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科學家眼中的月亮
        月亮來歷不明,它有那麼多令科學家不解的謎團:為什麼月球背面的
    環形山密密麻麻,而正面卻平坦如鏡?為什麼環形山不論大小深淺都一樣?
    為什麼說月亮好像一個中空體?為什麼美國突然停止了「阿波羅」登月計
    劃?

                          第一節  月球從何而來

    在此以前,我們曾多次講到了月亮的起源,即科學家眼中月亮的起源,但那不
是最後的定論,只是一個科學的假設而已。到目前為止,關於月亮的起源,一直是
科學家爭論的熱點。可是,100多年過去了,科學界的爭論不但沒有統一,反而分歧
越來越大。
    1969年,當美國實施「阿波羅」登月計劃的時候,許多科學家都大鬆了一口氣,
認為這次人類登月計劃可以徹底結束關於月球起源問題的爭論。闌而,萬萬沒有想
到的是,「阿波羅」登月計劃不但沒有帶回科學家預期的答案,而是帶回了比登月
以前多出不知多少倍的新疑問。這樣一來,關於月球的起源問題,再一次成為全世
界矚目的爭論焦點。
    目前,人類關於月球的起源,一共提出了三種假說,一種是月球被捕獲說;一
種是地月同源說;一種是地球分裂說。但這三種假說到目前為止,都沒有取得強有
力的證據。
    所謂的月球被捕獲說,指的是地球引力從天空中將過往的月球一把抓了過來,
使月球從行星變成了地球的衛星。事情的經過大約是這樣的:在宇宙產生的過程中,
一小塊宇宙塵埃團最後聚成了一顆小小的星球,它的名字叫月球。當然月球的老家
是說不清楚的,也許在太陽系,也許在銀河系,也許在宇宙深處的某一個地方。
    月球一經形成,它就是一顆自由自在的星球,在茫茫的宇宙中沿著一條我們不
知道的軌道,穿行於無數星系之間。有那麼一年,月球來到了太陽系,可在穿越太
陽系時,發生了很大的麻煩。它感覺到不知從哪裡來的一股力量,猛地將它拽了一
把,月球身子猛地∼抖,但就在這一抖之間,月球的軌道發生了變化。這一變不要
緊,跟著發生了一連串的變化。此時,月球才發現,原來拽了它一把的力量來自一
顆藍藍的星球,正好月球也想好好看一看這顆藍色星球的風采,於是它就留了下來,
變成了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月亮。
    這個假說很浪漫,從表面上看似乎也有些道理。可惜的是,天文學家至今沒有
在太空觀測中找到類似的捕獲過程。所以,這個假說雖然美麗浪漫,但卻引不起嚴
肅科學家的熱情。
    因為這一假說從天體力學的角度看,有許多致命的弱點,同時在統計學上也站
不住腳。難怪不少天體物理學家認為:地球捕獲月球作為自己的衛星的可能性極小,
甚至完全無此可能。
    地球有能力將月球一把抓過來嗎?好像不太可能。大家知道,月球的直徑是地
球直徑的25%,竟然有3476公里。以地球的質量和相應的引力,要在384400公里以
外抓住這麼大個頭的月球,似乎是毫無可能的。我們看一看宇宙中,其他星球和衛
星之比就明白了。比如說,太陽系最大的衛星除月球之外就屬木星的木衛三號最大,
但它的直徑也只有木星的1/7。顯然,月球的塊頭太大了,如果考慮到當時月球穿行
太陽與地球之間的速度,那麼,地球要想在宇宙中抓住這麼大的衛星,顯然有一些
力不從心。
    另一方面,月球雖然停留在圍繞地球運行的軌道上,但它離地球又出奇的遠。
在現在月球的軌道位置上,實際上,地球對它的引力影響遠遠沒有太陽對它的引力
影響大。單從引力的角度而言,月球被太陽抓過去的可能,要遠遠大於地球。可月
球偏偏心甘情願地被地球抓住,成了地球的衛星,這不是很奇怪嗎?
    還有一個情況。太陽系中有一個巨人,那就是木星,它的直徑是143200公里,
相當於地球的11.23倍,由於它的密度比地球要小,雖然體積是地球的1415倍,但
質量只是地球的318倍,盡管如此,它也比地球大得多,具有極為強大的引力。美國
華盛頓的卡內基研究所,用計算機進行模擬試驗的結果表明,木星的吸引力是地球
的一個自然屏障,它將來自太陽系以外的天體吸向自己,使地球免遭巨型隕石的轟
擊。他們認為,如果沒有木星這道屏障,地球遭外力撞擊的可能性會比現在增加10
00倍,大約每10萬年一次。那樣,地球就不會出現人類。1993年發生的彗星撞擊木
星事件,為這一觀點提供了證據。
    「SL9」是一顆彗星,它直徑大約10公里,質量5000億噸。科學家這樣推測,這
顆彗星在十幾年前闖入太陽系時,被太陽系行星的老大——木星毫不客氣地抓了過
去,成了木星的一顆衛星。1992年,「SL9」接近木星最近點時,被強大的木星引力
撕成21塊碎片。這些碎片最大直徑4000米,平均直徑2000米,運行速度高達每小時
16萬公里。
    1994年7月17日4時15分,「SL9」的第一塊碎片,以每小時21萬公里的速度撞向
木星。木星在1000多公里的高空騰起了一朵五彩繽紛的蘑菇雲,一個近2000公里的
大火球在木星上空翻滾。10分鐘以後,木星表面形成一個上萬公里直徑的暗斑。再
以後的6天裡,綿延500萬公里的「SL9」的其他碎片先後撞擊到木星表面。撞擊發生
以後,強大的帶電粒子混合物,隨著木星的旋轉被拋向宇宙空間,形成了一股十分
強大的無線電信號,橫跨7億公里的距離沖擊著地球,即使是業餘無線電愛好者都可
以接收到。
    專家們估計,撞擊時,每塊碎片釋放的能量,原估計有10億噸TNT當量,相當於
10萬顆投向廣島的原子彈,比目前最大的氫彈當量大出10000倍。實際上,直徑200
0米以上的碎片,撞擊釋放出來的能量相當於3億—5億顆廣島原子彈。如果沒有木星,
「SL9」也可能會闖進地球的引力範圍。
    這樣看來,如果月球是太陽系以外偶然闖入的天體,那麼,它很可能會被距地
球7億公里以外的木星捕獲,而輪不上地球。但偏偏是地球把它抓了過來,這很奇怪,
不知是地球抓了它,還是它抓了地球。
    有一位科學家曾提出這樣一個疑問:「月球在離地球那樣遠的地方,竟然要干
什麼?作為地球的衛星,它離得如此之遠,我們要承認它是地球捕獲的,可是個頭
又出奇的大,它又圍繞著地球,沿一條圓形軌道旋轉,這太令人無法想像了。」除
非月球是「自願」被地球捕獲的,否則絕無一點可能。
    從地球上望月球,它看上去與太陽的大小差不多,可實際上,兩者的差別巨大。
造成這種錯覺的,是距離的奇怪安排,月球的直徑3476公里,而太陽的直徑是139.
2萬公里,也就是說,太陽的直徑是月球的400倍。另一方面,地球到太陽的距離是
14960萬公里,而地球到月球的距離只有384400公里,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月球到地
球的距離剛好是地球到太陽距離的1/400,所以,從地球看上去,月球和太陽的大
小差不多。這樣,月球就剛好處在可以發生日全食的位置上,月球不大不小,准確
無誤地與太陽重合。
    天文學說把以上這一奇怪的現象稱之為「天文學的事故」,因為這用天文學原
理是無法解釋的。如果月球真是被地球「俘獲」的話,那麼,這種神奇的距離安排,
也太讓人吃驚了,正如有些科學家指出的那樣,「就算是偶然發生的,也未免過於
離奇了」。
    天文學家洛希研究推導出一條天體力學定律——「洛希極限」理論,即衛星圍
繞行星旋轉是由於不斷受到行星強大引力的吸引所致,離行星越近,這種引力也就
越大,近到超過這條極限時,衛星就會被行星的引力撕碎、摧毀,像「SL9」彗星一
樣,但如果超出了這條極限,衛星就會掙脫行星的引力飛去。也就是說,「洛希極
限」就是衛星被行星引力吸引,又不會被引力「撕碎」的安全極限距離。可奇怪的
是,假如俘獲說是正確的話,考慮到月球當初的飛行速度和被吸引後的慣性沖擊力,
月球當初飛躍地球的軌道應該比現在低得多,早已超出了「洛希極限」。可實際上,
當初月球沿一條切線通過地球旁側時並沒有被引力「撕碎」,這已經是怪事,而現
在它又呆在它本不應該呆的地方,豈非更是怪事一樁嗎?
