墉等人議論起來。
在御碑亭內,看過清聖祖康熙皇帝的御制碑文,乾隆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
到館裡,即命紀曉嵐侍候一旁,揮毫撰成一幅碑文,傳來府尹,命他速速制碑,
立於隆興寺內,這事一傳開,立刻轟動了全城。
這天,乾隆與紀曉嵐為避人耳目,微服在街頭閒游,皇上一時感到口渴,二
人便登上一座茶樓。
香茶入口,頓覺神清氣爽。乾隆抬頭見茶樓上懸掛一幅橫額,上面寫著:"天
然居"三個大字,書法遒勁有力,心中很是喜愛。只見樓中桌凳整潔,也覺得十分
滿意,不覺興致來臨,隨口吟出一句"客上天然居"。正待思索下文,發現這句話
倒過來念更是佳句,成了"居然天上客",無意間組成了回文,心中一時高興,微
笑對紀曉嵐悄聲說道:"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卿可屬對?"紀曉嵐一聽,這
是一句回文。因昨天剛游過大佛寺,並未多加思索,便答出了下聯:"人過大佛寺,
寺佛大過人。"乾隆一聽,果然不錯,自己還沒有想出來,紀曉嵐便隨口答上了。
再想卻又想不出其他對句,只得稱讚了他幾句。
幾天過後,乾隆君臣離開真定府,東行至河間府的獻縣,來到紀曉嵐的老家。
乾隆駐蹕紅杏園,便命紀曉嵐悄悄地回家,省視親友。
紀曉嵐回到家中,想起了同窗好友張璉,便派人將張璉傳到紀府相見。張璉
屢試不第,這時還是一名窮秀才。談話間,紀曉嵐將"客上天然居"、"人過大佛寺
"這副對聯說與張璉聽,以為能得到張璉的贊佩,誰知張璉哂笑起來,說道:"文
賽王勃,才超子建,名馳海內,譽滿文壇的紀老五,你就這麼兩下子?實在讓人
不敢相信,你何不以'僧游雲隱寺'對之?"紀曉嵐一時讓他笑得很尷尬,一想也是,
"僧游雲隱寺"一句,倒過來一讀,成了"寺隱雲游僧",在辭彩和意境上,確實比
自己的"人過大佛寺"略高一籌,當即表示歎服張璉。
此後這件事在家鄉傳揚開來,於是"不及張璉"的傳說,不脛而走,流傳至今。
正巧紀曉嵐微服省親這天,總管向他報告紀家的佃戶莊子和侯陵屯的李戴發
生爭執,聽說李戴正要上告官府,興起訴訟。
這李戴是侯陵屯村的首戶,是聞名鄉里的土財主,他雖無功名,但廣有土地,
饒有資財,金銀滿櫃,米爛陳倉,更兼熟讀大清律條,有"土刀筆"之稱。他不輕
易惹人,但人也不敢輕易惹他。
紀曉嵐家在侯陵屯附近有個莊子,居住著紀家的幾十家佃戶,在這裡租種紀
家的土地。這周圍的土地,除了紀家的,就是李家的。自然紀、李兩家很多地塊
都是地鄰。
紀家財大官高,佃戶也氣粗膽壯,說話辦事就有些傲氣。
別看紀家在這裡沒人,但主子多大,奴才也就多大。這佃戶莊子裡的管事人
依仗紀家勢力,無論什麼事都要高人一頭,強橫一點。兩家土地相連的地方多了,
為地頭地邊就免不了犯些爭執,雖未大動干戈,但心裡都憋著一口氣。
真是無巧不成書,這年秋收時,李戴家的人到地裡收穫,把騾駒子帶到地裡
去,忘了給牲口駒帶上籠嘴,騾駒跑到紀家地裡,啃吃了幾口莊稼,這事被紀家
的管事人看見了。
這本來是很平常的一件小事,但由於雙方已有了嫌疑,沒事還想找事,管家
的看這事有了借口,那肯輕易放過,就叫人把騾駒子趕到自家莊院去了。
李戴知道這件事後,責怪家人一番,帶牲口下地不可大意,一定要帶好籠嘴,
但也想這不是一件什麼大事,牲口駒子嚼啃莊稼固然不對,但雞上牆頭豬躥圈,
牲口駒子啃地邊,這都是常見之事,派人說幾句好話,把牲口駒子牽回也就是了。
隨即打發人前去道歉,討要騾駒,不料去的人空跑一趟。
紀家管事的說:"李東家也太小瞧紀家了,牲口啃了莊稼,哪能隨便來個人說
