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在前幾章裡,我們談到了性格教育和知識教育。在美好的社會中,這些教育應該是面向每個人的也是應該為每一個人服務的,除了一些特殊的理由如音樂天才。(如果強迫莫扎特一直到18歲都得學習普通學校的科目,那將對他是一件很不幸的事。)但是即使是在一個理想的社會裡,我認為也還有一些人不願意接受大學教育。我還相信,目前能從持續到二十一。二歲的學校教育中獲益的只是一小部分人。當然,當前老牌大學中的很多有錢人並沒有從大學教育中獲益,而只是養成懶散的惡習。因此,我們必須弄清楚選擇上大學的人的原則。目前首先是父母能夠擔負得起學費,而這個選擇原則正因獎學金製度的設立而不斷得以完善,但很明顯,選擇的原則應該是有利於教育的,而不應是經濟上的。一個18歲的、受過良好學校教育的男孩或女孩是能夠做許多有用的事情的。如果他們還需要三年或四年時間才能加以工作,社會就完全有權力希望他們能有效地利用這段時間。在決定什麼樣的人該上大學以前,我們先來看看大學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 美國的大學經歷了三個階段。然而其中第二個階段還沒有完全被第三個階段所取代。起初,大學只是為了培養教師。中世紀時代,上學的只有教師。隨著文藝復興運動的興起,人們開始認為所有的富人都應接受教育,當然,那時還認為婦女不需要受到同男人一樣多的教育。17∼19世紀的教育全是「紳士教育」,到現在牛津大學仍然實行這種教育,這種理想在以前是很有用的,但因為我們在第一章裡談到過的原因,現在已經過時了。它依靠的是貴族統治,在民主政治和工業財閥政治中很難存在。如果還需要貴族政治,那麼只有由受過教育的紳士們去執政,但最好還是不要貴族政治。我們無須爭論這個問題,因為英國《改革方案》的制定、《穀物法》的廢除、美國的獨立戰爭都決定了這一點,在這個國家中的確存在著某些貴族政治形式,但其精神已經是財閥政治的,這與以前是完全不同的。附庸風雅的心理使得一些成功的商人將孩子送到牛津大學,希望能夠成為「紳士」,但結果是使他們厭惡經商,因而又變得相對貧窮,又需要設法謀生,這樣『紳士教育」不再在國家生活中起重要作用,在以後的討論中也就可以被忽視。 現在的大學正恢復其在中世紀的位置。它們已經成為專門培養某種職業的學院。律師、牧師和醫生往往都受過大學教育,高級文職人員也一樣。各行各業需要的工程和技術人員越來越多,他們往往也都是大學生。世界變得越來越複雜,工業也需要越來越多的科學技術,這一切都需要更多的專家,他們主要來自大學。舊式的人們對技術學校入侵純學校領域感到悲哀,但這種情況仍在繼續,因為這是財閥政治所需要的,他們可不管什麼「文化」。與虛偽的民主政治相比,他們才是純學術最大的敵人。「無用的」學術,如「為了藝術而藝術,」是貴族政治而不是財閥政治的理想。如果說在某些領域這種學術依然存在,那是因為文藝復興的傳統還沒有完全消失。我為這種理想的衰敗深深感到遺憾,因為純學術是與貴族政治相聯繫的最好的產物之∼。但貴族政治的弊端太多了,完全超過了它的優點,不管我們希望與否,工業主義最終會使貴族政治更加沒落。因此我們不如下定決心,將貴族政治的這個優點與新的更有活力的東西相聯繫以保護它。如果我們一味抱住傳統不放,我們就終將會失敗。 要想使純學術仍然成為大學的目標之一,就要使它與社會整體生活發生關係,而不僅僅是與少數悠閒紳士所謂高雅情趣有關。我認為無偏見的學術非常重要,並且希望它在學術界的作用是在增加而不是減少。不管是在美國還是美國,它的地位下降的原因都在於人們總是想從一些無知的富翁那裡得到捐助。因此糾正辦法就在於創建一個教育的民主機構,這個機構會把公共資金用於那些工業巨頭所不瞭解的項目上。