    運用電子計算機控制宇宙飛船飛行姿態及速度的專家普遍認為:月球要靠近地
球,又不至於與地球迎頭相撞,還要在地球軌道上運行,實際上是不可能的。言下
之意,除非月球也有一套類似電子計算機的控制系統。科學家沃爾特·薩裡班說
「:「天體力學可以計算出在引力相互作用下天體運行的情況,但對月球如何來自
遠方,被地球引力俘獲,躍上地球軌道……卻無能為力。」
    俘獲說還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無法解釋現在月球的軌道形狀。大家知道,
現在月球繞地球旋轉的軌道幾乎是一個正圓形。星際間自然運行的星球速度大得驚
人,一般的星球可以達到每秒幾十甚至上百公里的速度。比如,「SL9」彗星的速度
是每秒44公里,太陽目前的運行速度是每秒30公里。如果月球是俘獲的話,那麼地
球俘獲這麼大個頭衛星的空間十分狹窄,這就要求被俘獲的星球以適當的速度、適
當的角度,十分精確地進入這條狹窄的空間。如果角度過小,它將穿透引力範圍,
消失在茫茫的宇宙之中;如果角度過大,它就會一頭撞向地球,徹底毀滅自己和地
球。這是一個極為高難的動作,比體操運動員的動作不知難多少倍。它要求相當的
精密、准確,這與「阿波羅」飛船太空飛行一樣,在飛船接近月球時,為了將飛船
送人月球軌道,就必須重新啟動火箭發動機,調整飛船的速度和飛行姿態,這一切
都必須借助高精密的電子計算機來完成。
    由此可見,月球進入現在的軌道是「上帝」的巧妙安排,而且,這個「上帝」
肯定精通電子計算機。
    再者,即使月球誤打誤撞進了這條軌道,根據引力的規律,它也應該沿一條扁
形或橢圓形軌道運行,而實在不應該像現在這樣沿一條近圓形的軌道運行。月球是
在發什麼瘋?
    根據傳統的科學理論,月球作為地球的衛星,在遙遠的年代裡比現在要離地球
遠得多,因為根據物理學的法則,一切衛星都以螺旋線緩慢地向它們環繞運行的行
星表面靠近,這是因為衛星不斷受到向下的吸引力所至,越是小的衛星,其靠攏的
速度也就越大。然而,十分奇怪的是,現代天文學研究發現,目前月球不是向地球
靠攏,而是正在遠離地球而去,這種情況並非發生在今天,早在3000多年以前,人
類有日食記載開始就是如此。雖然月球每年升高的幅度很小,但的確在升高、遠離,
這與傳統的物理學法則完全是背道而馳。
    如何解釋這種現象呢?只能認為,月球被某種智慧力量操縱著,聯想《金史·
天文志》的記載,這種可能就更大了。
    月球是如何來到地球,如何進入現在這條軌道,實在令科學家大惑不解。它存
在那樣多的偶然和巧合,使許多科學家認為:從自然狀態去解釋月球的存在,簡直
是太難了,而且幾乎是無法解釋的。
    著名的美國科學家威廉·羅伊·謝爾頓在《征服月球》一書中寫到:「為了將
月球維持在現在的軌道上,承認有某種因素使月球就範是重要的,因為『阿波羅』
宇宙飛船在距離地面150公里的軌道上,圍繞地球飛行,如果要90分鐘旋轉一圈的話,
它(月球)就必須每小時飛行2.9萬公里。與此同時,某種因素也必須准確的讓月
球以一定的高度和運行速度飛行。只要保持一定的方向和速度,它就不會偏離地球
軌道。看一下人類當初如何使第一顆人造衛星進入軌道就明白了,不過,人造衛星
雖然要保持一定的速度、高度和方向,由於它不會偏離軌道,所以不見得一定要微
妙的地心引力與離心力來保持平衡。」
    謝爾頓還指出:「過去在討論月球起源問題時,科學家們幾乎費盡了心機,但
問題依舊是問題。他們對月球准確地選擇了這麼一條軌道感到無法理解——肯定存
在某種因素,它使月球以現在的高度和速度運行。」
    謝爾頓在書中反復提到的「某種因素」是什麼呢?除非用某種智慧的方法將月
球送人現在的軌道,否則,一切的疑問依舊是疑問。在這種背景下,前蘇聯的科學
家提出了「月球——宇宙飛船」的假說,月球的眾多偶然性和巧合在這一假說下統
一了起來,並反過來作為這一假說的證據。
    關於月球起源的另外兩種假說,是地月同源說與地球分裂說。
    同源說的根據是宇宙大爆炸理論。大約200億年以前,整個宇宙收縮,所有的宇
宙物質被壓縮在一個極小的奇點上。突然,在某一時刻,這個密度難以想像的奇點
發生了大爆炸,宇宙物質向四處擴散。擴散過程中的旋轉力,形成了一個又一個宇
宙塵埃團。這些宇宙塵埃團在高速旋轉中,產生了恆星,恆星的四周又出現了行星,
行星的四周又形成了衛星。
    1926年,美國天文學家哈勃通過光譜分析發現,所有的恆星正在飛離我們,離
我們2.5億光年的一座星雲,正以每秒6700公里的速度飛離太陽系,離我們12.4億
光年的牽牛座也以每秒39400公里的速度遠離我們,這就是所謂的「紅移」現象。比
如,我們找一個氣球,隨便在氣球上點一些墨點,等氣球吹起來的時候,你就會發
現,隨著氣球的膨脹,這些墨點之間的距離也越來越大。宇宙的膨脹與此相類似。
    當然,這都是假設,尚沒有成為定論。像宇宙的年齡問題,原來假設200億年,
天文學家艾倫·桑德奇博士推算應該在150億年以上,而溫迪·哈里德曼則認為80億
—120億年之前,而英國的湯姆·尚克斯則肯定地說,宇宙年齡是100億年。誰對誰
錯,還在爭論,人們只能耐心等待。
    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宇宙的誕生。大爆炸理論說,奇點中的物質擴散出來形
成了宇宙。然而,人們在試驗室裡發現,物質世界每創造出一個物質(質子)時,
必然相伴隨另外一個反物質(反質子)。質子和反質子之間的數量是相同的,而且,
質子和反質子相遇時,兩種質子就湮滅了,等於零。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宇宙,是由
物質構成的,那麼這些物質是從哪裡來的呢?與它們相伴隨的反物質又到哪裡去了
呢?無奈之中,科學家產生了這樣一個想法:宇宙大爆炸時,擴散出100%的反物質,
但卻擴散出了101%的物質,我們的宇宙就是由這湮滅後的1%組成的。這個觀點要
想成立,必須去問當時的宇宙奇點:你為什麼多了一個物質呢?