說就完,你們李家牲口不懂事,難道人也不懂事嗎?回去告訴你們東家,鼓樂吹
打,花紅彩禮地前來謝罪,就可以放回牲口駒,不然休想。"李戴一聽,這個條件
提的太苛刻了,真叫人下不來台,你紀家的牲口,啃吃我的莊稼也不知多少次,
我李戴何曾計較過一回,紀家僕人太甚,不能答應這個條件。
說和人往來說和,過了一個多月的時間,跑了多少趟,雙方都不肯讓步,只
好撒手不管了,李紀兩家的事就這樣僵持下來。
李戴見紀家無禮苛求,不肯放回騾駒,知道這事不驚動官府,是不會善罷干
休的,遂寫好狀紙,到縣衙告狀。紀家管事的聽說李戴去縣城告狀,連忙到崔爾
莊來報信,並說李戴蠻橫無禮,牲口吃了莊稼,不但不道歉承認不對,反而到縣
衙告狀。紀家總管家一聽,真是豈有此理,牲口啃了莊稼,不給道歉還算罷了,
反而興起訴訟你李戴真是光棍一條,蠻不講理,欺侮別人家可以,欺侮紀家不行。
管家添油加醋,撥火弄焰要東家出面,給縣官傳個話,打贏這場官司,給李戴一
點顏色看看。
紀曉嵐聽了管家的稟告,沉思起來。他居官位顯,閱盡了宦海風波,對官場
上人和人的關係,了解得非常透徹,官場往來,無非是爾虞我詐。有些人在官運
亨通時,人人出來捧場,自己也逞一時之欲,圖一時之快,為所欲為,出盡風頭,
耍盡威風,成為叱吒風雲的人物,終因樹敵太多,招致物忌,被人暗中中傷,引
起皇上猜疑,到後來身敗名裂,康熙時的鰲拜,就是前車之鑒。他在位時手眼通
天,皇上也讓他三分,而且他是功高位顯的滿族大臣,到後來都未能免得身首異
處,全家抄斬。何況自己是一個漢官,更要為官謙慎,恭儉忍讓,在對人對事上
力求寬恕,得饒人處且饒人,不肯結下冤家對頭,他雖在交友會客時戲謔無常,
但事後常道歉解疑,讓人們覺得只是玩笑而已,並無惡意,在情誼上一如既往。
對眼前這事,他告訴管家盡量別去衙門,免得傷了兩家體面,找人調解一下
算了,不必把事弄大,也不必爭個事坡下崗。
紀曉嵐回到縣城,拜會家鄉父母官,縣官見他是當朝重臣,這次又陪王伴駕
微服私訪,心中無限敬仰,便也百般趨奉,遂將李戴訟狀傳與紀曉嵐。紀曉嵐淡
然一笑,似無其事,說聲"知道了",隨即請縣官當個居間人調停一下這場糾紛,
不要把這事張揚出去。
縣官見他這樣看中自己,受寵若驚,夜不能寐,百般揣度著如何了結此事。
紀曉嵐回到北京後,縣官將李戴傳來。出乎李戴意料,這次不是在公堂上審
案,而是在署解擺上酒席,熱情款待,心中便明白紀家不願堂上相見,而要調解
私了。
縣官本想,用紀曉嵐的名義擺上酒席,坐下來哈哈一笑了事,也算給了李戴
面了,誰知縣官把調解的意思一露,李戴竟然不允。
李戴見紀家不想打官司,心想不打官司也行,但是應該紀家做出點表示來,
好讓人們知道我李戴不是好欺負的,將來這事傳出來,別人會說連紀家也敬我三
分,那我將會身價倍增。
李戴如此想來,便又提出了條件,要紀家用紅彩禮,鼓樂吹打著把騾駒子送
回,再不然,有紀曉嵐道歉的一封信也行。
這當然是強人所難。縣官辦不到,也不願意去辦,更覺得有傷自己體面,縣
官心中很為惱火,只好讓李、紀兩家公堂相見。
李戴以往常代人訴訟,兼又熟悉清律,在公堂上往往勝訴,人稱"唇如利劍、
舌似鋼刀",成為遠近聞名的"土刀筆"。何況這次理由充足,更是得理不讓人。
在公堂上,李戴據理力爭,紀家仗勢不讓。縣官心裡偏袒,但又知道李戴非
常之輩,不敢妄然行事。連過幾堂,均無結果。
這天再次升堂,縣官對李戴不識時務的作為十分惱火,便故意用話激怒李戴,
李戴不知是計,怒火中燒,在大堂之上,與縣官吵嚷起來。
這下子麻煩了,被縣官抓住了把柄,說他目無官長,咆哮公堂,當堂打了四
