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唐代大詩人元稹以悼念他未發跡時妻子的詩最為有名,共三首,都叫「遣悲懷」,其中的一首是這樣寫的: 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 顧我無衣搜藎英,泥他沽酒拔金釵。 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錢過十萬,與他營奠復營齋。 詩的第一句「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是用兩個典故說同一件事,即貧賤夫妻,如涸轍之鮒,相懦以沫,詩中提到的黔婁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黔婁子」。 黔婁是魯國人,他生活的時代是戰國時期,這時,周王愈行衰微,分封等級制度也漸趨崩潰,學術思想蓬勃發展,形成「百家爭鳴」的鼎盛局面,各國諸侯紛紛將才智之士網羅在自己的身邊,平民開始攀登政治舞台,動輒形成「布衣卿相」的局面。 黔婁也是一位大有學問的人,他曾著書四篇,闡明道家的主旨,儘管家徒四壁,然而卻勵志苦節,安貧樂道,視榮華富貴如過眼煙雲,不參予那種爭名逐利的行列,從而獲得極高的評價。 黔婁出身於貧寒的平民家庭,黔婁夫人卻是貴族出身,黔婁夫人叫施良娣,知書達禮,明媚靈巧,稱得上秀外慧中。他的父親官居「太祝」,所謂「太祝」,就是為帝王家掌握鬼神祭祀的官職,與「太宗」、「卜正」、「太史」同列,「太祝」代表主祭者向鬼神致辭,「太宗」管理詞廟及安排祭祀的事務,「卜正」專司占卜吉凶,「太史」記錄時事,觀察天象,保護文書,在商周時期,迷信鬼神的時代,這是四種非常重要的官職。 這四種掌管鬼神祭祀的官職,世代承襲,由於子孫眾多,食田俸祿不足以餬口、於是紛紛挾其專業才智,從周王室出走,逐漸分赴各諸侯國謀求發展,施家就這樣來到魯國,施良梯的父親也就成了魯國的「太祝」。 祭祀鬼神是一種清貴而受人尊敬的職業,何況施良梯才貌雙佳,要找一位金龜婿易如反掌,然而她卻偏偏拒絕了王孫公子的追求,而看中了芒鞋布衣的黔婁子。 按照周代的宗法制度,女子在娘家毫無宗法地位,更沒有任何繼承權。所以女子的娘家聲勢地位不論如何顯赫,你一旦出嫁就毫無相干,只看你夫家的情況,所謂「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娘家只是你的暫住地,夫家才是永久的歸宿,女子出嫁以後都要隨丈夫姓,自己根本沒有獨立人格,所以一生的貴賤苦樂從此決定。因此對於施良娣要嫁黔婁子,她的家人全體反對,多次勸解、告誡。無奈施良娣心志已堅,百折不回。 施良娣豪氣如雲地從貴族家庭的嬌女,變成平民廬中的黔婁夫人,從此脫下綺羅換上布衣,洗盡鉛華插上荊釵,躬操井臼,並下田與丈夫一同耕作,晨興理荒廢,帶月荷鋤歸。穿的是自己紡織並縫紉的衣服,吃的是自己種植的五穀及菜蔬。夫唱婦隨,情好無間,看花開花落,聽鳥語聲喧,風過林梢,月上蕉窗,過著與世無爭的幸福生活。 《黔婁子》四篇旨在闡揚道家法理,由伏羲氏憑天降河圖神龜顯示八卦之數,而研究天地生成的道理,重在從天地運行的氣教,來求得宇宙變化的理教。其內涵分為兩大部分:一為「數學」部分,如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相,四相生八卦,再化為六十四卦再成三百八十四爻,從而更衍生一千五百二十策數,作為包羅宇宙一切的事物的「常數」;另一為「化學」部分,如五行、陰陽、奇偶、順逆、本末,始終,為構成宇宙一切的「變理」。黔婁子認為:『數學」,總攝萬物之數,是萬物的「性」,「化學」以成萬物之形,是萬物的「質」,先天而生其性,後天而成其質,從無形而生有形,為一切事物生成演化的步驟。 開始《黔婁子》一書,由於調子談得太高,似乎還未能與眼前事物產生密切的關連,因而也未得到大家的推崇。