    這些問題太深奧,我們不用去管它了,還是回到月球的主題上吧。
    根據宇宙大爆炸理論,產生了地球一月球同源說,在大爆炸宇宙物質擴散中,
最早形成了太陽系宇宙塵埃因,這個團狀的物體圍繞一個中心高速旋轉,中心周圍
的物質逐漸凝聚成了太陽,四周旋轉的物質,漸漸形成了行星和衛星。地球和月球
就是這樣形成的。
    以上就是地球一月球同源說的主要觀點,即地球和月球都是從一個宇宙塵埃團
中誕生出來的。
    地球分裂說與同源說有許多相同之處,該假說認為:地球在形成的初期,十分
不穩定,曾經發生過反復的分裂,由於地球一次巨大的爆炸,把地球上的一些物質
給拋了出去,於是,形成了月球。據說,現在太平洋的面積與月球的面積差不多,
故而有人認為,地球在擠出一部分物質後,形成了太平洋。主張這一假說的科學家,
還把環太平洋火山帶作為證據。
    這種假說可以說是太壯觀了,大家閉上眼睛想一想:環太平洋火山帶突然一起
爆發,從地心噴湧而出的巨大力量將3000多公里的一塊陸地舉起,猛地拋向無垠的
宇宙。壯觀是壯觀,但大家不禁要問:能將自己1/4的體積炸飛到384400公里高空
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在這次爆炸中,地球沒有散架真是奇跡。
    地球——月球同源說和地球分裂說兩種假設,必須找到一條有力的證據,那就
是月球與地球的年齡要相等,而且月球的物質構成,也必須與地球的物質構成一致。
找不到這兩條證據,兩種假設就不能成立。
    從1969年7月20日,美國「阿波羅」宇宙飛船第一次登上月球開始,人類又先後
六次登上了月球,耗資達250億美元。登月宇航員從月球帶回月表層原始標本2000多
塊,重量達400公斤。但800多位科學家在分析這些原始標本的時候,卻產生了更多
的疑問,震撼和動搖了同源與分裂兩種假設。
    首先,是關於月球的年齡問題。
    太陽的年齡現在有一種趨同的看法。大多數科學家認為,它應該在50億年左右,
因為太陽系宇宙塵埃團首先形成的就是太陽。地球的年齡不能最後確定,但據科學
家的推測,它應低於50億年,許多科學家主張,它應該在46億年左右。目前,地球
發現的最古老巖石是35億年,它發現於東非的大裂谷地區。
    第一個降落在月亮靜海地區的美國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邁著輕飄飄的步
伐在月面行走,當他彎腰從月面隨便撿起一塊巖石的時候,他做夢也沒有想到,這
塊巖石竟在36億年以上。在以後的數次登月中,宇航員從月球表面帶回的巖石年齡
不相等,有43億年的,也有45億年以上的。「阿波羅」11號飛船帶回來的月表土壤
標本,據信歷史已達46億年。這正是太陽系剛剛形成之際的年齡。按理說,這樣古
老的巖石本來不應該出現在月球的表面。不可思議的是,月球月海的土壤,明顯比
它周圍的巖石年齡要大得多,大約年長1億多年。
    如果說現在探測鑒定年齡的方法有錯誤,那麼,這種錯誤不論是對地球還是月
球都是一樣的,不應該有如此大的差別。難道說美國宇航員只帶回了一些極個別的
標本嗎?事實證明並非如此,原蘇聯的無人月球探測器也獲得了與美國相同的結論。
    驚奇還不止以上這些。我們將月表巖石用「鉀—氬測定法」測定後發現,有的
月表巖石竟然達70億年。在「阿波羅」12號飛船帶回來的巖石中,有兩塊巖石的年
齡高達200億年,而這200億年相當於地球年齡的4倍。科學家認為,這是我們宇宙中
所發現的最古老的東西,因為我們現在所知宇宙的年齡其上限也不超過200億年。那
也就是說,月球不但比地球、太陽更古老,它幾乎與宇宙同齡,這太不可思議了!
即使是從最保守的年代估計,月球也有50億—100億年的歷史。這個年齡說明,月球
根本不是太陽系裡的東西,自然它也不會與地球同源了。
    如此一來,真是太有意思了,在宇宙的某一個角落裡,形成了一顆十分獨特的
小天體,它不知穿越了幾億個恆星系,拜會過數也數不清的各類天體,在茫茫的宇
宙中尋找著自己的意中郎君。也不知經過了多少億年的時光,月球才來到了我們的
太陽系,一眼就看上了藍色的「情哥哥」,竟然自願留了下來,結束了它漂泊不定
的生活。的確,在漫長的旅行中,月球沒有被其他星系俘獲真是個奇跡,而它心甘
情願被地球俘獲也是一個奇跡。
    其次,是關於月球的物質構成問題。
    根據「阿波羅」帶回的月表面巖石分析,構成地球和月球的物質並不太一樣,
這與我們發現的「自相似」理論有出入。這種理論認為,宇宙中的所有物質,包括
天、地、人,構成它們的元素在種類和數量上幾乎是一樣的,並符合黃金分割比值
的0.618。按照這一理論及月球是從地球太平洋所在地區分裂出去的假設,月球應該
是由與地球相似的物質構成的。然而,實際情況卻大相逕庭,月球與地球的物質構
成相去甚遠。科學家在月表巖石中發現了6種地球上沒有的礦物質。這些發現不但沒
有成全「地球一月球」母子的假說,而且還徹底否定了地球和月球是同期由一個宇
宙塵埃團形成的同源假設。
    當三種假說都被否定之後,那麼只留下一個問題了:月亮從何而來?我們不知
道,那些天文學家同樣不知道。
    科學的使命就是探索未知和預言未知。然而,歷史告訴我們,科學的預言並不
比巫師的預言更准確。以上的三種假設,曾經被當成科學的結論進入普通教育當中,
但這些假設本身又有多少科學性呢?當一個科學的預言被證明是錯誤的時候,它並
不比巫師的錯誤預言更光彩。因此,面對預言和假設,大家有共同的權力,切不可
以一種假設,那怕是科學的假設去反對另外一種假設。
    月球起源的假設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缺陷,而這些缺陷,目前科學本身又無法彌
補,故而產生了另外一種新的假設,即「月球一宇宙飛船」的假設。
    在宇宙的某一個區域裡,居住著比我們地球文化不知高出多少倍的高級智慧生
命,他們出於某種目的,使用了某種技術,將一顆小行星的內部挖空,改造成一艘
巨大的宇宙飛船,經過漫長的歲月,穿越了無數星系,才來到了我們太陽系。
    這一假設可以解決許多現代科學目前無法解釋的月球神秘現象。我們傾向於這
種假設,因為它與上古神話記載的事件有許多一致的地方,甚至雙方可以互證。

                         第二節  月球環形山之謎

    月球不但從起源上是一顆神秘的星球,而且它的表面結構也有許多令人不解之
處。
    每到夜間,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一道道刺目的閃電掠過夜空,這就是流星。所謂
的流星,實際上就是宇宙空間中大大小小的存在物,它們大小不一,有的僅有一兩
米,有的竟達十幾公里,而且數量多得驚人,一不留神就會闖進行星的懷抱。這些
物質別看個頭不大,但由於運動速度極快,因而破壞力極大,當它擊向地面的時候,
往往會形成一個大大的深坑,我們稱之為「星傷」。當然地球有大氣層作為保護,
一般的不速之客都會在大氣層裡燒毀,隕擊事件發生的並不多。但在沒有大氣層保
護的星球上,天外隕石的撞擊事件就會成倍的提高,留下麻麻點點的隕擊坑,大一
點的就叫做環形山。據科學家說,月球上的環形山就是這樣形成的。
    大家知道,由於自轉速度等原因,月球永遠是一面向著地球,一面背對著地球。
歷次宇宙飛船拍回的月表照片顯示,月球表面的環形山分配得極不平均。月球背面
的環形山,密密麻麻,一個挨著一個,而且月球上大多數山脈也分佈在背面。月球
向著地球這一面,環形山出奇的少,而且山脈也不多,幾大月海占據了相當大的面
積,而且月海平坦得像桌面,找不到一個環形山。這種地貌分配是自然形成的嗎?