十大板,拉下囚禁起來,批駁他的訴狀是強詞奪理,判他包賠紀的損失,這場官
司就這樣輸掉了。
但事情到此,仍未完結,李戴怒不可遏,哪裡肯服縣裡的判決,提出上訴河
間府。縣官見事情鬧大了,趕忙叮囑紀家的人進京稟報,讓他想辦法了結此案。
紀曉嵐聽完來人的稟報,"唉"地長歎一聲,從椅子上站了起來,在屋子裡來
回踱步。他知道,自己是皇上的寵臣,地方官巴不得有機會效力討好,趨奉諂媚,
但此事如此處理就成了仗勢其人,實在是有違初衷埃早知李戴死要面子,給他道
個歉,不就了結了嗎,鄉里人將會議我禮下謙和,又何必與這個土財主去爭高低
呢?但事已如此,又不便責怪縣官,那將會毀掉他的前程,人家會說他恩將仇報,
傳為話柄。又轉念一想,總管說這個李戴依仗財大氣粗,一貫挑詞架訟,魚肉鄉
裡,如今為牲口駒子吃口莊稼,即使家人有什麼不對,我已托縣令代為轉換了,
總算讓了你一步,你何必得理不饒人,看來家人所言不假。又想到四叔信中所說
"錢花得起,人丟不棄"這句話。思想至此,還是借這個事教訓教訓這李戴也好,
免得他今後橫行鄉里,欺壓百姓。只好因錯就錯了。於是又寫了一封信給河間知
府,讓來人帶回,求他加以照應。看來一個人辦錯事,有時是有意的,有時是無
意的,有的是因聽片面之辭而做了錯決定的。紀曉嵐對李戴這件事就屬於後者,
致使李戴氣憤而自殺。時人也有對這件事抱不棄的,知道打官司無法平反,所以
才編一出戲,叫做《李戴活捉紀曉嵐》。說的是李戴死後,到閻王那裡告了狀,
並得到准狀,李戴將紀曉嵐的鬼魂提出,到閻王那裡質對,當然閻王是沒有的,
不過這個戲說明人們對官府這樣判決是不服的。
李戴上訴到河間府衙,知府已收到紀學士的來信,早知此事,上堂之後對李
戴的狀紙看也不看,也不聽李戴的訴說,將狀子駁回,維持原判。
李戴仍然不服,又上訴到保定直隸總督衙門。到總督衙門告狀談何容易,李
戴是花了很多銀子,才打通關節,將狀子遞了上去。
總督看狀子寫的好生厲害,不僅告紀曉嵐縱奴逞惡,連知府不依法而斷都告
上了,心想如果依法斷案,必然得罪紀曉嵐。紀曉嵐是當今聖上的寵臣,萬萬得
罪不得。如果維持原判,這狀子寫得確實理由充分,既然敢上督衙,難保不傳御
狀,皇上知道了,也是非同小可,想來想去,還是一推為妙。
於是總督說道:"牲口吃點莊稼苗子,屁大點事兒,也值得到總督府告狀,實
在荒唐!"便命轉到巡撫那裡去。
巡撫是個老滑頭,看過狀子,很是氣憤,心想總督這不是將屎盆子往我頭上
放嗎?你不得罪紀曉嵐,我是更不得罪他。於是照方開藥,也說這是小事一宗,
要河間府秉公而斷,又轉回了河間府。
河間知府看過批文,明白了督、府兩衙的用意,自己尋思,你們不敢惹紀內
閣,我是更惹不其他,也仿照總督、巡撫的辦法,將此案批轉回獻縣。
這樣李戴的官司用了一年多的時間,轉了一個大圈,又原路而回。獻縣知縣
無可推脫,只得硬著頭皮重新審理此案。
在大堂之上,知縣常被質問得無言可答。知縣看李戴硬梆梆地難於對付,最
後只得當了個諸葛亮、周瑜密謀破曹的故事,在手心之中寫了"官官相護"四個字,
讓李戴跪到近前觀看,並對李戴說:"依本縣之見,你還是撤訴吧,你的官司是打
不贏的。"李戴看了縣官手中的字,仰頭高喊一聲:"蒼天啊,公理何在?"知道這
官司沒法再打了,只得忍氣退出堂來。
下堂之後,李戴越想越生氣,更覺得這次跟斗跌得太大了,丟人現眼沒有出
路,還有什麼臉回去見鄉親。轉而又想,紀曉嵐啊紀曉嵐,我李戴不求升官發財,
平生沒有怕過什麼人,這次算讓你欺負死啦。你紀曉嵐手眼通天,難道陰曹地府,
五殿閻君也受你擺佈不成?我今天和你拚得一死,也要見個高低,我到了陰曹地
府,也要告你三狀!