這種想法決不是不可能的,不過它需要一種普遍較高的智力水平。自從富翁們成為學者生計的來源,學者們就開始完全依賴、巴結他們。如果學者能從這種態度中解放出來,建立民主教育機構就好辦的多。當然,人們很容易把學者和學術混為一談。舉一個純屬想像的例子:一位學者不教有機化學而是教釀酒的技術可以提高他們經濟地位,這時他掙了錢,但學術卻受到損害。如果這位學者對學術有一種天生的熱愛,他就不會在政治上支持給釀酒課捐款的釀酒商;而且如果他支持民主機構,民主機構就會更願意看到他的學術的價值。基於以上原因,我希望學術機構依靠公共資金而不是富人的恩惠。這種弊端在美國更甚於英國,但在英國確實存在,並且有可能增長。 撇開政治上的考慮,我認為大學的存在有兩個目的:一方面是為某種職業培養人才,另一方面是探討沒有直接效果的學術研究,因此我們希望在大學上學的都是想獲得某種職業技能的人和對某個學術研究有特殊才能的人。但這個願望本身並不能解決我們如何為某種職業挑選人材。 目前,除非學生的家長很有錢,否則他很難成為一名律師或醫生,因為培養他們的費用昂貴而且不能立即開始掙錢。結果選擇標準就成為社會的和世襲的,而不是根據才能。以醫學為例:如果一個社會想更有效地發展醫學事業,它會選擇那些對這項工作有極大的愛好和才能的人。但目前這項原則只能部分得以實現,因為只能在上得起醫學專業的人中進行挑選。而很多可能成為最好的醫生的人卻極有可能因為太窮付不起學費。這種人才的浪費極其令人痛惜,讓我們還舉一個與此不大相同的例子:英國人口眾多,大部分食品靠進口,從各方面考慮,特別是從戰時的安全考慮,如果我們能自己生產更多的糧食,那將是對我們很有益處的。但政府並沒有採取措施以使我們有限的耕地得到充分地開發。農民主要是沿襲父輩的職業:一般說來,他們都是農民的兒子,另一部分農民是那些買到土地的人,他們擁有資本但不見得掌握農業技術。眾所周知,丹麥的農業技術比我們要先進,但政府也沒有採取措施使我國的農民對此有所瞭解。我們應要求凡是獲准耕種較多土地的人應該有∼個科學種田的證書,就好像我們堅持認為司機必須有駕駛執照一樣,政府機構中的世襲原則已被取消,但其影響在生活中的其他部門仍然存在。只要它存在的地方,事物的發展就會像以前一樣受到阻礙。我們必須用兩個彼此相關的原則取代它:首先,不允許不具備必需技能的人從事重要的工作;其次,這種技能應能傳授給有能力並且熱切希望掌握它的人,不應該考慮家長們的財產。很顯然,這兩條原則會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因此,大學教育應該是有才能的人才享有的權利,那些有能力卻上不起學的人可以靠公共資金來完成學業。只有通過能力測試的人才能入學,校方認為不能有效利用時間的人不得再繼續上學。那種把大學當作富家子弟混三四年的地方的觀念逐漸在消失。但是像查理二世一樣,人們對大學教育的作用認識還不是太清楚。 當我談到年輕人不應在大學中懶散時,我同時還補充一點,就是檢驗學校的情況不應總是與大綱機械地保持一致。在英國一些新建成的大學裡,總是要求學生去聽那些數不清的演講,這是一個很不好的傾向。要求自習的觀點對蒙特梭利幼兒園的小孩子來說就被認為是合理的,對20來歲的年輕人來說,理由就更充足了,尤其是人們認為他們既有才能又熱情的時候。當我還在上大學的時候,我和我的朋友們都認為講課純粹是浪費時間。開設這些演講的真正原因是表明學校的工作,這樣商人就可以同意捐款,如果大學的老師採用了最好的教學方法,商人們會認為老師很悠閒,於是就要求裁減人員,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由於有一定的聲望,因此在某種程度上還能採用正確的教學方法。但是新建成的大學卻無法與商人們對抗,美國的一些大學也是如此。