(見圖七)

(圖七)
    剛才我們說過,環形山就是隕石下擊造成的「星傷」。月球的地貌明確告訴我
們:來自宇宙深處的隕石,都比較集中地擊在月球的背面,而很少光顧月球的正面。
這是為什麼呢?難道隕石在襲擊月球之前還商量過嗎?大家知道,月球有公轉也有
自轉,決不可能每次隕石都擊在背面。考慮到月球的年齡——50億年或60億年,那
麼,這種地貌分配就更加不可思議了。比如說月海,它是那樣的平坦,絲毫沒有被
撞擊過的痕跡,難道說在五六十億年的時間裡,它都能安然躲過撞擊?這是根本不
可能的。
    專家們認為,月球如果曾經穿行一條隕石帶,由於自轉的原因,那麼來自哪一
個方面的隕石都基本相同,決不可能發生隕石集中襲擊一面的現象。顯然,月球的
這種地貌不是自然形成的。
    即使說到環形山,它也有許多令人不解的地方。如果環形山真是像人們認為的
那樣,是由巨大隕石撞擊後形成的,那麼月球環形山本身的特點,就立即否定了這
一看法。
    從1994年「SL9」彗星撞擊木星事件中可以得到一個啟示,宇宙星空間的撞擊,
能量大得驚人。「SL9」第一塊碎片只有直徑2000米,但它卻造成了一個直徑1000多
公里的大火球,形成了一個近萬公里的暗斑。按照一般道理,隕石對行星襲擊造成
的破壞,與隕石的大小、速度成正比,大的隕石撞擊後形成的隕石坑既深且大,小
隕石撞擊後形成的坑既淺且小。但月球的環形山並沒有按照這一道理出現,因為,
月球環形山,不論多大,可是深度幾乎一致,大多數都在4ed公里之間,有些環形山
達到直徑160公里以上,可深度只有2—3公里,與一個直徑10公里左右的環形山幾乎
一樣。這是為什麼呢?難道說,撞擊月球的隕石不論大小,力量都是一致的嗎?可
這在自然界中是不可能的事。
    科學家推測,一個能形成直徑80——160公里環形山的隕石撞擊月面,其能量相
當於幾萬億噸TNT爆炸的當量,撞擊月球的隕石會在月面上撞出一個深達幾十公里的
深坑。甚至有的科學家認為,一個直徑6公里以上的隕石,也會造成一個比直徑大4
一5倍的深坑。
    可奇怪的是,月球上沒有一個隕石坑是按科學家的推測出現的。月面上最大的
環形山是加加林環形山,它的直徑有280公里,可深度僅有6公里,一般直徑200公里
的環形山,深度大約都在3——4公里。這究竟是怎麼回事?科學家們迷茫不解。
    還有一個問題值得注意,與月球的體積相比,月球上的隕石坑大得出奇,比如,
加加林環形隕石山就是月球直徑的1/13,而地球最大的隕石坑是地球直徑的1/60,
兩相比較,月球的隕石坑讓人不寒而慄。大家無法想像,以月球這麼小的個頭(指
月球體積與隕石坑相比),卻承受了如此巨大的沖擊力,而在沖擊之下竟然沒有破
碎,也沒有改變軌道,真是一件天下奇聞。請不要忘記,隕石下擊是在瞬間完成的,
聯想起月球上200公里以上的隕石坑如此之多,如此之集中,那就更加讓人不可捉摸
了。
    科學家面對如此分佈的月球地貌,還有那些深度差不多的環形山,他們真的感
到無能為力了,以往的科學理論和各種各樣的統計、計算統統失去了作用。
    「月球一宇宙飛船」的假設認為,月球奇怪的環形山,並非自然形成(雖然確
實無法形成類似的環形山),而是被智能生物改造而成的,它實際上是「月球一宇
宙飛船」最外面一層防護層。通過對月球密度的分析計算,他們認為,一顆較大的
隕石如果撞上這層防護層,只能形成一個最多不超過4公里的小坑。
    在無法科學解釋月球環形山的情況下,這個解釋恐怕是最合理的。

                         第三節  月球是中空體嗎

    前面我們曾經引過屈原的《天問》,「顧菟在腹」一語問得奇怪,不知是屈原
才智過人、想像豐富,還是另有所本。由此可見,在2000多年以前,屈原就懷疑月
亮的中間是空的,否則不會問月亮:你腹中養個兔子幹什麼?
    1950年,英國皇家天文學會的月球研究權威人士威爾金斯博士,在其所著《我
們的月亮》一書中,直截了當地提出:月球是個中空的球體。在這本書的第十三章
中他寫到:「有各種跡象向我們暗示,月面下有30——50公里的殼體。」同時他認
為:「肯定沒有人想像月球居民會住在精心建造的,帶有隧道的月球空洞中,月球
內部的空間,准是個妙不可言的世界,在寂靜和黑暗中,無數結晶物散佈在洞穴壁
上,像樹枝一樣分別延伸的空洞或直接通向月面或與月面的裂縫相連,這種奇景將
使最先踏上月球的人大為驚異。」19年以後,美國人首先登上了月球,但活動的區
域極為有限,未能發現月球內部伸向月表的洞穴。
    本世紀80年代,美國出版了一本名為《人類最大的冒險》的大型記錄圖冊,收
集了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中7號—17號宇宙飛船拍攝的月球照片。一位名叫科諾
·凱恩奇的人,在研究這些照片時發現,「阿波羅」8號拍攝的一張月球背面照片明
顯與其他照片不同,凱恩奇將照片中有疑義的地方用方框框起來,並對這些地方放
大。有一些看來不是自然物的東西呈現在月球火山口,這是否能夠證明月球是中空
的呢?
    先把月球中空的假設放一放,看一看月球的實際情況,看一看究竟能得出什麼
結論。
    在人類未登上月球之前,科學家們推測:月球巖石的密度可能略小於地球巖石
的密度。然而,「阿波羅」登月計劃帶回來的月表巖石密度卻遠遠大於地球巖石。
實測表明,月表巖石的密度為每立方厘米3.2—3.4克,而地球巖石的密度是每立
方厘米2.7—2.8克,而且月球越往下,其密度甚至高得驚人。第一次登月的宇航
員,為了把一面美國國旗插入土中,歷盡千辛,兩個人輪流鏟土,但也只能將旗桿
插入幾厘米。後幾次的宇航員是帶著電鑽到月球去的,但最多也只能打進75厘米,
如果在地球,則能毫不費力打進360厘米,可見,月球密度大得驚人。
    如果按照這一現象推測,月球的中心應該是一個由大密度物質組成的內核。這
樣一來,月球的總質量就會比現在的計算大得多,相應的,其引力強度也要大一些,
考慮到月表離月中心比地表距地中心要近得多,再加上它的總質量,引力會比我們
想像的要大許多。可是,沒想到月球的引力只有地表引力的1/6,好像月球引力與
其密度、質量無關一樣。這說明了什麼?這只能說明月球是一個巨大的空心球體。
    1969年,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在首次登月中,在月表安放了「無源地震儀一
月震偵察測量器」,以後的幾次登月活動都安放了這種儀器。這些儀器自動工作,
可以把測量到的數據傳回地球,這樣人類就可以直接掌握月球的震動情況。然而,
當第一次月球震動時,科學家卻面面相覷了。
    「阿波羅」13號宇宙飛船在進入月球軌道的時候,宇航員用無線電遙控的方式,