他等兒子前來探監之時,問兒子有無膽量進京,給他傳御狀報仇,兒子看萬
貫家財,已折騰去了不少,到頭來落得個有苦無處訴,有冤無處申,好好的父親
已被折磨得遍體傷痕,早已是仇恨滿腔,一不做,二不休,答應父親告狀,為父
親雪恥申冤。
這時李戴又問兒子:"為父報仇捨得捨不得花錢?"兒子向父親哭訴:"為了這
場官司,家產已經所剩無幾,已經沒有多少錢財了,兒子為父報仇,捨得拚出去
死。"李戴擦擦橫流的老淚,對兒子說道:"依爹看來,你只要捨得花去下房屋裡
的那一囤黑豆,你爹的官司就能贏。"兒子心想一囤黑豆能值幾何,爹是讓人家給
氣糊塗了,就滿口答應下來。
李戴取出早已準備好的狀紙,交給兒子,然後將三尺多長的烏木煙袋桿,在
膝蓋上折為兩段,隨後將煙袋桿順口插入喉中,傾刻倒地身亡。
兒子悲痛欲絕,抱病殮葬了父親後,決意遵照父親遺言,進京傳御狀報仇。
看家中的金銀細軟所剩無幾,也只好變賣糧食,就用口袋去裝那囤黑豆,準備到
集上把它賣掉。
不料囤裡的黑豆只有上面薄薄的一層,下面卻是五十兩一個的銀元寶,足有
四五百個。面對這兩萬余兩白銀,兒子猶豫起來,這才明白父親是讓自己用這些
白銀,買通皇上身邊的人,打通關係,去打贏這場人命官司。可是這些銀子數量
太大了,原以為已經成了窮光蛋,也沒什麼值得吝惜的了,索性豁出去,告他個
地覆天翻。如今花掉這些銀子,可就真得窮到底兒了,縱然出了氣,人死不能復
生,那紀曉嵐最多落個丟官破財,卻也償不了命,自己日後的生活可又怎麼過呢?
說不定還可能再次輸掉官司,那就更沒價值了。如果官司不再打下去,把這筆銀
子留下來,也可以過幾輩子財主日子,不愁以後沒機會雪恥,還是不打這場官司
為好!
他翻來復去,反覆琢磨,打消了告御狀的想法,一場人命官司就此中止。
但李戴兒子要進京告御狀的事,十裡八鄉都知道,可是後來沒有進京的消息,
人們都為之納悶。直到從他家的長工口裡傳出黑豆囤中藏有銀子的事,人們這才
明白,李戴兒子捨了爹,捨不得銀子,暗暗地給他起了個"李捨爹"的綽號。
話說當時紀曉嵐侍駕微服私訪回到北京後,轉眼到了這年除夕,北京城內萬
戶張燈,千家結彩,一片升平景象。東西長安街上,鞭炮鳴如雷震,焰火五彩繽
紛。
乾隆一時高興,命人把紀曉嵐叫來,共渡佳節,君臣登上天安門城樓,觀賞
這良宵美景,確實別有一番情趣。
進得內廷,只見到處張燈結彩,一片通明,太監在寢宮前擺放了幾十盆寒梅,
正傲寒綻蕾,十分俏麗,乾隆見了,雖然十分喜歡,但剛才的思緒縈繞未去,不
由得感物傷懷,自言自語說道:"老翁秋枝看梅花,唉!青春已過。"這句話說出
口來,乾隆靈機一動,便扭頭對跟隨在後面的紀曉嵐說道:"朕剛才吟上聯,愛卿
何不對之?"紀曉嵐聽了皇上的自言自語,正想大年三十之際,必須設法讓皇上高
興,現在聽到皇上要他屬對,便趕快思索。天空中焰火明滅,響聲頻傳,他立刻
想出了下聯,隨即答道:"兒童側耳聽爆竹,噢!又是一年。"乾隆聽了,覺得他
的對句意境全新,充滿向上的喜悅和向往,不由得心中一喜,對紀曉嵐說道:"愛
卿真是錦心繡口啊!"這年初夏,紀曉嵐在自己新制的扇子上畫了一幅畫,雖然畫
時只是興之所至,信手勾勒,並未十分著意,但畫出來後,卻是難得的佳作。畫
面意境開闊,層次分明,讓人賞心悅目,那起狀的山巒,白雲繚繞,遠接天外,
山峰之間,一條溪水蜿蜒而下,氣勢磅礡。山中一座城郭,在周圍山勢的映襯下,
更顯得壯麗宏偉。然而在遠離城郭的山野中,有一位牧童,橫跨牛背,吹奏著牧
笛,悠然自得,別有一番情趣。
這天到了宮中,侍奉在皇上左右,乾隆無意間發現這一傑作,便問道這扇子
為何人所畫。紀曉嵐忙答是自己的塗鴉之作。乾隆接過去看了又看,感到這只畫
筆確非尋常,在這只小小的扇子面上寫出了壯美的山河,但看上面尚未題詩,便
對紀曉嵐說,這是美中不足,要紀曉嵐題上一首詩,就是臻地完美的上乘之作了,