在每一學期的開始,教師就應列出一份需要仔細閱讀的書目以及少量的有人喜歡也有人不喜歡看的書。他還應該出些試題,它們只有完全理解書本的要點之後才能回答。當學生做完全試題後,老師應逐個會見學生。每隔一周或兩周,老師就應該抽出一個晚上會見學生,和他們或多或少地談談他們的學習。所有這些與一些老牌學校相差並不太遠。如果學生自己願意出題,儘管與老師出題有所不同,但只要難度相當,也可以如此,通過試題就可以判斷出學生的勤奮程度。 然而,還一點很重要。每個大學教師自己應從事研究,並且有時間和精力去瞭解各國在他從事的項目上的研究情況。在大學教育中,教學法的技巧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每個老師熟話自己的學科並對其動態有極大的熱情。這對一個工作過度、疲憊不堪的人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他的學科已經變得索然無味,而他的知識可能也僅僅局限於青年時所學的東西。每一個大學教師都應有一個休假年(每七年一次),以便去國外或通過其他的方式瞭解國外的研究情況。這在美國很普遍,但歐洲國家對自己的學術過於自信,從來不認為有這個必要。在這一點上,他們真是大錯特錯了。我在劍橋上學時的數學老師對歐洲大陸近二三十年來的數學研究一無所知。在我整個的大學生活中,我從來也沒聽說過維爾斯特拉斯1的名字。只是在以後的旅行中,我才與現代數學有所接觸。這種情況既不罕見也不特殊。很多時期很多學校都可能有類似的事情。 大學中,在注重教學的人和注重研究的人之間存在著某種對立。這完全由於兩個原因:一是對教學的錯誤理解,二是一些學生沒有能力或不夠勤奮,不應繼續留校。舊式教師的觀念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於大學之中,持這種觀點的老師希望對學生產生好的道德影響,並希望向學生灌輸一些舊式的沒有價值的東西。雖然大家都認為這些很虛假,但又以為會帶來道德上的昇華。不應強迫學生學習,但如發現他們在浪費時間,不管是因為懶散還是能力不夠,都不允許繼續留校。我們唯一所需要的並能從中得到好處的道德就是學習的道德,其他的都屬於幼兒期的事。只有送走那些不具有學習的道德的人才能獲得這種道德。因為很明顯,他們幹別的事情會更好。教師不應在教學上花過多的時間,而應有充足的閒暇從事研究,而且應該能夠合理地利用它們。 當我們談到大學在人類生活中的作用時,研究的重要性至少與教育相等。新的知識是人類進步的主要源泉,沒有它社會就會止步不前,通過傳播和廣泛利用現有知識可以在一段時間裡不斷取得進步,但這個過程本身並不能持續很長時間,即使所追求的知識是實用性的,也不能持久。實用性知識必須通過毫無偏見的研究才能得到發展。而這種調查研究除了更好地瞭解世界外再沒有其他的動機。所有偉大的進步在最初都是純理論上的,只是以後才發現具有實用價值。即使有些輝煌的理論沒有任何實用價值,但也有其本身的內在價值。因為對世界的理解本身就有很重要的意義,如果科學和社會機構能完全滿足人類的生理需要並徹底消除了殘忍和戰爭,對知識和美的追求就會激發我們進行努力創造的願望。因此,我並不希望詩人。畫家、作曲家以及數學家總是關注自己的活動在應用領域的間接影響。我認為他們不如去追求一種幻象,去捕捉和永久地留住他們在最初隱約看見的東西,正是這些使得他們愛得如癡如狂,人世間的一切快樂與它相比都黯然失色。所有偉大的藝術和科學都源於一種熱望,即渴望表現那些最初是虛幻的景象,它是一種使人們寧願捨棄安全和舒適而去光榮獻身的美。具有這種熱情的人決不會受到實用哲學的束縛,因為正是這種熱情,才能顯示出人類的偉大。 |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