讓飛船的第三級火箭撞擊月球,其能量相當於11噸TNT炸藥爆炸的效果,地點選擇在
距「阿波羅」12號安放的月震儀140公里處。然而,奇怪的是,這次人為制造的月震
竟持續了3個小時,月震的深度達35—40公里,直到3小時20分鐘後月震才漸漸消失。
美國航空航天局的地震專家們驚愕不已,無法對這次月震為什麼能持續如此長時間
作出科學的解釋。
    科學家不甘心這樣的結論,又利用「阿波羅」14號的S-4B上升段的火箭去撞擊
月球,結果又引起了一場長達3小時的月震,深度還是35—40公里。在此以後,又利
用「阿波羅」15號的火箭制造月震,震波傳到了1100公里遠的風暴洋,甚至達到弗
拉矛洛高原的月震儀。如果用同樣的方法在地球上制造地震,震波只能傳100公里,
也不會出現持續1小時之久的震動。
    讓我們來做一個小實驗。如果我們以同等的力量去敲擊兩個懸空的金屬球,一
個實心球,一個空心球。實心球會發出「嗡」的一響,震動很快就會停止,而空心
球不會這樣,它「噹」的一響後,震波沿著殼體會反復震盪,持續很長時間。科學
家面臨的問題就與此相類似。通過數次人為制造的月震顯示,月球內部的結構肯定
與地球不同,否則就不會發生類似的震動,從月球震動的特點來看,十分像空心球
體的震動,否則,一次小小的沖擊決不會造成幾小時的震動。因此,在這一事實面
前,就連最保守的科學家也認為,雖然不能由此得出月球內部完全是空洞的結論,
但至少它可以證明,月球內部存在著一些空洞。
    但以上這幾次試驗還不能得出最後的定論,因為光有月震的橫波,並不能完全
說明問題,而人類在月球上安放的月震儀,距離又過分接近(因為月球永遠有一面
背對著地球,不可能在背面安放月震儀,即使安放了,信號也傳不回地球),因而,
測不到月球的縱波。如果,月球的確是中空的,那麼,縱波不會通過月球中心,而
橫波則會在月球殼體上反復震盪。科學家希望月球能發生一次較大的隕石撞擊,通
過測量縱橫月震波傳播的時間差異,來證明月球內部是中空。幸運的是,這種概率
極低的事件竟然發生了。
    1972年5月13日,一顆較大的隕石撞擊了月面,其能量相當於200噸TNT炸藥爆炸
後的威力。參與「阿波羅」計劃的科學家給這顆隕石起名為「巨像」。「巨像」造
成的巨大月震確實傳到了月球的內部,如果月球是個實心球體,那麼,這種震動應
該反復幾次。但是,事實再一次讓科學家失望了,「巨像」引起的震動傳入月球內
部以後,就如同泥牛入海,全無消息。發生這種情況,只有一種可能:震動的縱波,
在傳入月球內部後,被巨大的空間給「吃」掉了。
    以上的研究表明,月球很可能是個中空的球體。而大家清楚知道的是,按照宇
宙形成的理論自然形成的星球決不會是個空心球,否則,巨大的壓力會把它壓扁的,
美國康奈爾大學的卡爾·薩根博士認為,「自然形成的衛星,不應該存在內部空洞」,
這也是科學家們普遍一致的看法。
    在月球35—40公里的殼體下部,存在一個巨大的空間。這個結論多麼誘人,裡
面究竟有什麼?有像我們一樣的智慧生物嗎?他們靠什麼來生存?他們也耕種土地
嗎?他們為什麼呆在裡面?他們有電燈嗎?
    月球如果真是內部空洞,那麼,一切的科學解釋就統統失去了作用,我們只能
承認「月球一宇宙飛船」的假說。

                        第四節  美國究竟知道什麼

    1984年,美國前總統裡根在總統就職演說中,曾對廣大聽眾說過這樣一句話:
「各位先生,未來的一切都寫在《聖經》裡。」裡根總統的話,令全世界新聞媒體
大費猜測,他究竟指的是什麼意思呢?有的人猜想,裡根總統的話,可能與人類最
終命運的預言有關。值得注意的是,裡根在當選總統後,曾三次在非一般場合,洩
露過他的某種擔心。
    1985年,美國前總統裡根,在會見前蘇聯國家領導人戈爾巴喬夫時曾提醒他:
「人類應該注意來自宇宙其他星球某種生物的突然威脅。」
    1987年2月16日,在莫斯科克裡姆林宮召開的蘇共中央全委會上,戈爾巴喬夫曾
證實說:「在日內瓦會議中,美國總統曾說過,如果地球遭到外星人的入侵,美國
和蘇聯就要聯合起來反擊類似的入侵……。」
    1987年9月21日,在聯合國大會第四十三屆例會上,裡根總統再一次提醒人們:
「有什麼樣的威脅比地球各民族的地外戰爭的威脅更可怕呢?」
    裡根總統的這些話使人恐慌,毛骨悚然。決不能認為裡根是信口開河,在聯合
國的講台上,他代表的不是他本人,而是代表著美國政府,背後支持他這些言論的,
是整個美國強大的空間技術。是什麼東西使美國政府如此擔憂呢?事實上,前蘇聯
作為第二個空間強國,也有許多類似的觀點,戈爾巴喬夫在通報裡根總統意見時,
並沒有將其作為笑料,更沒有加以否認,而是表示他認為當前還沒有這個必要。也
就是說,戈爾巴喬夫知道的和裡根總統一樣多。
    從1969年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之後,又先後實施過六次登月計劃,但奇怪的是,
美國突然終止了登月計劃,轉而發展航天飛機。美國太空策略的巨大變化,使人迷
惑不解,既然人類對月球了解得如此之少,謎團又如此之多,為什麼要終止登月計
劃呢?很明顯,美國終止登月計劃,並不是從經濟和技術這兩個角度考慮的。終止
登月計劃,與美國總統裡根提醒人們注意太空人的入侵有什麼聯繫呢?
    世界許多新聞媒體報道說,美國曾有意掩蓋了一些登月資料。比如,有報道說,
在美國第一次登月時,曾拍下一幅照片,宇航員在月球表面發現二十幾個類人的腳
印。所以世界上許多人認為,美國知道許多人們不知道的東西,這些東西又是什麼
呢?從現在逐漸披露出來的消息看,美國終止登月計劃很可能是迫不得已。
    世界上許多無線電愛好者,在美國實施「阿波羅」登月計劃時,都知道這樣一
件奇聞。當阿姆斯特朗處於月球軌道在與代號休斯頓的指揮中心聯繫時,突然吃驚
地說:「這些東西大得驚人,天哪!簡直難以置信,我要告訴你們,這裡有其他宇
宙飛船,它們排列在火山口的另一側,他們在月球上,他們正注視著我們……。」
此時,電波訊號中斷。阿姆斯特朗看到了什麼?人們至今不知道,事後美國宇航局
也沒有作任何解釋,但也沒有否認。在後來「阿波羅」15號登月的過程中,地球上
的接收人員聽到了一個很長的哨聲,隨著音調的變化,傳出一個由20個音節組成的
短語,而且重複多遍。對此,美國宇航局同樣沒有作出解釋。也有消息說,在美國
實施登月的過程中,曾發現月球軌道上有智能生物所造的月球衛星,它在月球軌道
上不知運行了多少年,只是在美國登月計劃中才重新起動工作。
    托恩·威爾遜在其所著《月球的原住者》一書中這樣寫到:「阿波羅8號一邊接
近月面,一邊查看將來的著陸點時,遇到了出乎意料的事情。阿波羅8號登上軌道,
迂迴到月球背面時,發現了正在著陸的飛碟,並成功拍攝了那張照片。這個物體四