紀曉嵐正要題詩時,聽皇上說道:"你的畫可比王摩詰,確是畫中有詩啊,依朕看
來,用唐人王之渙的《涼州詞》,豈不正好和這畫相映生輝?"紀曉嵐一聽,確是
如此,沒想到自己的隨意之作,竟然得到皇上的喜愛,便欣然提筆來,在扇上補
題一首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可是紀曉嵐一時大意,將第一句的"間"字漏掉了。
乾隆見他寫完,拿在手中一看,就發現了這個疏漏,知道是他一時大意。如
果添上這個"間"字,那麼這處敗筆就損害了畫面,心中為之遺憾。轉而一想,這
紀曉嵐尚未被朕難倒過,這次朕要看他如何回復,便故意把臉一沉,厲聲說道:
"大膽紀昀,竟敢有意漏字,戲弄朕躬,這次定罰不饒!"紀曉嵐不知錯在何處,
連忙跪下說道:"為臣不知何罪,乞萬歲爺明言。"乾隆把扇子向地下一丟,說道:
"拿去看來。"紀曉嵐拾起扇子一看,乃是丟掉"間"字,不由暗暗叫苦,不知這次
聖上要處自己何罪,轉念一想,有了主意,就不慌不忙地奏道:"萬歲爺息怒,臣
怎敢戲弄聖上,臣在扇上所題,實是一首詞,本無丟漏一字,聽為臣為聖上讀來。
"紀曉嵐抬起頭來,高聲為乾隆皇帝吟誦道:黃河遠上,白雲一片。
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
楊柳春風,
不度玉門關。
乾隆聽罷,覺得他這樣讀確也不錯,心想好個聰明的紀曉嵐,竟然想出這樣
的花招!不過本意也只是為了嚇他一下,取笑罷了,並非真得要處罰他。乾隆見
他如此滑稽,也就一笑而罷,賜他起身。
盛夏到來,圓明園中百花盛開,紀曉嵐和幾位大臣侍駕賞花。行到一池雞冠
花旁,乾隆發現不少雞冠花的花冠是白色的,感到好生奇怪,他過去看到的都是
紅色、紫色的花冠,這種白色的雞冠花還是第一次見到,想問問身邊的大臣,又
怕有失體面,讓大臣們說自己知識淺薄,少見多怪,但不問又覺得悶不住,便想
出了一個主意,指著那些白色的雞冠花吟誦道:往常慣著胭脂艷,為何今朝換素
裝?
言下之意就是過去見的都是紅色的,為什麼今天有了白色的?但皇上以詩句
說出,就顯得高雅許多。
身邊大臣聽了,都張口結舌,不敢回答。大家知道,乾隆皇帝是個好居人上
的人,如果實話實說:"本來就有這種顏色的品種,只是皇上沒有見過罷了。"就
可能惹惱乾隆,落個輕君之罪,那誰還吃罪得起?可一時不知如何回答才好,連
往常反應迅速、回答機敏的羅鍋子劉墉,也一時想不出合適的詞句來。
這時紀曉嵐邁步上前叩頭,向皇上稟告:皆因金雞貪報曉,惹得頭白兩鬢霜。
紀曉嵐的回答有意避開事實的本質,說白色的花冠是金雞積勞所致,暗中贊
頌皇上勤奮辛勞,白髮染鬢。皇上聽了,他答得確非尋常之語,於是滿意地笑了,
心中暗想,有機會朕一定要難倒他一次。
這天,乾隆命紀曉嵐伴駕,頭戴九梁道冠,化裝成雲游道士,出城私訪。天
熱汗多,不大一會兒就口渴得厲害,便欲飲水解渴。適見前面一戶人家,門庭若
市,人來人往,熱鬧非常。詢問之後,知道這家三個兒子都官居鹽政,母親80
多歲了,誥封太淑人,今天正為八旬老母慶壽。乾隆打算看一看,遂與紀曉嵐商
量,登門表示慶賀。
主人見來了兩位道長,氣宇不凡,倍加尊敬,連忙請入庭堂,盛宴款待,頓
時碗盤羅列,滿盈盈地上了一大桌,雖然是一桌素席,卻都是佳餚美味,其豪華
不亞於皇親國戚。乾隆心想,這一家三個兒子,在任上不定貪污了多少銀子,才
能這樣奢侈,不覺暗中有氣,但此時君臣二人的身份是道士,又以進門慶壽的名
義來誑人家一頓飯菜,不好說些什麼,盤算著回朝以後派人查他一查,看是否果
真有貪污之罪。
飯菜已經用過,兩人還沒獻上壽禮,本來慶壽應該進門獻禮,但出城時除了
皇上揣了一枚小金印,並沒帶其它東西。
也覺得很為尷尬,便問紀曉嵐準備怎樣送些禮品,紀曉嵐說:"給太夫人送上