自從施良娣成為黔婁夫人後,挾其家學,於枕畔私語或桑蔭閒話中,不斷把陰陽相感,天人合一的道理灌輸給丈夫,認為天地之間先有陰陽,有陰陽則再有感應,有感應則有變化,有變化再有感應,如此循環激盪,變化無窮,放吉、凶、得、失、悔、吝、憂、虞之象明瞭!便涵蓋了古今萬事萬物,究察了宇宙天人之際。黔婁根據夫人的意見,對以前所寫的四篇論著,加以充實、訂正,加上瞭解人類自然的天性,洞悉其生剋輔消之道,闡明了「常的無定便是變,變的有定就是常」的道理,既可驗證人的「變態心理」,更可驗證人的「常態行為」。於是重訂的《黔婁子》四篇,立即轟動了齊魯一帶,士子們悉心研究,因它學究天人,於是奉它為圭桌;國君與卿大夫也因為它有益治國安邦之道,對於黔婁的淵博和修養非常心儀。魯共公想立他為宰相,黔婁以立志清守,不意仕途而拒絕;魯共公又賜他三千鍾粟米,希望能改善他的生活,也以無功不受祿而拒絕。所以,一般人對黔婁先生的高風亮節更加欽敬。 這種人生觀和生活取向在今天這種紙醉金迷,趨炎附勢的社會裡是很難理解的,然而黔婁夫婦卻確實是這樣做的。當時連年荒旱,又逢巨風肆虐,黔婁和夫人衣食為艱,達官顯貴紛紛饋贈,也被婉言謝絕,迫於生計,他們遷居齊都臨淄,設館授徒,自食其力。齊威王聽說高士黔婁來到齊國,就想聘他為國卿,也遭拒絕。 黔婁雖未在齊國擔任官職,但齊威王對他十分尊敬,齊國一有重大事故或外敵來犯,齊威王總到黔婁住處就教,多能化險為夷,可見黔婁不僅有德,尚且多才,可稱賢人。 一代賢人黔婁先生死時,孔子的高足曾參前往弔祭,看到黔婁停屍在破窗之下,身著舊綈袍,墊著爛草蓆,蓋的短衾竟不能蔽體,不禁為之心酸,建議:「斜爾其被則斂矣!」意思是說把衾被斜過來蓋就可以蓋住黔婁先生的全身了。 不料,黔婁夫人卻答道:「斜之有餘,不若正之不足,先生生而不斜,死而斜之,非其志也。」 曾參無言以對,深感慚愧,旋即又嗟歎道:「先生之終,何以為溢?」因為古人死後,總愛根據他一生的事跡,用一兩個字加以概括,這就叫「溢」,當然,後來愈溢愈濫,到慈德死後,竟達二十八字。這種「溢」法,也不完全出於朝庭,一般有頭有臉的人,照樣可由親友或者家人贈溢,以慰死者在天之靈。 曾參的問話剛結束,黔婁夫人立即回答:「以康為溢。」 曾參大惑不解,問道。」先生在時,食不充口,衣不蓋形,死則手足不斂,旁無酒肉,生不得其美,死不得其深,何樂於此而溢為康乎!」 黔婁夫人正色道:「先生在日,魯君欲任為相,辭而不受;齊君欲聘為卿,亦辭而不受,是有餘貴也。魯君嘗賜粟三千鐘,齊君亦屢欲予以報酬,均辭而不受,是有餘富也。彼先生者,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慼慼於貧困,不忻忻於富貴,求仁得仁,求義得義,以康為溢,誰曰不宜!」曾參聽罷,受到極大的感動,連呼:咱斯人也,而有斯婦!」 劉向在「魯黔婁妻」篇未讚道:「黔婁既死,妻獨主喪,曾子吊焉。布衣褐衾,安賤甘淡,不求豐美,屍不掩體,猶溢曰康。」 黔婁夫人繼承夫君遺志,設帳授徒,專心教化,仁慈儉約,為賢慧妻子樹立了一個可貴的典範。曾子說:「唯斯人也,而有斯婦!」我們未嘗不可以說:「唯有婦也,而有斯人!」 黔婁棄繁華富貴如敝履,與他的信仰有關,道家學派,痛恨不平等的社會,鄙視富貴利祿。」著名人物莊子講過:「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的名言,也曾拒絕楚國等諸侯國要他作相國的請求,過清貧而逍遙的生活。所以黔婁的行為並不荒誕,他反映了一種社會思潮。難能可貴的是他的夫人、貴族小姐施良娣。 唐代詩人元稹的《遣悲懷》詩,弔唁亡妻寫道:「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或許他的妻子有施良娣的美德,但元稹自比黔婁未免太過炫誇,因為元稹一輩子追求功名,最後做到宰相。他伽三首悼唁亡妻的詩最後歸到:「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或許人人如此,但黔婁夫人則確實與「人人」迥然不同。 ------------------ 一鳴掃瞄,雪兒校對 |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