周有10公里那麼大。當飛船再一次來到月球背面時,宇航員准備再拍一張,可是,
那個巨大的物體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連一點著陸的痕跡都沒有留下。」此書的作
者曾當面訪問過當事的宇航員,並作了詳細的記錄,為了慎重起見,還讓被采訪者
在記錄上簽字,以正視聽。
    1987年,前蘇聯科學家公佈了一條十分驚人的消息,在月球背向地球一面的火
山口中,停放著一架美國二戰時期的重型轟炸機。這個消息是前蘇聯科學家從人造
衛星發回的一組照片得知的。據照片顯示,這架飛機的機身和機翼上有明顯的美國
空軍標誌,飛機的有些地方已被隕石破壞,但機體依然完好。然而,1988年7月,這
架飛機竟然從月球山神秘地消失了,令科學家們大惑不解。據說,美國曾組織專家
秘密調查過這件月球轟炸機事件。盡管後來有些新聞媒介報道說,這張月球背面的
照片是有人把兩張照片合成的欺世之作,但又提不出確實的證據。
    蘇美兩國在太空航行中,曾多次與來歷不明的某種文明相遇。1984年5月14日,
前蘇聯太空實驗室「禮炮六號」就曾在空中軌道與這種文明相遇,雙方最近的距離
只有100米,據說,蘇聯宇航員曾親自目睹了這些膚色呈棕色的外太空生物。在雙方
並行了34天以後,這個圓球體的飛船才終於離去,消失在茫茫的天宇之中。
    美國對外太空遭遇事件報道相當謹慎,有許多乾脆不公佈。最近,前蘇聯太空
研究部門宣稱,美國「發現號」航天飛機在航行過程中,曾被兩個不明飛行物尾隨,
據說,「發現號」進入軌道以後即有兩個不明飛行物(UFO)尾隨其後,當航天飛機
抵達指定空間以後,這兩個UFO便隱沒而去。但「發現號」返航時,它們再一次出現,
直到「發現號」順利進入大氣層返回地面才離去。
    現代科學的六大之謎,將地外文明列為第一位,也就是說,人類已經確實感到
了認識與聯絡這種文明的必要性,1977年,美國發射了兩艘「旅行者號」宇宙飛船,
旨在尋找宇宙中與我們相類似的文明。
    以上這些新的發現,使我們有理由相信,目前困擾人們的UFO現象正是月球文明
給予人類的啟示,人類探尋的所謂地外文明,遠在天邊,近在眼前,距離我們只有
38萬多公里,從「阿波羅」8號開始,10號、11號、16號都曾目擊或拍攝過月面不明
飛行物的照片,甚至早在1966年,美國的「月球軌道環形飛行器」2號就發現月面上
有一些排列有序的12——13米高的塔狀建築物,隨後,原蘇聯的宇航飛船也發現了
這些建築。這些發現意味著什麼呢?至少可以說明,有某種智能生物控制著月球。
    1843年,一個名叫約翰·西洛塔爾的人曾在月面上觀察到了一座直徑12公里的
環形山,被命名為「林奈」環形山。但幾十年以後,人們奇怪地發現,「林奈」環
形山正在逐步地消失。到本世紀,據美國「阿波羅」15號拍攝回的照片顯示,現在
的「林奈」環形山只有直徑2.4公里。有人認為,這種現象是月球火山造成的。然
而,天體物理學家則證實,月球火山早在幾千萬年以前就已經停止活動了,月球如
果有一顆心的話,那也早已冷卻、凝固,根本不可能在這個階段上存在火山活動。
因此人們相信,「林親」環形山的改變,是由於人為因素造成的,說穿了就是月球
人對其防護層進行的改造。
    古代的神話與傳說,全新的科學研究,月球上莫名其妙的事件都預示著:月球
是顆極為不尋常的星球,它正受某種智能生物的控制,甚至月球本身就是這種智能
生物所建造的一艘巨大的宇宙飛船,它在幾萬年以前,穿越茫茫的宇宙,來到地球
軌道上,而且至今滯留在這個空間中,它究竟要幹什麼呢?

                           第五節  科學的狂傲

    對「天一月球」、「月球一宇宙飛船」的兩種假設,許多人會抱有蔑視的態度,
為什麼呢?因為科學的理念不允許人們去接受經驗、認識以外的任何假設。那麼科
學精神又是什麼呢?
    本世紀70年代,中國出版了一部科學普及著作,名為《十萬個為什麼》,在這
部書裡,科學界對宇宙大爆炸理論和紅移現象輕蔑之至。書中羅列了許多證據,使
人不得不相信宇宙大爆炸理論和紅移現象是多麼幼稚可笑,結果怎麼樣呢?當50年
代摩爾根的基因科學傳到蘇聯時,那些蘇聯科學家不知為什麼並不相信基因科學,
有不少科學家甚至咬牙切齒地聲討批判,當時中國學習「老大哥」,也曾對基因理
論展開過圍攻,結果又怎樣呢?
    科學本來是個好東西,但如果過分了,或者使用不當,反而會走向它的反面。
比如,人是從自然而來的,但自從人類有了科學以後,從某種意義上說,人卻背叛
了自然,這不但表現在人們的生活方式上,也表現在人們的思想方面,只相信科學,
而不相信自然。英國大主教貝克萊曾經有一句名言:閉上眼睛,世界就沒有懸崖。
而現在人們的觀念是:科學以外沒有世界。似乎科學已經不是對自然的客觀反映,
而成了自然的主宰。
    現在的人們已經不會說:瞧!我們的定律正在接近自然的運動。人們常常會說:
快來瞧呀!自然正在按照我們的定律在運行。英國科學家史蒂芬·霍金就曾說:
「宇宙可以是自足的,並由科學定律完全確定。」本世紀20年代,物理學家馬克斯
·波恩曾對外宣稱:「盡我們所知,物理學將在六個月內完成。」即使是一般科學
家也十分自信「宇宙受定義很好的定律制約」,而這些定律都是科學家發明的,於
是,人們似乎點靈光也統統變成了上帝,因為上帝最重要的標誌是創造世界,而我
們正在創造世界。
    科學正在成為當今人們心目中的上帝,一方面是,我們的認識越來越依賴於科
學的發現;另一方面是,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依賴於科學的發明。於是,在這個世
界上,科學似乎取得了惟我獨尊的地位,然而科學如果沒有理性的控制,很可能會
激發科學本身的破壞性,比如現代的物質文明中的高消費文化,它一方面促進了社
會的進步,另一方面卻造成了對環境的大規模破壞,如果我們回首200年的現代科學
歷史,你就會發現,科學已經將這個世界破壞得面目全非,我們今天竟然有能力在
距地球幾百公里的地球軌道上制造太空垃圾,真是「偉大」得很。
    那麼人類的科學究竟可能錯在哪裡呢?
    有人將人類對自然的種種錯誤說成是工業文明的後果,事實上,根源並不在工
業文明,而在於物質文明的總模式,在於我們以一種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自然。這
個問題要回溯到文明的起源上。
    60萬年以前的某一天,一個赤身裸體的原始人,嘴裡嚼著一根草棒,無憂無慮
地漫行於荒野中。突然,他發現不遠處的樹上掛滿了纍纍碩果,他興奮地長叫一聲,
奔向了果樹。他既想摘取果實安慰饑腸轆轆的肚皮,又想用這棵樹去營造一個簡陋
的窩居,以擋風避雨。然而,他無法將這棵大樹連根拔起,也無法將其攔腰折斷,
怎麼辦?