一副壽聯,豈不更佳?"乾隆表示同意後,紀曉嵐叫來主人說明用意。主人十分高
興,連忙備起文房四寶,要年長的道士先題。
乾隆早已想好一副,這時也不謙讓,提筆寫出上下兩句:八旬老太不是人,
三個兒子都作賊。
主人看這年長的道士太無道理,盛情款待一番,換回的是在眾多親友面前的
污辱,頓時怒從心頭起,便欲吩咐家人將這兩個瘋子轟出去。眾人看了,也七嘴
八舌鬧哄哄地責怪起來。
紀曉嵐看了,心裡明白,這是皇上故意給我出難題,他捅個漏子,叫我來收
常看看皇上,他正微微含笑地坐在椅子上不慌不忙,向紀曉嵐使個眼色,叫他說
話來平息這個局面。
紀曉嵐也是不卑不亢,站起身向主人施上一禮,微微一笑開口講話:"諸位不
必動怒,這位道友專會取笑,是在同你們開個小小的玩笑,其實壽聯尚未寫完,
每句只是寫出了一半。"主人聽他如此說來,臉上顯得平靜許多,便催促把壽聯寫
完,紀曉嵐上前將紙壓住,右手提筆蘸墨,左手輕撫袍袖,在乾隆的兩聯下面各
添一句話:"南海觀音下凡塵,天宮偷桃獻母親。"眾人一看,變成了一副絕好的
壽聯;八旬老太不是人,南海觀音下凡塵;三個兒子都作賊,天宮偷桃獻母親。
主人看了,轉怨為喜,連忙拱手謝過。
乾隆和紀曉嵐走到街上,兩人相視而笑,開心到了極點。
乾隆心想,這紀曉嵐確實才高膽大,逢兇化吉,是不可多得的侍臣啊!如若
換了別人,不知這出戲該如何收場啦。
回到朝中,乾隆在寧壽宮花園的萃賞樓設下御宴,和幾個親近的大臣飲酒賞
月,同消暑熱,在座的有董曲江、梁詩正、劉墉、紀曉嵐等人。這場酒宴豐盛異
常,山珍海味無奇不有,大臣們一個個推杯換盞,邊談邊飲,痛快淋漓。
正在歡樂之際,萃賞樓外忽然狂風大作,緊接著就是電閃雷鳴,一場暴雨頃
刻間舖天蓋地澆落下來。
萃賞樓的門窗閉緊之後,閃電不時射入室內,雷鳴之聲不絕於耳。君臣幾人
感到在風雨交加夜宴飲,確也別有一番情趣,更添了幾分酒興。
乾隆聽著外面突如起來的風雨雷電,一時來了靈感,便向眾臣說道:"諸位愛
卿,窗外的風雨,使朕十分動情,忽得一聯,諸位愛卿對之如何?"在座諸臣連忙
說道:"請萬歲賜聯!"乾隆把頭一揚,高聲說道:"朕的上聯是:'玉帝行兵,風
刀雨箭,雲旗雷鼓天作陣。'"眾人聽罷,一片叫好。這一聯氣勢磅礡,形象生動,
非比尋常,是難得的佳句,真不愧出自皇帝之口。梁詩正、董曲江等人,久侍乾
隆,豈有與聖上唱和的經歷,知道乾隆好居人上,愛慕虛榮,不敢妄然出言,遂
停下酒杯各自思考起來。羅鍋子劉墉雖只比紀曉嵐大四歲,但經歷豐富,閱歷深
廣,比紀曉嵐顯得深沉得多。這時他想道:聖上此聯,非同尋常,若在氣勢上壓
倒他,或者與它平行,就可能惹得皇上不高興,伴君如伴虎,一旦惹惱他,降下
個犯上之罪,那還吃罪得了。如果以平常之句對之,就顯得自己無能無才,落下
個別人說笑的話柄,不如藏拙為妙!
這時乾隆正把目光落在劉墉身上,劉墉感到無所適從,於是跪倒在地說道:
"萬歲御聯,氣象齊天,為臣才疏學淺,無詞以對,自願居下。"乾隆聽完哈哈大
笑,正巧這時紀曉嵐想出了對聯,在座中抬頭看著乾隆,等待機會說話,乾隆見
他躍躍欲試,便向他說道:"看來紀愛卿已經屬好對句,何不對來?"紀曉嵐見皇
上點到了自己頭上,便順口答道:"萬歲容稟,此聯可對:'龍王宴客,日燈月燭,
山餚海酒地為盤。'"乾隆聽了,此句氣勢恢宏,不在出句之下,頓時心上生出不
悅之情,只見他臉一沉,說道:"紀愛卿,你好大的--"乾隆想說"你好大的膽子",
"膽"字還沒有出口,早被紀曉嵐看出來了,他此時的心情,不由得心中一驚,趕
忙把話搶了過來:"臣好大的肚子,您看我能吃能喝,像個酒囊飯袋不是?"說著,
紀曉嵐腆起了他的大肚子,把嘴一撇,做出一副滑稽可笑的姿態,把乾隆注意力
轉移了,皇上和在座的大臣被逗得大笑起來。
紀曉嵐見皇上已經轉怒為喜,眉頭一揚,連忙解釋說:"聖上為天子,風雨雷