    驀然,他發現旁邊有塊圓圓的石頭,於是,他試著用這塊石頭去砍砸堅硬的樹
干,但收效甚微。石頭圓形的表面只將樹皮砸飛,但樹幹卻絲毫無損。他生氣了,
將手中的石塊向旁邊的巨石用力摔去,只聽「砰」的一聲響,石頭被撞成了幾塊,
四處飛散,有一塊鏟形的石片剛好落在他的腳邊。
    原始人本欲一走了之,但又耐不住果香的誘惑,萬般無奈之下,他抬起腳邊的
石片猛力向樹幹砍去。奇跡出現了,樹幹竟被砍出了一道深深的傷痕。原始人欣喜
若狂,他意識到:用石片鋒利的側面能夠砍倒大樹。可沒砍幾下,石片斷裂了。他
想起剛才的情形,又拾起一塊石頭向巨石猛然摔去,於是,他終於有了好幾片得心
應手的石片。正因為這件粗糙的石器,人類才開始了自己的歷史。
    說來很慚愧,不論以後的科學技術創造出多少聞所未聞的新工具,我們都不能
否定這樣一個事實:促使我們發明創造的動機與60萬年以前那個原始人發明石器的
動機並沒有什麼兩樣——不斷膨脹的享受欲望。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一直在重複
著昨天的故事。
    物質文明就是建立在這樣的動機與目的之上。什麼是物質文明呢?最直接的定
義就是:物質文明是一種享受型文明。我們認為這種文明有兩個基本的特點,一是
自私,二是暴力。由此我們也許可以這樣描繪出物質文明發展的總模式:物質享受
的欲望——自私的品格——暴力掠奪的傾向。
    從這裡可以看得出,人類的物質文明本身是一種破壞力極強的文明,這種文明
不包含與自然界其他部分互惠的成分,體現出極度的自私性。同時,物質文明的破
壞力與人類所具備的能力成正比。在工業文明出現之前,人類征服自然的能力很有
限,文明本身的破壞性表現得還不充分,人們被迫與自然保持一種親近的關係。工
業革命以後,人類征服自然的能力成百倍地提高,因此,包含在物質文明內部的破
壞性一下子如火山般爆發出來。在古代,印度人和迦太基人如想得到象牙,他們總
是設法捕捉到大象,鋸下象牙,然後為象的斷牙包上一層金屬。而今天我們要取得
象牙時會怎麼樣呢?端起自動步槍,或者扛起火箭炮。
    文明模式中的自私性和暴力性本來並不可怕,它應該控制在人類的理性範圍之
內,受理性的調節。然而,歷史的悲劇在於,人類的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地向前發展,
可人類的理性卻沒有得到相應的發展,精神遠遠落後於物質。正像愛因斯坦所說的:
「除了我們的思維方式以外,一切都改變了。」目前的現實是,並非人類在控制著
改造自然的能力,而是這種能力反過來控制著人類,我們都盲目地跟著它在跑。科
學技術如果在理性的控制下,它可以造福於人,一旦失去控制,它帶給人類的只有
毀滅。早在1932年,英國赫胥黎在其〈精彩世界》裡就曾預言:世界將因人類科技
的進步而陷入噩夢般的境地。僅僅60年,赫胥黎的預言正在變成現實。
    更可怕的是,由於我們失去了理性的引導,這種文明的自私性與破壞性正乘虛
而入,像一個教唆犯,大力開發人類的動物本能,使我們越來越不像人,完全像動
物一般,生存的目的除了滿足動物的需求以外再無其他。我們今天的人,跟古羅馬
時代的人十分相似,但是,古羅馬滅亡了。關於古羅馬帝國的滅亡,有人說它亡於
征戰,有人說它亡於妓女,但我們說它亡於奢侈。古羅馬貴族的酒宴常常是通宵達
旦,山珍海味堆積如山,人們拚命地吃,實在吃不下了,就跑到外面去嘔吐,吐空
了肚子回來接著吃。聽起來真是噁心!然而我們現在許多人的生活追求與他們並沒
有什麼兩樣,消費,消費,再消費。
    人類的物質文明體系有兩個根本性的錯誤,一是錯誤地看待自己,二是錯誤地
看待自然。
    有一個年輕人,很想學習古代漢語,於是就給一位古漢語專家寫了一封信,信
上說:「寡人對古漢語情有獨鍾,懇請先生收下寡人這個學生。」這個年輕人根本
不知道「寡人」的含義,稀裡糊塗作了一回「寡人」。我們人類的情況與此相似,
在我們還沒有學會怎樣與自然界平等相處的時候,就稀裡糊塗做了「寡人」,成了
地球的統治者,高高在上,惟我獨尊,「天生萬物,惟人為貴」。這種源自內心的
狂傲,產生出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地球是人類的私有財產,「普天之下莫非王
土」,想怎麼用就怎麼用,根本不去考慮自然還有生態平衡這一說。
    物質文明是一種暴力型文明,這種暴力傾向源自於我們對自然的一個根本錯誤
看法,即將自然當成敵人,它的普遍原則就是生存與毀滅、戰爭與和平。這種暴力
傾向體現為四個字「征服自然」。說來奇怪,人類的文明從一開始就有反叛自然的
特點,好像我們不是大自然的子民,從古代的「人定勝天」,到現代的「征服自然」,
從中可以體會到深深的敵意與仇恨。當我們以這種態度面對大自然的時候,人類的
生存意義就只有一點了,那就是破壞、破壞、再破壞。
    科學的狂做必然會使科學戴上有色的眼鏡,凡不能用現代物理學框定的東西,
一概被視為「偽科學」。如此下去,我們真的很擔心它會走進一個死胡同。世界很
大,科學根本囊括不了宇宙天地。打個比喻,如果用一個圓圈來代表我們已經認識
的世界,而圓形弧線以外表示尚未認識的世界,那麼,圓圈越大,圓形弧線接觸的
外圍空間就成倍的增加。也就是說,我們對世界認識的越多,我們所面對的未知也
就越大。在此,我們並非宣傳不可知論,而是想闡明科學對待未知應該具備的態度。
    事實上,現代科學已經不能很好統領自己的所有發明,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
人們思維的混亂。比如,我們如今面對這樣一個現實:你能列舉一百條證據來證明
一個事物是正確的,但同時,你也能找出一百條證據證明它是錯誤的,不但如此,
你還能找到一百零一條理由說明它有正確的一面,也有錯誤的一面。在這樣的情況
下,你如何來選擇呢?

                           第六節  可能與現實

    困擾人們接受我們的「天一月球一宇宙飛船」假設的原因大體上有三點:
    一是星際間的萬有引力問題。引力科學使人們難以相信一個像月球這麼大的星
球,會不受地球引力的影響,穿過「洛希極限」來到地球同步軌道,並長時期滯留
這個空間。
    二是星際航行的諸多技術性的問題,像速度問題,宇宙中大多數恆星系,都在
距我們幾光年或者十幾光年,有的甚至距離我們幾十億或上百億光年,在這些空間
中,即使有文明存在,他們是如何跨越如此大的空間?從目前來看,速度的極限是
光速,但如果距離我們2億光年的宇宙空間中,真有比我們智慧還高的生命,他們想
到地球,即使是獲得光一般的速度,單程一趟也需2億年,這已經遠遠超出了人們的
想像之外。
    三是地外文明存在的可能性問題。科學證明,有機化合物自發形成DNA的機率小
到不可計算,發現DNA的弗蘭西斯·克裡克曾經說:「要我們來判斷地球上的生命起
源到底是一個罕見的事件,還是一個幾乎肯定會發生的事件,這是不可能的……那
一系列似乎是不可能的事件,要想給其機率一個數值似乎是不可能的。」他一連使
用了好幾個「不可能」,可見生命起源的概率是很低的。憑著這一認識,許多人認
為,地球上高級生命的出現純屬宇宙的偶然,而既然是偶然,就不可能再發生在其
他星球上,因而根本否定地外文明的出現。事實上,這個觀點純粹是地球人的偏見。
    人們的困惑產生於認識,我們首先拋開所有的困惑,每一位讀者都試著做一個
漢代的古人,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以下這則故事,看看你有什麼感想,請記住,你
是漢代的古人。
    西漢時,漢高祖劉邦曾經在平城這個地方被匈奴人所圍,此事《漢書》有確切
記載。包圍平城的匈奴首領名叫冒頓單于,其妻閼氏率領一支大軍也參加了合圍。
但後來平城之圍被解,奇怪的是,史書並沒有留下太多的記載。《漢書·陳平傳》
中記載平城解圍時躲躲閃閃地說:「使單于閼氏解,圍得以開,高帝既出。其計秘,
世莫得聞。」這就讓人摸不著頭腦了,陳平當時使了一條什麼計策,讓單于和閼氏
乖乖解圍而去?