雲,任從驅遣,威服天下,臣乃酒囊飯袋,故視日月山海都在筵席之中,聖上神
威齊天,為臣只不過是大腹便便罷了。"經他這一番自我解嘲,乾隆感到幾分得意,
轉而尋思,對此上聯,非此下聯莫屬。再說因對對而降罪,也顯得自己太無容人
之量呀!便笑著說道:"紀愛卿,好大的才呀!"紀曉嵐的子女,這時已長大成人,
在紀曉嵐42歲這年,他的長子紀汝潔,以21歲的弱冠之年,高中直隸鄉試舉
人,比父親還早10年。紀曉嵐的長女嫁給山東德州盧蔭文,就是兩淮鹽運使盧
見曾(雅雨)的孫子。按說,到了這種身份,他的滑稽應該收斂些了,但他天生
得開朗樂觀,幽默風趣,談笑嬉戲,一如既往。
天津太守牛稔文(獻縣人)與紀曉嵐為表兄弟。牛稔文的兒子結婚前,適逢
紀曉嵐這時去天津。紀曉嵐先派人送去一副喜聯,祝賀表侄的新婚之喜,聯中寫
道:繡閣團圞同望月,香閨靜好對彈琴。
因紀曉嵐和牛稔文是至親,再加上他的才學,名望和地位,都見重於當時,
牛稔文見表弟親自題聯祝賀,文筆雋雅,書體秀逸,十分珍愛這副對聯,也未加
推敲,即命人懸掛在中堂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以此炫耀門庭。
喜起來臨,紀曉嵐親自登門賀喜,看見表兄之後,他笑嘻嘻地說:"前日派人
送來喜聯一副,可曾收到?"牛稔文見表弟官居顯位,今天又親自來賀喜,已是十
分高興,連忙說道:"已懸掛在中堂。"紀曉嵐聽了,笑得更厲害了,牛稔文不知
何意,又要詢問,只聽紀曉嵐說道:"表兄,前日所送賀聯,用的全是尊府的典故,
表兄看寫的如何?"牛太守聽他這一說,才細想那副聯語,果然寓戲謔於文雅之中,
上聯用的是「吳牛喘月"的典故,下聯用的典故是"對牛彈琴"。遂用扇子在表弟背
上一擊,說道:"你這是'妓女從良,不安於室。'"「這叫做惡習難改!"牛稔文說
罷,兩人同時哈哈大笑起來。
庚辰科探花王文治,是江蘇丹徒人,能詩善畫,尤擅書法,著有《夢樓詩集》
、《賞雨軒題跋》等,是清代的文學家、書畫家。當時與紀曉嵐過從甚密,時常
往來不斷。這天,紀曉嵐忽然想起一副對聯:天恩春浩蕩,文治日光華。
這雖然是當時京中官宦人家常用的對聯,但卻大有來歷,乃是雍正皇帝賜給
保和殿大學士張廷玉的。後來大家都跟著用,貼的人家就逐漸多了起來。這下聯
的頭兩個字,恰好與這位王探花的名字相同。紀曉嵐靈機一動,匆匆趕到王文治
家中,向他的家人說:"今天我來賀喜,皇上封你們家夫人為'光華夫人',難道貴
府尚未接到聖旨?"家人趕快將他接到客廳,好生侍候,恰好王文治不在家中,紀
曉嵐就要夫人出來相見,他對王夫人說:"我聽說皇上為夫人加封,賜為'光華夫
人',我適從宮裡回來,特地先來報個喜訊,夫人快準備接旨吧!"說完之後,他
不肯久留,便起身告辭。於是整個王府上上下下的人,都是歡天喜地,欣喜若狂。
尤其是王夫人,刻意梳妝打扮,等候接旨。
可是奇怪,左等也不來,右等也不來。夫人打發人到大門外張望了好一陣子,
一直不見動靜。最後王文治從朝中回來,一進門見家中喜氣洋洋非同尋常,便十
分納悶。
回到內室見了夫人,問出了什麼事,夫人興高彩烈的對丈夫說:"聽說皇上要
策封妾身為'光華夫人',聖旨快要到了!"王文治愕然不解:"哪有這事,我怎麼
沒有聽說?"「怎麼?你不知道?"王夫人愣住了。
"你是聽誰說的?"
「紀學士啊!"夫人說,"紀學士說,他在宮裡看到了聖諭,特地先來報個喜
訊。"王文治一聽是紀曉嵐說的,立刻笑了。他太熟悉這位紀學士啦,這人戲謔無
常,沒有開不到的玩笑。看夫人一副傻乎乎認真的樣,讓紀曉嵐耍了還不知道。
王文治當著僕人不好說清楚,便對夫人說:"好了,不要說了,沒有這回事。"說
完逕自更衣去了。
夫人不清楚其中緣故,看丈夫的神態有些慍怒,又說得不明不白,便跟在丈
夫後面追問:「你倒說清楚,這是咋回事?"「哎,這是紀曉嵐在戲弄我們啊!"
夫人更加不解,便又接著問道:"我還是不懂,紀學士膽子再大,也不敢假傳聖旨
啊!再說他大老遠跑來,沒事兒怎麼開這樣的玩笑?"「哎,你就別問啦,"說到
這裡,王文治見夫人那副天真的模樣,兩眼還瞪得大大的,忍不住又說道:"告訴
你說吧,有一幅春聯,寫的是'天恩春浩蕩,文治日光華',是先皇雍正爺,賜給
大學士張廷玉的,如果說你封了'光華夫人',上面加上我的名字文治,豈不是正
應了下聯那句話?"王文治耐著性子向夫人解釋明白,王夫人恍然大悟,羞愧難當,
又氣又惱地罵了一句:"呸,紀曉嵐這只騷狐狸,太可惡了。"與紀曉嵐生活在同
時代,且以文才齊名的是,浙江錢塘(今杭州)人袁枚(公元1716∼179
8年)。袁枚字子才,號簡齋,乾隆四年進士,是清代大詩人,有《小倉山房集》
、《隨園詩話》等70多卷,對後世影響很大,筆記小說《子不語》等也是名噪
一時的佳作。袁枚曾任江寧等地知縣,辭官後僑居江寧,一生長期生活在南方。
他詼諧博學,詩才橫溢,文壇上將他與紀曉嵐合稱為"南袁北紀"。
這時期,袁枚尚在北方。曾被任命為紀曉嵐家鄉河間府的試官。臨行前對紀
曉嵐說:"紀學士屢言貴地文風高尚,這回可要領教啦!"河間府是座古老的歷史
文化名城,這裡人熱情好客,誠實友善。袁枚在這裡很受感動,主持府試時,生
員們的文章也都做得很好,遠遠出乎袁枚的意料。袁枚臨走的時候,學員們將老
師送到河間府北門外。眼看就要分手了,袁枚望著河間城裡的巍巍塔影,看著為
他送行的人群,心裡很激動,於是對眾人說道:"承蒙眾位厚待,不勝感激。我們
做個對兒,留個紀念吧!"於是他望著城中的雙塔吟道:"雙塔隱隱,七級四面八
角。"眾人都非常敬慕袁枚的文才,也是依依惜別的原因之一,臨別時都很激動,
此時哪有心思屬對兒,所以沒有人當時對出下聯。袁枚也沒耽擱,便告辭而去了。
走了一段之後,回頭看見送行的人還站在那裡,遠遠地向著他的車子揮手告
別。
袁枚回到北京,見到紀曉嵐,紀向他問道:"敝地文風如何?此行親眼目睹了
吧!"「果然與別處不同,但是我出了個小小的對兒,竟然沒有人能對上。"袁枚
開起玩笑來。
紀曉嵐問他怎麼回事,袁枚就把經過講了一遍,說他們只是搖手不語,表達
慚愧之意。
紀曉嵐聽了大笑起來,袁枚忙問為何發笑?紀曉嵐笑道:"袁大人,你這主考
當得太糊塗啦,俗話說,'師傅不明弟子濁',你不定取了些什麼樣的學生?"袁枚
不解其意。紀曉嵐說道:"門生們早對上了,你這先生竟不知道。"袁枚問:"他們
對出了什麼,我怎不知?"「他們向你舉手示意,就是對出的下聯。他們答的是:
'孤掌搖搖,五指三長兩短'。"袁枚佩服地說:"好啊,你真是隨機生詞,出口即
是文章啊!"袁枚本想借此事奚落一下紀曉嵐,沒想到讓他這樣逃脫了。轉而又生
一計,向紀曉嵐一本正經地說:"在河間府,聽得紀姓聲譽甚好,貴族一定是戶大
人多吧?"「不錯,確是戶大人多,僅本支即有數百家。"紀曉嵐見他談起家常,
隨口答道。
"既然人口如此眾多,但不知有當王八的沒有?"袁枚說完,笑嘻嘻地看著紀
曉嵐。他這愛開玩笑的勁頭,可以說與紀曉嵐旗鼓相當。
紀曉嵐一聽也笑起來,心想這傢伙想拿我尋開心,不給你點厲害,你不知道
辣椒是辣的。就將計就計,很隨便地答道:"樹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這麼多人
也許有哇!"袁枚見這次把紀曉嵐噎住了,暗自得意,笑微微地看著紀曉嵐。不想
紀曉嵐接著反問一句:"府上想來也戶大人眾吧?"一聽這話,袁枚知他要反唇相
譏,立刻謹慎起來,回答他說:"是呀,敝族也是人口繁多。"「那麼多人,但不
知有不當'王八'的沒有?哈哈哈!"紀曉嵐說著笑了起來。
這句話問得太刁啦,如說有不當"王八"的,那就是有也不多;如說沒有,那
就都當了"王八"了。使袁枚無所答對,只是搖頭苦笑。最後自我解嘲地說:"你這
張嘴,確實厲害,半點不饒人啊!"
---------------------------------------
書路掃描校對--http://bookroad.yeah.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