    後來在《樂府雜錄》裡我們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原來,平城被圍時,陳平也
在其中,眼看四周鐵壁合圍,城內糧食合緊,再圍下去即使不戰死,也會被餓死。
正在這緊急關頭,陳平突然訪得冒頓單于的妻子閼氏天生妒嫉,容不得單于身邊的
其他女人。陳平計上心來,隨即造了一個木偶人,其間機關密佈,簡直就像一個活
人一般,陳平讓她在城牆上跳舞,閼氏在城下望見(應該離城不遠,大約一箭地吧),
誤認為是活人,心裡很不是滋味,心想:等城破之日,冒頓肯定會把這漂亮的女人
納入自己的大帳裡,我這樣拚命攻城是何苦來著?妒心一起,再也無心攻城,率軍
悄然退去。閼氏一走,冒頓孤軍難支,只好解圍而去。也許寫歷史書的人,覺得漢
高祖憑一個漂亮的假女人而逃命,此事很不光彩,所以就沒有寫進歷史書中。在為
陳平作傳時,也只好說「其計秘」,一語帶過。
    大家不要忘記,平城之圍發生在公元前200年,距今已有2200年左右。陳平所造
木偶女人,簡直就是現代意義上的機器人,愣是把閼氏給騙了。假如我們是一個漢
代的古人,聽完這個故事以後,你會相信嗎?你當然不會相信,因為這有違常理。
不但你不信,真正的古人也不信,所以古人把這類故事統統放到志怪小說中去。但
是,如果這樣的事發生在今天,你會相信嗎?你肯定會相信,許多人都會相信。前
不久,機器智能人「深藍」不是把國際象棋大師給打敗了嗎?
    科學的精神本來在於勇敢地探索世界,然而科學理念的發展,卻成了限制人們
自由思維的障礙。如今,當一個超越已有經驗的事實擺在眼前時,我們一般不是從
事實本身出發,而是拿事實去套經驗與知識,一旦不相符,我們往往槍斃的不是經
驗和知識,而是事實的本身。這是很可怕的思維方式,如此下去,它最終會斷送科
學。當然,這樣做的決不是科學界的全部,只是有一些人。
    我們舉一個例子,本世紀50年代,中國考古隊在挖掘原始社會半坡遺址中,意
外發現了一些青銅片,據今6000年。這一發現與中國學術界金屬時期的斷代是不相
符的,至少早了近千年,而半坡遺址屬於石器時代,這是學術界公認的。當事實與
理論相衝突時,我們采取了一種近似可笑的態度:不承認,不公佈,把眼睛緊緊閉
上。於是乎,半坡遺址中的青銅片不存在了,在人們的眼前聳立的依然是理論家精
心建造起來的大廈。它是那樣潔白透明,容不得半點雜質。
    一切的可能都會變成現實,但在這之前,我們不應該否定任何可能性,今天的
不可能,也許就是明天的現實。想一想當古代人把在天空自由飛翔作為夢想時,怎
麼也不會想到,今天的人們真的具備了飛行能力。當中國人編織著「嫦娥奔月」的
故事的時候,怎麼也不會相信,人類能夠在月球的靜海上跌下第一隻腳印。所以,
在我們的技術還沒有登上一個全新台階的時候,永遠不要去否定任何可能。
    我們現在的宇宙觀是站在三維空間的角度上建立起來的,如果我們站在五維、
六維空間的角度去看,宇宙又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呢?普通物理學告訴我們,光線永
遠是直線運動的,日常生活的經驗也是這樣告訴我們的,但愛因斯坦卻告訴我們,
光線是可以彎曲的,而且空間也是可以彎曲的。能夠想像嗎?但它是真的。上幾何
課時,教師總是這樣說:「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180度。」但現代的科學研究卻證明,
在宇宙宏觀幾何學中,三角形的內角和大於180度,而在基本粒子的微觀幾何學中,
三角形的內角和小於180度,玄嗎?但它也是真的。因此,在我們三維空間的概念中,
地球與最近的恆星系距離8.7光年,那麼在多維空間的角度上,它們的位置又是怎
麼樣的呢?
    在費拉代爾費亞研究所,從事未來研究工作的物理學家費裡曼·達伊遜,介紹
人類目前正在研究的具有星際航行能力的推進系統時說:現在人類正在研究兩大類
星航推進系統,一類是激光推進系統,用從設置在宇宙空間的激光裝置向目標——
裝備在宇宙飛船上的一種「帆」發射激光束,作為推動力;一類是微粒流推進系統,
使用電磁發生器,利用磁場斥力,在發射宇宙飛船時進行加速。據說,未來宇宙飛
船不論采用哪一種推進系統,都可以獲得光速的1/2的速度,即每秒15萬公里。雖然
這個速度對於星際航行可能還是不夠,但已經相當可觀。有報道說,人類目前正在
考慮光子火箭的設計,在已經進行的各種基本粒子的試驗中,證明光子火箭完全是
可能的,火箭燃料將轉化成電磁輻射,並形成一股束流,以光速噴出。從理論上看,
裝有光子推進器的宇宙飛船的速度可達到光速的99%。
    偉大的愛因斯坦,在他最後的15年裡一直致力於研究一個問題,那就是「統一
場理論」。迄今為止,盡管我們周圍的物質千差萬別,五顏六色,但它們基本上是
由四種基本粒子構成,即質子(P)、中子(N)、電子(e)、中微子(U),由這
四種粒子相互作用產生四種基本力:電磁力、引力、強核力、弱核力。對理論物理
學家來說,這四種表面不同的力完全可以統一成一種基本力,名為「統一力」,在
這力的四周形成一個場,那就是「統一場」。科學家認為,統一力是宇宙中最完美
的構成形式,因此他們斷言:宇宙中存在許多這種「統一場」通道,物體一旦進入
這種場,時間、空間、速度三者都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從一個星際到另一個星際
就像我們打一個越洋電話那麼快,只是我們迄今沒有發現這些統一通道罷了。研究
統一場有什麼意義呢?第一,它可以使我們獲得巨大的能量。科學家從原則上可以
探測到質子的衰變,但一個質子的壽命為103萬年,要使它發生衰變必須有一個10的
15次方GEV的巨大質量,這遠遠超過了地球上所能達到的任何能量。電磁力的發明與
應用已經對我們人類社會產生了巨大作用,不難想像,如果「統一場」理論實現了,
人類將會獲得極其巨大的能量。第二,它可以使我們跨越三維空間去建立新的宇宙
觀,科學家的定量理論分析指出,在我們的三維空間以外,還存在著其他的空間,
現在隨著「統一場」理論正在討論的空間維度是十一維空間。
    1985年,美國物理學家費希巴赫提出了一個全新的看法,他認為,在宇宙間除
了四種基本力以外還存在「第五種力」,這一看法立即引起物理學界的大爭論。19
97年,來自歐洲的消息說,人類在研究第五種力上已經有了一定的突破。我們沒有
資格參加爭論,只想說:今天的不可能,到明天都有變成現實的可能。在廣大的宇
宙中,從概率的角度來說,比我們地球人類先進幾倍或幾十倍的高級生命是完全有
可能存在的,那麼他們的科學技術想必也是很驚人的,我們今天正在努力探討的問
題,很可能出現在他們的小學生課本裡。如果月球人真像畢得格拉斯所說比地球文
明先進15倍的話,那麼類似「統一場」的理論,在他們看來很可能是嬰兒的啟蒙讀
物罷了。這樣他們就可能穿行於星際之間,而不會去擔心被任何一顆星球的引力所
捕獲,同樣他們也可以降臨近地軌道而不再受地球引力的影響。
    近年來,一則驚人的消息可以使我們對以上的假設增加信心。1989年,在一次
記者招待會上,前蘇聯宇航專家馬斯·捷諾華博士透露,1988年,人類在地球軌道
發現一顆來歷不明的衛星,它的體積異常大,呈鑽石形,外圍有一維的強磁場保護。
起初人們懷疑這顆衛星是美國或前蘇聯等國發射的,後來才證實,地球上沒有一個
國家發射過這顆衛星。這顆衛星是從哪裡來的呢?法國天文學家佐治·米拉博士說:
「很明顯,這顆衛星飛行了很長時間才來到地球,事實上它的設計也是這樣,雖然
只是最初的估計,但我敢說它至少已經製成5萬年之久!」據說,美國航天飛機的歷
次飛行中,至少有一次是專門研究這顆來歷不明的衛星。看來,宇宙中的其他高級
生命早已解決了星際長途飛行的動力及反引力等一系列技術問題。因此,「月球一
宇宙飛船」來到地球軌道,甚至降臨地球近地軌道也就不是什麼駭人聽聞的事件了!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